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治疗在食管癌中十年的进步
- 格式:ppt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27
摘要: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在食管癌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日食管癌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日食管癌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日食管癌治疗方案比较1. 手术治疗(1)中国治疗方案在中国,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恢复食管连续性,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术、胃-胃吻合术等。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如胸腔镜、腹腔镜等。
(2)日本治疗方案在日本,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恢复食管连续性,并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手术方式与我国类似,但在术前评估、手术技巧、术后管理等方面有所差异。
日本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注重精准切除肿瘤,尽量保留食管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放疗治疗(1)中国治疗方案在中国,放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方式主要包括外照射放疗和腔内放疗。
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局部侵犯较严重的患者;腔内放疗适用于肿瘤较小、局部侵犯较轻的患者。
近年来,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新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2)日本治疗方案在日本,放疗同样被视为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放疗方式与我国相似,但在放疗计划、技术等方面有所差异。
日本医生在放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
3. 化疗治疗(1)中国治疗方案在中国,化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化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
食管癌的预防及治疗癌症之可怕,相信大家都有所见闻,且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尤其是食管癌,其已成为我国十大高发癌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不容小觑,位居第四位,而我国食管癌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为中国人,对于这样一种疾病,必须要会防会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食管癌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食管癌?食管癌是指来源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吞咽有异物感、哽咽感为主,当发生转移或是侵犯临近器官时,则会引发疼痛感。
食管癌现已成为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与吸烟、饮酒、真菌毒素感染、长期进食腌制食物、进食过烫食物、身材肥胖、缺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等有关。
二、食管癌的预防方法1.保护食管不良饮食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生息息相关,故应改变饮食习惯,不吃腌制食物、坚硬食物、过烫食物、熏制食物、煎炸食物、烧烤食物等,且要避食发霉食物、隔夜菜等,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尤其注意水源,切勿饮用被污染的自来水,以免损伤食管黏膜上皮细胞,诱发炎症,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另外,避免暴饮暴食、狼吞虎咽,以免增加食管负担。
建议日常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科学补充纤维素、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对抗食管癌的发生。
1.戒烟戒酒烟酒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具有极高致癌性,酒精中含有乙醇,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种致癌物质,均为食管癌的明确致癌物,若吸烟搭配饮酒则会增加食管癌发生风险,故应积极戒烟戒酒,戒得越早,离食管癌就会越远。
除了烟酒以外,还应避免经常饮用浓茶、咖啡,这些饮品都属于刺激性食物,长期饮用会促进食管癌的发生。
1.控制体重研究表明,脂肪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从而促进其生长与发展,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围增大会增加腹部内压,破坏食管正常生理结构,故超重者、肥胖者患癌风险更高,因此,建议超重人群与身材肥胖人群采用科学方法积极减肥,控制体重,比如健身、运动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还能够增强抑制,全面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摘要: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食管癌治疗方案的最新变化趋势,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一、引言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二、手术治疗的进展1. 早期食管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内镜下食管切除术(ESE)、内镜下食管黏膜剥离术(ESD)等,这些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早期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2. 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新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或两者的联合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三、放疗治疗的进展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放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达到持续、稳定的放疗效果。
该方法适用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治疗。
2. 3D-CRT和IMRT技术3D-CRT(三维适形放疗)和IMRT(调强放疗)技术可以提高放疗的精准度,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减少放疗并发症。
这些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化疗治疗的进展1. 新型化疗药物近年来,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如奥沙利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这些药物在食管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联合化疗方案针对不同分期和分型的食管癌患者,联合化疗方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如FOLFOX、FEC、TP方案等,这些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提高化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五、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的治疗手段。
食管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食管癌是种异质性疾病。
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食管癌存在巨大的病因学和遗传学差异。
世界范围内,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
因此,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
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食管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迫在眉睫。
1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主要由(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ErbB1),Her2/Neu (ErbB2),ErbB3 and ErbB4组成[1]。
通过结合配体,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聚合,激活酪胺酸激酶,导致下游细胞信号级联反应。
EGFRs 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转化。
EGFR单克隆抗体和酪胺酸激酶抑制剂已经用于人类实体肿瘤的治疗,由此,人类肿瘤的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
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能增强化疗疗效[2]。
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治疗非常敏感。
研究发现食管癌存在EGFR过表达,过表达率为18~90%[3]。
EGFR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4]。
西妥昔单抗识别EGFR细胞外结构域,相关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用于食管癌的辅助治疗。
西妥昔单抗单药化疗用于食管癌疗效甚微,但是与细胞毒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西妥昔单抗可以大幅度增加细胞毒药物的化疗疗效。
许多研究评价了西妥昔单抗应用于食管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e Vita等[5]报道了一项奥沙利铂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的Ⅱ期临床研究。
FOLFOX4方案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再应用西妥昔单抗与放疗结合,食管癌完全切除率为27%。
西妥昔单抗再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抗血管生成途径抗血管生成途径在许多实体肿瘤被证实是有效的。
贝伐单抗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已经应用于许多肿瘤的治疗.在结直肠癌,联合应用贝伐单抗和化疗引起更好的完全反应率,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6]。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内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由于食管位于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治疗食管癌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病变程度,可以选择全食道切除术、部分食管切除术或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癌组织,并且避免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二、放疗治疗放疗治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或其他方法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分裂和生长。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补充治疗。
放疗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缓解症状,并且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三、化疗治疗化疗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放疗的补充治疗。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等方式使用。
化疗虽然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剂量和治疗周期。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癌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标,从而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由于食管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异常有关,因此靶向治疗可以精确地作用于这些异常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针对食管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分子靶标。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摧毁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食管癌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会受到肿瘤抑制,因此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帮助患者抵抗癌细胞的侵袭。
综上所述,食管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
对于不同病程和患者情况的食管癌,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规划。
转移性食管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转移性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顺铂、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仍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患者体力状况差,无法耐受高强度的放化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称为当前食管癌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分子靶向治疗针对性强,副作用小,当前正在研发的靶向药物主要有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mTOR抑制剂和C-MET抑制剂等。
标签:食管癌;转移;靶向治疗食管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近500万例,导致400多万人死亡。
食管癌有两种病理学分型,一种为食管腺癌,多见于西方国家,与Barret食管疾病有关,另一种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东亚国家,与慢性食管炎症、吸烟、饮酒等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对于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患者来说,中位生存时间只有8~10月,目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分子靶向治疗只针对肿瘤细胞,目前已经成为新的恶性肿瘤治疗趋势,现就转移性食管癌上分子靶向治疗的情况进行综述,汇报如下。
1当前转移性食管癌的标准治疗由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大约50%的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有转移倾向。
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系统性全身治疗、内镜下支架植入、姑息放疗及最佳支持治疗。
系统性全身治疗首选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早期一项随机研究[1]显示单药使用博来霉素治疗转移性食管癌有着15%的临床有效率,但对比最佳支持治疗并未体现其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此后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转移性食管癌上化疗的有效率大约为6~21%[2,3],多西紫杉醇作为单药使用有效率在食管腺癌上有34%,在食管鳞癌有28%,是当前最有希望的化疗药物之一[4]。
PF(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疗方案[5],三药联合方案主要有DCF (多西紫杉醇、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6]和MCF(甲氨蝶呤、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7]。
食道癌靶向治疗研究说起食道癌,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我家隔壁的王大爷,就不幸被它给缠上了。
王大爷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跟邻里关系处得特别好。
可前段时间,他突然就吃不下东西了,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儿,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
但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王大爷连喝水都觉得困难,这才赶紧去了医院。
一检查,竟然是食道癌!这消息在我们小区里炸开了锅,大家都为王大爷担心。
从那以后,我也开始格外关注食道癌这个病,尤其是靶向治疗这一块。
靶向治疗,听起来好像很高级、很神秘的样子。
其实啊,简单来说,就是专门针对癌细胞的弱点进行攻击,就像打蛇打七寸,精准又有效。
研究发现,食道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很多基因和蛋白的异常有关。
比如说,有些癌细胞表面会有一些特殊的受体,靶向治疗的药物就专门去和这些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这就好比是给癌细胞戴上了“紧箍咒”,让它们没法再兴风作浪。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靶向治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的患者用了效果特别好,肿瘤明显缩小,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可有的患者效果就不太理想,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这就像是一场赌博,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儿。
王大爷在治疗过程中,就尝试了靶向治疗。
医生给他详细地解释了治疗方案,说会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癌细胞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那段时间,王大爷一家人都特别紧张,每天都盼着能有好消息。
刚开始用药的时候,王大爷有点不舒服,恶心、没力气,一家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不过,过了几天,情况慢慢好转了,王大爷能稍微吃点东西了,脸色也没那么难看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靶向治疗还真是有点希望。
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复查的时候发现肿瘤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缩小很多。
医生说可能是癌细胞对这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这就像是打仗,敌人变狡猾了,我们也得换战术。
王大爷一家虽然很失落,但还是决定继续听医生的,尝试新的靶向药物。
这一次,效果还不错,肿瘤控制住了,王大爷的精神也越来越好。
食管癌的全身治疗进展一、引言食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常常由于并发症而导致晚期确诊。
治疗食管癌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局部和远处转移病灶的处理。
在过去几年中,全身治疗作为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回顾最新的全身治疗方法,并讨论其应用前景。
二、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全身治疗1. 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规接受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
包括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近年来,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取得了较为令人鼓舞的结果。
这些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全身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高能量X射线或粒子束的照射,可直接杀死食管癌细胞,同时减少肿瘤负荷。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和毒副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合理控制剂量和选择性照射,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转移性食管癌的全身治疗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可以干扰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过程。
对于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减小肿瘤体积,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食管癌全身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如DC-CIK细胞治疗等,可以提高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并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四、新型全身治疗手段的前景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进行干预的手段,通过改变癌细胞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实现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控制。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包括基因编辑、CAR-T细胞疗法等在内的新型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
食管癌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4位[2].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及辅助放化疗为主,肿瘤对放化疗的抵抗使治疗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并发症较多。
标签:食管癌;分子靶向;临床诊疗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来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淋巴瘤等肿瘤治疗中已取得显著疗效,当前,寻找食管癌治疗的有效分子靶点和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成为食管癌研究的热点,为此对近年来有关食管癌靶向治疗研究分类综述如下。
1、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l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EGFR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Yang等[3]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05例食管鳞癌、16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11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病理切片,研究发现EGFR过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
Boone等[4]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发现,过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密切相关。
一项汇总了9篇文献资料的荟萃分析也提示EGFR的过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总生存关系密切[5]。
Gong等[6]研究发现下调EGFR表达后,食管癌Kyse-150及Eca-10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和G2+M期阻滞。
针对EGFR靶向治疗药物有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
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可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产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225),可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结合,导致细胞表面受体数量下降.同时,一些研究还证实西妥昔单抗可以通过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发挥其抗肿瘤功效[7]。
食道癌药物治疗进展在谈食道癌药物治疗进展之前,我想先跟您聊聊我所见到的那些食道癌患者的痛苦与挣扎。
我曾经在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见到过一位年约六十的大叔。
他原本壮实的身躯,被食道癌折磨得消瘦不堪。
每次看到他费力地吞咽着一点点食物,那痛苦的表情都让人心疼不已。
大叔的家人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焦虑和无助。
他们不停地询问医生各种治疗方案,只要有一丝希望,都愿意去尝试。
那时候,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大叔的病情依旧在不断恶化。
然而,时代在进步,医学也在飞速发展。
近年来,食道癌的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首先是靶向药物的出现。
这些药物就像是精准的导弹,能够专门针对食道癌细胞中的特定靶点进行攻击,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
比如说,有一种靶向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所需的特定蛋白质,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这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无疑是一道曙光。
还有免疫治疗药物,那更是神奇。
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身体的“卫士”——免疫细胞重新强大起来,去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我曾听医生说过一个案例,一位原本被判定生存期不长的食道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竟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再说说化疗药物的改进。
新的化疗药物副作用更小,疗效却更好。
以前,化疗常常让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脱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他们苦不堪言。
现在,药物的优化使得这些副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患者能够更好地耐受治疗。
就拿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大叔来说,如果他的病发生在现在,或许就有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虽然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价格相对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但无论如何,食道癌药物治疗的进步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有效、更加经济实惠的药物问世,让更多的食道癌患者能够战胜病魔,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
食道癌靶向治疗研究食道癌,这三个字,光是听到就让人心里一紧。
曾经,我对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可怕的疾病名称上,直到我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沉重,也看到了靶向治疗在其中带来的希望之光。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陪着朋友小李去医院看望他的亲戚张大爷。
走进病房,看到张大爷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原本健壮的身躯如今显得如此消瘦,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痛苦和无奈。
张大爷被确诊为食道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之前,他能吃能喝,身体硬朗得很,还经常跟邻居们一起下棋、聊天。
可病魔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找上了他,一开始只是吃东西的时候觉得有点噎,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去医院一检查,全家都懵了。
医生说,食道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手术、放疗、化疗等等,但对于张大爷的情况,靶向治疗或许是一个新的希望。
靶向治疗,这个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的词,其实就是瞄准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打击,就像战场上的狙击手,一枪一个准,尽量不伤害到正常细胞。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靶向治疗,我和小李专门去咨询了医生。
医生拿着片子,耐心地给我们解释。
他说,食道癌的癌细胞表面会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者受体,靶向药物就像是专门为这些靶点设计的钥匙,能够准确地插入并发挥作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张大爷开始接受靶向治疗后,情况慢慢有了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会感到恶心、呕吐,整个人没什么精神。
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副作用逐渐减轻,他能吃下一些东西了,脸上也渐渐有了点血色。
有一次,我去看张大爷,他居然有力气跟我聊天了。
他说:“这靶向治疗啊,还真有点用,感觉自己又有盼头了。
”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久违的光芒。
在治疗的过程中,张大爷的家人也付出了很多。
他的老伴儿每天都变着法儿地给他做营养餐,哪怕张大爷只能吃一点点,她也从不马虎。
儿子和儿媳一下班就往医院跑,照顾老人,陪他说话,给他加油鼓劲。
我还记得有一次,张大爷的小孙子来看他,手里拿着一幅自己画的画,上面是一家人手牵手在公园里玩耍。
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殷咏梅;周越;邵永丰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2(20)35
【摘要】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虽然近几年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化疗新药的出现以及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均可提高晚期食管癌的生存率,但晚期食管癌的预后仍差,仍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提高晚期食管癌的疗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初显成效.目前,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总页数】6页(P3499-3504)
【关键词】食管癌;靶向治疗
【作者】殷咏梅;周越;邵永丰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J], 朱振洪;余勤;万海同
2.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J], 张国祥;黄淑清;苏标;徐庆微
3.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J], Liu Xiangming;Ma Mingquan
4.靶向EGFR的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J], 王兵兵;张广平;王子明;卿茜
5.靶向EGFR的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J], 王兵兵;张广平;王子明;卿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