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作为符合教育部标准的教辅读物,被世界各地的家庭和学校所重视。作为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材,它的出版深受广大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以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涵盖六年级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让学生能够以有趣的方式了解、学习和巩固数学,以提高数学成绩。在课文中,有许多关于数学公式、概念、例题和仿真活动的讨论,这些例题和仿真活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课本上收录了大量的例题和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概念和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其中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大量的例题和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比如,关于“比较数量大小”的例题,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用图形和计算机程序来比较数量大小,学习到数学公式,以及通过实验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公式。

课本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编程、游戏、绘图等,旨在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学习数学,使学生能够有趣而有创意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练习和应用数学概念,建立自己的概念,得出正确的结论,并通过游戏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应用数学的宝贵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成绩。除此之外,它也帮助学生学习更加有趣、有创造力的数学,使其能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更高的数学成绩。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全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全部 中国小学数学书籍承载着中国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承,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内容全面,涵盖学生从入学到小学毕业,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到算法和技巧的知识,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高级技巧的练习,培养学生从小学生基础数学知识走向更高层次的精密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算术题类型: 1、数的认识: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的排列、数的变化和数的比较等内容。 2、四则运算:包括代数式、四则运算规则、四则运算相关定理、整体四则运算、其他四则运算题型等内容。 3、分数:包括常见分数的认知、常用分数计算、混合运算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4、小数:包括小数的认知、小数的计算、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实际应用等内容。 5、乘法:包括因式分解、基本乘法法则、乘法口诀表、乘法综合运用等内容。 6、除法:包括除法口诀表、商的计算、商和余数的计算、商数的判断、常见负数的除法运算等内容。

7、大数:包括大数的认知、大数的四则运算、大数的除法运算和大数的应用等内容。 二、比较类型: 1、比较大小:包括数值比较、数的代表性比较、形状比较、长度比较、重量比较、容积比较、时间比较等内容。 2、等价判断:包括规则等价、形状等价、数量等价、大小等价、图形等价等内容。 3、位置关系:包括左右关系、上下关系、前后关系等内容。 4、排列组合:包括数字排列、形状排列、物品组合等内容。 三、思维题类型: 1、解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尝试、总结结果等内容。 2、图形类型:包括坐标系的概念、笛卡尔坐标系的构成、直角坐标系的搭建、绘制平面图形、求图形的面积等内容。 3、逻辑思维:包括类比推理、推理推断、归纳推理、分析推理等内容。 4、数量关系:包括两个数量的关系、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等内容。 四、解题类型: 1、识别解题步骤:包括审题、解题、解答等步骤; 2、实际应用类型:包括实际计算、实际分析等内容; 3、综合类型:包括综合运算、综合分析等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册人教版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册人教版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册人教版包含: 一、基本知识: 1.实数和负数:介绍实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学习已知数和未知 数的概念,重点学习实数的负数,基本的绝对值概念,同类项的加减 与绝对值的关系等。 2.代数式:学习代数式的概念,如果因式分解、同类项的加减、 乘除法等。 3.方程:通过研究方程的概念,了解平行线、垂直线、倾斜线的 特点,求方程的根的方法,涉及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等。 4.不等式: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求不等式的解,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四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图像,练习 不等式的求解。 5.比例:学习比例的概念,包括比、倍数、比例的等式,比例的 增减,比例中间数,比例步骤,正比关系等。 6.图形:介绍平行四边形,菱形,六边形,正多边形,正六边形,正九边形,正十二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同时学习几何图形之间的 关系,了解分类规则。 7.统计:学习分类表,图表和统计图,如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茎叶图等,观察统计图的特征,以及求总数,平均数,众数等。 8.试验:学习实验概念,如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设计,实验 步骤等,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假设,结论及其特点。 二、应用:

1.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模型问题,找出问 题解决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题步骤,包括解方程,比例,三 角形等。 2.空间图形:介绍三维图形的特点,有关空间图形的定义,如立 方体,棱柱,圆柱,球等特性及其形状,求空间图形体积,表面积和 体积的关系等。 3.数位标志:介绍数位标志的特点,了解分解成各位数,整十, 百位数的意义,学习同类数的加减,型数的关系,比较同类数的大小等。 4.测量:学习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和时间之间的换算 关系,学习角度,平面图形角度的计算公式,求三角形周长,面积等。 总结,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册人教版内容囊括了实数和负数,表 达式,方程,不等式,比例,图形,统计,试验,数学解决问题,空 间图形,数位标志,测量等内容,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的基 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为自己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课本新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课本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课本新版已经全面升级。新版教材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下是新版教材的章节目录及其简介: 一、认识数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字的称呼、阅读及写法,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 二、认识加法 此章节重点讲解了加法的概念、符号、性质以及加法的基本应用。通过实际的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 三、认识减法 接下来的一章教授减法的概念、符号、性质以及减法的基本应用。同样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减法的本质。 四、认识整数 此章节介绍了整数的概念、分类、读法以及整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整数。

五、认识乘法 此章节主要教授乘法的概念、符号、性质以及乘法的基本应用。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学好乘法。 六、认识除法 此章节重点讲解了除法的概念、符号、性质以及除法的基本应用。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除法的本质。 七、认识分数 接下来的一章详细介绍了分数的概念、构成、基本形式以及常见的分数运算。强化学生的分数概念和应用能力。 八、小数的认识 此章节主要介绍小数的概念、读法及运算法则。运用实际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应用。 九、看图写算式 通过看图写算式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法,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算式写作能力。

十、看表读数 此章节利用实际的表格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些数据的变化和规律,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新版教材在概念讲解、典型例题呈现、练习形式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更好地符合了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_pdf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_pdf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学习重难点: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图形名称面积公式(文字)面积公式(字母)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 2,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初中阶段学生必修课程的部分,是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授权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它注重数学解题技巧的拓展,可通过概念、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学习的数学更加全面。本教材将突出六年级上全程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究现象的能力,扩大数学知识的视野,提高有效的学习效率。 I、数量关系 1.学习相关数值的关系及其运算:研究的内容涉及数的增减、它们间的关系、除法等多项情况,让学生学会表达物理空间实际现象,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全面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 2.学习及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式:本章主要学习数值之间的关系及一次方程式的解法,理解一次方程式的特征,学会求解一次方程式及一元二次方程式,以及运用折线图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快捷地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数量的运算:通过各种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值之间的计算和运算,学会简化乘法及除法的运算,掌握解决各种数值形式的问题,加深对数量运算的理解,提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II、几何形体 1.学习识别和界定几何形体:运用板条箱法学习识别和界定几何形体,掌握识别和界定几何形体的等边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多 边形等及其连线总数、轴对称图形等概念,学习数学几何学思想,提 高学生的几何形体的识别能力。 2.学习几何形体的属性以及其计算:运用其它类似物不断延伸及扩充几何数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在几何形体选择解题时可以运用不同属性 来比较,可以利用图形性质来比较同类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计 算面积、计算周长等。 3.学习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通过使用几何图形,学习位置关系,如识 别在一个几何图形中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对几何图形的位置关 系进行比较、分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考能力。 III、概率 1.学习概率空间的概念:学习时概率空间的概念,如定义概率、概率事件的划分、不定概率的概念以及特殊的概率,学习概率的可以描述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概率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学习概率表达式:运用简便的语言表达概率,借助概率定义认识概率,学习不同概率之间的比较,学会简单的概率表达式,以及概率的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或者说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整数和分子相乘,再约分。 3、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再约分。 5、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交叉约分,再相乘。 6、判断积是否大于第一个因数的方法: 因数和积的关系:(1)其中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2)其中一个因数等于1,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7、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分数乘法同样适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8、分数乘法解决问题:(1)找准单位“1”,(2)列出关系式 单位“1”乘以几分之几 单位“1”乘以(1+几分之几)

单位“1”乘以(1—几分之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方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判断商是否大于被除数的方法: 除数和商的关系:(1)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3)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4、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括号老大乘除老二加减老三。 5、除法简便运算的时候,先把所有的乘法写成除法。 6、分数除法解决问题:(1)找准单位“1”;(2)列出关系式 比较量÷几分之几=单位“1”)比较量÷(1+几分之几)=单位“1” 比较量÷(1—几分之几)=单位“1”对应量÷对应的几分之几=单位“1” 是……比……占……相当于……后的是单位“1”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1、分数乘法编排结构示意图: 2、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例如:87+87+87+87=8 7 ×4 (1) 5 4 的4倍是多少? 3 )4的54 是多少? 3)4个5 4 相加的和是多少? 4、计算8 7 ×4 先约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是约分 后的数。例如87×4=2 7 。 求98 的10 3是多少? 5、98 ×10 3表示 (分数乘分数) 求103的9 8 是多少? 6、计算98 ×10 3 先约分,再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乘得的积必须是最简分 数、假分数或带分数。

7、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例如:(1)88×87 5 (2)65×95 +95×61 =(87+1) ×87 5 =95 ×(65+61) =87×875 +1×87 5 =95 ×1 =587 5 =95 (3)(98+274)×27 (4)32×87×3×1411 =98×27+274×27 =32×3×87×14 11 =24+4 =8 7 =28 8、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是弄清楚什么是“比较量”、“标准量”和“对应的分率”三个量。 比较量=标准量×对应的分率 9、“占、比、是”或“相当于”前面的量是“比较量”,后面的量是“标准量”。 10、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 找准单位“1”。 (2) 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3) 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 (4) 根据等量 关系列方程或算式。 (5) 解方程(计算)、 验算并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要点

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a b ×c=a bc (a ≠0) 2. 分数乘分数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a b ×c d =ac bd (a 、c ≠0) 3. 分数乘小数方法:(1)小数→分数(普遍适用);(2)分数→小数(适用于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况);(3)计算时小数直接与分数进行约分(简便计算)。 4.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直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 5. 一个大于0的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乘1积就等于这个数本身。 6. 运算顺序: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1)无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同级,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小→中→大),再算括号外面的。 7. 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b=b ×a (2)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 (3)乘法分配律:(a+b )×c=a ×c+b ×c ,(a-b )×c=a ×c-b ×c 8. 找单位“1” (1)代表总体是单位“1”,

(2)“占”、“比”、“是”字后面是单位“1”; (3)“的”前面是单位“1”。 9.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几分之几 10.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单位“1”×(1+几分之几) (2)单位“1”+单位“1”×几分之几 (注:“多”用“+”,“少”用“-”)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2.除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向外,其他的方向要说清楚是谁偏谁,并且要说清偏向的度数。 3.东偏南30°方向:第一方向“东”是正方向,从正东起往南转30°。 4.方向是两两相对的(东对西,北对南,东南对西北,东北对西南,东偏北30°对西偏南30°)。 5.确定地点具体位置的两个条件:(1)方向,(2)距离。 6.在平面上标出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三个条件: (1)方向;(2)距离;(3)地点名称。 7.“在”、“位于”的后面是观测点,描述地点的具体位置时,要以观测点为中心,画方向标。 8.用对数表示位置:(a,b),a表示第几列,b代表第几排 (例如(3,4)表示第3列,第4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