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工过程强化-2006
- 格式:ppt
- 大小:20.74 MB
- 文档页数:106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它附件材料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其它附件材料目录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及获奖部分:1.张常群教授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杨祖荣教授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3. 实验中心主任杨屹2007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4.《物理化学》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5.《化工原理》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6.《大学化学实验》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7.《计算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8. 《分析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首批双语示范课程9.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2004年获国家级优秀基地10.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7年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2007年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单位 13.“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校合作)14.“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一流化学教学基地”,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6.“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化学系列精品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7.“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8.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 “化工原理实验技术与系列装置和测控软件的开发”成果通过教育部鉴定20. “仿真与化工原理实验改革”198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1.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2.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4. 实验中心张泽廷教授等“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8.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获得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 化工原理实验室多次评为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单位出版实验教材及教材获奖部分:1.《大学化学实验》,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2. 《化工原理实验》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2.《化工原理》2006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 《化工原理》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4.《基础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5.《有机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6.《复杂物质剖析》2006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7.《仪器分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第二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8.《计算化学》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9. 《新一代反应与分离技术》2002年获得第七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10.《化工过程优化》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1.《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2005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张常群等,《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4.《分析化学计算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基础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16. 杨祖荣.《化工原理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 姚飞等.《合成氨》北京化工大学. 200018. 李建伟季生福任钟旗包雨云刘晓琳.《创新型化工实验教学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19. 化学工程教研室.《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020. 杜俊琪等.《中水教学实践课程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实验示范中心开发的设备及仪器部分推广情况:1.推广情况一览表2.部分装置照片学生获奖部分:1. 何伟等同学2006年获国际跨学科综合建模竞赛获奖2. 何平等同学2006年获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3. 陈桂子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4. 马伊等同学2004年获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5. 姚远等同学2006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6.孙雅丽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大学化学竞赛二等奖7. 陈桂子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三届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8. 胡阳旭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杯全国大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实验教学改革发表论文部分:1.张常群等,多原子分子振动的统计热力学CAI课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2.张常群等,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2,(72)3.张常群等,《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杨屹等,理科实验班“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8)5.杨屹等,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6.李蕾,“Us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PhysicalChemistry Classroom”. The China Papers-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20037.李蕾等,悉尼大学本科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3,(5)8.李蕾等,如何在大学化学的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大学化学,2004,(19)9.李蕾等,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与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2007,(28)10.李蕾等, “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5,1011.白守礼等. “ 发展创新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12.白守礼等, “创新教学管理迎接WTO挑战”.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6月13.白守礼等,关于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3)14.白守礼等,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1)15.白守礼等,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香港). 2004,(12)16.白守礼等, “分类·构建·创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1月17.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8.杨祖荣等.谈谈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9.陈旭东等.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氧解吸实验装置的开发[J]. 化工高等教育,2003,(1)20.杨祖荣等.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21.刘丽英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注重工程观点的培养[J]. 化工高等教育,2001,(1)22.苏海佳等.传热与吸收的类比分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01,(4)23.王宇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2)24.陈旭东等. 计算机在线控制沸腾干燥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25.王宇等.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6.王宇等. 流体输送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27.陈旭东等. 教学研究型化工试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6,(4)28.李春喜. 黄大铿.圆形直管内湍动流体的摩擦因数计算[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 27(4): 19-2129.李春喜等.用SRK状态方程计算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的溶解度[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14(4):373-37730.石冰洁等.以制度建设为起点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8:17-1831.石冰洁等.创新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52-5532.齐再前、石冰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我校教学成果的产生.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0,12:101-10233.郑秀英、石冰洁.对高校形象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34.马至成、黄大铿.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化工专业教学中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4,(1)35.张卫东、张泽廷等,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编写面向21世纪教材《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49-5436.张泽廷、张卫东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教学中的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77-7937.张卫东等,加强启发式教学,建设研究型大学.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8.张卫东等,以“四个不断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研究型的化学工程专业的新路.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9.杨祖荣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实验教学中心的科研成果部分:1.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新型结构层状及层柱型无机功能材料”2001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粘度、易自聚等特殊物系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异丙醇清洁生产成套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基础研究”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酯化催化剂”,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阴离子层状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 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及层柱结构无机功能材料的超分子插层组装”, 2001获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1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12万吨大型磷酸成套装置”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2005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1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丁二烯溶液聚合反应器新型搅拌系统”2004年获得燕山石化公司科研成果一等奖1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纳米颗粒增韧改性塑料制品工业化技术”200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6.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材料及其应用”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1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化技术”200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原理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小型化工单元实验研究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2006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易自聚物料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苯和丙稀液相烷基化催化剂YSBH-1的研究与工业应用”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学反应器强制动态操作特性的研究”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奖励二等奖22.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导向筛板塔在PV A生产中应用的开发研究”200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3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效导向筛板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开发研究与工业应用”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创新型中水实习基地“生产工艺过程节水减污技术及设备研究”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北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化工原理A-1试卷A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用U形管压差计测量管路上两点间的压强差,指示液为水,密度为1000kg/m3,读数为12mm。
为放大读数,改用微差压差计(如下图所示),指示液A的密度为920 kg/m3,指示液C的度为850 kg/m3,则读数R可扩大到原来的倍。
2、圆形直管内,Vs一定,若将d减少一半,则层流时h f是原值的倍,高度湍流时,h f是原值的倍(忽略管壁相对粗糙度的影响)。
3、并联管路A和B,管长相同,管径分别为d A=50mm,d B=25mm。
已知流体在管道A中呈滞流流动,则可确定通过A、B管道的流量之比V A/V B为。
4、流体在区流动时,相对粗糙度d/ 对摩擦系数λ的影响最大。
5、离心泵和往复泵在流量调节方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离心泵用调节流量;往复泵用调节流量。
6、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换热管的壁温将接近,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将接近。
7、用饱和蒸汽加热水,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现传热的阻力迅速增大,这可能是由 或 引起的。
8、有一φ25mm ×2mm 的蒸汽管道,管内饱和蒸汽温度为130℃,管外包有一层8.0=λW/(m.℃)的保温层,保温层外面是30℃的大气,若给热系数为100=αW/(m 2.℃),则保温层的临界直径为 mm 。
9、设置隔热挡板是 辐射散热的有效方法,挡板的黑度越 ,辐射散热量越小。
10、在降尘室内,粒径为60微米的颗粒理论上能全部除去,则粒径为42微米的颗粒能被除去的百分率为 。
(沉降在滞流区) 得分 评卷人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如下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高度为h 1的油和高度为h 2的水,右侧管中水面高度为h ,则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 和B’点之间的压强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
化⼯分离过程_课后答案刘家祺化学⼯程与⼯艺教学改⾰系列参考书分离过程例题与习题集叶庆国钟⽴梅主编化⼯学院化学⼯程教研室前⾔化学⼯程与⼯艺专业所在的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属于⼭东省“重中之重”学科,⼀直处于⼭东省领先地位,⽽分离⼯程是该专业⼆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之⼀。
该课程利⽤物理化学、化⼯原理、化⼯热⼒学、传递过程原理等基础基础知识中有关相平衡热⼒学、动⼒学、分⼦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产实际中复杂物系分离和提纯技术。
传统的教学⽅法的突出的弊端就是⼿⼯计算⼯程量⼤,⽽且结果不准确。
同时由于现代化化学⼯业⽇趋集成化、⾃动化、连续化,学⽣能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现代化⼯业⽣产对⾼⽔平⼯业⼯程师的需求,开展分离⼯程课程教学⽅法与教学⼿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我们的学⽣能否承担起现代化学⼯业的重任,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重⼤,因此对该门课程进⾏教学改⾰具有深远意义。
分离⼯程课程的改⾰主要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分离⼯程例题与习题集、分离⼯程试题库的编写等⼯作。
⽬前全国各⾼校化学⼯程与⼯艺专业使⽤的教材⼀般均为由化学⼯程与⼯艺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化⼯分离过程(陈洪钫主编,化学⼯业出版社),其他类似的教材已出版了⼗余部。
这些教材有些还未配习题,即便有习题,也⽆参考答案,⽽⾄今没有⼀本与该课程相关的例题与习题集的出版。
因此编写这样⼀本学习参考书,既能发挥我校优势,⼜符合形势需要,填补参考书空⽩,具有良好的应⽤前景。
分离⼯程学习指导和习题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习题贯穿⽬前已出版的相关教材,有解题过程和答案,部分题⽬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为学⽣的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提供了有⼒指导。
编者2006 年3 ⽉⽬录第⼀章绪论 (1)第⼆章单级平衡过程 (5)第三章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18)第四章⽓体吸收 (23)第五章液液萃取 (26)第六章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27)第七章吸附 (33)第⼋章结晶 (34)第九章膜分离 (35)第⼗章分离过程与设备的选择与放⼤ (36)第⼀章绪论1. 列出5 种使⽤ESA 和5 种使⽤MSA 的分离操作。
液液萃取-概念题(题目)[一]单选择题层次:A(1) x12a02001在B-S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A组分,将使B-S互溶度__________。
恰当降低操作温度,B-S互溶度__________。
(1)增大,(2)减小,(3)不变,(4)不确定(2) x12a02002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剂的和点M位于________(1) 溶解度曲线之上方区;(2) 溶解度曲线上;(3) 溶解度曲线之下方区;(4)坐标线上。
(3) x12a02003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________(1) 分配系数大于1;(2)分配系数小于1;(3)选择性系数大于1;(4)选择性系数小于1。
(4) x12a02005若B-S部分互溶物系中,临界互溶点P不在平衡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且分配系数k A<1,则A组分的分配曲线图应为__________。
y(1) (3)y(2) (4)(5) x12a05021(1) 液液萃取中三元物系,按其组分之间互溶性可区分为______种情况。
A) 二种B) 三种C) 四种D) 多种(2) 若B-S部分互溶物系中,临界互溶点P不在平衡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且分配系数k A<1,则A组分的分配曲线图形应为________。
层次:B(6) x12b02004一般情况下,原溶剂B组分的分配系数k B值________。
(1)大于1; (2)小于1; (3)等8于1; (4)难以判断,都有可能。
(7) x12b02006在B-S部分互溶体系的单级萃取过程中,若加入的纯溶剂量增加而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萃取液浓度y_________。
A(1)增大(2)下降(3)不变(4)变化趋势不确定(8) x12b02007单级(理论)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________。
(1)增加(2)减少(3)不变(4)不确定(9) x12b02009多级逆流萃取与单级萃取比较,如果溶剂比、萃取相浓度一样,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余相浓度________。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化工单元操作与仿真试卷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密度为850kg/m3的液体以5m3/h的流量流过输送管,其质量流量为 kg/h。
A.170 B.1700 C.425 D.42502、定态流动系统中,水从粗管流入细管。
若细管流速是粗管的4倍,则粗管内径是细管的倍。
A. 2B.3C.4D.53、规格为Ф108×4.0mm的无缝钢管,其内径是 mm。
A.100B.104C.108D.1124、由离心泵特性曲线知,轴功率N随流量Q增大而增大,当Q=0时,N。
A.为零B.最大C.最小5、离心泵铭牌上所标明的流量Q是指。
A.泵的最大流量B.扬程最大时的流量C.泵效率最高时的流量D.扬程最小时的流量6、用于分离气-固非均相混合物的离心设备是。
A.降尘室B.旋风分离器C.过滤式离心机7、对板框过滤,可引起过滤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A.滤饼厚度增大B.液体黏度减小C.压力差减小D.过滤面积增大8、颗粒在空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颗粒在水中自由沉降速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判断9、含尘气体进入降尘室中,为完全分离某颗粒,其颗粒沉降时间应气体停留时间。
A 大于 B小于或等于10、不可压缩流体在均匀直管内作定态流动时,速度沿流动方向的变化为。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1、多层平壁定态热传导时,各层的温度降与各相应层的热阻。
A.成正比B.成反比C.没关系D.不确定12、对厚度都相同的平壁组成的三层平壁而言,若λ1>λ2>λ3,则热阻R 1、R2、R3之间的关系为。
A. R1>R2>R3B. R1<R2<R3C. R1>R3>R2D. R3>R1>R213、为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A. 表面光滑B. 表面粗糙C.不确定14、为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可供采取的措施有。
A. 单效蒸发B. 多效蒸发C.溶质浓度增加15、本学期化工原理试验中用来测定流体流量的流量计是。
百科名片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学及其进展化学工程学,以化学、物理和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物料在工业规模条件下,它所发生物理或化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状态变化的工业过程及这类工业过程所用装置的设计和操作的一门技术学科。
化学工程学的进展:三阶段:单元操作:20世纪初期。
单元操作的物理化学原理及定量计算方法,奠定了化学工程做为一门独立工程学科的基础。
“三传一反”概念:20世纪60年代多分支:20世纪60年代末。
形成了单元操作、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完整体系。
目录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展开编辑本段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编辑本段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是以化学变化或化学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
在化学工业中,对原料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处理,使其不仅在状态与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化学性质生也发生变化,成为合乎要求的产品,这个过程即叫化工生产过程。
以氯碱生产为例说明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步骤。
可见,虽然电解反应为核心过程,但大量的物理操作占有很大比重。
另外象传热过程,不仅在制碱中,在制糖、制药、化肥中都需要,在传热过程物料的化学性质不变,遵循热量传递规律,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实现,所用设备均为换热器,作用都是提高或降低物料温度,为一普遍采用的操作方式。
2023年2月17日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重要性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内容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实践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重要性天津港爆炸事故n未批先建、边建边经营危险货物堆场;n无证违法经营;n违规存放硝酸铵;n严重超负荷经营、超量存储;n违规混存、超高堆码危险货物;n未按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n部分人员,无证上岗;n未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演练。
天津港爆炸事故n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49人获刑;其中,瑞海公司董事长于学伟,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n于学伟采取非法手段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长时间大量储存多种危险物质,储存过程中严重违反安全作业规范,法院认定属于“情节严重”。
2016年11月9日,瑞海公司董事长于学伟(右二)等直接责任人员在法庭受审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n 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受理提请批准逮捕10782件18402人,批准逮捕5943件9903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25993件44620人。
2022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死亡一人重伤三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2015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n降低民事、行政、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刑事风险。
n节省企业工伤保险费用。
n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增加市场竞争优势。
n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品牌增值。
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内容4.3.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制度,明确合规性管理的主管部门,确定合规性管理程序和要求。
4.3.2 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进行识别、获取、公布及执行。
n 法律n 法规n 地方性法规n 相关部门规章n 国家标准n 行业标准n 地方标准n 团体标准n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4.3.3 企业应建立法规标准管理工作程序,明确定期获取和识别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的渠道,定期进行适用性评估,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并将新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规程。
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Post By:2006-11-3 21:44:00今年我们单位由于设备安装工么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来换回收溶剂陶缸上方的连接管,直接就无证动火,造成容器内有机溶剂着火爆炸,所幸旁边有一遮挡物,陶缸爆炸出来的碎片没有打到物体后的人,但是发出的巨响惊呆了所有在场人员.吓得半死。
第二一起安全事故.受伤人员至今还在医院治疗前段时间,氢化岗位操作工,由于违规操作,未在用氮气置换安全情况下,开氢化罐导料,完毕依旧在没有开启氮气保护的情况下直接投料,造成活性镍着火,冲料,烧伤很严重.植皮。
因此安全操作规程大家一定要牢记心间Post By:2006-11-4 12:54:00中试放大过程中,产品做不做得出来都是小事情,最担心的就是出事故,而且事故往往都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所以,积累经验,集思广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家不妨多多讨论、交流。
我也来说说我的。
工作十年,大大小小的企业换了4~5家,事故也见了很多,一一道来不太可能,只能想到那说到那。
呵呵!96或是97年冬天,一个老头做中试,需要用到光气,光气的液化温度在8℃左右。
设备密封不好,有液态光气从法兰中滴出。
老头以为是水,没有在意,蹲在旁边观察试验情况(车间里总是有点光气味道的,习以为常就没人在意了)。
下班后幸亏没有去洗澡,直接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中午,光气中毒的潜伏期过后,开始发作,肺水肿、口吐红色泡沫,情况万分危急。
立即注射地塞米松、输氧,同时厂里派专车到上海买回来进口特效药,折腾两个月,捡回一条老命。
友情提醒:光气或氯气中毒送医院的时候,一定记得给医生讲清楚,不能挂盐水的,挂盐水死得更快。
光气中毒后,控制饮水,不要做剧烈运动,应静卧输氧,服地塞米松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否则,请看下一例。
99年,还是这个中试车间,在从反应釜底阀放料到塑料桶的过程中,料液从塑料桶中喷出。
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 120130404李富士目录目录 (1)摘要 (2)1 管程强化传热 (2)1.1 螺旋槽管 (2)1.2 波纹管 (2)1.3 内插物管 (3)2 壳程强化传热 (3)2.1 折流杆换热器 (3)2.2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3)2.3 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4)3 整体强化 (4)3.1 螺旋扁管 (4)3.2 变截面管式 (4)4 传热强化的发展趋势 (4)参考文献 (5)摘要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广泛,其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与国外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分别从管侧、壳侧和整体结构改进三方面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效果及特点,最后提出了强化传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改进;强化传热;发展方向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一系列优点,例如应用广泛、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清洗等,因此在石化、炼油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占总量的70%~80%,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固然有其优点,并为产业节能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节能减排形势下,其缺点(压降大、流动死区、易结垢、震动、传热效果差)严重的限制了其发展和生存的空间,为了节能降耗,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需要研发能够满足多种工业生产过程要求的高效节能换热器。
因此,近年来,高效节能换热器的研发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换热器[1]。
1 管程强化传热管程强化传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管子形状或者提高换热面积,如:螺旋槽管、旋流管、波纹管、缩放管、螺纹管等[2];另一种就是增强管内的湍流程度,例如,管内设置各种形状的插入物[3]。
1.1 螺旋槽管螺旋槽管是通过专用轧管设备将圆管在其表面滚压出螺旋线形的凹槽,管子内部形成螺旋线形凸起,管内介质流动时受螺旋线型槽纹的导向使靠近管壁的部分介质沿槽纹方向螺旋流动,这就使得边界层的厚度较大程度的减薄,提高换热的效果;部分介质沿着壁面纵向运动,经过槽纹凸起处产生纵向漩涡,促使边界层分层,加速边界层中介质质点的运动,进而加快了管壁处介质与主体介质的热量传递[4,5]。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热力学试题(A )卷(闭)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使用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3级2006.6.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本大题解答(用A或B或C或D)请填入下表:1.关于化工热力学应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B.预测反应的速率C.通过热力学模型,用易测得数据推算难测数据;用少量实验数据推算大量有用数据D.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2.超临界流体是下列()条件下存在的物质A.高于T C和高于P C B.高于T C和低于P CC.低于T C和高于P C D.T C和P C3.混合气体的第二维里系数A . T和P的函数 B. 仅为T的函数 C . T和组成的函数 D . P和组成的函数4. 如被冷物系要求达-15℃,则制冷循环中氨的适宜蒸发温度为()。
A.-15℃;B. -10℃;C. -20℃;D.-45℃。
5.纯流体在一定温度下,如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则此物质的状态为()A.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C.过冷液体 D.过热蒸汽6. Wilson方程是工程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描述活度系数的方程。
关于该方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用于极性以及缔合体系 B. 不适用于液液部分互溶体系C.提出了局部摩尔分率的新概念 D. 它的超额自由焓模型是根据正规溶液为基础的7.气体经过稳流绝热过程,对外作功,如忽略动能和位能变化,无摩擦损失,则此过程气体焓值( )A. 增加 B .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8.三参数普遍化方程中,三参数为( )。
A .T r ,P r ,Z ;B .T r ,P r ,V r ;C .T r ,P r ,V C ;D .T r ,P r ,ω 9.对1mol 符合)/(b V RT P -=状态方程的气体, )/(V S ∂∂T应是( )A. R/(V-b )B. RC. -R/PD. R/T10..不可逆过程中孤立体系的( ) A.总熵是增加的,也是增加的 B.总熵是减少的,也是减少的 C.总熵是减少的, 但是增加的 D. 总熵是增加的,但是减少的11.对同一朗肯循环装置,如果提高汽轮机进汽压力,其余条件不变,则其热效率( ) A. 有所提高,乏气干度下降 B. 不变,乏气干度增加 C. 有所提高,乏气干度增加 D. 热效率和干度都不变12.关于制冷原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气体,经等熵膨胀后,温度都会下降B. 只有当0>-T J μ,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才会降低C. 在相同初态下,等熵膨胀温度降比节流膨胀温度降大D. 任何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都会下降E. 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气体不可用来做节流膨胀过程的制冷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