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2.09 KB
- 文档页数:2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与利用前景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储量丰富、采购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依然较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力度,但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庞大,非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和扩大比例相对有限,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除了用于发电、供热以外,煤炭还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
煤炭的煤气化和液化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煤炭的开采与利用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炭资源的利用前景尽管煤炭作为一种传统能源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但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煤炭的利用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是煤炭利用前景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大规模高效、低污染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如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煤油等可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燃料,在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开展煤炭开采和利用中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可以将煤炭的热、电、气、氢等能源形式充分开发利用,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最后,煤炭清洁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将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年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炭资源是我们国家优势资源之一,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基础,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煤炭的生产现状目前,中国煤炭储备量全球第一,其中大型煤炭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国内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在生产、运输、出口方面均受到了很多限制。
同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影响。
二、对煤炭资源的分析1. 煤炭资源的前景分析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能源转型,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国家数量逐渐减少。
加之国内对环境的强烈要求,煤炭的开采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
此外,煤炭的开采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使新能源逐渐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
2. 煤炭资源的特性煤炭是一种碳质燃料,其性质决定了它在发电、冶金等领域的重要性。
此外,煤炭作为中国的传统能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比其他能源更加复杂和深远。
三、煤炭的发展趋势1. 煤炭的高效利用当前,促进能源绿色化和低碳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煤炭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高效利用技术,使煤炭的碳排放量逐渐降低,环境得到改善。
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煤炭产业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应对能源转型的趋势,煤炭行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转型升级。
在转型升级方面,煤炭企业可以着眼于发展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随着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提升,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加强竞争力,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 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煤炭的开采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通过绿色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煤炭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2024年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产量省份之一。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对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市场的特点、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产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乌鲁木齐盆地等。
这些地区的煤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热值和低的硫、灰分含量,适合供应国内外市场。
市场特点1.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价格竞争、合作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2.清洁能源需求增加: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清洁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尽管新疆主要以煤炭为能源,但是也面临着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压力。
3.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新疆煤炭资源的开采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
一方面,煤炭资源存在短缺和开采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需要加大供应。
市场竞争态势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
国有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民营企业则通过灵活的经营策略和低成本优势来增强竞争力。
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将更加注重提高开采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技术发展。
2.清洁能源开采:为了应对环境保护压力,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将逐渐向清洁能源开采转型,积极推广清洁煤技术,提供更为环保的能源产品。
3.市场整合: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市场整合的现象。
大型企业可能通过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
总结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转型的压力。
随着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也需要解决供需矛盾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煤炭开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煤炭开采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业行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钢铁、电力、建材等基础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商。
煤炭开采行业的市场环境涉及政策、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下面就煤炭开采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煤炭行业市场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文件、政策、法规、标准等,限制对煤炭开采的规模和环保措施,使煤炭开采更加规范、科学和安全。
其次,为了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一系列财税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和税收方面的支持。
再次,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政府逐渐开放煤炭领域,放松煤炭整合的限制,给了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竞争机会。
二、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煤炭行业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不断提高,推广了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开采工艺和设备,推进煤炭开采的智能、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煤炭开采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三、经济环境煤炭行业的经济环境对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煤炭的价格波动是煤炭行业经济环境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煤价高昂会导致一些煤矿企业盲目扩张,过度竞争,然而,煤价下跌市场饱和会导致一些企业无法盈利和无法存续。
当然,政府对资源开采会有一定的规定,偏离政策的企业也会受到限制和惩罚。
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诉求和公众意见等因素,尤其是公众对于环保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监管使得煤炭矿山的环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各区域严格执行煤炭行业的环保限制,企业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通过全流程控制、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措施来提高煤炭开采行业协调发展的水平。
综上所述,煤炭开采行业市场环境的综合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在当前煤炭行业发展中问题纷呈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社会治
安面临着重大任务和挑战。
随着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正以每年7%的
速度持续发展,从而也影响着煤炭的消费和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在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明显不同于过去几年。
首先,中国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以改善环境污染。
此外,中
国也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力求提高新能源比例,降低煤炭消费。
同时,中国也将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加大煤炭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力度,
进一步调整产能,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技术改造,提高煤炭的绿色可持续
性发展水平。
此外,中国煤炭行业也将继续大力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加快煤炭,实
现煤炭行业深度调整,把发展重心放在提高节能环保效果、提高产品质量上,着力推动完善煤炭政策以及市场化机制。
另外,在面对持续低迷的国
际煤价压力,中国也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扶持,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煤炭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也将受到经济环境、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煤炭市场的地区分布与趋势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煤炭市场的地区分布与趋势对于煤炭生产商、煤炭贸易商以及使用煤炭的各个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重点讨论煤炭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煤炭市场的地区分布1.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煤地区,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较强的煤炭生产能力。
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是华北地区煤炭产业的核心地区。
这些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大,采煤工艺先进,企业数量众多,形成了庞大的煤炭生产体系。
2.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重要的煤炭市场。
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的煤炭市场需求量大,多用于工业和民生用途。
华东地区相对于华北地区来说,煤炭资源储量较少,主要依靠煤炭的外调。
3.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煤炭市场相对较小,广东、广西等省份主要依赖外调。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煤炭资源贫乏,主要通过海运进口。
然而,随着华南地区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逐渐增加。
4.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煤炭市场相对较小,四川、云南等省份主要依赖外调。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煤炭资源贫乏,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进口。
然而,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煤炭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5.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是东北地区煤炭产业的核心地区。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采煤工艺发达,具有较强的煤炭生产能力。
二、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1.供给侧改革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也不例外。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优化煤炭行业的发展环境,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一改革将进一步加强煤炭市场的集中度,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2.环保政策的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我国逐渐加强了对煤炭行业的环保监管。
新的环保政策要求煤炭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率。
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煤炭资源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以及消费国,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煤炭产量达到了37.6亿吨。
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以及发展新型城镇化政策等,都对煤炭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是我国能源大消费的支柱,其提供的能量占国家总能源消费的70%以上。
因此,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地位举足轻重。
煤炭资源的作用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煤炭在国内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煤炭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础能源。
此外,煤炭亦是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每年出口额达到几百亿美元。
因此,煤炭资源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维持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煤炭资源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煤炭产业面临的环境和经济挑战逐渐凸显。
其中,环保问题是当前煤炭行业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
在另一方面,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得煤炭价格上涨,给高耗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也给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困难。
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必须加大生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清洁燃煤技术,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煤炭的节约利用,发展新能源等,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总之,煤炭资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煤炭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煤炭行业的市场前景煤炭行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传统行业之一。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供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煤炭行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一,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生产作为煤炭消费的主要领域,煤炭需求大幅上升。
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求量不断增加。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87亿吨,近年来需求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可以看出,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稳定,市场前景广阔。
第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行业结构优化。
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政策的调整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煤炭行业主动推进煤炭深加工,拓展新产品的应用范围,从而降低了对原煤炭资源的依赖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尤其是随着“13·5”能源规划的实施,新型煤炭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煤化工、煤电融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使煤炭行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深度优化,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寻求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型。
在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随着新能源等替代性能源的发展,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煤炭行业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低碳煤炭开发和利用项目,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以更为环保的方式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低碳经济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行业创新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愈发重要,同时也开辟了一条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
总而言之,煤炭作为我国的传统能源之一,其市场前景虽受到较大的质疑,但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政府对于煤炭行业的支持和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为煤炭行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相信在政府支持和行业自主创新的共同推动下,煤炭行业将具有更加丰富的商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贵州省作为一个多山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贵州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市场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贵州省煤炭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一、煤炭资源丰富贵州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褐煤,占据全国无烟煤储量的6%和褐煤储量的2%。
其中,无烟煤储量为49.1亿吨,褐煤储量为8.6亿吨。
煤质优良,无烟煤低灰低硫,适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褐煤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此外,贵州省的煤炭还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开发利用较为便捷,也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环保政策和清洁能源政策的影响下,无烟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而贵州省煤炭的质量优良,能够满足清洁能源政策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煤化工等相关行业也将对煤炭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为贵州省煤炭产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契机。
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贵州省煤炭行业获得了政策支持,政府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大,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例如国家提出的“煤改气”政策,将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从而提高贵州省无烟煤的市场需求。
此外,贵州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炭行业的扶持政策,如加大煤炭采掘力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煤炭加工项目等,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煤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些都为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中国煤炭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产能。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煤炭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家加强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导致了一些小型煤炭企业无法达到环保要求被迫停产。
传统大型煤炭企业也面临环保治理难题,正在逐渐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国家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发展战略,造成煤炭需求量下降。
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再者,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煤炭销售和利润也正在逐渐下降。
当前,面对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煤炭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市场营销能力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谋求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煤炭产业正逐步向“大而强,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大型煤炭企业加强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煤炭企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资,实现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能源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说,中国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面对市场竞争和政策变革,煤炭企业需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积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寻找突破口,为中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专题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oment&Market 2007 23(10
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曹 明 ,范中启
(中国矿业大学a.应用技术学院;b.徐海学院,江苏徐州I ̄1008)
摘要:依据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产业结构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煤炭产业相对于相关产业的比
较优势,探讨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为煤炭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煤炭产业;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7)10—0910—02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 Coal Industry
CAO Ming ̄,FAN Zhong—q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lmology a.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lmology;
b.Xuhai College,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ichael Porter,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oal industry comparing
with the relative industries was analy ̄d OI1 several influence factor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n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of coal industry of China
WaS discussed,and the results ware useM references to the other relative research.
Key words:coal industry;comparative advantage;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美国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产业结构分析中,把 产业从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顾客以及产业内 竞争5个方面进行描述,认为产业竞争的强度取决于 以上5个方面受到威胁的强弱 J。在此基础上,他提 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把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归为两 类:一类是比较优势,另一类是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涉 及的是各国之间不同产业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 是各国间的同一产业的关系。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 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的有力条件,是指同一国家不同 产业间的比较关系 2 J。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就是 通过与相关产业的比较关系中找出煤炭产业发展的优 势所在,从而针对性地探索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 的主要途径 3j。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从产业结构的 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对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 进行了分析。考虑到可比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选 取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几个产业:电力、冶金、化工和建 材、 等。 l进入壁垒低和产业集中度低 表l列举了近年间部分年份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 业的集中度,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煤炭产业相比其它 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是较低的。造成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由于煤炭产业 的进入壁垒低,各种小企业纷纷进入,导致煤炭产业的 收稿日期:2007—08—20;修订日期:2007—09—22 第一作者简介:曹明(1977一),江苏省邳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应用 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能源工程。 ・910・ 市场集中度下降,市场竞争度较高。
表1几个与煤炭产业相关或相邻产业的集中度(c8.%)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5年。
2退出壁垒和进入其它产业的壁垒高
煤炭产业属于资源提取型,与其它产业相比其退
出壁垒较高。此外,煤炭企业要进入其它产业壁垒也
比较高。煤炭企业的事业领域本身就窄,如果想获得
较高的行业利润率,沿产品技术链(如煤一电一气一化
等)纵向发展,将受到行业的限制。如果横向发展非煤
产业,进入新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又将面临资金、
技术、人员、市场等壁垒。实践证明,煤炭企业在这两
个方面的发展屡遭败绩,步履艰难,因此煤炭产业由于
这两个方面的壁垒在和其它产业竞争时便处于劣势。
3 固定投资比较大,贡献率小,生产率和利润率低
煤炭产业内中小企业数目的增加、市场竞争强度
的加大,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性质使整个产业利润
水平下降,煤炭产业的销售利润率低于全国工业的平
均水平,低于同属于能源产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也
低于铁路运输、火力发电、钢铁等这些垄断或产业集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 ・专题研究・
度较高的产业。200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37亿
元,增速为43.3%;2004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
702亿元,增速为60.8%;2005年前9个月同比增速达
到76.8%,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达到3197亿元,而
利润率却不高。2004年几个相关行业的主要经济指
标值见表2、表3。
表2 2004年部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值(%)
表3 2004年部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值(亿元)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年。
4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国民生活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
4个行业的耗煤量占全国总耗煤量的比重约80%,这
个比重今后还会继续加大。预计“十五”期间国内煤炭
需求年均增长2000万t左右,2010年需求总量为12.8
亿t,其中国内需求12亿t,出口8000万t。今后,冶金
用煤基本稳定在1亿t左右,电煤需求每年增加1600
万t,为每年总增加量的80%左右。总之,无论是从生
产量和消费量看,煤炭的需求量之大,与国民的生活息
息相关,与其它产业相比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5产品生产能力大,具有生产优势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1996年工业用煤在全国
煤炭消费量中占85.9%,工业用煤主要集中在发电与
供热、炼焦、化工和建材领域。面对如此大的需求市
场,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也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国民
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煤炭企业众多,加上国家产
业政策扶持,生产能力大便成为煤炭产业的一大特点。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能源产量中,煤炭的产量
一
直居于前列,而且我国煤炭的产量在世界上也是名
列前茅(表5)。目前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
2004年煤炭产量达1.01亿t,全球排名第五。
表4重点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产品名称 1990 1995 20130 2003
原煤(按核定能力填报,万t) 109682
天然原油(万t) 14089
天然气(亿m3) 109
发电设备容量总计(万kW) 13789
水泥(万t) 26889
119497 15565 153.17 629.叭 ,9308.9 76194
13948.39
161.67
29876 79
70175.25
7研6
14297.44 16546.71
1 72.93 267 07
31932.o9 33861.】9
71827.14 73183.31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0--2004年。
表5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产品名称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2004
煤
原油
发电量
水泥
注:贤料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80--2004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煤炭产业与相关产
业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仅仅体现在产业生产规模、市
场需求等方面,而在关键的生产率、利润率、产业集中
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方面处于劣势,这也是影响我
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几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Michael PE.Competition Stmte ̄[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0:1—
4o.
[2]Michael PE.The CompetitiveAdvantage ofNations[M].NewYork:The Free
Pfess.1990:52—56.
[3]范中启.对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探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
(2):38—40.
・
91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