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一、目的:

在发生不安全事件并对安全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就通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来实施预防,使得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

二、依据(相关文件):

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

FAA AC 120-92 《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FAA AC 120-59 A《航空器承运人内部评估方案》

三、范围:

适用于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和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运营人。

四、定义:

危险源——有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者系统,设备或财产遭到破坏或受损,或者环境受到破坏的任何现有的或

潜在的状况。

风险——某一危险源可能导致潜在后果预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

衍生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结果无意中带来的新风险

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内的一个正式过程,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

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的做法。其包括安全管理的系统的程序,措施和政策

五、职责:

-组成正式的安全风险管理队伍,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安全系统相关的各项程序

-检查并审核风险管理政策

-开展危害确认及相关作业,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

-提出风险降低策略,提供安全专业意见

-发布安全信息给所有员工和利益相关方

-检查并审核内部,外部审计报告

-监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施行

六、内容:

1、系统与工作分析程序

1.1 目的:

(1)对航空公司定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可以识别出公司内部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 为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日常工具

1.2范围:

各安全生产部门都应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各部门分别从人员、设备和环境和工作程序以及其交界面对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评估相关业务涉及:飞行运行、运行控制、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货运。飞行员训练等。

人员:包括上岗资格、能力要求、人员状态

设备:包括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特殊环境下对人员设备和程序的要求

工作程序:流程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

1.3时间:

每24个月对公司内部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

1.4分析程序:

(1)由安监部组织实施和监督系统和分析工作,并成立分析工作小组,由安监部总监担任组长,从各部门选两名包括部门负责人和三名员工组成工作组成员

(2)由工作分析组绘制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并分析各部门(3)将分析工作小组进行分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三名员工负责在本部门收集部门内各岗位人员的主要职能和职责、上岗资格、能力要求和人员状态;所有设备的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光线、湿度、噪音、安全条件、地理环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工作程序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等信息

(4)收集完后由小组统一汇总,并由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5)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员工根据相关标准和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和评价意见制作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工作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

2)生理要求。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力量和体力、运动的灵活性、感觉器官的灵敏度等。

3)心理要求。主要包括观察能力、集中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决策能力、特殊能力、性格、态度、合作性、领导能力等。

(6)对各部门的工作分析要保持相关记录并建立档案,分析工

作结束后,要按GB/T9001的要求保存记录和档案

1.5信息收集的方法:

(1)访谈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4)日志法

(5)综合法

2、危险源识别

2.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危险源识别的范围不应仅仅限于运行系统的硬件方面,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样是我们的考虑对象,可以将运行系统危险源识别范围确定为系统中的设备、人员、管理和环境等方面,其识别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和工作分析、确定危险源并归类以及进行危险性分级。

对运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是有效识别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一个具体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如航空公司)来说,飞行、机务系统就是危险源,机务系统可能是某机型的机械故障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首先明确系统范围,然后对一定范围内的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及人员、设备状况进行了解分析,梳理运行系统内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以

达到有效识别危险源的目的。

2.2确定危险源并归类

进一步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触发因素等进行界定,然后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归纳、分类。

2.3进行危险性分级

危险源查出之后,需要按其严重性进行分级,可以根据各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拟定。危险源识别方法有多种,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单一使用一种方法不足以全面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需要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通过对影响安全的各个系统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运行环境、人员、设备的状况以及相互间的影响,梳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查找隐患,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通过使用航空不安全信息报告、安全审计、事件调查、日常安全监察和专项检查、飞行数据监控等安全保证手段,直接识别出危险源。

—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政府、制造商、供应商、同行等进行信息共享,从而识别出可能带来危险的状况或缺陷。

—其他危险源识别方法:

(1)七种最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工具是:

作业流程图法、初步危险分析法、假设状况法、情景过程法、逻辑图法、“改变”分析法、因果图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