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扫墓
- 格式:pps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19
美国的“清明节”
在去植物园的途中,看见路旁⼀⽚空旷的林⼦⾥插着数不清的星条旗,场⾯⾮常壮观。
朋友说此处是公墓,今天为美国阵亡将⼠纪念⽇,⾥⾯可能有活动。
国外的很多墓地位于城⾥,纽约911遗址旁就有⼀块墓地,不过是与教堂在⼀起,为⽴式⽯碑的⽼旧公墓。
此乃制度问
题不能强迁所致。
进墓地见识⼀下美国⼈的丧葬观也不错。
美国阵亡将⼠纪念⽇相当于中国清明节。
这⼀天全国放假,各地举⾏公祭仪式,⼈们还要为逝去亲⼈扫墓。
朋友说,美国不讲战争正义还是⾮正义,只要为国捐躯都在纪念之列。
⾛到墓园深处,⼀个⼩伙⼦跟我们打招呼,他说来看望逝去的母亲。
这座墓修得豪华⼀些,⾥⾯埋葬的⼈不是⾝份特殊便是家⾥有钱。
有的⾻灰装在建筑物墙体上的抽屉⾥
⾻灰堂中央的雕塑《最后的晚餐》
⼤雁们在墓地摆放的花束间进⾷
没搞明⽩这个建筑物是做什么⽤的
随着⼀阵⿎声,从⼀个建筑物⾥⾛出⼀队持枪的⽼兵。
进去⼀看,⾥⾯刚刚举⾏完公祭仪式。
⽼兵和他们的孙辈
从公墓出来,去了百年⽼屋。
这是1852建造的农舍,算起来不过150年的历史,美国建国也只有200多年嘛。
在波⼠顿城⾥百年⽼屋很多,并不鲜见。
不过,这个农舍不同,其原貌完整,不易保存,已开辟成博物馆。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知为何没有开放。
这天最⾼⽓温华⽒93度,相当于摄⽒34度,阳光刺得眼睛⽣疼。
才6⽉份竟然这么热。
美国有清明节篇一:清明节你不知道的30件事清明节你不知道的30件事编者的话:或许是由于杜牧那句众所周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或者,是因为这个节日所隐含的意义,与阴雨绵绵的情境极其相称,印象中的“清明”似乎总伴着蒙蒙细雨,说起来,“清明”这个词,自从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后,就让人渐渐淡忘了它作为一个动词的原意———使人变得神清目明。
我们除了怀着敬畏和感恩的心去追思一下先人,从中懂得生命的真谛,体会不可替代的亲情,获得战胜喧嚣、浮躁的良药。
第一件事:感怀父母养育恩“清明节是充满思念的节日。
缅怀先人时,人们多夹杂着感恩的情愫在其中,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遗憾。
”夏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面对逝去的长辈,我们最先感悟到的就是养育之恩。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寒来暑往,没有他们的呵护,要长成七尺之躯谈何容易。
夏霁说:“美国人有感恩节,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
而从上面的意义来看,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
”美国盖洛普公司调查发现,超九成人认为常感恩让人幸福。
专注于感恩时,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充实。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过:“社会不和谐是从感恩的迷失开始的,和谐的重现要从感恩开始。
”古人也说,清明扫墓为的就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夏霁对此提醒大家,尽管“衔环结草,以谢恩泽”这样的古训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但因社会节奏快、流动性强,即使孩子有孝心,也常会推到“明天”。
可很多时候往往不等到“明天”,生活就变了,让很多事成为遗憾。
与其在长辈离去后再后悔追思,不如现在起就开始感恩。
清明节陪爸妈一起扫墓,然后带他们做点喜欢的事情。
不少“漂一族”不能回家,晚上一定要抽时间给爸妈打电话或视频聊天,也可以买点他们爱吃的东西寄回去。
▲第二件事:陪伴家人增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在家庭中获取的幸福和快乐,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原有的大家庭社会正向小家庭社会转变。
加上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往往会被过早地从大家庭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转变下不知所措。
龙源期刊网
了解国外祭奠方式长见识
作者:任万杰
来源:《华人时刊》2019年第04期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有类似的纪念习俗活动。
由于文
化、信仰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祭奠方式。
俄罗斯每年4月底至5月初有纪念死者节,这天俄罗斯人会举家前往已故亲人墓地祭
扫,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以及甜乳渣饼、馅饼、果子羹等,在墓地周围种上花草。
墨西哥有亡灵节,每年11月1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的“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人。
人们在家里摆好祭坛放上鲜花、糖果、装饰物等,欢迎去世的亲人回家;或在墓地摆宴席放音乐彻夜守候———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悲伤的事情。
柬埔寨每年佛历10月1日至15日举行亡人节以追思亡灵祭拜先人,每家每户在祭拜先祖的同时,还会出去踏青、野餐、走亲访友,举行水牛赛跑、摔跤比赛、棍术表演等活动。
波兰11月2日是缅怀逝者的传统节日,被称作亡人节,与11月1日万圣节相连。
人们大都去扫墓,年长者点燃象征死者不朽的烛灯让孩子敬献,教育他们不忘祖先;还会摆放花束、花篮或其他装饰纪念故人。
中国清明节文化悠久丰富,但了解一下他国祭奠习俗文化,有助于開阔眼界长见识。
殡葬习俗——海外殡葬殡葬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且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是对逝者的最后悼念和安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殡葬习俗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文化的观念和传统。
在海外,各种殡葬习俗更是各具特色,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各国的海外殡葬情况。
美国:美国的殡葬习俗多元而宽容。
在美国,通常会有喪葬公司为逝者提供专业的葬礼服务。
葬礼通常包括追思会和葬礼仪式,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逝者。
美国人常常选择火葬,遗体的骨灰可以被保存在火化瓮中或撒在特定的地方。
此外,美国还有一些新兴的殡葬方式,比如绿色葬礼,即将遗体埋葬在生态友好的方式,促进自然循环。
日本:日本的殡葬习俗以其神圣和庄重而著称。
日本人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世间游荡,因此会在家中设坛,供奉逝者的灵魂。
日本的葬礼通常由神职人员主持,仪式非常庄严。
在日本,火葬是主流的殡葬方式,遗体的骨灰会被安放在寺庙的墓地或家人的墓地中。
此外,日本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殡葬传统——供奉细川,即将逝者的骨灰撒在江河中,让其灵魂永远游荡。
法国:法国的殡葬习俗充满浪漫和诗意。
在法国,人们普遍选择地中海式墓地,花园式公墓或骨灰树葬。
葬礼在教堂或墓地举行,有时也会选择在家中举办私人的葬礼仪式。
法国人还认为,逝者的墓地应当经常打理和装饰,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殡葬习俗倡导简约和环保。
在澳大利亚,人们通常会选择火化或传统埋葬。
由于澳大利亚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火葬逐渐成为主流。
此外,澳大利亚还推广绿色葬礼,即将遗体埋葬在未经处理的土地上,促进自然分解和生态保护。
通过对各国海外殡葬习俗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对生死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每种殡葬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当地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
只有不断尊重和传承这些殡葬习俗,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奥秘,珍惜眼前的时光,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和悼念。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生命。
中国⼈和美国⼈祭奠先⼈迥然不同
清明节祭奠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这传统传到⾄今⾄少在形式上在变味。
⼗年⼆⼗年前祭奠先⼈时,还仅仅是烧纸钱(其实烧纸钱本⾝就有迷信⾊彩)、家⾥则在先⼈遗像前摆放些⽠果等供品等。
曾⼏何时,这传统的祭祀活动变成庸俗化以及成了后⼈显⽰地位和显⽰财富的⽅式。
碰巧我在2012年西⽅圣诞节期间是在美国洛杉矶度过的,⼀次与亲友外出时,正好路过⼀个较⼤的墓地,便开车进去,沿着环形的⼩路绕了⼀圈,那天有很多美国居民在那缅怀先⼈。
第⼀印象是,那⾥的墓地不分亡⼈或后⼈的地位尊卑,不分亡⼈或后⼈的财富多少,⽆论谁,都是墓地上镶嵌⼀块⼤理⽯墓碑⽽已。
其次,祭扫的⽅式都是在墓地前摆放⼀簇鲜花以⽰缅怀、寄托哀思,或许最多在墓地旁吃⼀顿简单的野餐。
我查遍《词源》和《辞海》关于“清明”这⼀条⽬,前者的注释较简单仅第⼀天注释为“三⽉节”,没有提及祭扫这⼀说。
后者也仅在百多字的释义⾥最后⼀句提及“这节⽓的第⼀天为清明节,适宜踏青与扫墓”。
如今清明节已定位法定假⽇,这可以理解为促进传统的回归做法;把清明节定义为“祭奠先⼈”专有的⽇⼦也未尝不可。
但好事不要把它做坏了。
墓地分三六九等,利⽤祭奠先⼈,摆谱⽐阔⽓,并且愈演愈烈,⼤概不是这节⽇制定者的初衷吧?
博⽂组图⾥的照⽚来⾃⽹络。
美国人怎么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又到了清明节,祭奠亲人朋友的时节。
好像每次一说到与逝者有关的事情,无论是扫墓还是葬礼,总是悲悲切切,所以在我们心中,清明节是个伤心的日子,连老天也伤感,每次到清明,都是细雨绵绵。
不过,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这边的人,无论是墓地还是加葬礼,祭奠,都和中国不一样。
(美国的墓地)(一)美国的墓地随处可见在美国,你经常会看到墓地,就在人们的房子傍边或者教堂后面,有些甚至是上千座连成一片,有些只有几座,零零星星。
当你开着车时,它们常常闪现在你的面前,你会觉得好奇怪:美国的墓地到处都是,怎么美国的墓地离活人生活那么近?墓地在中国文化中,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不吉利,要是选择住宅,谁也不愿意挨着住。
但是在美国则不同,有些美国人都喜欢选择挨墓地近的地方居住。
就连在闹市区,你也会看到墓地和房子连在一起,或者就在教堂的后面。
美国的墓地,也是分种族的,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习惯。
早年,很多华人移民,希望叶落归根,把自己埋在祖国家乡的土地上,现在,几代移民以后,家乡已经没有亲人,所以在美国的同乡会统一买墓地,把大家聚在一起,在天堂里也有唐人街。
美国人如果全家去扫墓的话,有时候会显得好像是去郊游一样。
甚至有的人家还会带上吃的喝的,在墓地周围顺便野餐、游玩,真的就好像全家一起郊游开Party。
(全家人去墓地祭奠)在美国,你经常会看到墓地,就在人们的房子傍边或者教堂后面,有些甚至是上千座连成一片,有些只有几座,零零星星。
当你开着车时,它们常常闪现在你的面前,你会觉得好奇怪:美国的墓地到处都是,怎么美国的墓地离活人生活那么近?墓地在中国文化中,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不吉利,要是选择住宅,谁也不愿意挨着住。
但是在美国则不同,有些美国人都喜欢选择挨墓地近的地方居住。
就连在闹市区,你也会看到墓地和房子连在一起,或者就在教堂的后面。
美国的墓地,也是分种族的,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习惯。
早年,很多华人移民,希望叶落归根,把自己埋在祖国家乡的土地上,现在,几代移民以后,家乡已经没有亲人,所以在美国的同乡会统一买墓地,把大家聚在一起,在天堂里也有唐人街。
国外烈士公墓规矩(一)以色列。
在以色列,墓碑上可能有很多石头,石头代表永恒,鲜花代表安慰,字条寄托哀思。
犹太人葬礼一切从简,有专业的殡葬团体,寿衣不带口袋,棺材一般用木头制作。
亲人通过撕裂自己外衣来表达悲伤。
每当以色列的清明节来临,以色列人都会举着蜡烛,手捧鲜花,到亲人墓前,用墓碑上石子表达哀思。
犹太坟墓大多在耶路撒冷橄榄山上,基督教扫墓礼拜程序,唱诗、祈祷、割草修墓、故人略历,默想,唱扫墓歌,祝祷。
(二)美国。
在美国墓园,不能烧东西,不能带吃的,喝的。
常见方式是带上鲜花,寄托哀思。
美国人悼念自己亲人没有固定的日子,想啥时候就到墓园。
如果全家一起扫墓,一家人也可能在墓园顺便野餐或游玩。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多元化国家之一,英国人17世纪开始殖民这个国家,美国文化也受到拉美、非洲、亚洲人的影响,美国有不同宗教与文化。
如果美国人家里人去世了,不大声痛苦,不放鞭炮,把死者的尸体送到殡仪馆。
在墓地上,有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墓碑,东、西、南都有,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
墓地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水松常见,挺立在墓碑旁边,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也可以在胸前佩戴一朵白花,每年一定日子,人们到墓地扫墓,献花,依托哀思。
(三)英国。
英国的墓地不仅可以买永久使用权,也可以买年限。
英国人也可能一次购买好几块靠近的墓地。
进入墓园可能收费。
在英国,死者可以火花或土葬。
家庭成员也可以将鲜花和私人物品放在棺材上,这种仪式被看作是爱与纪念的象征。
百合花象征着纯洁,康乃馨代表爱与纯真。
传统上穿着黑色礼服,大多数葬礼是向公众开放,除非家庭亲友有请求私密葬礼。
在一些电视剧中,英国国殇纪念日这天,英国人佩戴胸花,默哀。
(四)日本。
日本人拜祭之前,先要打扫,去除垃圾杂草,用水冲洗。
一般挑选不带刺,左右对称的花,如百合。
在遇到什么人生大事,也可能祭拜。
升迁,结婚,生孩子等。
向祖先汇报一下。
(五)德国。
德国人扫墓也会到墓园,祭奠逝者,把水洒在墓上,为逝者祝福,把食物放在目前,点燃蜡烛。
美国的“烈士扫墓”:花圈穿越美国!(2016-10-13 23:08:25)每年12月的“花圈穿越美国”活动,由非盈利组织WAA组织,前往全美50各州1100个目的和海外20多个地点,为每个亡故军人墓上摆上一个花圈,去年总计90万个。
WAA的口号是:人会死两次,一次是肉体死亡,一次是在人们记忆中死亡。
WAA活动就是要每年吧花圈送达亡故军人墓前,并提及他的名字和事迹,让他永远活在人们记忆里。
活动迄今已经25年,缘起时1992年一个缅因州商人突发奇想,往阿灵顿公墓送了5千个花圈,然后已发而不可收。
2007年全美已经到达4万个花圈,2015年达到90万,地点遍及全美和海外。
参与方式主要有:捐款购买一个或多个花圈(每个15刀),提供运输工具,作为志愿者去墓上摆花圈,甚至包括标识处新发现的军人墓地,以及网上转发和宣传。
WAA是个非盈利组织,承诺所有捐款都首先用于购买花圈,平均86%的捐款用于直接购置花圈,且其中还不包含运输成本和筹款组的回报。
整个WAA只有8名全职员工,且执行董事承诺自己永远零工资。
运输环节也是一景。
2015年全美有168个货运公司投入300辆“擎天柱”那样的大卡车投入全国花圈运输工作,走到哪里都很拉风:“这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却的一项任务”。
其实全美卡车运输协会是15年前才加入进来的,它们只收取运输成本费用。
有趣的是连锁超市Walmart集团也是积极参与者,它每年捐助超过62万美元,还投入Walmart自己的卡车帮助运输。
因为Walmart 的员工中30%是退伍军人,目前每年有超过1万人参加此活动,这是他特色的企业文化。
去年还有一个小插曲,2015年12月1日傍晚,由于资金还有缺口,阿灵顿公墓23万个墓碑中还缺3万个花圈。
结果消息一传出,不到24小时,12月2日中午,捐款猛增,迅速达到了预期的23万个花圈的目标。
最后一个小细节。
那就是活动结束这么花圈怎么办了?那就是在随后的“国旗退役”仪式上,跟老旧国旗一起给——烧了!。
清明节-美国人如何扫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纪念祖先、为已
故亲人扫墓的日子。
中国人清明扫墓的习惯中有烧纸钱、点上香烟、摆上酒等习俗。
让先人在另一世界也能享受
荣华富贵。
美国没有“清明节”,但却有一个和“清
明节”含义一样的“国殇日”。
美国人“国殇日”
不祭祖,而是悼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美国人悼念自
己的亲人没什么固定的日子,啥时候想了,自己到墓园
就可以了。
美国的墓园绝对是不能烧东西的,最常见的
方式是带上鲜花,寄托哀思。
美国人在墓园怀念已故亲
人的场面很能令人感动,甚至是催人泪下,哀思中祝愿
亲人在天国的阶梯上一路走好。
下面看一下美国人在
“清明节”时分悼念亲人中的画面。
E-mail文化传播网
/19
孤儿寡母欲断魂
/19
倾听来自天国的声音
/19
为你祈祷
/19
抚摸你的心
/19
无言
/19
鲜花代表我的心
/19
/19思念
拥
抱
/19
泪水为你而流
/19
轻轻的一个吻
/19
妈妈触摸战死的19岁儿子墓碑
/19
与你分享宁静的时刻
/19
同
在
一
块
土
地
上
/19陪你休息一下
陪你休息一下
/19
/19再看你一眼
寻找梦中的爸爸
/19
安息吧!
/19
谢谢观赏
制作:SLQ
音乐:回家--萨克斯
图片来源:网络
2013-04-04
更多精彩请奌击这里访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