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缟素,名词 活用作 动词,原指 白色的丝织品, 在这里意为 “穿丧服”。)
⑶请广于君 (广 ,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这里意为“请……扩充)”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 ,用头撞地罢了。
假意易安陵
临危受命
无理威胁欺诈
强调受地于先王而守
欲发“天子之怒” 对以士之怒挺剑效古人
长跪而谢
不辱使命
人物形象
唐雎是如何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战胜秦王,不 辱使命的?
人物形象
1、找出文中能够表现秦王嬴政前后态度变化的 关键词语,想想秦王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表现 了秦王的哪些特点? 秦王: 不悦 怫然怒 色挠 长跪谢
骄横狡诈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爱国忠君 不卑不亢 不畏强权 舍生取义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 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 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⑴秦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注意。
⑶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
(西汉•刘向编辑整理)
使命
《战国策》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
刘勰《文心雕龙》
唐
唐
雎
雎
不 辱 使
辱辜 没负
完 成 了 出 使
命
的 任
务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 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 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载录了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 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 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 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 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 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