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自然地理 考点5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练习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14
考点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4分)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判断甲国位于 (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答案】D 【考点透析】 经纬网的应用 1.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2.定“对称点”⑴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A(40°N,20°W)与B(40°S,20°W)。
⑵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图A(40°N,20°W)与C(40°N,160°E)。
⑶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A(40°N,20°W)与D(40°S,160°E)。
3.定“方向”⑴方格状经纬网图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图所示:⑵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4.定“距离”⑴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热度★★☆☆☆1.太阳辐射的影响(1(2)动力来源: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2)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特别提示】(1)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2)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3)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考向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1)空间分布①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A2.C考向二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判读等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等云量线分布图、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等是近年等值线图考查的一种新形式,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图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判读时可以充分借鉴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2016北京地理高考资料(一)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2016北京地理高考资料(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考点十: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 •广东文综,10,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称之“阳伞效应”,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相对应。
主要原因在于火山爆发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很大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而高纬度地区的极光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低,地面长波辐射减弱。
【答案】D【考点透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1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近地面的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②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即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应用(1)分析昼夜温差大小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 地势高低:地势高T 大气稀薄T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T 昼 夜温差大。
②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T 昼 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T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T 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的 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考点规律揭秘]分析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方法大t 哽收大三射向宇鶴至日旳向宇苗主目大寸界IIIF HB ■■■■ Ml ------------■=■—I -空 刨太阳瞪大地成F 气蔚用中夫K面 fi 具曲將地 用•称它皓 増肘分■还 1T幣計看至 大X 的轻埜大北睚丸弐果园中铺沙或鹅排放1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C;在平流层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母题十七: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母题来源】2016江苏卷卷地理9-10题。
【母题原题】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 题。
9.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B.②C.③D.④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9.C 10.D【试题解析】9.图中住宅位于400N,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住宅以南有树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由于400N地区比较冷,且盛行偏北风,所以北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有保暖作用,南方为落叶阔叶树,冬季没有树叶可以增加透射阳光。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900-(400+23026/)=2603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3026/,与④最接近,选D。
【命题意图】该题以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为材料,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判断热水器安装角度的大小,分析树对房屋的光照和风的影响。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
【名师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时太阳高度的公式。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而且许多资料书上其公式的写法也不一样,解释也有差别,有些同学往往不知所从。
一、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H)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位于天顶时,它的高度为90°,称为直射;太阳高度小于90°,而大于0°时为斜射;太阳位于地平线时,它的高度为0°。
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H)。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º-|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取法:同减异加(即φ、δ在同半球时两者相减,在不同半球时两者相加)由于公式中遵循的是同减异加,因此对于那些不要定量计算只要定性判断的题目无需通过取点计算进行比较,只需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上观察太阳直射点和某地所在纬线的直线距离的长度变化:直线距离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直线距离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两者相交,距离为零,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地的全年最大值,为直射(90°)。
高三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够到达地球,且常被人们利用。
化石燃料是地质时代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
2.下表是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题。
【1】读表,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①②③④B.导致①、④两城市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C.城市③的7月降水最多是因为受到东南季风影响最强烈D.城市②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答案】A【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同纬度的四城市气温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根据气温高低比较,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①②③④,故本题选A。
【2】导致①、④两城市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答案】C【解析】①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④地,因为四地纬度相同,排除A;人类活动对气候因素的改造作用最小,虽然对气温有影响,但不会这么明显,排除D;依据上题,各城海拔高度不同,这是造成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故本题选C。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3.下图为“各月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1)图中信息显示,1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纬度),主要原因是。
(2)全球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幅度是从向递减。
(3)当A点太阳辐射量如图中所示时,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答案】(1)90°S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2)两极(高纬) 赤道(低纬)(3)从北向南白昼逐渐增长,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解析】(1)由图示变化可以看出在1月份的时候,太阳辐射量出现由南极点向两侧递减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昼,日照时间长造成的。
考点6 地球运动特征【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山东重点高中联考)下面世界某区域图中,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小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小时,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⑵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形平坦,自转线速度大【答案】⑴A ⑵A【考点透析】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2015·保定三中期末)读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⑵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图形解读】【答案】⑴C ⑵A【考点透析】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①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②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③μ=α=90°一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考点规律揭秘] 确定季节的判断技巧1.季节形成原因:见下图:2.四季的划分:⑴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为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以二分、二至来划分四季,我国以四立来划分。
2016高考地理热门考点复习(一)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成:a低纬环流、b中纬环流、c高纬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风带:E东北信风,风向为东北风;F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G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北风
3.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示意图 ①低纬环流形成于赤道和北纬30°之间;中纬环流形成于北纬30°~60°;高纬环流形成于北纬60°~90°
②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北纬30°的地面形成高压的原因是: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偏转变成自西向东的西风,导致“堆积效应”;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4.而在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在两个高气压之间的北纬60°,则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形成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有关。由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轻的气流便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到高空后即向南北分流,其中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这样便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纬环流。 5.而向高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便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形成高纬环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2016高考地理热门考点复习(二)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考点5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5考,分值31分 2015安徽,32、33,8分 2015山东,7、8,8分 2014新课标Ⅰ,1、 2,8分 2013安徽,28,4分2013江苏,27⑵,3分 2010年——2013年全国课标卷没有考查这个考点。其他自主命题试卷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或填空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生产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考查高点的几率在增加,难度不大,主要通过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作为命题背景,考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生活化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安徽文综,32、33,8分)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
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⑵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图形解读】 【答案】⑴B ⑵A 【考点透析】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2.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2】(上海卷,5~6,4分)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⑵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⑴D ⑵C 【考点透析】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影响 1.太阳活动有多种表现,其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和表现也有差异,具体如下图分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结合下表可以具体分析太阳活动概况及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形式 太阳大气层 活动规律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层 ①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旋涡,温度相对较低;②带电荷,能产生磁场;③有高峰年和低峰年的交替 对气候产生影响,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相关性;太阳活动会使一些现象出现几率增加,如厄尔尼诺现象
耀斑 色球层 ①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②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电粒子形式放出辐射能 ①强烈射电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②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磁场扰动产生“磁暴”
太阳风 日冕层 日冕层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 产生极光 [考点规律揭秘]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1.常考图形:
图1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2.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⑴读数值 ①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②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⑵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⑶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 ②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③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如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④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示例】(海南高考)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图形解读】 光合作用越强,合成的有机物越多。 【答案】(1)D (2)D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山东卷,7、8,8分)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2014·全国课标文综Ⅰ,1、2,8分)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第5题。 5.(2013安徽文综,28,4分)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 多云 6.(2013江苏地理,27⑵,3分)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原因有____。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5·北京东城11月联考)科学家称2012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活动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主要发生在太阳内部 ②太阳活动剧烈时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可能会受到干扰 ④黑子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5·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2~3题。 2.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3.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地球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5·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期中)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右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4~5题。
4.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天气状况 D.交通流量 5.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宁波 C.大庆 D.海口 (2015·唐山一中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高度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5·绵阳三诊)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睛、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地,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5·福建毕业质检)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A.青海、陕西、新疆 B.新疆、陕西、青海 C.新疆、青海、陕西 D.陕西、青海、新疆 11.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海拔高度 C.天气状况 D.昼夜长短 二、综合题 12.(2015·虹口区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二 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