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准确、熟练地配合医师给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二、评估要点

1、患者的病情、年龄、体位、意识状态(能否配合)、心率、血压、呼吸情况。

2、各种特殊药物的使用情况。

3、周围的环境情况,要求清洁,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4、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三、物品准备

1、穿刺物品:深静脉穿刺包 1 个,深静脉穿刺管 1 条,无菌手套(2-3 副)、局麻药(利多卡因 1 支)、0.9%生理盐水 10ml2 支或 0.9%生理盐水 500ml1 瓶、5ml 和 10ml 注射器各一个、透明敷贴 1 张、胶布 1 卷。

2、皮肤消毒物品一套:1%碘伏 1 瓶,棉签 2 包,弯盘 1 个。

3、液体:连接输液管、延长管排气后挂输液架上。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3、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平卧,头转向对侧,肩部垫一小枕或床单。

4、协助医师消毒皮肤。

5、协助医师戴手套,穿隔离衣、开穿刺包、给予各种物品:穿刺管、10ml 注射器,局麻药、0.9%生理盐水。

6、医师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

7、穿刺完毕,接补液,调节补液速度,并用透明敷贴,胶布固定静脉导管,并注明置管时间及责任人。

8、向患者做好有关留置深静脉管道的宣教工作。协助患者取出肩部小枕,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物品的消毒处理。

10、洗手,脱口罩,做好护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

1、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双上肢给予适当约束。

2、颈椎骨折的患者不要过多的摆动头部、取平卧位即可。

3、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范围20cm×20cm。

4、警惕生命体征情况,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处理,警惕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胸腔,防止管道堵塞,滑脱。

5、注意穿刺过程中有无特殊、穿刺点情况、患者主诉、生命体征。

6、与医生一起清点穿刺包内器械,保证物品的数目准确。

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静脉穿刺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用于获取静脉内的血液样本、输液、输血和给药等治疗目的。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下面是一份静脉穿刺操作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操作。 一、准备工作 1. 静脉穿刺前,医务人员应先有效地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以防止感染。 2. 检查并确认需要穿刺的静脉是否适合进行穿刺,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皮肤损伤、血管是否明显等情况。 3.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穿刺针、注射器、透明胶带、消毒棉球、洗手液和消毒剂等。 二、操作步骤 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手臂内侧、手背等,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佳位置。 2. 将病人的手臂伸直,可以使用背托垫高手臂,使静脉更加突出。 3. 使用消毒棉球蘸取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从上到下,确保消毒的广度和深度。 4. 取出穿刺针,注意保持针身和针尖的无菌状态,避免碰触不洁物品或表面。

5. 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可以使用局麻药和冰块等方式,以减 轻病人的疼痛感。 6.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静脉,将穿刺针的针尖朝向静脉,以15-30 度的角度直接穿刺进入皮肤。 7. 当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后,轻轻向前推动穿刺针,并将针管与透 明器械连接,抽取所需的血液样本或进行输液等操作。 8. 操作完成后,将穿刺针迅速拔出,注意避免发生毛细血管破裂以 及血液外溢,可迅速用棉球进行按压止血。 9. 将穿刺部位进行清洁,可以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无菌状态。 10. 将透明胶带固定在穿刺部位,以防止按压止血期间的血液外溢。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需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诊断情况,避免穿刺在有异常情 况的部位进行。 2. 操作过程中需与病人进行沟通,耐心解释操作步骤,以减轻病人 的紧张和焦虑。 3. 穿刺时需注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可以使用冰块和局麻药等方法 进行局部麻醉。 4. 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操作环境 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1置管前护理 1.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1.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便于操作,减少人员走动。调节适宜的室温防止患者术中受凉。 2置管术中护理 2.1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2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3.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每周换药两次(星期二、五)。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做好心理护

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3更换敷贴时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3.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3.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觉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4几类常见管道的特殊护理: 4.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4.1.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贴膜粘贴,另在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4.1.2 3M敷贴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以导管进口为中心,将敷贴从四周朝向导管进口处剥离,然后由下至上沿导管方向小心揭掉敷贴。若管道进口处有渗液,可摆放无菌纱布。 4.1.3消毒顺序:第一次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急导管至圆盘;第二次碘伏棉棒逆时针消毒,同时左手翻转导管;第三根棉棒再顺时针消毒皮肤及导管至圆盘,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置管第二天换药,以后为每周星期二、五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4.1.4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消毒后更换,肝

静脉穿刺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静脉穿刺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1. 通过外周静脉穿刺获取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等各项血液化验检查。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也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 2. 深静脉穿刺(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目的是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情况下获取静脉血标本;也可通过留置导管建立深静脉通道,用于胃肠外营养或快速补液治 疗、经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如 Swan-Ganz 导管、中心静脉压、电生理)等检查、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深静脉滤网)等。 本章主要介绍经时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留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二、适应证 1. 需要留取静脉血标本的各种血液化验检查。 2. 需要开放静脉通道输液、或进行相关检查的各种情况。 三、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感染为绝对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 1. 患者准备 1) 向患者解释静脉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2) 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主要是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穿刺肢体不动。 2. 材料准备 1 ) 弯盘、无菌注射器(或无菌静脉 穿 ;止血带、试管或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签; 2)消毒用品:0.5%碘伏(或 201 碘 酊 , 7 5 % ; 3)锐器盒和污物桶。 3. 操作者准备 1) 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 了解静脉穿 刺的并发症( ,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五、操作步骤 (一)肘静脉穿刺 1. 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和上臂,上臂稍外展,于肘横纹上方约 5cm 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此时,肘前静脉充盈后即明显显现。若患者皮下脂肪较厚,可通过触摸寻找有明显弹性和张力的部位即为充盈的静脉。 2.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3. 穿刺:左手拇指于静脉穿刺部位下端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中指持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刻度向上。沿静脉走行,与皮肤成 150—300 快速刺入皮肤,见到回血后,将针头再向前送人少许,抽取所需的血样品量。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

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常用于输液、输血、置管等。本 文将围绕着深静脉穿刺的“锁、股”两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缘和第一肋骨之间,是深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用于给药、抽血、置管等操作。 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将患肢置于身体外侧,头垂向对侧。 2. 找到锁骨下缘,并将穿刺点定位在其下缘1-2cm处。 3. 用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使其胀起。 4.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下,向头方向将针头左右微调方向,穿刺到锁骨下静脉。 5.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切勿进一步插入,以免损伤正常组织。 2. 穿刺时针头向头部方向进入,以避免误伤锁骨下动脉、神经等器官。

3. 患者头部要垂向对侧,以使锁骨下静脉充分扩张,方便穿刺。 二、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是指位于腹股沟静脉囊中的深静脉,是深静脉穿刺的另一种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也较高,且易于操作。 操作方法: 1. 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使患侧大腿外展并轻轻弯曲,将股静脉作为穿刺目标。 2. 找到腹股沟上缘,沿其下缘向下找到最底部的点。这个点为股动脉搏动的位置,穿刺时需要尽量避开。 3.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内,向脊柱靠近,在刺到股静脉时感到血液回流。 4.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避免进一步插入。 2. 穿刺时要注意避开股动脉及其分支,切勿损伤其他器官。 3. 穿刺时,应通过手法或仪器进行压迫,以增加穿刺成功率。 总之,深静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仔细的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7.3.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3.3.5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3.3.6 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3.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3.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

深静脉穿刺

深静脉穿刺适应症 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需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 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者。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手术。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者。 深静脉穿刺禁忌症 局部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五)常用穿刺置管途径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上路 锁骨下路 颈内静脉 前路 中路 后路 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穿刺进路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两种。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s position)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

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锁骨下路 操作步骤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有条件应在手术室进行。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者的体形有关)。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锁骨下路 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换用导针穿刺置管,导针的穿刺方向与试探性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管或导丝推进。 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管或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退出导针。如用导丝,则将导管引入中心静脉后再退出导丝。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如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锁骨下路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液体。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进针方法:

医院深静脉穿刺置管管理规范

医院深静脉穿刺置管管理规范 一、中心静脉置管人员资质管理规范 (一)主管护师或护师/责任护士。 (二)申请准入流程:责任护士自愿申请,科室护士长同意,护理学术委员会批准,由静脉输液专业组带教老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报护理部统备案。 (三)中心静脉置管成员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相关理论或技能的培训。进修、实习护理人员禁止实施该项操作。 二、中心静脉置管权限管理规范: (一)有置管资质的护理人员可进行颈内、颈外、股静脉及PICC置管,其它如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港的安装等应由医生负责完成。 (二)除护理置管会诊专家外,其他置管小组成员不得跨专科置管。

(三)置管专家会诊管理规范:置管护士在置管或导管并发症处理等方面遇到困难及科内无置管护士需要置管时,可传呼置管专家会诊给予技术上的协助和指导。 (四)夜间或节假日置管管理规范:当遇抢救患者需深静脉置管而科内无置管护士在场时,当班有置管资质的护士长负责置管;无置管资质的护士长值班按医院急诊置管流程执行。 三、置管流程管理规范: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由医生负责下达置管医嘱。 (三)术前谈话与签字:责任护士向患者或其授权人告知置管目的、方式、风险、并发症、注意事项,患者或其授权人按要求签署《深静脉置管知情志愿书》,随病历归档。 (四)置管护士严格遵照深静脉置管操作规程,负责导管首次记录。

(五)责任护士宣教导管维护知识,患者或其授权人理解后签名。PICC置管后在《长期护理手册》上填写导管相关信息交与患者随身携带。 (六)CVC/PICC置管后需经X线定位,导管头端达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为最佳位置,输注强刺激性等药物必须进行中心静脉置管。 (七)导管日常维护,严格按各项操作流程规范执行。 (八)严密观察导管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九)日常导管维护按记录单要求规范记录。 (十)患者出院时CVC导管管理:常规拔管,若患者或其授权人强烈要求带管出院,须有医生医嘱,责任护士向患者或其授权人宣教带管出院的风险与注意事项,要求其在护理记录上注明责任自负并签名。

经外周深静脉置管术(PICC)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护理规程 一、目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二、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备棉签5根包2包、安尔碘1瓶、弯盘、胶布、无菌大纱1张,无菌治疗巾一包。 三、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着装正规,洗手,戴口罩,携治疗车于床旁。 1.向清醒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2.评估病人病情,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3.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扩展15cm范围清理衣物、导线、管道。 4.拆开穿刺点敷料,并弃之于医用垃圾袋中。 5.观察局部有无有红、肿、疼痛、渗出,以及渗出物性质;观察、记录穿刺点处导管刻度,导管是否稳妥固定。 6.将10根棉签置于安尔碘消毒瓶内。 7.以穿刺点为中心,15度角环形向外画圈消毒,范围8-10cm,注意在固定点缝线针眼处停顿并盖住空白处;按上述方法再次消毒,待干。 8.干后贴上透明敷贴,写上更换日期,弃原来的敷料于医用垃圾袋内。 9.拆开深静脉管连接三通处敷料,顺势垫在下方,评估深静脉管连接处三通数量及三通、肝素帽等有无沉淀、堵塞等情况,必要时更换。 10.持数根安尔碘棉签,分别以肝素帽插头皮针处以及各三通连接点为中心向管道周围消毒,范围超过接口约2cm; 11.同法再次消毒穿刺点和肝素帽、三通接头。 12.打开治疗巾包,取治疗巾一张,妥善包裹三通和各连接部,用胶布贴住封口保护13.安抚患者,整理床单元 14.废弃物按医用垃圾处理。

经外周深静脉置管术(PICC)操作规程 一、目的及意义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TPN)等,以及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早产儿、家庭病床等病人的治疗。 二、穿刺后护士维护使用注意事项 (一)术后24h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或2次。更换贴膜时,护士应洗手、戴口罩,戴圆帽,严格无菌操作。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二)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三)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生理盐水10-20ml冲管,并以脉冲方式进行,在注射最后0.5ml时,边推活塞边撤注射器,以达正压封管。在使用和维护导管的过程中,不可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四)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快,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五)病人置入PICC导管侧手臂不提重物,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 (六)治疗间歇期每7d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等,注意不要遗忘。 (七)嘱病人注意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渗出。如有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持续输液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静脉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如有不明原因的感染发生,应及时处理或拔管。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后,应以等渗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九)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__ -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7.3.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规程 (一)适应证 1.用于急救时加压输血输液,或者外置静脉穿刺困难者。 2.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插管、心血管造影。 3.静脉高营养疗法。 4.化疗。 (二)术前准备 1.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征得其同意。 2.术者戴帽子、口罩。 3.器械准备: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套、肝素盐水、无菌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注射器)。 (三)操作步骤 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1)体位。患者取仰卧,头低脚高位,穿刺侧(多选 择右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外展,使上臂三角肌膨出部变平,以利穿刺。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下缘1cm处,可作标记。 (3)消毒麻醉。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酒、酒精严格 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大于孔巾。术者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

套,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冲洗导丝及导管,铺无菌孔巾,并用2%利多卡因作局麻。 (4)穿刺。①针尖指向内侧端,与胸骨纵轴呈40°,与胸壁平面呈15°,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尖一旦刺入静脉,即有回血,然后再推进数毫米,以获得流畅的回血。穿刺深度,成人4~7cm,小儿1 -3cm。②如穿刺针内芯被迅速回弹并有鲜红血流,提示已穿入动脉,应全部拔出穿刺针,尽可能压迫该处至少10min。如穿刺已深仍未进入静脉,保持针筒内负压并慢慢退针,退针过程中如有静脉回血,提示针头已在静脉内,如无回血,拔出穿刺针重新穿刺,并根据穿刺部位,稍改变进针角度。 (5)置管。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穿刺针针头,另一手经穿刺针内芯孔缓慢插入导丝,插入导丝长度约20cm。退出穿刺针,从导丝尾插入扩皮器,扩皮后,沿导丝插入导管,插入深度,成人约12~15cm,小儿5~10cm。退出导丝。 将已抽取肝素盐水的注射器分别连接于各导管尾端,在抽吸回血后,证明导管通畅,向管内注入2~3ml肝素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或连接输液器。 (6)术后处理。缝合固定导管,局部用无菌纱布擦拭干净,贴膜粘敷。协助患者卧于舒适体位。 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名称: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操作 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主体内容: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 .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指经体表将导管或监测探头置入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肺动脉内的一种有创的操作技术。 一、作用及适应症 监测中心静脉压 衡量右心泵功能 及时应用急救药物、输血、输液 经导管安装临时起搏器 漂浮导管(PCWP) 长时间静脉营养(TPN) 二、分类 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 三、操作方法 1、锁骨下路径: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自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成人长约3~4cm,静脉的前面为锁骨的内侧缘,下面是第1肋骨宽阔的上表面,后面为前斜角肌。静脉越过第1肋上表面轻度向上呈弓形,然后向内、向下和轻度向前跨越前斜角肌,与颈内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 体位:仰卧位,选择右侧,肩部稍垫高,头偏向对侧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穿刺点: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1cm。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进针方向:针尖向内轻度向头端方向,指向锁骨胸骨段的后上方,尽量使穿刺针

与胸壁呈水平位,若未刺中静脉,可将针退至皮下,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方向进针,进针深度:3cm~5cm。 三中点法: 穿刺点:锁骨中点缘与胸壁腋窝皱褶点连线中点。 进针方向:穿刺针与胸壁呈30°~40°角,指向锁骨中点关节。 进针深度:2cm~5cm。 2、锁骨上路径: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1cm。 进针方向:穿刺针与锁骨或中线呈45°角,保持水平位,指向胸锁关节。 进针深度:1.5cm~2cm。 操作方法: 穿刺,由穿刺针侧孔进导芯12cm~15cm,退出穿刺针,扩条扩大穿刺孔,导入导管12cm~15cm,回抽固定导管。 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的解剖:颈内静脉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部,颈总动脉的前外方;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后侧,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成人颈内静脉扩张时直径约2cm。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同时胸导管在左侧,右侧胸膜顶较低,因此多选择右侧穿刺。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因此分为:前路、中路和后路。前路:平卧,头偏向对侧。胸锁乳突肌前源中点进针,与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另外也可在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准确、熟练地配合医师给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二、评估要点 1、患者的病情、年龄、体位、意识状态(能否配合)、心率、血压、呼吸情况。 2、各种特殊药物的使用情况。 3、周围的环境情况,要求清洁,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4、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三、物品准备 1、穿刺物品:深静脉穿刺包 1 个,深静脉穿刺管 1 条,无菌手套(2-3 副)、局麻药(利多卡因 1 支)、0.9%生理盐水 10ml2 支或 0.9%生理盐水 500ml1 瓶、5ml 和 10ml 注射器各一个、透明敷贴 1 张、胶布 1 卷。 2、皮肤消毒物品一套:1%碘伏 1 瓶,棉签 2 包,弯盘 1 个。 3、液体:连接输液管、延长管排气后挂输液架上。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3、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平卧,头转向对侧,肩部垫一小枕或床单。 4、协助医师消毒皮肤。 5、协助医师戴手套,穿隔离衣、开穿刺包、给予各种物品:穿刺管、10ml 注射器,局麻药、0.9%生理盐水。 6、医师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 7、穿刺完毕,接补液,调节补液速度,并用透明敷贴,胶布固定静脉导管,并注明置管时间及责任人。 8、向患者做好有关留置深静脉管道的宣教工作。协助患者取出肩部小枕,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物品的消毒处理。 10、洗手,脱口罩,做好护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 1、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双上肢给予适当约束。 2、颈椎骨折的患者不要过多的摆动头部、取平卧位即可。 3、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范围20cm×20cm。 4、警惕生命体征情况,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处理,警惕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胸腔,防止管道堵塞,滑脱。 5、注意穿刺过程中有无特殊、穿刺点情况、患者主诉、生命体征。 6、与医生一起清点穿刺包内器械,保证物品的数目准确。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本文介绍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包括颈内静脉穿刺置术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适用于充盈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创伤、休克或重大手术病人需体液复苏或液体治疗者、需长时间输液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接受某些特殊药物治疗者。禁忌症包括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操作前需要准备深静脉穿刺辅助包和中心静脉置管包,包括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卡多因、砂轮、纱布、小尖刀片、皮针、1号丝线、中 心静脉导管、J型引导钢丝、扩张器、穿刺针或套管针、导管 固定夹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中路和后路两种方法。中路需要将病人平卧,肩后垫薄枕,头低15度-30度,略偏向对侧。穿刺点为锁骨上缘3cm处。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5G针头连接5ml 装有2%利卡多因的注射器行局部浸润,并以此针行探性穿刺。若试探未成功,改变针方向使与中线平行。边进针边回抽,如

见有静脉血回流,表明已进入颈内静脉。接着,沿试探方向穿刺,边进针边回吸,遇静脉血回头通畅后,左手固定穿刺针或套管针,右手去掉注射器,经穿刺针置入J引导钢丝,退出穿 刺针或套管针。扩张器穿过钢丝,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退出。在引导钢丝引导下放置深静脉导管,成人深度一般为10cm- 13cm。最后连接输液或测压管道,安防固定夹,用缝线将后 者固定于皮肤上,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与颈内静脉穿刺相同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操作方法有锁骨上径路和锁骨下径路两种。锁骨上径路需要将病人平卧,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穿刺点为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其余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置 管术。 总之,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需要仔细准备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术。操作时,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站在穿刺侧,用左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摸清股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手指。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

锁骨下深静脉穿刺配合流程与指引

锁骨下深静脉穿刺配合流程与指引 (2011.9修订)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心理状态与合作能力;穿刺部位 皮肤情况;经济承受能力;对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及药物的认知能力; 告知: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目的、置管过程、配合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适 及潜在的并发症,并签知情告知书 环境、用物 护理问题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洗手、戴口罩 准备单腔或双腔16#穿刺导管一套、无菌穿刺包、1%甲紫、 0.5%碘伏、棉签、5%利多卡因、无菌手套、肝素帽、输液用物、 生理盐水 医嘱 患者:排空二便 环境:清洁、安静、明亮,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姓名、床号、手腕带 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显露胸 定点锁骨下1/3段交界处下方1cm处(深度为3~5cm) 进入静脉抽回血旋转针头取下注射器,插入导引钢丝 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擦净血迹 实施→操作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组织 套入导管,将导管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 退出钢丝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 接上输液或中心静脉测压装置 缝皮,固定导管,消毒覆盖敷料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颈部有无皮下血肿、气肿 患者取舒适体位,必要时用约束带限制患者双手活动;整

记录:置管日期、时间、签名 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交待注意事项 患者: 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及提供的护理满意,主动配合护 理工作,掌握宣教的内容 操作:护理工作配合规范、到位,医生满意;未给患者造成不必 要的损伤;导管护理得当;记录完整、准确 指引: 1、穿刺针与皮肤角度不宜太大,旋转针头时侧面要朝向尾侧,有阻力时要调整穿刺针位置。 2、边退钢丝边插导管,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0cm-15cm 左右(身高cm除于10减去2cm)。 3、穿刺不宜过深,穿刺过程中如发生心率失常可将导管退出1~2cm。 4、防止空气栓塞和血栓。

深静脉导管植入术技术规范

深静脉导管植入术技术规范 一、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重要的有创诊疗操作,主要使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监测右心负荷和长期静脉输液及肠外营养等。穿刺路径有颈内静脉、锁骨下或股静脉。 (一)适应证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他危重患者等无法做周围静脉穿刺者。 2.需接受大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或输血的患者。 3.需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液体及实施完全肠外营养者。 4.经中心静脉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5.利用中心静脉导管测定中心静脉压,随时调节输入液体的量和速度。 6.需长期多次静脉取血化验。 7.对心肺功能不全和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

手术患者进行中心静脉测压、肺动脉漂浮导管、心血管造影等各种监测及操作。 8.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二)禁忌证 1.穿刺常用部位局部有外伤或感染。 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三)操作技术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血管解剖: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背侧,后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段,甲状软骨下缘以下再分为中、下两段。胸锁乳突肌位置恒定,其前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中点的距离分别为l.Omm、7.Omm和13.3mm,后缘与颈内静脉上、

中、下段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4mm、12.7mm和9.3mm。 (2)穿刺路径:常用中路穿刺法。中路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形顶点,穿刺方向指向同侧乳头,如能摸清颈动脉搏动,则按颈动脉平行方向穿刺。 (3)穿刺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颈部较短者,颈部垫高使头后仰。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3)试穿:用局麻针试穿刺,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4)置管:用Seldinger法穿刺置管。①静脉穿刺:将18G 穿刺针接注射器,在选定的穿刺点,沿试穿方向进针,进针过程中注射器略带负压。通畅地抽得暗红色静脉血后将穿刺针固定,防止针尖移动;②置入导丝:将导丝从注射器尾部送入血管内,之后出穿刺针及注射器;③旋入扩张子:置入扩张子时应撑紧穿刺部位皮肤,沿导丝将扩张子单方向旋转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扩张子进入静脉。用尖刀切皮时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经动脉或深静脉途径进行的各项导管检查及治疗。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感染。 2.穿刺置管处血管闭塞或严重病变。 3.其他禁忌证分别见各项导管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l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 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殷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

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 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待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 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 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一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骼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 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