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35.44 KB
- 文档页数:2
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的手术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的手术疗效。
方法将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和对照组(传统缝合法)各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术后疼痛程度好于对照组(P <O.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适。
结论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间断缝合法比较疗效好,术后切口愈合好,患者疼痛程度轻,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传统缝合法会阴侧切术是指在会阴部做一斜形切口。
会阴切开术不仅包括侧切,还可以中切。
可以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且外科切开术容易修补和愈合的更好[1]。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现比较分析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的手术疗效,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会阴侧切的适应证:①会阴过紧、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者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②初产妇需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及足月臀位助产者;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内合并心脏病,胎儿宫内窘迫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第二产程延长者,如宫缩乏力、会阴坚韧等;⑤防止早产儿因会阴阻力引起颅内出血。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和对照组(传统缝合法)各1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的年龄最小19岁,最大34岁,孕周36~42周。
对照组100例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37岁,孕周35~41周。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会阴侧切皮连续内缝合法,用2/0吸收性缝合线缝合黏膜下组织,从切口顶端连续缝合直达处女膜环处,然后间断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
会阴侧切伤口2种缝合方法效果比较
尹晓丽;彭静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伤口皮肤层采用间断外翻褥式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2种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将同时期内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79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缝合阴道粘膜及切口肌层,皮肤层则分为丝线间断外翻缝合和合成线皮内连续缝合,产后的治疗和护理均相同,对2组切口的缝合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2组产后并发尿潴留及便秘率、伤口红肿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会阴侧切伤口皮肤层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操作简便,易掌握,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有利于产妇身心康复.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尹晓丽;彭静
【作者单位】湖南省保靖县人民医院,湖南,保靖,416500;湖南省保靖县人民医院,湖南,保靖,41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三种缝线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缝合的比较 [J], 杨怡凤;孙红卫;产鹏程
2.会阴侧切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方法效果比较 [J], 罗海娟
3.会阴侧切口缝合前两种处理方法效果比较 [J], 李惠勤
4.会阴侧切口缝合前两种处理方法效果比较 [J], 李惠勤
5.会阴侧切伤口2种缝合方法的比较探讨 [J], 徐映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和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与常规皮外缝合两种缝合方法在会阴侧切中的缝合效果,为今后的缝合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3例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缝合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皮内缝合组(47例)皮外缝合组(46例),对比两组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愈合等级。
结果:(1)疼痛程度:皮外缝合组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3例;皮内缝合组Ⅰ级23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5例;皮内缝合组明显优于皮外缝合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愈合等级:皮外缝合组甲级愈合30例、乙级愈合16例;皮内缝合组甲级愈合38例、乙级愈合9例;皮内缝合组明显优于皮外缝合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自然分娩会阴侧切中应用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程度,术后无需拆线,愈合效果好不影响美观,而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感染在阴道分娩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产妇会阴严重裂伤及其他情况,通常会采用会阴会阴侧切帮助产妇分娩,通过侧切可以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难产及出血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有效保护软产道,有利于产妇产褥期的恢复[1]。
现阶段临床中对于会阴侧切的缝合方法主要分为皮外缝合与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两种,本文中将探讨两种缝合方法在会阴侧切中的缝合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3例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缝合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皮内缝合组(47例)皮外缝合组(46例)。
皮内缝合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27.54±3.49)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6例。
皮外缝合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26.36±3.73)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13例。
会阴侧切+缝合术:麻醉、切开、缝合分步骤会阴侧切术是为了胎儿顺利出生的一种手术,可以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操作之一,这篇文章就会阴侧切的手术步骤进行详解。
女性会阴通常为位于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会阴由皮肤和会阴体(即会阴中心腱)组成。
会阴通常只有2~3cm长,生产时由于激素的“拉伸”作用可延伸至10cm 左右。
会阴侧切术即在会阴处做一斜形切口,使胎儿顺利娩出。
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1、初产头位分娩时会阴较紧、会阴体长、组织硬韧或发育不良、炎症、水肿或遇急产时会阴未能充分扩张,估计胎头娩出时将发生Ⅱ度以上裂伤者。
2、各种原因所致头盆不称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
3、经产妇曾作会阴切开缝合,或修补后瘢痕大,影响会阴扩展者。
4、产钳助产,胎头吸引器助产或初产臀位经阴道分娩者理。
5、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胎儿宫内窘迫需减轻胎头受压并尽早娩出者。
6、产妇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疾病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会阴侧切术步骤1麻醉麻醉方法通常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估计胎儿在10~15分钟内能娩出时,用20ml注射器吸取1%利多卡因20 ml,先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9号心内穿刺针头于坐骨结节与肛门之间中点水平处进针,深达坐骨棘处另一手在阴道内触摸坐骨棘做引导,对着坐骨棘注射1%利多卡因5~10 ml,阻断阴部神经感觉(注意:注射药物前必须先回抽空针,证明未刺入血管时方能注射麻醉药物)边注射边退针,退到皮下1cm处沿会阴侧切缘局部扇形浸润注射利多卡因,这样不但能使局部痛觉消失,同时使盆底肌肉放松2切开切开时机:局部麻醉后3~5分钟,估计麻醉已经发挥效果;胎儿双顶径着冠,会阴体变薄在阵痛开始时,左手中、食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右手用会阴切开剪刀,剪刀与皮肤垂直,待会阴绷紧时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侧45°方向剪开会阴注意(1)会阴切开时间不宜过早,否则伤口出血过多,且增加感染机会;侧切在会阴左右均可,但以左侧为宜。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皮外缝合的比较作者:陈仙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会阴侧切产妇中选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会阴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
結果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减轻会阴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法。
结论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伤口疼痛轻、愈合好,感染少,且外形美观,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皮外缝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25-02临床上会阴侧切术普遍应用于产科,即自然分娩时,在会阴部行切口,以防止分娩时会阴撕裂,保护盆底的肌肉,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出现;会阴侧切术属于手术助产方式,保证分娩的安全性[1];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生活,而产科缝合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伤口愈合的直接重要因素。
我院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不仅避免了丝线缝合和拆线时牵涉痛,而且因不用拆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本院足月顺产并作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中进行调查。
选择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胎儿体重等一般情况相似,无产科高危因素,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1.2.1 侧切方法:所有需外阴侧切的产妇,常规用2%盐酸利多卡因20ml行会阴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具有对黏膜穿透力强、发挥作用快的药理作用[2] ;取坐骨结节至肛门联线中点稍偏坐骨结节处,然后在阴道内手指的指导下,将针头刺向坐骨棘内下方注射[3]左手示指、中指入阴道与抬头之间,将阴道左侧壁撑起,用会阴侧切剪,自阴唇后联合起,向外剪开45度(会阴高度膨隆时应60度),向坐骨结节方向,于宫缩时剪开会阴4-5公分,也可根据评估胎儿的大小来决定剪开的大小,会阴切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胎盘娩出后缝合。
不同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不同会阴侧切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00例采用双“8”字法缝合切口。
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法缝合切口。
观察两组的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切口水肿、切口硬结、切口舟状窝处裂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双“8”字缝合法缝合时间缩短,减轻切口水肿,减少硬结,促进舟状窝处伤口的愈合,提高了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产妇产后更舒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康复,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标签:会阴缝合“8”字缝合;缝合时间;愈合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因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能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常用的手术[1]。
该研究应用双“8”字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缝合切口对切口缝合时间的影响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现选择2011年1月—4月在该院产科住院的20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潜在感染,行会阴侧切无合并会阴深度撕裂及会阴水肿的顺产产妇200例按顺序编号,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
观察组100例平均年龄(25±3.3)岁,孕周(39.1±1.4)周,新生儿体重(3119±351)g,第二产程(41.8±17.17)min。
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25±3.1)岁,孕周(39.4±1.3)周,新生儿体重(3 158±315)g,第二产程(42.4±16.50)min。
1.2 方法入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常规产前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均由工作年限>10年且接生技术熟练的助产士负责完成本操作,侧切方法为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侧45°方向切开会阴,使用2-0可吸收线。
会阴侧切缝合方法及护理要点作者:宋雅洁来源:《大观周刊》2011年第02期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期第二产程中常施的一种手术。
目的是避免胎儿娩出对母体骨盆组织的严重撕裂伤或减轻胎头的碰撞伤。
临床分会阴正中切开和侧斜切开两种。
手术简便易行,但技巧性较高,本文着重探讨会阴侧斜切开缝合技巧及术后护理。
1、临床资料取1050例会阴侧切病例,为笔者自2007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所作的会阴侧切病例,其中300例用“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表皮用外科丝线间断褥式缝合。
750例用“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表皮也用“华利康”可吸收线皮内包埋缝合。
2、会阴侧切术缝合要点按正确方法行会阴侧切,待第三产程结束后,检查宫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则行会阴侧切口缝合。
先用温盐水反复冲洗侧切口,以免会阴侧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再用长尾纱条塞入阴道深部,以更充分的暴露侧切口。
2.1 会阴侧切口缝合方法1 ①用“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从切口顶端0.5-1cm处连续或间断缝合粘膜至处女膜处。
②肌层用同样的“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以达到止血、关闭死腔的目的,缝合时注意恢复原解剖关系。
③皮下脂肪层用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④表皮用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
⑤缝合后检查有无遗留裂口,取出长尾纱,并常规肛诊,查明有无缝线穿透肠壁。
如有,须拆除缝线重新缝合。
⑥如果粘膜向深处延裂,裂口顶端不能充分暴露时,可在中下段先缝一针,以做牵引,再从外向里缝合达裂口顶点以上0.5cm处。
2.2 会阴侧切口缝合方法2 粘膜层肌层脂肪层缝合方法同方法1,表皮采取皮内包埋缝合,全层缝合都采用“华利康”医用可吸收线,其方法为,第一针在切口顶端皮下打外科结,连续皮内缝合过程中保持缝针在紧贴切口切缘皮内穿行,针距0.5cm,牵拉不宜过紧,最后1针的结打在处女膜缘内侧。
各种缝线进针部位应错开,以减少缝针数,保证血运,也可防止死腔的发生,有利于缝线吸收,切口切缘薄厚不均者缝合时两侧组织要等量对合完整。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136例产妇随机分组,65例经传统皮外缝合的产妇设为对照组,71 例经皮内缝合的产妇为观察组,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
结果皮内缝合疼痛率较低,术后感染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且切口及手术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会阴侧切经皮内缝合疼痛较轻、感染率低、愈合好,且较为美观,具有传统皮外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会阴侧切术;皮内缝合;传统皮外缝合会阴侧切术是在产科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
会阴侧切的主要目的为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防止因自然分娩引起的会阴裂伤及产程阻滞,亦保护软产道,使母婴得到较好的结果。
临床会阴切开术应用率已达80%以上[1]。
会阴侧切术后缝合方法有多种,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采用皮内缝合术,并随机与同期传统皮外缝合术比较,对两种处理方法的感染率、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外观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36例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采取随机分组。
65例采用传统皮外缝合法,设为对照组;71例采用皮内缝合法,设为观察组。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缝合方法对照组:缝合阴道黏膜:以0号可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自伤口顶端0.5 cm 处开始,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缘,对齐创缘;缝合肌层:以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针距1 cm;缝合皮肤:以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不宜过紧或过密,注意对合。
5 d后拆线。
观察组:缝合阴道黏膜与肌层同对照组。
缝合皮肤层:用自带三角针的4-0可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自侧切口顶端皮内开始缝合,第一针按间断法缝合对拢切口顶端后打结不剪线,将针线紧贴切口顶点皮下穿出,连续褥式缝合皮内组织至处女膜缘内侧打结,针距0.5 cm,每针都将缝线拉紧,使皮合平整。
会阴侧切术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3-03T15:29:14.4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王士菊[导读] 盐城市亭湖区妇幼保健所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
盐城市亭湖区妇幼保健所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不同方法的临床比较。
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 0可吸收线。
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
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 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皮内缝合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术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较常采用,其目的在于缩短第2产程及防止自然分娩和阴道手术助产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
我科采用连续缝合法在会阴侧切术中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3年1~6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年龄21~34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行会阴左侧切术,无会阴裂伤,切口无污染。
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小于300 ml。
1.2 分组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麻醉(阴部阴经阻滞麻)及会阴左侧斜切方法相同。
1.3 缝合方法1.3.1 观察组(连续缝合法)使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2 0可吸收线(商品名:快薇乔),(1)从侧切口阴道黏膜顶端上方0.5 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黏膜,不留死腔,直至处女膜环外缘。
(2)缝针从处女膜环外缘下方缝入会阴切口的肌层,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到切口外端的最顶点处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