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语文百花园六语文S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语文百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百花园的景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感受诗歌的美感。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3.了解百花园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抒发情感的方式和方式。
教学准备:1.录音机和CD。
2.图片和照片。
3.小组活动的材料。
4.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5分钟)1.和学生谈论大自然中的花朵的种类和颜色,引出百花园的概念。
2.播放音乐,给学生营造出花园的感觉。
3.学生们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百花园是怎样一片美景?”Step 2 欣赏诗歌(15分钟)1.出示诗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读给学生听。
2.学生跟读诗歌,齐读、分组读。
3.学生们讨论诗歌的意义,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为学生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3 分析诗歌(15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寻找诗歌中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2.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点评。
3.学生们画出诗歌中描绘的美景,并用语言描述。
4.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抒发情感的方式。
Step 4 朗读诗歌(20分钟)1.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
2.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朗读一段诗歌,其他小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读方式和表达能力。
Step 5 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
2.学生们朗读自己写的诗歌,并交流彼此的作品。
3.为学生播放其他诗歌的录音,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Step 6 总结(10分钟)1.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诗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语文百花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了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语文百花园六【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词语接龙、读背的方法,积累成语.2.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重点难点】1我能通过词语接龙、读背的方法,积累成语.2.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学生展示分工任务单,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学习目标,预习学习内容,查字典,找成语,理解成语意思.【课程观】积累成语,把句子补充完整,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实物配对】词语与图片、体验,概念与练习,方法与练习的配对。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1.理解概念:什么是成语?2.导入学习目标二、明晰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学习,先来看学习目标一。
三、完成学习目标一1.出示目标一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一。
2.解读学习目标一师:目标一我们要学什么?生:通过词语接龙、读背的方法,积累成语。
师:什么是词语接龙?生: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词语的开头。
师:怎么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背成语----成语接龙3.小组活动首先请同学们把成语读一读,背一背,进行词语接龙,看谁接的最多。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成语接龙及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4.小组展示(1)请大家按事先小组展示的分工任务单按顺序进行展示。
(2)哪组想先来给大家分享,你们组先站起来,你们组来展示。
(学生把自己对成语的理解与大家分享,拿着词语卡片,展示你词语接龙,另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这些成语)(3)同学们对他们组的展示有补充或有不同的理解吗?(学生质疑,有错别字,有同音不同字的成语)老师相机对每组同学展示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引导,拿出实物物理解“藕断丝连”、图片“连绵不绝”、“绝处逢生”、“微不足道”。
(4)板书:①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生龙活虎,②轻而易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短兵相接③微不足道--到听图说--说三道四--四海为家四、完成学习目标二1.导入目标二的学习,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二2.解读学习目标一师:目标二我们要学什么?生: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师: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生:是什么样的小船?怎样的远去了?3.小组活动首先请同学们把例句读一读,然后对句子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