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学设计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学设计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学设计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教学设计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课标要求】

4.8的部分内容,即“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

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与当前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理解“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后面学习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新要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由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引出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和宏观表现──由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由明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缺少完整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没有学习。

2、学生的需要: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通过不同目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引导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正确对待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利用新闻播报,创设情景,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整个过程贯穿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各个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引导明确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实现共同理想作为自己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

知道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实现途径。

四.教学理念

1,贴近时代:紧密联系建国六十周年的巨大成就,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代特征。

2.贴近学生:关注初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贴近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要坚持抽象理论和具体现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设歌曲、小品、社会调查、讲授、讨论等教学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教学方法】

组织活动法、讨论法、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本课始终贯彻“创设情景、设疑引思---合作学习,探究知识---案例导引、释义明理---自悟践行、总结升华”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本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搜集材料法、自主探究法、活动体验法、分析归纳法等。

情境体验法、联系实际法、小组互动活动法

六教学环境

通过歌曲、小品、小康状况图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视频、畅想未来、祝福祖国等环节创设一个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与十七大有关的材料并认真学习,制作成幻灯片作好课堂交流的准备;(2)收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发展成就的事例和存在的问题制成幻灯片作好课堂交流准备;(3)了解关于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理论知识,预习本项目内容将知识提纲落实在教案上。

2、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诗歌、资料收集有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习

十七大有关理论,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贯彻了“三贴近”原则,通过创设一个个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但个别问题的设计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今后教学应更加关注学情,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新闻播报、关注社会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四、总结升华、积累收获

五、回归生活、检测反馈

六、布置作业、拓展巩固

七、板书设计、构建体系

多媒体展示资料

二:

思考: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总结出现阶段小康的特点吗?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是什么?

2、为什么?(依据、反映、作用)美国日本法国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14.33 4.844 2.978 4.2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4559434023407822460

3、怎么做?(国家、青少年)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为实现共同理想,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2、现阶段小康的特点是什么?(举例)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十六大、十七大)

4、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准备上应注意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或者调整、筛选与补充。这样,才能用活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在教学方式上,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设计学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阅读教材、提出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然后再通过设置适量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口表达,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认知、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

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思促教,使自己能够在政治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