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6年以来,已有21种不同的分类 方法,如今还将会引起更多的争论.其 中最重要的是1999年的WHO组织学分 类,它主要强调了不同肿瘤的细胞学 起源,也是对最常用的分类方法的综 合。分类方法如下:
WHO胸腺上皮性肿瘤99年分型
1999年WHO通过Müller和Hermelink 等提 出的胸腺上皮肿瘤(TET) 的最新分类标准, 认为A型和AB型即髓质型和混合型胸腺瘤 为良性肿瘤,无复发危险,即使有包膜浸润,与 其他肿瘤类型比较,术后很少需要辅助治疗。 B1型、B2型经常合并MG,表现为中度浸润 和显著的MG晚期复发。B3型通常为浸润性, 易复发且死亡率高。C 型恶性度更高。
04版意义
1.明确了胸腺上皮肿瘤新版的临床意义,重 新归类和定义了部分亚型。
2.增加了恶性胸腺上皮性肿瘤TNM分期。 以往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胸腺上皮肿瘤的 TNM分期,新版提出了恶性胸腺上皮肿瘤 TNM分期,该临床分期系统为制定临床治疗 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3.出现了以染色体异常命名的肿瘤,体现了 遗传学在肿瘤分类中的作用。具有t(15;19) 易位的癌,是一种组织来源不明的、发生
于青年人纵隔和其他中线器官的侵袭性和 致死性的恶性肿瘤。此癌极罕见,目前仅报 道6例,发生于儿童和青年(5~34岁) ,多见于 女性(女∶男= 5∶1) 。
4. 增加了若干新的肿瘤类型。(1)伴淋巴样 间质的微结节胸腺瘤。(2)化生性胸腺瘤。 罕见,男性多见(男∶女=3∶1)。 (3)罕见的胸 腺瘤:显微镜下胸腺瘤,硬化性胸腺瘤,脂肪纤 维腺瘤。
2004年分型
2004年WHO肿瘤分类《肺、胸膜、胸腺和 心脏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由Travis等主编, 全世界一百多位专家参加了编写。胸腺肿 瘤是该书的第3章,由Müller和Hermelink主 编,依然遵循了《胸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 1999年版分类的原则,明确了胸腺上皮肿 瘤新版的临床意义,重新归类和定义了部分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