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98.59 KB
- 文档页数:2
12%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配方研究摘要:本文用流点法、粘度曲线法等方法对12%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配方组成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的配方为:甲维盐有效成分含量为3%、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ZX-556 2%、ZX-EP311 3%、黄原胶0.2%、硅酸镁铝1.5%、乙二醇4%、防腐剂S-30 0.3%、消泡剂TIS-382 0.3%、水补足至100%。
关键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配方甲维盐又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得的一种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
作用机理是影响昆害虫体内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害虫接触后神经细胞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神经传导功能紊乱,进而身体发生麻痹停止取食[1]。
目前甲维盐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的生物农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
甲维盐原药中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如使用甲维盐含量为72%,有机杂质含量达28%。
加工甲维盐悬浮剂时,在砂磨过程中,这些有机杂质会从原药中游离出来,形成游离态的杂质。
这种杂质的熔点低于54℃,在砂磨过程中,极易膏化[3]。
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理是激活兰尼碱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害虫死亡。
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对哺乳动物和害虫兰尼碱受体极显著的选择差异性,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安全性[4]。
本文基于含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品,经砂磨过程中及其热、冷贮稳定性等特性的观测,论述12%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配方筛选。
通过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初筛,再通过具体助剂组合的筛选,最终得到热贮、冷贮稳定性合格,粒径合格的悬浮剂。
1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1.1实验原料甲维盐原药(含量72%)、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含量96%);润湿分散剂:ZX-556聚羧酸盐共聚物、ZX-FP10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盐、ZX-EP311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ZX-FS200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农乳601、农乳602(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TERSPERSE 2500聚羧酸盐共聚物,(亨斯迈公司);Morwet EFW、Ethylan NS-500LQ(阿克苏诺贝尔公司),Soprophor SC磷酸酯盐(索尔维公司);增稠剂:硅酸镁铝(湖南朋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黄原胶(河南豫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腐剂S-30(杂环化合物);消泡剂TIS-382(改性硅氧烷)。
氯虫苯甲酰胺生产工艺
氯虫苯甲酰胺(简称CCA)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农药,它具有
杀灭害虫、杀菌和杀藻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将介绍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工艺。
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原料制备、反应过程、产品提取和精制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制备。
氯虫苯甲酰胺的原料主要有氯化苯甲酰、氨气和三氯甲烷。
氯化苯甲酰是通过氯化苯甲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氨气则是从氨气制备装置直接吸收。
三氯甲烷是从三氯甲烷催化氧化装置得到的。
接下来是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主要是氯化苯甲酰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非均相相转化反应,生成氯虫苯甲酰胺。
反应条件通常为高温高压,反应时间较长,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保证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然后是产品提取。
反应结束后,通过蒸发和结晶的方式对反应液进行提取和分离。
首先将反应液进行蒸发,去除水和未反应的原料,得到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溶液。
然后通过结晶的方式,将溶液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结晶出来,进一步提纯。
最后是产品精制。
经过结晶后得到的氯虫苯甲酰胺需要进行精制,去除掉杂质和不纯物质。
通常使用溶剂洗涤、蒸馏和过滤等工艺进行精制,保证氯虫苯甲酰胺的纯度。
以上就是氯虫苯甲酰胺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也在不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车间氯虫苯甲酰胺生产工艺与流程 英文回答: Chlorfenapyr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Flowchart in the Workshop.
The synthesis of chlorfenapyr involves a 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transform starting materials into the desired product.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eps, each with its own set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Step 1: Preparation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i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include 2,4-dichloroaniline, 3-chloro-2-methylbenzoic acid, and thionyl chloride. 2,4-dichloroaniline is typically produced by the nitration of 2,4-dichlorobenzene, followed by reduction of the nitro group. 3-chloro-2-methylbenzoic acid can be prepared by the Friedel-Crafts acylation of 3-chlorotoluene with phthalic anhydride, followed by hydrolysis of the resulting phthalimide. Thionyl chloride is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eagent.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能源与化学总758期第二十四期2021年8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专利技术分析高履桐唐建刚孙梦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广州510555)摘要:本文通过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梳理和统计,对国内外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申请人、专利技术构成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氯虫苯甲酰胺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专利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94-03Patent Technology Analysis of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GAO Lvtong TANG Jiangang SUN Mengli(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Guangdong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5)Abstract:This article sorts out and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related patent technologies of chlorantraniliprole,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trends,applicants,and patent technology composition of related patents at home and abroad,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lorantraniliprole.Keywords:chlorantraniliprole;patent technology;analysis 1氯虫苯甲酰胺简介1998年日本Nihon Nohyaku 与德国Bayer 成功从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中发现了氟虫酰胺,此类杀虫剂主要防治蔬菜、水果、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其不仅对成虫和幼虫都有优良的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1-2]。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工艺流程英文回答:Chlorpyrifos is an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settings to control pests. The synthesis of chlorpyrifo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and requires the use of various chemicals and reagents.The first step in the synthesis of chlorpyrifos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3,5,6-trichloro-2-pyridinol (TCP). This is typically achieved by reacting 3,5,6-trichloropyridine with a base, such as sodium hydroxide, in a suitable solvent, such as water or ethanol. The reaction produces TCP as a white solid.Next, the TCP is conv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chlorpyrifos acid by reacting it with phosphorus trichloride. This reaction is typically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such as triethylamine, in asuitable solvent, such as dichloromethane. The reaction produces chlorpyrifos acid as a yellow liquid.To convert the chlorpyrifos acid into the final chlorpyrifos insecticide, it is esterified with dimethyl sulfate or another suitable esterification agent. This reaction is typically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e, such as sodium carbonate, in a suitable solvent, such as methanol or ethanol. The reaction produces chlorpyrifos asa colorless liquid.Overall, the synthesis of chlorpyrifos involves a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transform 3,5,6-trichloropyridine into chlorpyrifos through theintermediate TCP and chlorpyrifos acid. Each step requires careful control of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reaction time, to ensure high yield andpurity of the final product.中文回答: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居住环境中的害虫控制。
氯虫苯甲酰胺关键中间体k酸的结构
氯虫苯甲酰胺的关键中间体K酸的结构式在公开资料中暂时无法提供,但关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工艺中,K酸的作用和相关信息如下:
在合成吡唑环的过程中,K酸作为关键的中间体,与马来酸二乙酯发生反应。
然而,由于反应位点较多,会产生较多的杂质,导致反应条件控制较为苛刻,且收率不高,中间体产物纯度不理想。
此外,后续的氧化构建芳香环的反应中,需要使用过量的无机过氧酸盐,这会产生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废盐,留下环境隐患。
综上,K酸在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由于反应条件复杂和产物纯度问题,其实际生产价值和应用仍面临挑战。
一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杂质的制备及表征方法和用途与流程-回复一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杀虫剂,它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
然而,在制备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一些杂质的产生,这些杂质对药物的纯度和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制备和表征方法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一、制备杂质样品为了制备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的杂质样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选取合适的试验条件: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和文献,确定制备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最佳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摩尔比等。
2. 合成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按照确定的条件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合成。
3. 杂质样品制备:在制备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外源性杂质,如其他反应物、副产物等,以使得样品中含有一定的杂质成分。
4. 分离杂质样品:通过合适的分离技术,如结晶、萃取、共沉淀等方法,将制备得到的杂质样品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相分离。
二、表征方法在制备得到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的杂质样品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表征,以了解杂质的种类、结构和含量。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方法:1. 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可以通过样品中组分之间的不同保留时间来判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可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并利用检测器进行检测。
2. 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样品中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得到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可以采用高分辨质谱仪进行分析。
3.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可以通过样品中氢、碳等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可以采用高场核磁共振仪进行分析。
三、用途与流程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杂质的制备及表征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目的:1. 药物纯度评估:通过制备得到的杂质样品的表征,可以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纯度进行评估,了解药物中存在的杂质含量和种类,以便进一步优化合成工艺,提高药物的纯度。
氯虫苯甲酰胺生产工艺流程1.首先,将氯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First, dissolve chlorobenzene in an organic solvent.2.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氨水。
Then, add ammonia solution to the reactor.3.在搅拌下,将氯苯和氨水进行反应生成氯苯甲酰胺。
Under stirring, chlorobenzene and ammonia react to produce chlorobenzene amide.4.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氯虫苯甲酰胺。
Separate and purify the reaction product to obtain chlorobenzene amide.5.接着,进行结晶或蒸馏处理,提高产品的纯度。
Then, perform crystallization or distillation to increase the purity of the product.6.通过干燥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氯虫苯甲酰胺产品。
Obtain chlorobenzene amide product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rough drying.7.清洗和收集废液,并进行废物处理,以确保生产环境友好。
Clean and collect waste liquid, and carry out waste treatment to ensure a production-friendly environment.8.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准备下一批生产工艺。
Clean and disinfect production equipment to prepare for the next batch of production processes.9.确保操作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障生产安全。
一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杂质的制备及表征方法和用途与流程-回复题目中提到的主题是关于一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杂质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用途与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引言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工业。
然而,在氯虫苯甲酰胺制备过程中,常常伴随有一些杂质的产生,这些杂质对杀虫剂的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必须对其中的杂质进行制备和表征。
二、杂质的制备1. 确定杂质类型:通过质谱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确定氯虫苯甲酰胺中存在的主要杂质类型。
2. 杂质制备方法:根据杂质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杂质的制备。
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天然提取等。
3. 确定反应条件:确定杂质制备所需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4. 杂质纯化:通过合适的分离技术,如薄层色谱、柱层析等,将制备得到的杂质进行纯化。
三、杂质的表征方法1. 质谱分析:利用质谱仪器进行氯虫苯甲酰胺中杂质的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杂质的分子量、结构以及其与氯虫苯甲酰胺之间的相对含量。
2. 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红外光谱仪器对氯虫苯甲酰胺中的杂质进行表征。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杂质的官能团、分子结构等信息。
3. 核磁共振分析:利用核磁共振仪器对氯虫苯甲酰胺中的杂质进行表征。
核磁共振分析可以提供杂质的分子结构、化学环境等信息。
四、杂质的用途1. 毒理学研究:通过研究杂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可以评估氯虫苯甲酰胺的安全性和风险。
2. 药物研究:杂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氯虫苯甲酰胺的药理学特性,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
3. 质量控制:杂质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氯虫苯甲酰胺产品的质量,并确保其在市场上的合规性。
五、杂质表征的流程1. 确定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主要杂质类型。
2. 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杂质制备方法,并确定反应条件。
3. 利用分离技术对制备得到的杂质进行纯化。
4. 利用质谱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杂质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和相对含量。
氯虫苯甲酰胺工艺路线专利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杀虫剂,其工艺路线专利对于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氯虫苯甲酰胺的工艺路线专利,并探讨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氯虫苯甲酰胺工艺路线专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反应制备、产品提取和纯化、成品包装等。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备氯虫苯甲酰胺的基础,其中包括对所需原料进行筛选、清洗和配比等工作。
通过严格的原料准备,可以确保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产物的纯度。
接下来是反应制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将经过原料准备的物质进行反应,生成氯虫苯甲酰胺。
反应制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同时,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反应的完全性和产物的质量。
在产品提取和纯化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结晶和过滤等,将氯虫苯甲酰胺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随后,通过纯化工艺,如再结晶和洗涤等,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这一过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是成品包装阶段,将纯化后的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包装,并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包装过程需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以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质量检测则是对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如纯度、含量和残留物等,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氯虫苯甲酰胺工艺路线专利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一种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工艺路线专利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氯虫苯甲酰胺工艺路线专利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对于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原料准备、反应制备、产品提取和纯化、成品包装等步骤的科学优化,可以实现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效生产和市场应用。
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
2018-03-19T15:08:18.8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作者: 吴 刚
[导读] 我国为农业大国,但是病虫害繁多,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使用逐渐增多。
连云港华颐精细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我国为农业大国,但是病虫害繁多,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使用逐渐增多,寻找一个新型的高效安全的作用靶点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学
者的一大难题,因此鱼尼丁受体抑制剂以其广谱、高效、低毒和安全的特点成为农药研发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农药生产发展的方向。此
类抑制剂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而防治害虫,鱼尼丁受体被激活后,可刺激昆虫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使害
虫停止取食、抽搐、呕吐、致昏、肌肉收缩僵直及致死。当前鱼尼丁受体抑制剂主要是通过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方法得到,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鱼尼丁受体目前并无突破性进展,因此其主要来源还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而在化学合成方法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应用
最为广泛。
关键词:农药;氯虫苯甲酰胺;合成
1
氯虫苯甲酞胺的研究现状
1.1
双酞胺类杀虫剂
鱼尼丁曾在二十世纪中期作为一种生物源农药用来防治欧洲玉米螟,但是由于鱼尼丁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而未被广泛使用。后来又出现
将鱼尼丁与其他的杀虫剂如除虫菊酯类药剂和鱼藤酮混合使用作为化学合成杀虫剂的替代品,但还是由于其中含有鱼尼丁而未能进入市
场。此外,由于鱼尼丁的合成成本较高并且很难通过改造结构来增强杀虫剂的毒性,导致鱼尼丁始终没能成为商业化的杀虫剂。后来很多
科学家仍然希望可以将鱼尼丁受体作为新的杀虫剂靶标来设计新药剂。上个世纪
80年代,很多化工企业发现原叶琳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
剂在具有除草活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随后,日本农药公司从
1993年开始对一个弱活性的先导物进行深入研究,在1998年成
功开发出全氟烃基取代含有苯胺基团的邻苯二酰胺侧链,这是双酰胺类杀虫剂研发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全氟烃基取代物不仅对鳞翅目害
虫具有高毒杀作用,而且对植物无毒。日本农药公司和拜耳公司在
1998年对大量二酰胺系列的化合物进行筛选以及结构优化后,发现邻苯
二甲酰胺类化合物氟虫酰胺,这种化合物对绝大多数的鳞翅目类害虫尤其是卷叶螟和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活性,而且具有作用速度快、持效
期长等优点。
2000年,杜邦公司在氟虫酰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发现了另外一个高活性的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氯虫苯甲酰
胺。该化合物具有比氟虫酰胺更强的杀虫活性以及更广的杀虫谱。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在结构上与氟虫酰胺相似,并且具有相同的作用机
制,都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且都对哺乳动物安全。
2007年,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我国获得临时登记,2010年获得我国政府正式
登记。由于氟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都具有二酰胺结构,所以二者统称为双酰胺类杀虫剂。国际抗性行动委员会按二酰胺类杀虫剂的作用
机理将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归为第
28类杀虫剂。
目前以氯虫苯甲酰胺为主要成分的产品有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
及
6%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等。拜耳公司和日本农药公司联合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2008-2009年也在我国获得临时
登记,
2011年获得正式登记。氟虫双酰胺单剂主要有8%氟虫双酰胺悬浮剂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在后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
中,通过改变其苯环上的极性基团,开发出具有内吸活性的溴氰虫酰胺,成为杜邦公司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由于溴
氰虫酰胺有根吸性,所以它能够在植物的木质部中传导。溴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相比,杀虫谱更为广泛,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吸式口器
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包括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1.2
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制
氯虫苯甲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于2007年将上市并商品化的杀虫剂,商品名为康宽。康宽是高效微毒鳞翅目害虫杀虫剂,具有新型作用
机理。该药剂可以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结合,诱导其释放细胞内储存的
Ca2+,使害虫失去对肌肉的调节能力而引起的肌肉持续松弛、麻痹
直至死亡。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田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作为一种微毒的内吸性杀虫剂,还能有效保护整棵植物,尤其是新叶子,作用时
间长,不易受降水影响,省时省力。
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剂对害虫具备专一高效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胃毒作用。
随着全球变暖,农作物受病虫害的影响越来越大,农药的用量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加重,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农药中毒事件增多,
农产品上农药残留带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型的杀虫剂成为各国杀虫剂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也是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保障全球粮食供应的关键。
鱼尼丁是从南美的一种植物中提取的肌肉毒剂,对人畜具有很强的毒性,有记载狩猎者将该植物捣碎涂在箭头上用来捕猎。动物被射
中后因全身肌肉抽搐紧张而死,昆虫则因过度兴奋导致瘫痪而死。虽然鱼尼丁对鳞翅目害虫具有特异的效果,但是对人畜也有危害,因而
得不到推广应用。
Ca2+
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机体的活动与Ca2+密切相关,例如:机体的正常代谢,神经信号的传导,酶的合成与激活
等。生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钙离子可以维持正常的肌肉收缩以及神经与肌肉的信号传导能力。鱼尼丁
受体能够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而氯虫苯甲酰胺恰好作用于昆虫体内的鱼尼丁受体,与之结合后打开钙离子通道,使细胞内的
Ca2+浓
度降低,肌浆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神经系统对肌肉失去收缩控制能力,害虫立即停止进食、乏力、厌食、肌肉瘫痪直至死亡。
2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工艺
根据相关文献专利的报道,氯虫苯甲酰胺有如下四种合成路线:
路线一:以2-氨基-5-氮-N,3-二甲基苯酰胺与康宽酰氯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加热回流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氯虫苯甲酰胺。
3
结语
氯虫苯甲酰胺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鱼尼丁受体,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的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对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深入研
究,选择一条原料易得、收率更高、绿色、操作条件更温和简便的合成方法,我们应该加强其合成的研究,改善现有的工业路线。其合成
方法的优化及进一步的工业应用仍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维洋,陈蔚燕,耿丙新,许良忠.新型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4,16(02):220-224.
[2]
于海波,孙克,张敏恒.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方法述评[J].农药,2012,51(12):92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