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牵引操纵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97
HXD2B型电力机车操纵方法一、操纵台操作说明1.前车车头工作室:包含司机操作区域和副司机操作区域。
2.驾驶台中央控制装置:包括牵引控制台、制动控制台和速度指示仪等。
3.动力装置:包括主变压器、逆变器和牵引电动机等。
二、常用操纵方法1.上电准备:将戴安接触器合上,确定动力装置为电压零状态。
2.机车启动:先将选择开关选为路用,然后使牵引命令手柄至保持牵引位,再将节风器破阻手柄旋至最大开度,按下主电压开关,通过转动切码开关选择车厢数量,再按下前进按钮启动机车。
3.加速、减速和制动:通过牵引命令手柄控制机车的牵引力大小,提高手柄位置可加速机车前进,降低手柄位置可减速机车。
而制动则通过制动手柄控制,手柄位置越高制动力越大。
4.切换牵引方式:通过转动切码开关来选择直流或交流牵引方式。
5.列车制动:通过列车管控制列车的制动力大小,适时扭转手柄使列车停车或减速。
6.机车停车:将牵引命令手柄推至零位,同时使节风器破阻手柄降至最低位置,关闭主电压开关,将选择开关转为断开位,最后将戴安接触器合上。
三、配套系统操纵方法1.辅助输电系统:通过辅助号辊能实现与接触网的接触,通过车上的辅助变压器,将线路上的高电压变为适合机车使用的低电压。
2.辅助供风系统:通过压缩空气给机车供应制动和牵引所需的风压。
3.供电系统:将外部电源输送至主变压器,再经过逆变器转为直流或交流电供给机车使用。
以上就是HXD2B型电力机车的操纵方法的一般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型号的机车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具体的操作方法还需参照机车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在进行操纵时,还需按照列车运行规程、信号灯、信号机等相关规则进行操作,以确保行车安全。
HXD3D型电力机车牵引客运列车平稳操纵分析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机车牵引客运列车的平稳操纵工作质量,本次研究中先行探讨了几种关键性列车平稳操纵方法,随后结合操纵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分析了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希冀借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机车;牵引客运列车;平稳操纵引言: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日渐发达,各类智能化、高速化交通工具也随之被研发出来,为社会公众的安全出行、便捷出行提供优良的出行条件。
与此同时,我国一直所提倡和推广的绿色环保出行模式,也使得各类电力机车开始被投放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借此为交通事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结合实际的电力机车的运行与管理却发现,其在平稳运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改进。
鉴于此,本次研究展开具有一定意义。
一、HXD3D型电力机车牵引客运列车平稳操纵方法探索(一)起车时的操纵方法当列车在始发站、中途站完成试风处理后,受到站场内线路不同这一因素的影响,车辆的车钩将会随之出现压缩或是拉伸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技术人员在完成试风工作后,且列车没有保压待发之前,需要让机车充分与机后面的第一位车辆之间的车钩保持拉伸状态,随后在全制位之上检查小闸的安装状态[1]。
当车辆发车之后,司机需要将手柄提升到“1位”,确认车辆牵引力上升,并维持平稳状态之后,将机车上的小闸缓慢下拉下来,一直到机车的小闸完全缓解。
当机车于机后的第一位车钩呈拉直状态时,才能将大闸缓解拉下,确认车辆至少运行超3—5m的距离之后,整部列车也完全处于拉伸状态时,才能再次结合限速的情况,将手柄拉起做加速处理。
(二)加速时的操纵方法一般情况下,HXD3D型电力机车牵引客运列车的整体牵引力相对比较大,所以列车在启动之后,出现牵引力波动的情况比较频繁,导致列车在启动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后耸动”类问题,列车也随之不够平稳[2]。
所以,在列车起动之后,即列车进入到低速加速时段时,司机需要做好手柄的给定级位处理,并将其速度控制在1位左右。
和谐号电力机车操纵.txt分类:和谐号电力机车字号:大大中中小小1、机车运行前,如何对机车外观及走行部位进行检查?答:(1)由Ⅰ、Ⅱ任意一端车钩开始检查。
目测确认机车前照灯、刮雨器、玻璃、副前照灯、标志灯、串联驱动用电连接器、制动软管状态良好、各塞门位置正确;钩舌开闭状态正确,开闭灵活。
(2)检查基础制动盘以及踏面清扫装置的导向板和车轮的间隙是否合适。
确认其没有达到磨耗限度。
检查齿轮箱有无油水渗漏现象,确认主电动机、速度传感器等的联线及接线盒状态良好。
确认制动器的气体管路的状态良好。
(3)检查接地装置、速度传感器等的导线及连接端子状态正常,砂箱装砂必须充足,撒砂作用良好。
2、在库内,机车运行前对机车内部应检查哪些内容?答:(1)司机室的检查:各设备、仪器、显示器均无异常;各个接线端子、端子排等配线无异常。
确认各开关动作流畅、灵活。
(2)机械室的检查:确认机械室内各装置齐全、良好,无异常情况。
确认外观无变形、变色、异味等。
确认各插头连接牢靠不松动。
确认变流器冷却水水位正常。
(3)目视确认空气压缩机油位应在油位线上,油量要充足。
确认制动器单元的阀门处于正常位置。
3、机车车顶应做如何检查?答:确认受电弓的滑动板无变形和异常磨损、且没有达到磨损限度,确认受电弓的动作良好。
确认各设备、导体安装牢固正常,没有松动,绝缘瓷管类无明显的损伤。
4、机车启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答:(1)将控制电器柜里的控制电路接地空气断路器(QA59)、蓄电池输出空气断路器(QA61)闭合。
此时,电器控制柜和驾驶台的控制电压表显示应大于98V。
再将其它与机车运行相关的空气断路器闭合。
(2)将司机钥匙插入操纵台电源扳键开关[SA49(或SA50)],旋转至起动位置,设定机车的操控端。
此时,驾驶台故障显示屏上“微机正常”、“主断路器断开”、“零位”、“欠压”、“主变流器”、“辅变流器”、“水泵”、“油泵”、“牵引风机”、“冷却风机”等显示灯亮。
HXD2B型电力机车操纵网压25kV,50Hz轴式Co-Co轴重25 +1-3 % t机车整备重量150 +1-3 % t轮周牵引功率(持续制)9600kW轮周电制动功率(持续制)9600kW最大速度120km/h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25m车钩中心距22960mm机车车体宽度2850mm机车起动牵引力584kN机车持续制牵引力455kN恒功率速度范围76~120km/h机车转向架固定轴距2250+2000mm降弓状态滑板距轨面(新轮)≤4800mm用途干线货运一准备工作1 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机车各部技术状态应良好。
2 确认电器、电机、控制手柄、开关、按钮、塞门等正确。
3 机车制动缸有压力。
二升弓、合主断、闭合空压机1 升弓前检查总风缸压力是否高于450kPa,若不足将空气制动柜控制风缸塞门置于开通位,升弓风缸压力表是否高于450kPa。
2 闭合操纵台受电弓扳键开关,如果风压不足,控制系统将自动启动辅助压缩机,向升弓风缸充风,待风压满足要求后,再升起预选受电弓。
3 一般情况下将受电弓扳键开关Z-PT置于“后弓”位。
当受电弓升起后,微机显示屏DDU 上有网压显示和受电弓升起符号指示。
4 闭合主断路器:将主断路器扳键开关Z-DJ置于“合”位,听到主断路器闭合声再松手,微机显示屏DDU上有主断闭合的符号显示。
5 主断路器闭合后,系统控制辅助变流器及各辅助电机、油泵、水泵等投入工作。
蓄电池充电器检测到交流输入电压后,自动启动,向机车提供DC110V控制电源,控制电压升至110V 左右。
6 将压缩机扳键开关Z-CPR置于“合”位,当总风缸压力低于680±20kPa时,主压缩机和备用压缩机依次投入工作;当总风缸压力低于750±20kPa时,主压缩机投入工作;当总风缸压力升至900±20kPa时,压缩机自动停止工作。
三操纵端制动系统的设置1 大闸手把置缓解位,小闸手把置全制位。
2 辅助显示屏DDU方向选择中立位。
《电力机车牵引与控制》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课时:72一、课程概述《电力机车牵引与控制》是高职铁道机车专业针对铁路机车运用企业的机车乘务、机车整备、机车检修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气线路结构原理,电力牵引控制和机车电气线路的分析、调试及检修等知识和技能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初步具备电力机车控制线路调试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表达分析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为今后成为合格的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员及机车整备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力机车牵引与控制》课程通过与电力机车电气线路及控制系统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电力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及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熟悉电气线路及控制系统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力机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操纵方式;(2)掌握电力机车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3)掌握电力机车的型号类别、会分析结构模块及特点;(4)掌握电力机车的电气制动原理和常用电气制动方式;(5)掌握电力机车主电路的结构原理;(6)掌握电力机车辅助系统电路的结构原理;(7)掌握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电路的结构原理;(8)掌握电力机整备试验的作业流程;(二)能力目标(1)能对现有的机车电气线路进行局部的分析;(2)能对简单的机车电气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判断;(3)能熟练完成电力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的调试;(4)能熟练完成电力机车整车控制线路的调试工艺;(5)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表;(6)具有安全操作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素质目标(1)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牢“四个意识”;(3)加强品德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素质和认真、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4)增长知识见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5)增强综合素质,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