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晚清的危机与变革专题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351.98 KB
- 文档页数:12
第八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模拟)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内外忧患的背景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2021·模拟)张老师给九年级学生作历史知识普及专题讲座,为此而搜集了下面资料,据此判断张老师的讲座题目应是( )A.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晚清重臣李鸿章C.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崛起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图片与洋务运动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平远”号铁甲舰都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代表。
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就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国防、教育的近代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2021·模拟)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说明洋务运动 (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建立新式海陆军D.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等词说明洋务运动没有成功,是失败的自救运动。
4.(2021·模拟)《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2023一轮复习要点4晚清1940-1911[2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内容影响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1)割地:香港岛。
破坏领土主权。
(2)赔款:2100万银元。
当时国内流通的白银很多都是西班牙银元。
(3)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打破了闭关锁国。
(4)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
3.中英《虎门条约》、中美中法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租界等权利。
[23]二鸦及其影响1二鸦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掠夺棉花等原料。
收到了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要求清政府全境开放,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遭到拒绝。
1956-19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是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4.影响(1)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洋务运动。
[24]太平天国1过程1851金田起义。
以拜上帝会动员民众。
1853定都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6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1864在湘军、淮军和英法组织的洋枪队的围攻下失败。
5.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绝地平均的社会,具有空想性。
后期《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6.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小农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科学的纲领。
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7.影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促进汉族地主武装崛起,清政府权力下移。
[25]洋务运动(1860-1895)1目的:自强求富2.代表人物:中央有奕近,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主要活动: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新式海军(北洋水师);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
4.评价: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板块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阶段:鸦片战争到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政治上:(1)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统治于1912年结束。
3.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第13讲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2019·全国Ⅱ卷,41(1):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2)2018·全国Ⅰ卷,28:从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对舆论宣传的态度考查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的淡薄(3)2018·全国Ⅰ卷,41(2):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1.高频考点:列强的侵略;晚清中国社会转型尤其是外交的近代化成为近几年高考关注的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单元概括】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要点: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修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⑴背景:①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兴起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②庄园制逐渐衰落和瓦解,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转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⑵性质: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⑶特点: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把产品推向市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手工工场:⑴背景: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⑵性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手工工场⑶特点:在手工工场内的工人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劳动与资本分离。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控制了乡村的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投资乡村,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贵族联姻,成为官员,提高自己的身份,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三、影响:⑴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的整体面貌;⑵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促使西欧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2023 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晚清的危机与变革选择题专项训练1.《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
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这部著作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D.鲁迅的《狂人日记》3.“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
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4.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实际上,中国近代的某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④辛亥革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某同学通过制作示意图以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示意图空白方框内应填入的内容是()A.洋务运动兴起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6.船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一段段兴衰荣辱。
下列关于“船”的评述不合理是()①“郑和宝船”: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欧亚各国的友好关系②“示威南京的英舰”:签订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嘉兴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哥伦布船队”: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观察如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A.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B.中国棉纺织技术薄弱C.英国的机器棉纺织业技术先进D.中英《南京条约》签订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但是,无知从来不是一种护符。
他们的不认真面对着西方人的认真,他们的据守反衬出西方人的进逼。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要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2013年,主观题2分),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013年,主观题2分)(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013年,主观题6分)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010年,选择题2分)(2011年,选择题2分)(2013年,选择题2分)(2014年,选择题2分)(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010年,主观题3分)(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010年,主观题3分)(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2010年,主观题2分)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2014年,主观题4分),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2014年,主观题2分)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2010年,选择题2分)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2011年,主观题2分)(2013年,选择题2分)(2014年,主观题4分)。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2012年,选择题2分)、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2011年,主观题2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2014年,选择题2分)(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欧洲联盟。
(2010年,选择题2分)(2011年,主观题2分)(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晚清指的是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逐渐崩溃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高考中,晚清的历史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晚清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变革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改革,以强化清朝政权,但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失败。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晚清社会变革1. 百日维新: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起的一场以变法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宣传新学、新政、新农等思想。
2.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科学知识,实行变法改革。
3. 戊戌维新失败原因:改革派缺乏足够的准备,清廷内外的强势反对,以及对于改革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的抵制。
4. 新政运动:光绪帝晚年(1901-1908年)发起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旨在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三、晚清对外战争与割让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英国间的一场战争,中国败北,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朝与英法联军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割让台湾。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与日本战争,中国被击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4.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被迫割让了更多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四、晚清对外开放政策1.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启对外贸易并割让香港。
2. 《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割让基隆、澎湖等地。
3. 自强运动: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中国开始进行自我振兴的运动,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五、晚清的思想变革1. 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政教分离、君主立宪、科学进步等观念。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八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湖南岳阳)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英国航运公司在上海航运市场亏损,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而非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C项错误。
答案:D2.(2021·湖南常德)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项;C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材料“历史评论”不符,排除。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与复习(本文根据题目为“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与复习”进行书写)中国近现代史是中考历史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和复习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要点总结与复习,以帮助同学们备考。
一、清朝的衰落与近代化改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走向衰落。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开始接触西方文明,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自光绪继位后,康梁新政、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运动兴起,但都未能成功,最终导致清朝的灭亡。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思潮和革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以反对中国对于《凡尔赛条约》的抗议为起点,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潮,同时也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以及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
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与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推进革命事业。
北伐成功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标志着中国政局的一定稳定。
五、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
在全国范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随后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再次取得了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转折点,由邓小平提出并实施。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0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热词聚焦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3)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开眼看世界二、太平天国运动1.天国兴衰(1)准备: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他的同乡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
(2)兴起: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发展: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4)鼎盛:定都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5)衰落: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6)防御: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7)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文件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①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后期——《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3)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3.历史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洋务运动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使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
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4.主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5.主要活动(1)“求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