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 格式:pptx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55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非手术治疗孔琳;陆嘉德【摘要】Deifnitive treatment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HNSCC) is challenging, and usually require multidisciplinary efforts involving surgery, radiotherapy,and chemotherapy. Although surgery followed by radiation or chemoradiation therapy remain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resectable disease, combined chemoradiation therapy provides an effective option with organ spearing potential. In addition, combined chemoradiation therapy is the only treatment option for non-metastatic advanced HNSCC. Recently published results from TAX323 and TAX324, two importan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n the efficacy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using docetaxel based regimen, showed that induction chemotherapy using TPF can signiifcantly improve patients’ survival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F regimen. However, whether TP or TP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and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standard treatment regimen remains controversial, and requires support from the results of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治疗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侵犯范围、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医生的经验等各项条件而采取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8期 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8602·论 著·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通信作者:胡超苏 E-mail :hucsu62@GP、PF及TPF方案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杨佑琦,区晓敏,周 鑫,史 琪,邢 星,胡超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 背景与目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GP (吉西他滨+顺铂)方案、PF (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及TPF (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在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诱导化疗联合IMRT 及辅助化疗的134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
GP 组(吉西他滨1 000 mg/m 2,第1、8天+顺铂25 mg/m 2,第1~3天)、PF 组(顺铂25 mg/m 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 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及TPF 组(多西他赛75 mg/m 2,第1天+顺铂25 mg/m 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 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分别纳入55、20和59例患者。
诱导化疗每21 d 重复,2~3个疗程后行IMRT 。
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 )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0~70.4)Gy/(30~32)次和66.0 Gy/(30~32)次。
放疗结束28 d 后行辅助化疗2~3个疗程,方案与之前接受的诱导化疗方案相同。
随访并比较3组不同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方案的患者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 LRFS )情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微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沈钰新;赵伟新;王升平;陈佳艳;刘笛;蒋国;樊蚊【摘要】背景与目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疗或化疗较传统化放疗可能更具优势,但其机制,特别是对血管微环境的影响依旧不甚明确。
该研究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T perfusion)对NSCLC肿瘤局部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恩度单药对NSCLC肿瘤血管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可入组本研究。
全部患者接受7.5 mg⁄m2恩度单药治疗14 d,于基线期及治疗后分别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灌注图像并定量分析血流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lf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
结果:7例患者(4例为ⅢB期,3例为Ⅳ期)入组,均完成基线期及恩度单药治疗后CT灌注扫描。
血流灌注参数BF、BV、PS的中位值于治疗前后分别为27.1/48.9 mL·(100mL·min)-1、86.8/84.8 mL·100 mL-1以及45.0/54.0 mL·(100mL·min)-1。
经过14 d恩度单药治疗,肿瘤BF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28),而BV值与PS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V:P=0.398;PS:P=0.237)。
结论:恩度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后,可导致肿瘤局部灌注血流量明显上升而通透性和血容量则变化不明显。
%Background and purpose:Clinical data show that Endostar, a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has the therapeutic beneift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il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However, the microenvironment changesinduced by Endostar monotherapy in NSCLC is not yet 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spectively study tumor vascular effects of Endostar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advanced NSCLC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perfusion, CT-p). Methods: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or cytologically conifrmed locally advanced or advanced NSCLC were eligible. All patients received daily Endostar (7.5 mg⁄m2) for 14 days. CT-p scans were acquired at the baseline and post-treatment. CT-p parameters, such as blood lfow (BF), blood volume (BV) and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area product), were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Results:Of all 7 patients enrolled, four were staged asⅢB and three as stageⅣ (2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1 with brain metastasis). The median BF, BV and PS values of baseline and post-treatment were 27.1/48.9 mL/100 mL/min, 86.8/84.8 mL/100 mL and 45.0/54.0 mL/100 mL/min, respectivel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Endostar for 14 days , BF showed a signiifcant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at baseline (P=0.028), whereas no signiif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BV (P=0.398) and PS (P=0.237) values.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ndostar monotherapy induces a signiifcant increase in BF whereas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 in BV and PS.【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6页(P817-822)【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内皮抑素;CT灌注成像;肿瘤微环境【作者】沈钰新;赵伟新;王升平;陈佳艳;刘笛;蒋国;樊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放疗科,江苏南京 210006;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73-372014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在我国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为第一的恶性肿瘤。
导师信息表 姓名
蒋国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7-08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晋升导师时间 1997年 技术/行政职称 教授 二级学科 肿瘤学 E-mail 地址 Jianggl47@; jianggl@ 肿瘤的放射治疗 研究方向
肿瘤放射生物学 参加的学术团体及担任职务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美国放射学院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近5年在科研和科研和教教学所取得成果成果情况情况
至今共发表 18篇SCI 论文,其中通讯作者15篇。
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等1次(2010);上海科技进步2等奖2次(2007,2010);复旦大学“校长奖”(2009);国家精品课程《肿瘤学》(2010)。
培养博士19名,硕士7名。
主编:《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一副主编:《现代肿瘤学》(主编汤昭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承担项目:2007: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2010: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211”三期,“985“三期。
给研究生主讲:《肿瘤的放射治疗学》(8个学时)(2个学期)。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策略与布局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临床统计中心朱骥目前,国内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推荐治疗模式为新辅助的长程放化疗,它选择的人群是T3/T4,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先给予5周或5周半的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长程放化疗,然后在疗程结束之后,再接受TME手术。
手术完之后再根据术后病理等情况给予新辅助化疗,这是一个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模式。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表现在同步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根据文献报道,pCR约为10%-25%;其次约有30-35%出现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约50%的患者不能够按计划完成6个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主要原因为毒性及患者依从性。
那么,怎样对这样一个并不理想的模式进行优化呢?我们从统计学的角度,把它从两个方面进行区分,第一,从优效性的方向来考虑,提高新辅助治疗阶段剂量强度,以期获得肿瘤的降期。
第二,从非劣效方向考虑,在手术治疗的前提下,下调剂量强度,以期达到毒性下降且不影响临床疗效。
从优效性的方向,首先讨论是否增加放疗剂量。
丹麦学者[1]报道了一个的小样本的临床II期研究,一共纳入55例的患者,其实有4例因为错误入组被剔除,只有51例的患者接受了一个长程的放化疗,具体方案:放疗剂量对于可见病灶给予60Gy/30Fx,对于淋巴引流区给予50Gy/30Fx,同期给予UET 300/m2/day以化疗增敏,在放疗结束的最后一周,还会给予一次5Gy的后装照射。
在51例评价的患者中可看到有非常好的肿瘤降期,有40例患者因为完全性缓解而没有立即接受手术,而接受一个Watch&Wait的一个治疗策略,那么又有9例患者因为局部复发,而接受一个挽救性的手术切除。
但值得我们注意,该研究或许从基线特征获得高cCR,从纳入人群可看出,约50%病人是T2的患者,所以入组的患者局限的肿瘤负荷较低,以更高的几率获得CCR。
同时研究者也提出不足之处:首先,T2患者录入比较多,再者,所采用的同期化疗的方案不是我们目前所常规使用的氟尿嘧啶静脉给药或是卡培他滨口服给药,而是采用丹麦标准的口服优福定,并且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6周未进行间隔期化疗,故该研究只给予长程的同期放化疗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学-复习重点+答案源皮距SSD: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体模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 :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器等中心点的距离。
机器等中心点:机架的旋转中心、准直器的旋转中心及治疗床的旋转中心在空间的交点。
PDD:百分深度剂量:体模内射线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 Dd与参考深度d0处吸收剂量D0之比的百分数,就是描述沿射线中心轴不同深度处相对剂量分布的物理量。
等效方野:如果使用的矩形野火不规则野在其照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与某一方形野的百分深度剂量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或不规则照射野的等效方野。
MLC :多叶准直器:相邻叶片沿宽度方向平行排列,构成叶片组,两个相对叶片组组合在一起胸成MLC。
Bolus:等效组织填充物:包括石蜡、聚乙烯、薄膜塑料水袋、凡士林、纱布及其她组织等效材料。
在皮肤表面及组织欠缺的位置填入组织等效物,达到改善剂量分布的效果。
剂量建成效应:百分深度剂量在体模内存在吸收剂量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效应。
GTV :肿瘤区:就是可以明显触诊或可以肉眼分辨与断定的恶性病变位置与范围。
CTV :临床靶区:包括了可以断定的 GTV与(或)显微镜下可见的亚临床恶性病变的组织体积,就是必须去除的病变。
ITV :内靶区:包括CTV加上一个内边界范围构成的体积。
PTV:计划靶区:就是一个几何概念:包括ITV边界(ICRU62号报告卜附加的摆位不确定度边界、机器的容许误差范围与治疗中的变化。
确定性效应:就是指受照剂量超过一定阈值后必然发生的辐射效应。
随机效应:发生概率与受照射的剂量成正比,但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主要表现为有法远期效应,包括恶性肿瘤与遗传效应。
TD5/5 :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
TD50/5 :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0%。
傅小龙,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上海市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和《中德肿瘤临床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擅长胸部肿瘤的放疗及综合性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放射治疗新技术建立、恶性肿瘤综合性治疗、功能性图像的临床应用和如何预测和阻断肺的放射性损伤。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6篇,参与了3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课题和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各1项。
以第一参与者身份先后获得上海市肿瘤放疗中心、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和复旦大学学科建设“重中之重”项目各1项。
作为第二完成人,曾于1999年,2003年分别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200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CT 在影像引导下放疗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王艳阳 傅小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摘要] 三维适形放疗(32DCRT )、束流调强放疗(I M RT )以及质子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的主要优势是肿瘤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的提高,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肿瘤靶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梯度的增加。
在应用这些技术进行放疗时,放疗实施过程中的微小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肿瘤靶区的低剂量和周围正常组织的高剂量照射,不仅使这些技术本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反而会造成正常组织损伤增加,更为严重的是肿瘤靶区的"漏照"。
所以,强调精确实施放疗计划的影像引导下放疗成为32DCRT 、IM RT 以及质子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
CT 作为三维影像引导工具,在影像引导下放疗概念的革新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回顾和介绍CT 在影像引导下放疗中的应用历史及现状,同时也希望对影像引导下放疗的概念作一诠释。
[关键词] CT; 影像引导下放疗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639(2006)0620448206Advances i n cli n i ca l appli ca ti on of CT i n the i m age 2gu i ded rad i otherapy WAN G Yan 2yang,FU X i 2ao 2long (D epart m ent of R adia tion O ncology,Cancer Hospital,Fudan U n iversity,D epart m ent of O ncology,Shangha i M edical College,Fud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Corres pondence t o:F U Xiao 2l ong E 2mail:fuxl 2c@online .sh .cn[Abstract] Three 2di m ensi onal conf or mal radi otherapy with intensity 2modulated radiati on bea m s significantly en 2hances the ability t o p r oduce shar p dose gradients in the boundaries bet w een a tu mor and nearby critical structures .S mall uncertainties in the daily repositi oning of patients can lead t o the overdose of the critical structure and the escape of the tar 2get volu me .It e mphasizes the need t o i m p r ove the ability t o l ocalize the target f or treat m ent .And the i m age 2guided radi o 2therapy was devel opment .A lthough steady strea m s of enhanced ne w methods of i m aging are being intr oduced t o i m p r ove treat m ent guidance and treat m ent verificati on,the devel opment of kil ovoltage cone 2bea m CT integrated with the medical lin 2ear accelerat or for the s pecific pur pose of guiding therapy will per m it l ocalizati on and targeting of s oft 2tissue structures at the ti m e of treat m ent .I n this revie w,we focus on the clinical app licati on of CT in the i m age 2guided radi otherapy .[Key words] computed t omography; i m age 2guided radi otherapy通讯作者:傅小龙 E 2mail:fuxl 2c@online .sh .cn 影像引导下放疗(i m age 2guided radi otherapy,I GRT )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放疗工作属性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因为从开始到现在,放疗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是在影像引导下完成的。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范嘉伟【摘要】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IMRT治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优化才能在提高靶区覆盖率与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这种常规的计划设计过程十分繁杂,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评判标准.因此,如果可以在复杂的优化过程之前就利用某些方法(例如自动计划算法)预测出最终的计划结果,将会提高计划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该研究将对放射治疗中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4页(P435-438)【关键词】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预测;自动计划【作者】范嘉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加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作为新兴技术,自动计划技术能够提高IMRT计划的质量和效率,已获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自动计划技术是指通过某种自动化的算法或手段生成临床可接受的IMRT计划的技术。
本研究将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文献,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放射治疗自动计划研究的临床意义优质的IMRT计划需要专用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也需要熟悉该系统的计划设计者不断尝试和反复修改(trial and error)。
不同的计划设计者由于自身的经验、目标函数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患者可能设计出完全不同的IMRT计划。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模拟试卷五[单选题]1.患者,男,32岁。
因“头面部肿胀半(江南博哥)个月”入院。
胸部CT示:前上纵隔下部占位性病变。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OA.胸内甲状腺肿B.胸腺肿瘤C.畸胎类肿瘤D.神经源性肿瘤E.恶性淋巴瘤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上纵隔下部多见的病变是胸腺肿瘤及囊肿。
[单选题]2.男性,65岁,进行性黄疸3个月,伴中上腹持续性胀感,夜间平卧时加重,消瘦显著。
查体:慢性消耗性面容。
皮肤、巩膜黄染。
腹平坦,脐右上方深压痛,未及块物。
CoUrVoiSier征阳性。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OA慢性胆囊炎B.胆石症C.原发性肝癌D.胃癌E.胰头癌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老年男性,进行性黄疸,消耗体征,CoUrVoiSier征阳性,应诊断为胰头癌。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很少有消耗症状。
COUrVOiSier征阳性是指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时,发生明显黄疸,且逐渐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单选题]3.头颈部肿瘤术前放疗的合适剂量为OA.30-40GyB.40~50GyC.50~60GyD.60~70GyE.70Gy以上参考答案:c参赢析: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放疗剂量多在50〜60Gy,剂量过高,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剂量过低,肿瘤的杀灭较差,所以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4.关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OA.要求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一致B.其靶区内及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C.是21世纪初主流放疗技术D.每个射野内诸点的剂量输出率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E.对器官移动度较大部位的靶区优势明显参考答案:E[单选题]5.早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时间取决于OA.干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干细胞的数目C.功能细胞的数目D.功能细胞的寿命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D[单选题]6.下列方法中不属于肺癌定性诊断方法的是()A.痰细胞学检查B.胸腔积液癌细胞学检查C.经皮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检查D.肺癌的内镜检查E.PET检查参考答案:E参春军析:肺癌的定性检查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胸腔积液细胞学、经皮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淋巴结穿刺细胞学、皮下结节细胞学)和内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胸腔镜)。
736·综 述·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中国癌症杂志》2019年第29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9 Vol.29 No.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2525);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201440425);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6PJ1402000) 。
通信作者:俞晓立 E-mail: stephanieyxl@ 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在26%~50%的乳腺癌患者中骨及附件为首发转移发生部位,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5%~75%[1-3]。
脊柱是乳腺癌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约占所有骨转移病例的60%[4]。
乳腺癌伴发的脊柱转移多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常导致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 )的发生 [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治疗以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骨修复剂治疗等[3,6-7]。
放疗是脊柱转移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及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8-11]。
本文将回顾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 )乳腺癌及其他肿瘤脊柱转移的相关研究。
1 “寡转移”及其治疗 Hellman 等[12]在1995年提出了肿瘤“寡转移”的概念,2011又进一步进行了阐述[13]。
“寡转移”被认为是肿瘤介于局限于原发病灶和发生广泛的远处转移两种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其特点是肿瘤具有较低的转移能力,转移灶的数量和部位有限。
对于“寡转移”状态是否真正存在及其诊断标准,现在尚无定论。
现阶段,“寡转移”一般定义为少于3~5个转移病灶,累乳腺癌脊柱寡转移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石 薇 综述,俞晓立 审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 脊柱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
弥散峰度成像评价及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胡飞翔;童彤;彭卫军【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及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的应用价值。
方法:连续入组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患者在放化疗前后各进行一次3.0T MRI检查。
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校正弥散系数(correc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均值(MD)及弥散峰度系数(excess diffusion kurtosis coefficient,K)均值(MK),并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 CR和非p CR组。
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及其变化的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p CR与非p CR均值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新辅助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
结果:40例患者中(p CR,n=10;非pCR,n=30),MKpre和MKpost在p CR组中(0.72±0.10和0.56±0.06)显著低于非p CR组(0.87±0.11和0.67±0.08)(P〈0.001)。
ADCpost和ADCratio在p CR组中(1.31±0.13和0.64±0.40)显著高于非p CR组(1.15±0.18和0.36±0.29)(P值分别为0.011和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