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设计《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设计。
二、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并通过表演体会第四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领略在芭蕾舞台上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教学理念:情景教学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学唱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根据剧本第四场内容结合歌曲演唱,通过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使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对剧中人物产生亲切感与新鲜感,主动了解剧情,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在学生亲身体验了剧中人物与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自觉地探索和研究表现文学剧本的不同音乐形式。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
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
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互相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教案《《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设计》。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课内容将学唱简单的歌剧选曲引申到了解剧情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
在这个时候学生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弘扬军民团结精神,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军民团结的力量。
本单元包含了多个歌曲和音乐作品,如《团结就是力量》、《我和我的祖国》等。
教材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军民团结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军民团结的概念和意义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这一主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军民团结的背景和意义,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军民团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军民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军民团结精神。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军民团结的精神。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和军民团结的力量。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军民团结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唱歌、跳舞等实践活动,体验军民团结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音响设备和舞蹈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军民团结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军民团结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团结精神。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歌,感受团结的力量。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舞蹈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军民团结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课时目标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通过不同演唱形式及音乐要素的改变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二、通过有声与无声音乐对比聆听的方法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舞剧音乐。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教学过程一、走近舞剧(一)视频《天鹅湖》选段1、思考:视频中的这种艺术体裁是什么?2、生讨论发表意见3、师总结舞剧定义同学们,芭蕾舞剧使我们中国的特产吗?(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舞剧也可以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芭蕾舞源起于意大利兴起于法国到了19世纪末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与各国相继上映,使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中国舞剧在20世纪30年代才初见端倪。
1939年的芭蕾舞剧《罂粟花》,叩开了中国舞剧的大门。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起,以舞剧《宝莲灯》为起点,中国舞剧创作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期。
中国古典芭蕾出现。
20世纪60年代中叶,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特别是《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舞剧?13页1930年,海南岛椰子寨恶霸地主南霸天的丫头吴琼花,含着几代人的冤仇,不堪忍受压迫与欺凌,一次又一次地反抗逃跑,但都逃不出虎口,一次次地被抓回,狠遭毒打。
几次反抗后,南霸天命人将她活活打死,昏死在地的琼花在电闪雷鸣中惊醒过来,遇到化装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信员小庞。
琼花在他们的帮助下,决心走上革命道路。
她来到娘子军营地,要求参加娘子军队伍。
洪常青认出琼花,连长批准琼花入伍,并发给她一支枪,娘子军战士们决心打下椰林寨、活捉南霸天。
南霸天的公馆宾客满堂,正为南霸天做寿。
化装成华侨巨富的洪常青到来,南霸天见他气度不凡,接到寿礼后对他更是深信不疑。
夜深,琼花带领一名女战士化装成丫头,潜入南府,准备里应外合捉住南霸天。
但琼花见到仇人分外愤怒,贸然行动致使南霸天漏网。
一、课题: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舞剧之魄计四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执教者:(一)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二)通过聆听,能够感受我国舞剧的魅力。
(三)体会转调及转调后的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游击队歌》,并能够运用歌唱的整体协调运动,选择适当的速度、力度及演唱形式演唱。
四、教学难点:对转调的把握五、教学方法:聆听演唱法、探究讨论法、讲解分析法、对比欣赏法、创设实践法、即兴创编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地道战》主题曲),让学生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呢?抗日战争时期。
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游击队。
(二)新课:《游击队歌》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提问: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复听,分析歌曲。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
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4、音乐知识:弱起或弱起小节。
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0.doc适用班级:初中年级教学内容:学习军民团结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教学目标:1. 了解军民团结的含义,认识其重要性。
2. 分析军民团结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不同表现。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 揭示军民团结的内在逻辑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情境教师出示一副图片,图片上是一支军队行进中,两旁的民众在路边向他们投以热烈的目光。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照片了吗?你们有什么感触?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闯关东的时候,长春深夜里被敌人炸了,一辆拖拉机载着几百名降兵,还有些伤兵。
军长一边疏散伤兵,一边责骂降兵,场面非常混乱。
一位村民看了,直入火中,劝说军长:机会难得,为何不用我们村里的车子运兵?下大雪了,我们都是好汉子,共同商量。
这位村民一出来,就营救了许多伤兵。
民间的车子用在军队的送伤员上了,临走前他还交代必须去找军长报到,这样军队才能放心。
这个朴实无华的村民在这次大战争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军民团结之美。
Step 2. 学习课文教师出示课文《军民团结一家亲》并进行朗读。
1. 向学生解释军民团结的定义和意义。
3. 引导学生分析军民团结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为军民团结作出贡献。
Step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对于如何增强军民团结,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讨论方案。
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军人、崇尚军事文化、遵守法律法规。
2. 加深沟通:增强两方面的交流互动。
3. 平等互利:在合作中彼此有所帮助。
4. 共同进步:在追求国家飞速发展的道路上形成携手同行的环境。
Step 5. 总结讲评共同回顾指出军民团结的定义和意义,分析战争和和平时期的不同表现,并总结探讨活动的成果。
拓展练习:1. 描述一下自己对军民团结的理解。
3. 你接触过哪些形式的军民团结呢?你对它们有什么感受?。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感受这首歌曲与海南黎族民歌的关系。
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再次感受舞剧题材的特点及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军民团结一家亲》提问:画面中表现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介绍舞剧《红色娘子军》。
(播放视频)3、感受歌曲《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两个片段,请你们欣赏时注意区别一下这两个片段的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音乐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播放两段视频)二、新授《军民团结一家亲》师:这两个片段都是《红色娘子军》中脍炙人口的选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二首《军民团结一家亲》。
1、出示歌片播放音乐师:让我们一起来听范唱,边听边想这首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播放音乐)生:歌曲表达了军爱民来,民爱军,军民情深。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
2、学唱歌曲:1)、听音乐熟悉曲调2)、随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倚音、八度大跳、重音记号)3)、学生视唱歌曲。
4)、歌曲处理:师:我们在5 2 1 处为什么要加重音记号?要特别强调。
生:要表现出打敌人的决心。
5)、视唱曲谱3、对比、比较《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何相似之处?师:学完歌曲之后,我们再来听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听一听它的旋律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生:旋律接近师:《军民团结一家亲》就是取材于这首民歌,许多优秀的音乐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材的。
上节课我们欣赏的《花香鼓舞》有《茉莉花》的音调。
这说明我们许多地方的民歌就是我们音乐文化的宝典。
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并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们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和当今军民共建的鱼水之情。
2、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领略在芭蕾舞台上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红色娘子军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难点: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红色娘子军连歌》(课件)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生:坚定有力,雄壮有力。
师:这首歌曲大家熟悉么?生:熟悉。
师: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歌曲选自那里?生:《红色娘子军连歌》,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插曲。
(学生讨论)师:谁知道舞剧《红色娘子军》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生:……(课本下面有介绍)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这个舞剧中还有一首流传很广、很好听的歌,有哪位同学知道歌名叫什么?生:《军民团结一家亲》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分析歌曲:词曲作者介绍(出示课件)1、歌曲为G大调,42拍的一段体。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歌词,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歌曲?生:中速。
2、教师范唱。
讲解什么叫倚音?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出示课件)3、试唱曲谱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曲谱,老师弹琴,同学们在心理默唱(学生熟悉曲谱,默唱曲谱)师:现在我们轻声随琴演唱曲谱,注意倚音、附点音符,反复记号。
(教师指导纠正)4、填词演唱:师:请同学们随琴轻声演唱歌词师:姑娘们亲手编斗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生:表达了姑娘们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师: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受苦的百姓所以人们拥戴解放军。
但是,在战争时期,解放军没有先进的武器,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我们很难取得胜利。
军民团结一家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到军民团结的深刻含义,树立爱国精神。
2.学习本课歌曲,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声技巧的训练。
3.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军民团结一家亲》。
2.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演唱、合唱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小组合唱,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和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关于军中集训的图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和认识。
2. 导入新课1.听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2.介绍歌曲的背景。
3.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旨和意义。
3. 学唱歌曲1.教学生歌词和曲调。
2.给学生演示唱法和发声技巧。
3.让学生模仿,指导学生唱歌的方法和技巧。
4. 合唱习练1.将学生分成小组,带领学生分组练习。
2.演示部分合唱曲段,让学生跟唱和合唱。
3.在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对比和修正不足之处。
5. 课堂小结1.温习学习的要点,检测学生对歌曲和主旨的理解。
2.教师总结,强调爱国精神和合唱技巧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本课通过讲解和演唱的方式很好地达到了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爱国和军民团结的含义。
2.教师在指导学生唱功和合唱技巧方面采用了较好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唱能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配合能力,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4.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和创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舞剧、舞剧音乐及其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体验芭蕾舞基础手位。
②能用适当的演唱形式、准确的演唱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中,学唱歌曲、认识歌曲,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通过学唱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并能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第二乐段的旋律演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柯尔文手势练唱①单音练习 1 2 3 5 6 (巩固音准)②音的组合练习(学唱歌曲前两乐句)2 1 23 5 .|. 2 1 2 5 |1 323 1 5.| 5 3 2 1 2 |设计意图:通过柯耳文手势快速学唱歌曲前两乐句,以减少后面的学习任务。
二、学唱歌曲,掌握歌曲音乐表现力(一)初听歌曲,找出刚才唱过的旋律并模唱设计意图:找出熟悉旋律模唱,巩固学习引出课题。
(二)教师范唱,歌曲讲述的故事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歌曲,便于学唱(三)学唱第一乐段①跟音乐轻声哼唱②跟琴轻声填词唱(找难点并突破,纠错)③跟琴放声填词唱④分析该乐段⑤随音乐完整演唱乐段旋律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学唱,易于掌握(四)学唱歌曲第二乐段①聆听乐段旋律,体验旋律变化②跟音乐学唱第二乐段(找出不同和相同的乐句)③跟琴学唱第二乐段前两句旋律④随琴填词唱第二乐段旋律(难点处理)⑤齐唱第二乐段设计意图:对比第一乐段易于掌握乐段旋律和情绪变化,更好的把握地表现乐段。
(五)用不同演唱形式完整演唱歌曲(师唱第二旋律声部)设计意图:简单体验二声部合唱,为下节二声部合唱做准备。
三、拓展延伸(一)播放视频《红色娘子军》选段《斗笠舞》引出舞剧、舞剧音乐及其在舞剧中的作用设计意图:简单了解舞剧及舞剧音乐,引出单元主题舞剧之魂——音乐。
(二)体验芭蕾舞基础手位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芭蕾舞的神韵。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授课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授课时间:2013.5.27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人:刘雪映【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芭蕾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感受音乐的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丰富音乐审美体验,加强文化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和表现力。
2、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并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欣赏与交流、自主学唱、创造表现等活动,提高对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领略在芭蕾舞台上塑造的英姿飒爽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教学重点】能够用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难点】了解2/4拍的强弱关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2/4拍的指挥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海南岛图片。
2、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个地方最多椰子树吗?生答:海南岛。
师:对,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他就是我们国家的海南岛。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万泉河,而且有一部感人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就发生在这里。
大家想不想听听影片中讲述了什么?3、师讲述《红色娘子军》故事——国内战争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
故事中的女主角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里的奴隶,因不堪欺凌与压迫逃出了南府,但被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
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死,便带领他的手下离去。
共产党代表洪常青带领通信员小庞化妆侦查,途经椰林寨时救起了吴清华,并问明身世,指明投奔方向。
吴清华加入娘子军以后,为了歼灭南霸天,洪常青化妆成华侨巨商带她深入南府,由于吴清华擅自开枪,过早地暴露了战斗信号,致使南霸天逃脱。
吴清华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错误,觉悟不断提高,在解放椰林寨的战斗中,击毙了南霸天,同时吴清华成为优秀指挥员。
同学们,在1964年,这部取材于同名影片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首演。
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芭蕾舞剧第四场中的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二、欣赏铺垫(审美感受歌曲)1、欣赏音乐范唱《军民团结一家亲》2.朗读歌词,师问:同学们,这首歌曲,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歌词的内容?生:回答师:这首歌曲表达了军爱民,民爱军的情感。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了解歌曲
的气息比较悠长,注意气息的控制和换气。
2.通过讨论的方法,对比分析创作歌曲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程
度。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的选曲。歌曲运用了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调,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曲为一段体,四个乐句,节奏平稳,旋律优美。第一乐句使用了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调,
从2音开始先下行然后又上扬,表现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明朗情绪。第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一句基本相同,旋律委婉柔
和。第三乐句转为以6为主音,色彩的变化使人感到更加明亮。第四乐句一改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加上符点音
符的运用突出了音乐的力度,表现了“军民团结打敌人”的决心。在舞剧中,歌曲开始是齐唱,两遍之后转调,并由
齐唱改为合唱,把情绪推向高潮,使音乐的气氛更加明朗,歌颂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创设情景,以欣赏剧照配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红色娘子军》剧照。
教学要求:老师讲故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剧情。
二、欣赏舞剧片断
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视频片段。
师:刚看完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谈谈感受。这段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音乐非常抒情,朗朗上口,很想马上学唱这首歌曲。
教学要求:教师讲解。《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第四场中《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
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学生观看舞蹈的片段。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军民团结一家亲》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要求: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学生回答问题)
师:让我们用“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用连贯的气息四小节换气哼唱旋律。
2.跟琴唱歌谱。
师:让我们熟悉一下歌谱。
师:歌谱中出现了一个倚音,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有倚音和没倚音的唱法有什么不同。
生:有倚音使歌曲更有韵味。
教学要求:跟琴模唱歌谱,对比有倚音和无倚音唱法的不同,从而指导学生演唱时更有韵味。注意较长音符连线
演唱时气息要悠长,中间不要断气。
3.歌词演唱。
师: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注意乐句的呼吸,咬字要圆润,气息要连贯,统一四小节
换气,处理歌曲做到细致讲究。
4.随《军民团结一家亲》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分析《军民团结一家亲》与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相似点。
师:请同学们视唱《五指山歌》,说一说(《军民团结一家亲》和《五指山歌》的旋律是否相似。
四、课堂小结
两首歌曲的旋律相似,许多优秀的音乐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材的。上节课我们欣赏的《花香鼓舞》有《茉莉
花》的音调,《军民团结一家亲》又是以黎族民歌《五指山歌》为素材创作的。所以民间音乐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