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46 KB
- 文档页数:4
2020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系列八)(七)抗磷脂综合征相关问题专家解读2016年我国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诊治专家共识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
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
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的最新定义: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又称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2次或2次以上孕周在24周之前的妊娠丢失。
反复流产发病原因众多,既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混杂的多因素。
反复流产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夫妻染色体异常2%-5%)、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7%)、内分泌紊乱(8%-12%)、生殖道感染(4%)、免疫及血栓性疾病等因素(50%-60%),其他还有男性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及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e abortion,URSA)。
不明原因反复流产中约80%与免疫学因素相关。
反复流产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病因检查和治疗费用较高。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反复流产患者病因检查和保胎用药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范检查和适度治疗的原则。
根据不良孕产史、流产次数、经济条件、检查技术、酌情选择检查项目,尽可能做到病因清楚,诊断准确。
孕后根据既往流产病史、流产病因,孕后阴道超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免疫和凝血等检查,横向及纵向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胚胎发育情况,恰当选择保胎药物,力争做到精准检查、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保胎。
为了推广普及反复流产与精准保胎事业,规范反复流产病因检查、诊断和治疗,我将反复流产与精准保胎理论知识按临床需要编排为系列文章,供同行参考使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副作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保健品,主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磷脂、胆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虽然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有很多益处,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需要注意。
1. 消化不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
2. 过敏反应:少数人对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红肿等。
3. 药物相互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4. 高血压风险: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含有的胆碱可以促使血管舒张,降低血压。
因此,对于已经患有低血压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人群,需谨慎使用,以免引起血压过低。
5. 排便问题: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的磷脂成分有时可能导致腹泻或导致大便变得黏稠。
请在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前,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发生。
对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熟悉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 APS),是临床上近十余年新发觉的一种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疾病。
它是由抗磷脂抗体(APL)引发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适应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
部份患者还出现网状青斑、心瓣膜赘生物、溶血性贫血、偏头痛、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妊高征等临床表现[2]。
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表现,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
恶性APS可表现为短时刻内进行性普遍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3]。
临床上常因对其症状复杂多样的熟悉不足而致使误诊或漏诊[4]。
虽然最近几年来美国每一年新发生的APS患者约35000例,但总的来讲对APS的熟悉并非深刻[5~7]。
为此本文参考了近几年的有关文献报导,对APS多样的临床表现及医治护理干与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进行综述,为临床循证护理提供依据。
1 APS多样的临床表现11 血栓症血栓形成是APS最有代表性的症状之一,表现特点为多部位、反复性动静脉系统栓塞。
最多见的是下肢深层静脉血栓,约占全数血栓的30%,极易归并心肌梗塞、肺梗塞。
亦可见因四肢末梢动脉闭塞引发的坏疽、皮肤溃疡和小血管栓塞引发的网状青斑。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清,可能和AP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膜,致使细胞膜内层磷脂暴露于细胞膜表面,增进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引发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从而致使一系列临床表现。
APS的血栓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有关[8~10]。
111 肺部表现APS患者的肺部疾病表现各异,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是最多见的并发症。
而少见的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内出血,肺动脉血栓,肺小血栓,产后综合征,肺毛细管炎,肺泡纤维化,肺大疱[11,12],Wegener[13]肉芽肿等也有报导。
临床工作中在对那些有发烧、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胸片提示有肺浸润的APS患者诊治时要重点注意这些肺血管损害表现[14~16]。
中文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英文名:antiphospholipidsyndrome概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大约30%~40%的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可出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10%~15%健康搜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女性更为常见(男女之比约为2∶3)发病年龄为8个月至16岁(平均为10岁)。
病因:抗磷脂抗体是指狼疮抗凝物质(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antibody,ACL)或针对其他磷脂或磷脂复合物的健康搜索一组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
用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说明感染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另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HLA-DR7及DR4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出现健康搜索的频率增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HLA-DR53出现的频率较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血栓形成所有的临床表现均与之有关。
以往认为抗磷脂抗体只针对带阴电荷的磷脂,现在发现抗磷脂抗体可能更直接作用于一种或多种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与磷脂结合的复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2糖蛋白Ⅰ(β2-glycoproteinⅠ,β2-GPⅠ)和凝血酶原。
血液回收对红细胞2,3—DPG和G—6—PD水平和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的影响作者:王申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18期【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回收对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与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及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心脏择期手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血液回收,以静脉血清作参照,分析血液回收对红细胞2,3-DPG和G-6-PD水平及PS表达的影响。
结果洗涤红细胞静置6 h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为(1.55±0.61)g/L,明显高于静置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血液回收;磷脂酰丝氨酸;G-6-PD;2,3-DPG【中图分类号】R331.1+41 【文献标识码】A围手术期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降低异体输血所致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围手术期节约用血的有效方法[1]。
当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择期手术患者中。
基于此,为探究血液回收对红细胞2,3-DPG与G-6-PD及PS表达的影响,旨在为自体回收血液输注的安全性提供指导,我院对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2,3-DPG试剂盒,G-6-PD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血液回收机,血红蛋白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光度计。
1.2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适用于血液回收的心脏择期手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患者均无血液及溶血性疾病,预计出血量超过800 mL。
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1±1.2)岁。
1.3 方法根据术式,取全麻或腰硬外联合麻醉。
采用盘式连续清洗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参照安装说明进行操作,作肝素盐水抗凝,调节吸引负压。
在血液回收量超过800 mL后,作血液清洗处理。
在储血罐内储血量逾800 mL后,断负压,夹住进血端,混匀储血罐内血液,取10 mL备用。
磷脂酰丝氨酸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平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1991(018)004
【摘要】磷脂酰丝氨酸是动物细胞膜磷脂的正常组分,外源性给药血浆半衰期极短,进入血液后快速分布于肝、肺、脾和脑中,主要经肠道排泄。
它可影响脑内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等神经介质的功能,降低催乳素分泌,抑制脑细胞的癫痫放电;亦可促进动物的学习过程,延缓衰老的某些生物学变化。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病人,可改善其注意力、记忆力及淡漠、退缩症状。
【总页数】4页(P207-210)
【作者】刘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
【相关文献】
1.茵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黄丽平;许远航;邓敏贞;周中流
2.玉屏风散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叶晓滨;陈玉梅
3.桑白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蒋海生;王佳丽
4.辛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萍;张海燕;刘英孟;
钟萍;欧文;杨明
5.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孙禹;梁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磷脂综合征(APS)为一种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流产,同时伴有抗心磷脂或者狼疮抗凝物实验持续阳性的疾患。
该疾患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其它自身免疫病,但也可单独出现(原发抗磷脂综合征)。
无论原发或者继发的APS,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并无差别。
虽然该疾患在成人多见,但儿童也有发生。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
APS的家族倾向并不明显,但患者亲属的抗心磷脂或者狼疮抗凝物检查常可阳性。
[病因及发病机理]由于在抗磷脂抗体阳性的人群中只有部分出现临床表现,故APS的发生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抗磷脂抗体如何引起血栓形成目前还不清楚。
有研究提示这些抗体可抑制由带有阴性电荷磷脂催化的凝血瀑布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因子X的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的转换,蛋白C的激活,以及激活的蛋白C所致的因子Va的失活。
抗磷脂抗体抑制蛋白C激活或者中和对因子Va失活的作用可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
已经证明抗心磷脂抗体与磷脂酰丝氨酸的交叉反应使之与血小板结合并激活血小板,也可引起血栓形成。
其它可能的机理还包括血小板合成的血栓素增加,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以及刺激由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
在抗磷脂抗体介导的血栓形成过程中,一种名为β2糖蛋白1(β2GP1)的血浆蛋白很受关注。
β2GP1可结合如磷脂的带有负电荷的分子,由于β2GP1有抑制由带有阴性电荷磷脂催化的凝血反应,如凝血酶原-凝血酶的转化,因此被认为是"天然的抗凝物"。
以β2GP1免疫小鼠可同时产生抗β2GP1和抗心磷脂的抗体。
除了β2GP1,磷脂结合蛋白包括人IgG抗磷脂抗体也可诱导产生抗心磷脂抗体。
目前认为抗磷脂抗体可通过中和β2GP1的抗凝作用引起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一组APS症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该病人易于出现其它的症状。
例如,一些反复流产的妇女可无血栓形成的出现,反之亦然。
血栓形成所有大小动静脉血管都易于血栓形成。
血栓事件呈散在发生,且与抗体水平的高低无关,这些抗体可多年持续在高水平而不出现血栓形成。
磷脂酰丝氨酸又称复合神经酸,是通过大豆的剩余榨油物提取而来的,其存在于大脑细胞中。
可以增进大脑记忆功能,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那么就有不少人关心它究竟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来一起学习一下。
磷脂酰丝氨酸被誉为继胆碱和“脑黄金”DHA之后的一大新兴的“智能营养素”,这种天然物质能够帮助细胞壁保持柔韧性,并且能够增强传送大脑信号的神经递质的效率,帮助大脑高效运转,激发大脑的活化状态。
具体来说,磷脂酰丝氨酸有以下功能:1、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增进大脑记忆功能,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吸收后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起到舒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的作用。
2、改善记忆力现在的学生面临着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初中以及高中的学生而言,由于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记忆大量的知识,所以很多孩子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很多家长想要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就可以尝试给孩子补充磷脂酰丝氨酸,因为这一款产品是孩子在大脑发育过程当中必须具备的一样营养,经常使用有助于让孩子有更加清晰的记忆能力,改善大脑功能。
3、缓解压力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可以通过运动读书以及与他人交谈来缓解压力,当然了也可以使用一些调节的产品用于压力的缓解,磷脂酰胺酸酸对于缓解压力就有一定的帮助。
3、磷脂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人们通过使用磷脂可以起到调节血脂、改善记忆、保护肝脏、健脑益智、以及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的作用。
磷脂酰丝氨酸是磷脂家族中的一员,它是唯一能够调控细胞膜关键蛋白功能状态的磷脂,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
我们在一些食品或者是药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磷脂酰丝氨酸的身影,通常只要正常服用磷脂酰丝氨酸类的膳食剂并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是也要注意合理用量。
疾病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英文名: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缩写:APS别名:疾病代码:ICD :M32.8概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 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 抗体 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 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 , ACL 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 APL 抗体有关的临床表 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 是 SLE 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大约 30%~40%的抗磷 脂抗体阳性者可出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有 10%~15%的系统性红斑 狼疮患者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女性更为常见(男女 之比约为 2∶3)。
发病年龄为 8 个月至 16 岁(平均为 10 岁)。
病因:抗磷脂抗体是指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 ,LA)、抗心磷脂抗 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 ,ACL)或针对其他磷脂或磷脂复合物的一组自身 抗体。
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
用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 生,说明感染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另外, 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 HLA-DR7 及 DR4 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出现的频率增高。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者 HLA-DR53 出现的频率较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血栓形成,所有的临床表现均与之有 关。
以往认为抗磷脂抗体只针对带阴电荷的磷脂, 现在发现抗磷脂抗体可能更直 接作用于一种或多种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与磷脂结合的复合 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2 糖蛋白Ⅰ(β2-glycoprotein Ⅰ,β2-GP Ⅰ)和凝血酶原。
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
磷脂酰丝氨酸又称复合神经酸,由天然大豆榨油剩余物提取,那么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
当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某些类型的血液稀释剂,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包括稀释血液的正常水平。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以磷脂酰丝氨酸时,科学家还没有完全确定儿童或老年药物最大安全剂量,因此这些组中患者应该只消耗少量的药物。
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磷脂类化合物。
它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产生少量的它自己。
有一些证据表明,补充人体的自然水平的磷脂酰丝氨酸可以改善心理功能。
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药物可以帮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最初,制药公司用牛脑中磷脂酰丝氨酸补充剂。
有一些担心,虽然,这个方法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包括磷脂酰丝氨酸承包有害病毒、疯牛病等。
phosphatidylserineis已经被来自植物的物质,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补充是有效的蔬菜来源。
也有一些证据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可以有利于运动员。
这种物质可以导致在锻炼身体的皮质醇释放略有下降。
皮质醇会导致肌肉分解,从而限制了肌肉的生长,导致疼痛,从而延缓未来的训练。
限制皮质醇可能帮助运动员建立肌肉更快。
为了实现这一利益,但运动员必须采取大量的磷脂酰丝氨酸,这反过来又使他或她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更大程度的。
这是最受关注的磷脂酰丝氨酸的副作用是那些涉及各种血液稀释剂的作用。
最常出现这一问题时,受试者服用银杏。
银杏,如磷脂酰丝氨酸,有助于精神的功能,所以它是不寻常的受试者服用药物。
银杏是一种血液稀释剂,但有证据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可能增加稀释的影响银杏,可能危害程度。
这也可能是真的当受试者服用磷脂酰丝氨
酸与其他血液稀释剂,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己酮可可碱、氯吡格雷、噻氯匹啶,大蒜和vitamin E.
磷脂酰丝氨酸的主要功效
磷脂酰丝氨酸(PS) ,被誉为继胆碱和“脑黄金”DHA之后的一大新兴的“智能营养素”。
专家认为,这种天然物质能够帮助细胞壁保持柔韧性,并且能够增强传送大脑信号的神经递质的效率,帮助大脑高效运转,激发大脑的活化状态。
具体来说,磷脂酰丝氨酸有以下功能。
(1)提高大脑机能,集中注意力,改善记忆力。
欧美涌现出大量对磷脂酰丝氨酸的荟萃分析(荟萃分析指对某个问题所做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或定性的综合),其主要目的是将以往的研究结果更为客观地综合反映出来。
有人分析了9个双盲、安慰剂对照、共1224例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充磷脂酰丝氨酸后,关于认知和记忆的参数得到显著改善。
毫无疑问,补充磷脂酰丝氨酸可以提高长期记忆、长期认知以及自由谈吐和逻辑性发言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磷脂酰丝氨酸和其他重要的脑内化学物质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认知力减弱。
补充磷脂酰丝氨酸能增加脑突刺数目、脑细胞膜的流动性及促进脑细胞中葡萄糖代谢,从而使脑细胞更活跃,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警觉性和记忆力。
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欧洲其他国家都广泛应用磷脂酰丝氨酸补充剂来治疗衰老引发的认知障碍症及老年记忆损失。
(2)提高学生成绩。
曾有人专门测试了磷脂酰丝氨酸缓解精神压力的效果,试验采用了双盲、安慰剂对照,连续30天,每天给予健康大学生300毫克磷脂酰丝氨酸。
大学生必须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测试,并记录他们面对压力的反应。
结果发现,使用磷脂酰丝氨酸的学生在反应力、自信和表现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他们在考试中的成绩也更好。
一项研究针对120名重庆巴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的研究还发现,服用强化磷脂酰丝氨酸的学生,经过40天后,其语言和非语言的记忆力都
有显著提高。
(3)缓解压力,促进用脑疲劳的恢复、平衡情绪。
多项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工作紧张者体内过多的应激激素的水平,减轻压力,缓解脑部疲劳;磷脂酰丝氨酸还可作用于大脑内影响心情的神经递质水平,可以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警觉性和记忆力,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如抑郁、沮丧等)。
(4)帮助修复大脑损伤。
磷脂酰丝氨酸是脑部神经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营养和活化脑中各种酶的活性,能延缓神经递质的减少进程,有助于修复、更新大脑受损细胞和清除有害物质。
它可以使老年人的记忆力恢复到14年前的水平,研究显示,食用磷脂酰丝氨酸12周后,66岁的人拥有了52岁人的记忆力。
除此之外,磷脂酰丝氨酸和DHA可以相互促进吸收,对神经 2 A 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丰富的磷脂酰丝氨酸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智力的发育。
磷脂酰丝氨酸和DHA一起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胎儿智力发育。
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之所以能够增强人的智力,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迅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在脑部起到舒缓大脑毛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的作用。
所以近几年有很多针对脑卒中方面的产品都以PS作为原料。
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途径
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成分,在母乳中也存在。
肉类及鱼类中均含有磷脂酰丝氨酸,脑或内脏(如肝、肾)中的含量较高。
奶制品以及蔬菜中(除豆类)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非常少。
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如不再食用内脏),食用健康食品的意识增强(如吃低脂、低胆固醇食品和避免食用大量肉类食品),以及食品危机(如疯牛病和口蹄疫)导致人们摄入磷脂酰丝氨酸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
更严重的是,现代工业化生产出的脂类和油类产品中的天然磷脂含量下降,进一步减少了正常人每日应该摄取磷脂酰丝氨酸的数量。
一般来讲,如果饮食中有较多的肉和鱼类,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大约为
180毫克/天;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低,那么每天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将仅为100毫克,甚至少于50毫克。
据统计,正常人每日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与正常需求量间差距在70—150毫克之间,素食者尤为缺乏,其差距达到200—250毫克。
鉴于以上原因,正常人每日需要补充100—300毫克的纯磷脂酰丝氨酸,对于素食主义者、低脂肪或低胆固醇饮食者以及老年人来说,这点更加重要。
此外,其他一些饮食习惯也会降低大脑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
例如,饮食中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会使大脑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降低28%,进而改变大脑海马体的生物化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