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445.62 KB
- 文档页数:2
《误差理论》作业参考答案1、(1)74.63±0.05cm 或 746.3±0.5mm (2) 7.25±0.01cm 或 72.5±0.1mm (3)42.6 ±0.2s (4)27.6 ±0.2℃(5)2.734±0.001v2、(1)2位 (2)7位(3)5位(4)6位(5)5位(6)2位3、(1) 299300=2.99300510⨯;983±4=()21004.083.9⨯±;0.00400=4.00310-⨯0.004521±0.000001=()310001.0521.4-⨯±;32476510⨯=3.2476910⨯; (2) 15.48g =1.548mg 410⨯=1.548Kg 210-⨯(3) m =312.670±0.002Kg =(3.1267±0.00002)510⨯g =(3.12670±0.00002)mg 810⨯ (4) =t 17.9±0.1S =0.298±0.002min =(2.98±0.02)×10-1 min 4、(1)N=10.8±0.2cm(2)首位数码“0”不是有效数字,未位数码“0”是有效数字,正确答案是四位有效数字。
(3)28cm =2.8mm 210⨯ 280mm =28.0cm (4)L=(3.8±0.2)mm 410⨯(5)0.0221⨯0.0221=“0.00048841”≈0.000488(6)31010.460.1160.121500400⨯≈⨯⨯5、(1)X =81(4.113+4.198+4.152+4.147+4.166+4.154+4.132+4.170)=81⨯33.232=4.154cm X ∆={()1881-⨯ [(4.154-4.113)2+ (4.154-4.198)2+ (4.154-4.152)2+(4.154-4.147)2+ (4.154-4.166)2+ (4.154-4.154)2 +(4.154-4.132)2+ (4.154-4.170)2]}21 ≈0.00904~0.009cmX =X ±x ∆=4.154±0.009cm 或 X =X ±x ∆=4.15±0.01cm E =154.4009.0⨯100%=0.22% 或 E =15.401.0⨯100% =0.23%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P6的“不确定度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建筑声环境相关材料的实际应用——参观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建131 12号陈宇轩摘要: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建筑声学的相关知识,此次前往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老师带我们参观并讲解了许多建筑声环境相关材料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主要参观的是几个声环境测试实验室,以及用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做的会议室。
正文:声学实验室1.半消音室:第一个来到的是一个半消音室,其实真正想体验消音室应该六面墙全部用吸声材料处理。
但是因为这件屋子的地面没有使用吸声材料,因此只能称之为半消音室。
刚一进屋子,同学们立刻发现了屋内的不同,说话几乎没有任何反射声,所以感觉非常的闷,待了一会儿之后同学们都开始觉得不舒服。
5面墙全都用的是吸声材料,表面是像海绵一样的多孔柔软材质,并且表面有很多突起,增加吸声面积。
完全阻隔了声的反射。
我们在屋内只能听到地面的反射声。
2.混响室:穿过半消音室来到的是混响室,同学们的感觉立刻不一样了说话的回声很大,并且持续时间很长。
因此对话起来非常吃力,老师讲解的时候也很费力。
四周墙面全部是瓷砖,并且每对平行的墙面会有其中一面为曲面,目的是为了使得声场更加均匀,并且增加混响时间。
体验过混响室之后,老师又带我们返回半消音室,拿了几块吸声板,把他们立在了左侧的测试台前,进行吸声处理。
这时候同学们再讲话立刻变得舒服了许多,因为吸声板吸掉了许多的反射声。
这样的吸声处理也是立竿见影。
3.隔声门:半消音室与混响室之间是一道隔声门。
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混响室,另一组在半消音室。
把门关好后,让两边的同学相互叫喊,结果发现两边完全听不到对面的声音。
一般一面墙的隔声处理的薄弱环节就是门窗。
因此这里采用的隔声门是双层隔声门,中间有很大的空气层,阻绝了声波的传递,并且空气层中使用了多孔吸声材料,进一步吸声。
门的材质是使用厚重的赶紧混凝土结构,相比普通的木质门,也有很好的隔声效果。
4.隔声室如图示,共有两个隔声室,分别做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测试用。
清华大学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结稿日期: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是指中央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的透镜。
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111=+f p q'y qβ==-y p式中,β为线放大率,其余各个物理量正负作如下规定:和都是从光心算起。
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满足近轴本实验中采用薄透镜,因此p q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器件使之共轴。
以凸透镜为例,薄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凸透镜成像规律2.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原理:如图2,使得物与屏距离4b f >并保持不变,令12O O 和间的距离为a ,物到像的距离为b ,则根据共轭关系,有12p q =和21p q =。
进而推得:224b a f b-=测量出a 和b 即可求得焦距f 。
图2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3.焦距仪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如下图3,由几何关系,知:0tan y fω=,'tan x y f ω=且0tan tan ωω=,所以,'x y f f y=。
式中f 为平行光管武警的焦距,为给出值。
'y 为用测微目镜测得的同一对平行线的像的距离,x f 为待测凸透镜的焦距。
图3 焦距仪光路图4.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原理:如图4,物屏上的箭矢AB 经过凸透镜1L 后成实像''A B ,图中111O F f 为1L 的焦距。
现将待测凹透镜2L 置于1L 与''A B 之间,此时''A B 成为2L 的虚物。
若虚物''A B 正好在2L 的焦平面上,则从2L 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
大学物理实验(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2)课程编码:1104070406英文名称:Physics Lab(2)学时:27学分:1适用专业:机电类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实验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参考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朱献松,2007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工科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而制定的。
二、大学物理实验(2)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物理课是一门实验科学,从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物理学科的理论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认识来源于实践,物理实验科学研究是一切物理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同时,物理理论对实验又起着指导作用。
因此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加强对物理理论的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试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解释。
2、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同学间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合作精神。
3、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包括:自学能力――能够自行阅读试验教材或参考资料,正确理解实验内容,在实验前作好准备。
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借助材料和仪器说明书,正确调整和使用常用仪器。
思维判断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表达书写能力――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图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简单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题要求,确定根据课题要求,合理选择仪器,拟定具体的实验程序。
建筑声环境相关材料的实际应用——参观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建13112号陈宇轩摘要: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建筑声学的相关知识,此次前往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老师带我们参观并讲解了许多建筑声环境相关材料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主要参观的是几个声环境测试实验室,以及用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做的会议室。
正文:声学实验室1.半消音室:第一个来到的是一个半消音室,其实真正想体验消音室应该六面墙全部用吸声材料处理。
但是因为这件屋子的地面没有使用吸声材料,因此只能称之为半消音室。
刚一进屋子,同学们立刻发现了屋内的不同,说话几乎没有任何反射声,所以感觉非常的闷,待了一会儿之后同学们都开始觉得不舒服。
5面墙全都用的是吸声材料,表面是像海绵一样的多孔柔软材质,并且表面有很多突起,增加吸声面积。
完全阻隔了声的反射。
我们在屋内只能听到地面的反射声。
2.混响室:穿过半消音室来到的是混响室,同学们的感觉立刻不一样了说话的回声很大,并且持续时间很长。
因此对话起来非常吃力,老师讲解的时候也很费力。
四周墙面全部是瓷砖,并且每对平行的墙面会有其中一面为曲面,目的是为了使得声场更加均匀,并且增加混响时间。
体验过混响室之后,老师又带我们返回半消音室,拿了几块吸声板,把他们立在了左侧的测试台前,进行吸声处理。
这时候同学们再讲话立刻变得舒服了许多,因为吸声板吸掉了许多的反射声。
这样的吸声处理也是立竿见影。
3.隔声门:半消音室与混响室之间是一道隔声门。
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混响室,另一组在半消音室。
把门关好后,让两边的同学相互叫喊,结果发现两边完全听不到对面的声音。
一般一面墙的隔声处理的薄弱环节就是门窗。
因此这里采用的隔声门是双层隔声门,中间有很大的空气层,阻绝了声波的传递,并且空气层中使用了多孔吸声材料,进一步吸声。
门的材质是使用厚重的赶紧混凝土结构,相比普通的木质门,也有很好的隔声效果。
4.隔声室如图示,共有两个隔声室,分别做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测试用。
五、数据处理、作图、误差分析实验测得波速数据处理:相位法测波长:(连续测20个数据)(单位:)采用逐差法处理的结果为:(单位:mm )计算λ得:10101()1086.529mm 10i i i xx λ+=-==∑∴ 111086.529mm=8.6529mm 1010λλ=⨯=⨯ 标准偏差:100.6978mm s λ==又仪器的误差为:0.03mm ∆=仪∴ 100.03)m m 0.6991m m λ∆===因此波长的测量误差为:10110.6991mm 0.06991mm 1010λλ∆=⨯∆=⨯= 则波长的测量结果为:8.65290.06991mm λλλ=±∆=±超声波的频率为提供超声波仪器的频率读数:40.1440.1340.1352f kHz kHz +==又仪器的不确定误差取为:10f Hz ∆=340.1351010f Hz =⨯±v f λ=则: 100.06991/0.6991/0.70/f v m s m s m s λ∆=∆⨯∆=⨯=≈ 因此,波速为:3340.135108.652910/347.28/v f m s m s λ-==⨯⨯⨯= 因此,实验计算得出的完整波速表达式为: 347.280.70/v v v m s =±∆=±理论计算波速: 室温123.9t =℃297.05K =,224.8t =℃297.95K =; 相对湿度:126%r =,230%r =对应相应的室温,根据查表和插值法得:各个饱和蒸气压为510.029610s p Pa =⨯,520.031510s p Pa =⨯因此,理论计算的结果为:v =/s =346.413m/s =由此可见,实验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差为:346.41347.28100%0.25%346.41-∆=⨯=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非常接近,两者间的差别为0.25%,因此可以验证该公式可以替代实验来准确估算声速。
大学物理实验作业答案(全部)篇一: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业参考答案1、(1)±或±(2)±或±(3)±(4)±℃(5)±2、(1)2位(2)7位(3)5位(4)6位(5)5位(6)2位3、(1) 299300=?105;983±4=????102;=?10?3?=????10?3;32476?105=?109; (2) =?104mg=?10?2Kg(3) m=±=(±)?105g=(±)?108mg (4) t?±=±=(±)×10-1 min4、(1)N=±(2)首位数码“0”不是有效数字,未位数码“0”是有效数字,正确答案是四位有效数字。
(3)28cm=?102mm 280mm= (4)L=(±)?104mm(5)?=“”?400?1500??103 (6)?115、(1)X=(+++++++)=?88= ??={8?1 [()8?12+ ()2+ ()2+()2+ ()2+ ()2 +()2+ ()2]}12?~0.009cmX=X±?x=±或 X=X±?x=± E=?100%=%或E=?100% =%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P6的“不确定度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2)、X=(+++++)== 661??={6?1(6?12+ + ++ + )}12=? 30?100%=%X±?x=±=(3)X= (+++++)=?6612?x=[6?1(6?12+ + ++ + )]=?30?100%=%X±?x=±=?6、(1)N?N??A???B???C? ? ????????A??B??C?22222??2?????(2)P??U???R?P?U??R?(3)㏑f=㏑U +㏑V - ㏑(U-V)dfdUdVd?U?V??11?1??1dU???=??+????dVfUVU?V?UU?V??VU?V?VUdU?dVUU?VVU?V22=-?????fVU??????? U?V????f?UU?V??VU?V?(4)㏑N=㏑m+㏑g + ㏑r+㏑R +2㏑T-2㏑4?- ㏑l ? ㏑N1? ㏑ N1?㏑ N1? ㏑ N?? ? ?0?mm?rr?RR?g2?lnN?lnN2?lnN1?0 ? ?? ???TT?ll?N???m???r???R??2?T???l?? ????????????????? N???m??r??R??T??l???22222127、??mm4m4???2??V12?dh?????????2????????2??????m???d???h?=????????? ?????????????2222223??=×≈≈∴?????±8.解:a?3?????100%≈%1?a1?a2?a3?a4?a5??1???????? 552s?a???4a?4???1?? ?A????????;?B?5(5?1)????12?a?A??B?????s?2a?a?2?????L?4?a?4?? ∴ S±?s=±???100%=5% ?L±?L?? L:??100%=%9、四则运算法(1) (2)+ ——————————∴ += ∴ =(3)8 3 4. 5× 2 3. 9——————— 7 5 1 0 5 2 5 0 3 531 6 6 9———————1 9 9 4 5∴×=?104 (4)∴÷=132 (5)??2? (6) .8?(7) =(8) ?10?5+2345=2345 (9)??(10) ?105+2345=?105?????? += += + =???(11)(12)?????==3?103310.由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计算下列函数。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实验室功能介绍本实验室将全面支持同学们的大学物理课学习;本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了数十个定性或半定量实验。
本实验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趣味物理展品。
实验和资料将帮助你理解物理概念,帮助你体会实验构思的巧妙,帮助你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你开阔知识视野。
总之是为了帮助你早日成才!本实验室采取互动方式教学,除了观察教师为你做的演示实验以外,你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亲自动手做实验;你可以利用导学系统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你还可以在课外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实验室建设,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实验室的经历将会使你终生难忘!、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陀螺进动【实验目的】: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图2陀螺进动仪【实验原理】: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作试验日期2010年5月19日实验组号双3下F 教师评定数字存储示波器与瞬态信号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学会使用数字存储示波器与QW-1行瞬态信号测量实验仪;2. 了解传输线中脉冲信号反射波的特点并学会用示波器去测量反射波和入射波;3. 了解超声波的原理,学习并体会超声波在检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1. TDS1002数字存储示波器2. QW-1型瞬态信号测量实验仪(如图1所示)(1). “超声探头”的“发射”和“接收”只准接超声探头,测量前将“发射”和“接收”端用BNC线(同轴电缆线)连接。
不许接到示波器。
(2). “超声探头”衰减器的示数含义为,若“衰减器Ⅰ” ( 0~9 ) 读数为5,“衰减器Ⅱ” ( 0~9 ) 读数为2,则衰减倍数为52db,实际衰减倍数约为1052/20≈ 400。
利用衰减器可以改变信号的波形、幅度和脉宽等。
(3). “信号源”的“射频”可输出正负脉冲电压信号,“检波”输出正向脉冲电压信号,可用示波器检验。
(4). “反射信号检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已内部连接一定长度同轴电缆。
相邻两个输出端、输出端已并联。
作试验日期2010年5月19日实验组号双3下F 教师评定三.实验原理1.用数字存储示波器观测连续或单脉冲信号这部分内容利用QW-1型瞬态信号测量实验仪的“信号源”进行。
其“信号源”可以产生2.4kHz左右的连续或单次脉冲信号,由“触发选择”开关控制。
当“触发选择”开关拨到“单次”,就可以由“单次触发”手动按键控制单次信号的产生,按动一次产生一个单次脉冲信号。
测量前将“超声探头”的“发射”和“接收”端口用BNC线短路相连,调节“衰减器Ⅰ”和“衰减器Ⅱ”可控制“射频”和“检波”输出脉冲幅度。
将“检波”端口与示波器用BNC线相连,调节示波器处于捕捉状态,分别获取“触发选择”处于“连续”和“单次”状态下的波形。
2.传输线中脉冲信号反射波的测量和应用电磁波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屏蔽层之间传输,是一封闭电路。
清华大学分光计实验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名称: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原理与构造,学会调节分光计;(2)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折射率;(3)掌握三棱镜顶角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分光计的调节及其原理(1)分光计的主要装置:望远镜,小平台,度盘,平行光管氦光谱管主要配件:三棱镜,平面镜分光计外形如图1(2)分光计的调节先进行粗调,通过自己的感觉,调整使得望远镜,小平台,平行光管与度盘平面平行,且小平台高度应与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下部齐平(为使得之后三棱镜放置位置合适,能够折射平行光管发出的光)粗调好后○1望远镜的调节:望远镜内部构造如图21.接通图1-10下方小灯,从望远镜目镜观察图2-6处出现绿光,调节图2-7装置使得能看清图2-3中“”形2.往小平台上放置一个平面镜正对望远镜物镜且与载物台调平螺钉中的两个的连线平行,微微调节图1-14找到较强绿光闪现位置,调节1-12装置使得该绿光出现在视野中央,调节1-9装置使得其成像清晰,如图2-8所示,再调1-12将其置于2-8所处位置并调整1-9使其消除视差。
此时望远镜已经适于观察平行光。
○2细调望远镜⊥分光计主轴将小平台旋转180°后捕捉到另一个2-8所示的像,但是此时该像并不在2-8所处位置(若还在该位置,则此时小平台和望远镜⊥分光计主轴),此时先调节小平台连线与平面镜平行的螺钉,使像与目标位置距离缩短与目标位置距离的一半,再通过调节1-9使其达到目标位置;再将小平台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像始终在2-8位置。
此时望远镜⊥分光计主轴。
○3调节平行光管1.调节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通过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调节1-28使得狭缝像应是一条轮廓清楚的窄长条,而不是边缘模糊的亮条;狭缝像应与叉丝无视差;狭缝宽度应合适,实验中缝像约1mm宽即可。
I课程须知
I-1物理实验A(2)、B(2)教学说明
1.物理实验A(2)、B(2)是物理实验(1)的后续课程,涉及的物理内容比较丰富,做实验的同学应仔细阅读相关讲义内容,看懂实验原理,做好预习准备后再进入实验室。
2.实验课上应重视实验能力的提高,观察现象、调整仪器和测量数据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基础性实验,结果和结论都是确定的和已知的,因此实验过程更加重要,本学期教师将加强实验过程的训练和检查。
仅有结果忽略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调控不能算好的实验者。
另外原始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和尽量清楚,并经过教师签字。
3.实验报告是对实验内容和结果的总结。
一份好的报告不在于篇幅有多大,而在于使那些与实验者有相当物理基础的他人能看懂实验者的物理思维和工作结果。
写好一份实验报告其实并不容易。
有部分同学比较忽视报告的倾向要注意改进,另有部分同学报告抄书过多,希望能多做提炼和简化的工作。
优秀的报告应更多地反映实验者个性化的特征。
报告应按时交到任课教师的报告柜中,过期要扣分。
实验后一月内不交报告,按无报告处理。
4.物理实验评分继续按预习、操作、报告三部分的要求,执行课堂操作和实验报告并重的原则。
实验与理论课不同,只有实验过程和理论分析都好才能称优秀。
5.本学期继续执行预习性开放和课后开放的制度,需要进入实验室的同学可找6B501值班教师解决。
I-3 2017春物理实验B(2)课程安排
1.2017春物理实验B(2)共有六次必做实验,上课时间由学生二级选课确定,题目顺序由分组循环排定(见下页附表2) ,实验房间见下页附表3。
2.实验每次4学时:上午8:30—11:50,下午1:30—4:50,晚上6:30—9:50(注意晚上的课6:30开始)。
附表:2:B(2)实验分组循环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