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质谱仪模型在考查学生物理能力上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4
质谱仪专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以不同初速度(不计重力)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进入B0磁场的粒子,在该磁场中运动时间均相等B. 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比荷越大C. 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BED. 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2.如图所示,一束含有11H、12H的带电粒子束从小孔O1处射入速度选择器,其中沿直线O1O2运动的粒子在小孔O2处射出后垂直进入偏转磁场,最终打在P1、P2两点,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则A. 打在P1点的粒子是12HB. O2P2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C. 11H粒子与12H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D. 11H粒子与12H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3.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比荷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图中的铅盒A中的放射源放出大量的带正电粒子(可认为初速度为零),从狭缝S1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区加速后,再通过狭缝S2从小孔G垂直于MN射入偏转磁场,该偏转磁场是以直线MN为切线、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
现在MN上的F点(图中未画出)接收到该粒子,且GF=√3R。
则该粒子的比荷为(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A. B. 4UR2B2C. D. 2UR2B24.带电量相同、质量不同的粒子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1飘入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加速后的粒子经过S3沿着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上,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粒子经过S3时的动能相同B. 这些粒子经过S3时的速率相同C. 这些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半径与质量成正比D. 这些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成反比5.图示装置叫质谱仪,最初是由阿斯顿设计的,是一种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模型的概念、功能,中学物理教材中常见的六种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学阶段在物理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模型一、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手段之一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上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一重要属性。
例如“质点”这一模型,在物体的宏观平动运动中,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对同一物体来说其上各点都相同。
这就告诉人们,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不考虑的,因而可将运动物体质点化,即用质点模型来取代真实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研究。
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时,因为物体之间的距离比物体本身的大小大得多,因而一般无需区分物体上不同点的差异,这时物体也可以视为“质点”。
在地球表面有些物体的下落运动,往往被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这一运动形态的模型重要的是“自由”二字。
初始状态要自由,即是初速度为零,下落全过程要自由,即只在恒定的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这一模型自然是忽略了诸如空气阻力的存在,重力随高度的变化等因素。
二、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相依托历史上对太阳系运行规律的认识中,托勒玫学说和哥白尼学说的激烈争论就直接地概括为地心说和日心说两个根本对立的模型。
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进步中,从汤姆生模型到卢瑟福的模型的飞跃就是生动的反映。
通常使用的气体状态方程和克拉珀龙方程,这些热学中的重要规律都是建立在气体分子的“理想气体”模型之上。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建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而它是建立在反映光粒子性的“光子”模型之上的。
广泛应用的变压器原理,是建立在“理想变压器”的模型之上。
透镜成像作图中,三条特殊光线之一的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的作用规律是建立在“薄透镜”的模型之上,而忽略了这条光线通过透镜时发生的侧移。
高中物理质谱仪知识点【篇一:高中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学而思网校小编为您带来高中物理质谱仪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物理质谱仪知识点总结(一)几种常见质谱仪类型考题的解析一、单聚焦质谱仪仅用一个扇形磁场进行质量分析的质谱仪称为单聚焦质谱仪,单聚焦质量分析器实际上是处于扇形磁场中的真空扇形容器,因此,也称为磁扇形分析器。
1.丹普斯特质谱仪如下图,原理是利用电场加速,磁场偏转,测加速电压和和偏转角和磁场半径求解。
例1 质谱仪是一种测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现有一质谱仪,粒子源产生出质量为m电量为的速度可忽略不计的正离子,出来的离子经电场加速,从点沿直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半径为r的匀强磁场区域,调节加速电压u使离子出磁场后能打在过点并与垂直的记录底片上某点上,测出点与磁场中心点的连线物夹角为,求证:粒子的比荷。
2.班布瑞基质谱仪在丹普斯特质谱仪上加一个速度选择器,利用两条准直缝,使带电粒子平行进入速度选择器,只有满足即的粒子才能通过速度选择器,由知,求质量。
例2 如图是一个质谱仪原理图,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场为e,磁场为b1,偏转磁场为b2,一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刚好能从速度选择器进入偏转磁场做圆周运动,测得直径为d,求粒子的质量。
不考虑粒子的初速度。
二、双聚焦质谱仪所谓双聚焦质量分析器是指分析器同时实现能量(或速度)聚焦和方向聚焦。
是由扇形静电场分析器置于离子源和扇形磁场分析器组成。
电场力提供能量聚焦,磁场提供方向聚焦。
例3 如图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由加速电场u、静电分析器e和磁分析器b组成。
若静电分析器通道半径为r,均匀辐射方向上的电场强度为e,试计算:(1)为了使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离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后通过静电分析器e,加速电场的电压应是多大?(2)离子进入磁分析器后,打在核乳片上的位置a距入射点o多远?三、飞行时间质谱仪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后进入分析器,分析器是一根长、直的真空飞行管组成。
物理教案:探究质谱仪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质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量化学样品中离子种类和数量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然后通过用电磁场对离子进行加速、分离和聚焦,最后将它们分离开并检测器进行检测。
质谱仪在化学、生物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药物研究、生化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
一、质谱仪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质谱仪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药物代谢研究。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十分复杂,经过药物代谢作用后,药物可能会产生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有毒性或者具有药物效应,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对于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仪可以通过检测药物在体内的阳离子和代谢产物,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帮助药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结构和性能,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质谱仪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质谱仪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在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质谱仪可以通过检测蛋白质中的氮原子和氢原子,确定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和序列。
利用质谱仪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可以对复杂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发现蛋白质与疾病的关联性,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质谱仪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质谱仪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食品残留物和添加剂研究。
食品残留物和添加剂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仪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残留物和添加剂,确定其组成、结构和含量,为食品质量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质谱仪在化学、生物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地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质谱仪的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保障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方法25 高中物理模型盘点(十五)矢量运算、磁场的应用模型目录物理模型盘点——矢量运算模型 (2)物理模型盘点——质谱仪模型 (6)物理模型盘点——电磁流量计模型 (7)物理模型盘点——速度选择器 (9)物理模型盘点——磁流体发电机 (10)物理模型盘点——回旋加速器模型 (12)物理模型盘点——霍尔元件问题模型 (14)物理模型盘点——矢量运算模型[模型概述]矢量及运算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见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由于其运算贯穿整个中学物理,我们有必要熟练掌握矢量的运算规律。
[模型要点]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是相互可逆的过程,它是我们进行所有矢量运算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运算法则: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物理思想:在合成与分解时贯穿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例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电路”、“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等,都要用到“等效替代”的方法。
所以只要效果相同,都可以进行“替代”。
总结:。
(2)求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也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特殊法或正交分解法。
[误区点拨](1)在受力分析时要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有合无分,有分无合”,不要多添力或少力。
(2)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它的大小依赖于两分力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这是矢量的特点。
(3)当两分力F 1和F 2大小一定时,合力F 随着θ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分力间的夹角θ=0°时,合力最大,等于max 12F F F =+;当两分力间的夹角θ=180°时,合力最小,等于min 12F F F =-。
两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1212F F F F F -≤<+(4)有n 个力123n F F F F 、、、……,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它们的方向相同时的合力,即max1ni i F F ==∑,而它们的最小值要分下列两种情况讨论:①若n 个力123n F F F F 、、、……中的最大力大于1ni i i m F =≠∑,,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1nm i i i m F F =≠⎛⎫- ⎪⎝⎭∑, ②若n 个力123n F F F F 、、、……中的最大力小于1ni i i mF =≠∑,,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0[特别说明](1)矢量运算一般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推广至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或正交分解法等,与坐标有关系;而标量运算遵循一般的代数法则,如质量、密度、温度、功、能量、路程、速率、体积、时间、热量、电阻等物理量,无论选取什么坐标系,标量的数值恒保持不变。
质谱的物理原理及应用1. 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利用分子的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析和鉴定。
其基本原理包括离子化、分离、检测和数据分析。
•离子化:样品首先被离子化,常用的离子化技术包括电子轰击离子化和化学离子化。
电子轰击离子化是利用高速电子轰击样品分子,使其电离生成离子,化学离子化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样品分子离子化。
•分离:离子化的样品进入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通常为质量分析器的主体,常见的质量分析器包括磁扇形质量分析器和时间飞行质量分析器。
质谱仪利用电磁场对离子进行分离和聚焦,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大小将离子分离出来,进而获得离子的质量信息。
•检测:分离后的离子通过检测器检测通过,产生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离子倍增器和荧光屏。
•数据分析:质谱仪通过获取到的电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生成质谱图。
质谱图以质量-电荷比(m/z)为横轴,离子相对丰度为纵轴,可以通过谱图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2. 质谱的常见类型和应用领域2.1 质谱的常见类型•质谱仪的类型:常见的质谱仪包括质谱质量分析仪(MS)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
质谱质量分析仪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离子化和分析,适用于液态样品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仪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适用于气态和揮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离子化技术:质谱离子化技术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电子轰击离子化、电喷雾离子化、化学离子化和光解离子化等。
•质量分析器类型:常用的质量分析器包括磁扇形质量分析器、时间飞行质量分析器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等。
2.2 质谱的应用领域•生物医药:质谱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大分子研究、代谢物鉴定等。
例如,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分析药物代谢产物,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环境化学:质谱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研究,分析空气、水、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质谱仪模型在考查学生物理能力上的作
用
作者:商熔钢 付蓉 王爱星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07期
[摘 要] 质谱仪模型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中重点介绍的一个物理模型,也经常出现在
高考物理卷的压轴题中。通过对201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中第15题的研究,以“五大能力要素”
为背景来分析质谱仪模型的作用,并为教学实践提供建议。
[关 键 词] 高考物理;质谱仪; 能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60-02
一、背景与研究方法
近几年,质谱仪在高考物理江苏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说明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
性。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培养学生以能力为主的核心
素养。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建构出五大能力要素的学习目标:(1)观察、实验
能力;(2)物理想象能力;(3)物理思维能力;(4)物理运算能力;(5)运用物理知识的
能力[1]。本文着重讨论分析了以质谱仪模型命制的压轴题,考查学生对五大能力要素的掌
握。
二、考题再现
例题 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荷量均为+q、质量不同的离子飘入电压为U0
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这些离子经过加速后通过狭缝O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
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底片上,已知放置底片的区域MN=L,且OM=L。
某次测量发现MN中左侧2/3区域MQ损坏,检测不到离子,但右侧1/3区域QN仍能正常检
测到离子。在适当调节加速电压后,原本打在MQ的离子即可在QN检测到[2]。
(五)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知识是高校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高考作为大型的人才选拔考试,其注重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和意义,并对相关知识加
以区分和联系。
高考时,很多学生已经能构建较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该题的物理情境是质谱仪,虽然它
有多种变式模型,但大致结构是相似的,主要考查带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涉及电场
力、洛伦兹力、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等重要力学知识,此类多过程的题目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型[5]。本题的研究对象是大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只需要在针对每个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和运用
物理知识建立数学关系时,考虑到参数变化导致的不同结果就行了。
四、结论
(一)立足教材,继往开来
结合近三年江苏卷压轴题,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已经揭掉了“偏、难、怪”的外衣,回归教学
的本质,尊重教材,尊重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但不是停留在拼凑知识点的阶段,而是在传承中
寻求突破,实现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将教材与物理科学、技术进行
联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标地培养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落实规范,稳中求新
高考压轴题设置多个设问,环环相扣,难度逐层推进。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学生解题规范
性训练,从参数变量的设定,到理解并准确地表达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再运用数
学知识进行计算,最后给出答案,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规范性的训练,同时也是物理能
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邢红军,刘烁,张抗抗.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理能力表现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7(8):163-168.
[2]佚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
社,2014.
[3]丁冠锋,陆建隆.2008-2016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量化分析及启示[J].物理教师,
2017,38(5):87-89.
[4]蔡挥剑.质谱仪的物理学原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5(10):59.
[5]吴强.对教科书中一道质谱仪例题的探究与拓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3):17-
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