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一部分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一部分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一部分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一部分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

【2013高考考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题型示例1 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样题1】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弱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高考中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以填空题、简答题形式考查。电离平衡的考查点是:①比较某些物质的导电能力大小,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的移动;③将电离平衡理论用于解释某些化学问题;④同浓度(或同pH)强、弱电解质溶液的比较,如:c(H+)大小,起始反应速率、中和酸(或碱)的能力、稀释后pH的变化等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强弱电解质的比较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题型示例2 溶液pH及其计算

【样题1】已知在100℃的温度下(本题涉及的溶液温度均为100℃),水的离子积K W=

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05 mol/L的H2SO4溶液pH=1

B.0.001 mol/L的NaOH溶液pH=11

C.0.005 mol/L的H2SO4溶液与0.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

pH为6,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11的NaOH溶液50 mL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溶液pH的定义和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pH 是表示溶液酸碱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关pH的计算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溶液pH的定量计算,另一类是溶液pH的定性比较。高考命题方向已发展到考查溶液的PH计算和定性比较相互结合,以字母表示溶液的pH,已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求混合后的pH等。这类题更加突出了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运算等思维能力。

题型示例3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应用

【样题1】关于氯化铁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解达到平衡(不饱和)时,无论加氯化铁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正方向移动

B.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C.有50℃和20℃的同浓度的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D.为抑制Fe3+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题型示例4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样题1】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

c(Na+)=c(HRO3-)+2c(RO32-)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

液中c(NH4+):①<③<②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解题指导】选A。选项A中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H+)+c(Na+)=c(OH-)+c(HRO3 2-),在中性溶液中c(H+)=c(OH-),选项A正确;选项B同样可以先写出混合溶-)+2c(RO

3

液的电荷守恒式:c(H+)+c(Na+)= c(OH-)+ c(Cl-)+ c(CH3COO-),又由于溶液呈中性即c(H

-),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 +)=c(OH-),因此混合溶液中应有c(Na+)=c(Cl-) + c(CH

3COO

+)=c(CH

c(CH3COO-),所以有c(Na+)>c(Cl-)=c(CH3COOH),选项B错误;对于选3COOH) +

项C,Fe2+离子的存在会抑制NH4+的水解,CO32-离子的存在会促进NH4+的存在,选项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D错误。

题型示例5 离子检验与推断

【样题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Cl -、Mg 2+、Ba 2+、CO -23、SO -24,现取三份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NH 4++OH -NH 3·H 2O ) (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

(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K +一定存在,Cl -一定存在

B .100mL 溶液中含0.01mol CO -23

C .K +一定存在,Cl -可能存在

D .Ba 2+一定不存在,Mg 2+可能存在

【解题指导】由(1)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Cl -、CO -23、SO -24;由(2)可知一定存在NH 4+,且n (NH 4+)=0.04mol ;由(3)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CO -23、SO -24,且一定不存在Mg 2+、Ba 2+(两者与CO -23生成沉淀,不能共存),且n (SO -24)=1

23333.2-?mol g g =0.01mol ,且n (CO -23)=119733.227.6-?-mol g g g =0.02mol 。据此可以判断溶液一定存在NH 4+、CO -23、SO -24,一定存在CO -

23、

SO -24,选项B 、D 错误。那么,K +、Cl -离子在溶液中有没有可能存在呢?此时,我们不能忽视题中所给数据隐含的意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由于2n (SO -24)+2n (CO -23)>n (NH 4+),故一定存在K +,且(K +

)≥0.02mol。答案:C

题型示例6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样题1】已知25℃时BaSO 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 4(s) Ba 2+(aq)+SO 2-

4(aq), K sp =1.1025×10-10,下列有关BaSO 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5℃时,向c(SO 2-4)=1.05×10-5mol/L 的BaSO 4溶液中,加入BaSO 4固体,c (SO 2-

4)增大

B .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 3)2固体,则BaSO 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 .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 2SO 4固体,则该溶液中c (Ba 2+)>c (SO 2-

4)

D .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 2固体,则该溶液中c (SO 2-4)减小

【专家预测】

一、选择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 3++3H 2O

△Fe(OH)3(胶体)+3H + B .硫氢根电离的离子方程式:HS -+H 2O H 3O ++S 2-

C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Ca 2++2HCO -3+2OH -===CaCO 3↓

+2H 2O +CO 2-3

D .在0.5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2O 2-7+H 2O 2CrO 2-4+2H +

,其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K =c 2CrOo\al(2-,4)·c 2H +

c Cr 2O 2

-7

2.(2011·四川,9)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 =0的H 2SO 4溶液,②0.05 mol/L 的Ba(OH)2溶液,③pH =10的Na 2S 溶液,④pH =5的NH 4NO 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10∶1010∶109

B .1∶5∶5×109∶5×108

C .1∶20∶1010∶109

D.1∶10∶104∶109

3.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4.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CO2-3+H2O HCO-3+OH-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B.Al3++3H2O Al(OH)3+3H+明矾净水

C.TiCl4+(x+2)H2O(过量) TiO2·x H2O↓+4HCl 制备TiO2纳米粉

D.SnCl2+H2O 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纯碱溶液中由于CO2-3的水解溶液呈碱性,加热时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c(OH -)增大,清洗油污能力增强,A对;明矾溶于水,Al3+发生水解生成Al(OH)

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B对,D项中应加入盐酸。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正盐水溶液pH均为7

D.硫酸钠水溶液pH小于7

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

...的是( )

A.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 CH3COO-+H+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N2O4(g) ΔH<0

(红棕色) (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2-3+H2O HCO-3+OH-

7.下列事实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的是( )

①0.1 mol/L HNO2溶液的pH=2.1

②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7

③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

④HNO2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

⑤HNO2能与碳酸钠反应制CO2

⑥HNO2不稳定,易分解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⑥D.①②

【答案】D

【解析】①说明HNO2不能完全电离,②说明NaNO2是强碱弱酸盐,①②都能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③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④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⑤只能说明HNO2的酸性比H2CO3的强,但不能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⑥稳定性与是否为弱电解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若NaA、NaB溶液的pH分别为9和8,则酸性一定是HA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②③⑤D.全部

9.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c(Na+)===2c(SO2-3)+c(HSO-3)+c(H2SO3)

C.c(Na+)+c(H+)=2c(SO2-3)+2c(HSO-3)+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2-3)与c(Na+)均增大

10.在不同温度下,水达到电离平衡时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7

B.25 ℃时,0.2 mol/L Ba(OH)2溶液和0.2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7

C.25 ℃时,0.2 mol/L NaOH溶液和0.2 mol/L乙酸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7

D.25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大于7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25 ℃时,水的离子积为10-14;100 ℃时为10-12,所以一定要注意反应所处的温度,100 ℃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溶液恰好中和,pH

应为6,A项错误;25 ℃时,0.2 mol/L Ba(OH)2溶液与等浓度HCl溶液等体积混合,Ba(OH)2是二元碱,碱过量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25 ℃时,0.2 mol/L NaOH溶液与等浓度乙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但乙酸是弱酸,溶液显碱性,C项也错误;25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氨水是弱碱,氨水过量,所以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

11.根据以下事实得出的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HA的酸性比HB的强,则HA溶液 pH比HB溶液的小

B.A+和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大

C.A盐的溶解度在同温下比B盐的大,则A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盐溶液的大D.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则A单质的还原性比B单质的强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L C6H5ONa溶液中:

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

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答案】D

【解析】A项中溶液呈碱性,c(H+)

13.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大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2-3、K+可以大量共存

C.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D.由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 HA+OH -

14.关于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H+4):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H+4)>c(Cl-)>c(OH-)>c(H+)

【答案】B

【解析】浓度均为0.1mol/L的氨水、盐酸、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③>①故A 正确,B项氨水中水电离程度大,C是质子守恒式正确,D项氨水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呈碱性故D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

15.已知常温下:K sp[Mg(OH)2]=1.2×10-11 mol3·L-3;K sp(AgCl)=1.8×10-10 mol2·L

-2;K

sp=(Ag2S)=6.3×10-50mol3·L-3;K

sp=(CH3COOAg)=2.3×10

-3mol2·L-2。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02 mol·L-1的AgNO3和CH3COONa溶液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加入到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S溶液中,先产生AgCl沉淀

C.要使Mg2+浓度为0.12 mol·L-1的溶液中产生Mg(OH)2的沉淀,溶液的pH≥9

D.向饱和AgCl的水溶液加入NaCl溶液,K sp(AgCl)变大

16.25 ℃时,向10 mL 0.01 mol/L KOH溶液中滴加0.01 mol/L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7时,c(C6H5O-)>c(K+)>c(H+)>c(OH-)

B.pH<7时,c(K+)>c(C6H5O-)>c(H+)>c(OH-)

C.V[C6H5OH(aq)]=10 mL时,c(K+)=c(C6H5O-)>c(OH-)=c(H+)

D.V[C6H5OH(aq)]=20 mL时,c(C6H5O-)+c(C6H5OH)=2c(K+)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H>7,c(OH-)>c(H+),A选项错误;B项不符合溶液的电中性原理,错误;C项二者恰好反应生成苯酚钾和水,由于苯氧负离子水解,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为c(K+)>c(C6H5O-)>c(OH-)>c(H+)。

二、非选择题

17.不同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不同。

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Fe3+Fe2+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3.7≥6.4≥4.4

2

①只加盐酸、不加铁粉,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加入盐酸和铁粉后,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哪些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考虑溶液的挥发),并指出是如何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下面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①下列氧化剂中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NaClO B.H2O2

C.KMnO4D.I2

②物质Y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③写出难溶物Z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18. 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相同条件下,0.1 mol·L-1NH4Al(SO4)2中c(NH+4)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 mol·L-1NH4HSO4中c(NH+4)。

(3)如图是0.1 mol·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①其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写序号),导致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 ℃时,0.1 mol·L -1NH 4Al(SO 4)2中2c (SO 2-4)-c (NH +4)-3c (Al 3+

)=________。

(4)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 -1 NH 4HSO 4溶液中滴加0.1 mol·L -1 NaOH 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图中a 、b 、c 、d 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________点;在b 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l 3+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吸附性,即:Al 3++3H 2O

Al(OH)3+3H +,Al(OH)3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NH 4Al(SO 4)2与NH 4HSO 4中的NH +4均发生水解,但是NH 4Al(SO 4)2中Al

3+水解呈酸性抑制NH +4水解,HSO -4电离出H +同样抑制NH +4水解,因为HSO -4电离生成的H +浓度

比Al 3+水解生成的H +浓度大,所以NH 4HSO 4中NH +4水解程度比NH 4Al(SO 4)2中的小;NH 4Al(SO 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 减小,符合的曲线为Ⅰ。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求出2c (SO 2-4)-c (NH +4)-3c (Al 3+)=c (H +)-c (OH -)=10-3mol·L -1[c (OH -)太小,可忽略]。a 、b 、c 、d 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 点恰好消耗完H +,溶液中只有(NH 4)2SO 4与Na 2SO 4;b 、c 、d 三点溶液均含有NH 3·H 2O ,(NH 4)2SO 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 3·H 2O 抑制水的电离。b 点溶液呈中性,即溶液含有(NH 4)2SO 4、Na 2SO 4、NH 3·H 2O 三种成分,a 点时c (Na +)=c (SO 2-4),b 点时c (Na +)>c (SO 2-4),根据N 元素与S 元素的关系,可以得出c (SO 2-4)>c (NH +4),故c (Na +)>c (SO 2-4)>c (NH +4)>c (OH -)=c (H +)。

19.为研究HA 、HB 溶液和MOH 的酸碱性的相对强弱,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室温下,将pH =2的两种酸溶液HA 、HB 和pH =12的碱溶液MOH 各1 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 ,其pH 的变化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根据所给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HA为________酸,HB为________酸(填“强”或“弱”)。

(2)若c=9,则稀释后的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用酸、碱的化学式表示)。

将稀释后的HA溶液和MOH溶液取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中c(A-)与c(M+)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b+c=14,则MOH为________碱(填“强”或“弱”)。将稀释后的HB溶液和MOH 溶液取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仪器和用品:

①铁架台(含铁圈,各式铁夹) ②锥形瓶

③酸式和碱式滴定管④烧杯(若干)

⑤玻璃棒⑥胶头滴管

⑦天平(含砝码) ⑧量筒⑨药匙

现有下列药品:

A.NaOH固体

B.标准NaOH溶液

C .未知浓度的盐酸

D .蒸馏水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还缺少的试剂是________。

③中和滴定实验时,不可用溶液润洗的仪器是________。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2)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与中和滴定实验类似。现有0.100 0 mol·L -1

的酸性KMnO 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 -4+HSO -3+H +―→Mn 2++SO 2-4+H 2O(未配平)。

①滴定前平视KMnO 4液面,刻度为a mL ,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 ,则(b -a )mL 比实验消耗KMnO 4溶液体积________(填“多”或“少”)。

②若达到滴定终点时,所消耗KMnO 4溶液和NaHSO 3溶液体积比为4∶5,则NaHS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1

【解析】(1)①配制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很明显缺少容量瓶。②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指示剂。③做实验时,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2)①俯视滴定管中液面所读刻度比实际刻度要小,所以(b -a )mL 比实际消耗KMnO 4溶液体积少。

②根据电子守恒,KMnO 4与NaHSO 3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则c (NaHSO 3)=c KMnO 4·V KMnO 4×f(5

2

,V NaHSO 3)=0.100 0 mol·L -1×45×52

=0.200 0 mol·L -1。 21.0.80g 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0.10mol·L -1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 =8时,c (Cu 2+)=________mol·L -1 (K sp [Cu(OH)2]=2.2×10

-20 )。若在0.1 mol·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 2S 气体,使Cu 2+完全沉淀为CuS ,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________mol·L -1

(1)分析CuSO 4·5H 2O 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200 ℃时和113 ℃时的产物相同,可按照113 ℃时计算脱水产物,设113 ℃时产物为CuSO 4·(5-n )H 2O ,则有

CuSO 4·5H 2O=====△CuSO 4·(5-n )H 2O + n H 2O

250 18n

0.80g 0.80g - 0.57g =0.23g

可列式2500.80g =18n 0.23g

求得n =4, 200 ℃时产物为CuSO 4·H 2O 晶体。 (2)同(1)中计算方法可判断270 ℃时脱水产物为CuSO 4,根据灼烧产物是黑色粉末可知

分解生成CuO ,则具有氧化性的另一产物为SO 3,所以灼烧时反应方程式为CuSO 4=====570 ℃CuO

+SO 3↑,CuO 溶于硫酸的CuSO 4溶液,结晶时又生成CuSO 4·5H 2O ,由上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其存在的最高温度为102 ℃。

(3)SO 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浓硫酸加热时可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

(4)pH =8时,c (OH -)=1×10-6mol·L -1,K sp 〔Cu(OH)2〕=c (Cu 2+)c 2(OH -)=c (Cu 2+)(1×10-6)2=2.2×10-20,求得c (Cu 2+)=2.2×10-8mol·L -1

; 假设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为V ,由方程式CuSO 4+H 2S===CuS↓+H 2SO 4知生成硫酸的物质的

量为0.1V mol ,则溶液中H +的浓度为0.1V ×2V

mol·L -1=0.2mol·L -1。 22.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 -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 2O 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 2O 在283K 、293K 和303K 时的溶解度(g/100g H 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 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 2O 和少量BaCO 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

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 3饱和溶液的pH =9.6) 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22①配制250mL 约0.1mol·L -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 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 -1盐酸装入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

③ 计算Ba(OH)2·8H 2O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 -1Ba(OH)2溶液。

【答案】(1)空气中存在的CO 2能与B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钡,而Ba(OH)2·8H 2O 能够溶于水

(2)

②0.1980

V ×10-3×0.1980

2×315×25025.00w ×100%

(4)不能 【解析】(1)空气中存在的CO 2能与Ba(OH)2反应可生成BaCO 3;(2)BaCO 3和Ba(OH)2·8H 2O 的检验,可首先通过加入硫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混合物中含有BaCO 3还能含有Ba(OH)2·8H 2O ;再利用盐酸与BaCO 3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钡。(3)①配制250 mL 溶液应使用250 mL 容量瓶,充分溶解固体后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溶液至容量瓶;② Ba(OH)2浓度大约是0.1 mol·L -1,即c (OH -)大约是0.2 mol·L -1

,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应选0.1980 mol·L -1较为合适;③结合Ba(OH)2+2HCl===BaCl 2+2H 2O 即可计算出 w [Ba(OH)2]=V ×10-3×0.1980

2×315×

25025.00w ×100%;(4)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

空气中水和CO 2结合出现杂质,同时依据Ba(OH)2·8H 2O 的溶解度关系,不能配制出 1.0 mol·L -1

的该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