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林市云政务平台操作简要说明(2017.4)

玉林市云政务平台操作简要说明(2017.4)

玉林市云政务平台操作简要说明(2017.4)
玉林市云政务平台操作简要说明(2017.4)

玉林云政务平台

操作简要说明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2017年4月

1.操作规程

1.1 操作环境

IE版本:6.0及以上10.0以下

Office版本:2003版、2007版(安装完整版)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或windows 7 32位

1.2 系统登陆入口

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OA登陆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511143441.html,

1.3 进入系统前注意事项

安装usb key及电子印章驱动程序(在系统登陆界面下载“玉林驱动集合”,解压双击“安装程序”文件进行安装)

安装“word控件安装程序”(在系统登陆界面下载“word控件安装程序”,解压双击“install”文件进行安装)

IE浏览器设置(在系统登陆界面下载“浏览器设置”文档对照设置):第一步打开浏览器

第二步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受信任的站点->去掉对该区域中的所有站点要求服务器验证的勾-〉把https://www.doczj.com/doc/9511143441.html,、和http://222.217.240.141添加到如图区域中,按照下图设置。然后确定。

第三步刷新https://www.doczj.com/doc/9511143441.html, 系统会提示下载一个控件,点击“确定”

1.4 公文操作规范

本章节适用于部门内部公文流转人员,其他角色可以略过不看。

1.4.1发文

1.4.1.1 简述

系统提供两种对外发文方式:

第一种:单位内部流程的发文(实现功能:拟稿、科室办理、领导审核、会签、联合发文、设置回执、盖章等功能)

第二种:一步发文,使用这种发文方式前提是纸质文件已经办理完成。(实现功能:拟稿、成文、会签、联合发文、设置回执、盖章等功能)。

1.4.1.2 操作介绍

两种方式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种(涉及内部流程):

面向对象:单位所有办文人员

登录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功能菜单项—〉选择“公文办理”—〉“公文拟稿”。(此方式可以根据本单位办文流程一步步审核发文)第二种(不涉及内部流程)

面向对象:单位发文人员

登陆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系统”—〉“部门发文箱”—〉“新建发文”—〉按办文要求填写“发文稿笺”(文件标题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编辑正文”—〉“保存”—〉“成文”—〉“盖章”—〉“完成”(对外发文完成)。

1.4.2收文

1.4.

2.1 简述

系统提供两种收文方式:

第一种:登记接收外来的纸质公文

第二种:登记接收本OA系统的电子公文

1.4.

2.2 操作介绍

第一种(针对纸质收文)

面向对象:单位收文人员

操作步骤:

登陆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功能菜单项—〉选择“我的公文”—〉“部门收文箱”—〉“新建收文”—〉选择收文流程—〉填写“收文稿笺”—〉“录入来文”—〉“暂存”—〉根据公文办理情况判断点击“完成”。

第二种(针对OA系统的电子公文)

面向对象:单位收文人员

操作步骤:

登陆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功能菜单项—〉选择“我的公文”—〉“部门收文箱”—〉“未接受公文”—〉根据情况接受公文,填写“收文稿笺”—〉“暂存”—〉根据本单位的办文流程点击相关按钮流转公文,直到办结。

1.4.3部分功能按钮解析

拟稿:提供草拟公文功能。

编辑正文:提供编辑草拟公文功能。

暂存:如果文件办理后,不是第一时间把公文发送到下一个办文人员,必须暂存公文。

会签:向其他单位征求意见。

联合办文:多个单位联合办理同一个文件。先由主办单位成文盖章后,发给其他联合办文单位,盖章后,返回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发送公文。

打印稿笺:提供科室打印或下载对应的办文稿笺。

呈领导:把公文上呈给相关领导审批。

科室办理:下发给科室办理公文。

转办:提供办文人员内部公文流转使用。使用转办,文件主办权已不在自己手上。

协办:提供办文人员内部公文流转使用。使用协办,文件主办权仍在自己手上,比如需要科长审核的时候。

打回:上一个环节办理不合要求,使用该按钮退回到上一个环节公文处理人员手上,上一个环节的人可以修改原来的拟办意见。

查看来文:提供查看外面来文的功能。

录入来文:提供外面来文的录入功能。

发文:该按钮在收文流程出现的时候是提供针对来文拟草回函或对外发文。

成文:公文由领导签发后,由主办人员成文,成文以后,公文内容不能修改。

盖章:提供给公文盖章功能。

设置回执:在发文前点击“设置回执”,有4个回执类型可以选择,

1、普通回执:对于人员名单或材料的上报,收文单位通过“填写回执”来上报名单或上报材料。

2、会议通知:会议类型、培训等的人员名单上报,这个需要填写会议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会议地点。收到该文件单位可看到“填写会议回执”按钮,如果参会人员是系统中的用户时用“添加的系统用户”这个按钮,保存后,参加会议的行程会出现在会议通知下的个人行程里,该用户如绑定有移动的手机,在会议前还会有短信提醒。(一个小时前提醒)

3、材料上报:对于单纯材料的上报。收文单位通过“填写回执”按钮,把需要上报的材料提交,材料有增加,发文单位就可以看到。

4、问卷调查:如要在发文时候使用此功能,先要在“调查管理”新建一个调查,选择“问卷调查”后,在“调查”哪里把刚新建的调查绑定(开始时间不能大于当前时间,否则该调查将看不到),收文单位收到这个文件后,就可以填写这个调查。

设置标记:可以给每份公文打上不同的标记,帮助办文人员区分不同处理方式的公文

传阅:单位内部传阅公文。

办结:公文办结归档。

1.4.4部分公文流转操作解析

1.4.4.1 会签公文

主办单位点击“会签”按钮发送公文到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接收办理会签公

文的操作是:

登陆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功能菜单项—〉选择“我的公文”—〉“部门收文箱”—〉“会签公文”—〉点击“接收”—〉选择会签流程—〉该公文将在“待办公文”查看—〉并根据情况办理公文,处理完以后点击对方的处理笺上面的相关部门意见“点击这里查看*****的会签意见”—〉在打开的word 页面输入最终意见并且加盖单位公章。—〉”确定“—〉点击“暂存”—〉“返回主办单位”。

注意:如果填写完会签意见,点击“暂存”保存会签意见。

1.4.4.2 联合办文

主办单位点击“联合办文”按钮发送公文到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接收办理联合办理公文的操作是:

登陆OA系统—〉选择“公文流转”功能菜单项—〉选择“我的公文”—〉“部门收文箱”—〉“联合办文”—〉点击“接收”—〉选择联合办文流程—〉该公文将在“待办公文”查看—〉并根据情况办理公文,填写稿笺、修改拟稿正文等—〉“返回主办单位”。

如果联合办文涉及对外发文,必须主办单位成文、盖章以后点击“联合办文”,送其他单位盖章,其他单位盖章完成后,点击“返回主办单位”;公文完成所有涉及的单位盖章后,方可对外发文。

1.5 怎样采编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信息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公众实施信息公开和为民服务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国玉林”政府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真实的原则。

采编操作路径:在新版门户管理系统菜单项中,点击“信息发布”功能菜单项,在系统的左边区域出现信息发布的主菜单。每条信息发布必须经过:“采编、发布”两个步骤,实现信息在网站的发布。如发现网站发布的信息有误,应及时在“信息发布”页面中取消对应信息的“有效性”。

如要移动信息,请在“信息采编”页面打开信息所在栏目选择需移信息拖动到左边目标栏目中;如要删除发布的信息,请在“信息发布”页面信息标题的最右侧进行删除;如要一条信息采编到多个栏目中,请在信息采编窗口中勾选“所属栏目”,再全部发布即可。

(温馨提醒:旧版门户管理系统因升级不再维护,信息采编员请到新版门户管理系统进行信息采编。信息发布成功同步正常一般十分钟左右前台可以查看,若前台不显示请在信息发布页面修改该信息保存重新发布。)

1.6 怎样使用群众来信处理系统

群众来信处理系统是提供给市民对地方政务、地方事物发言的电子信访平台,各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及时回复每一封来信。其中,如果来信处理中经常遇到指名道姓进行质询、批评个人或者是其它敏感问题的来信,务必认真调查核实后再将处理意见答复上网,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如不宜对外公开的,请填写完回复意见并点击“处理但不公开”或“办理结果保密”按钮,市监察部门可以进行查看、监督和统计。

部分按钮解析:

转其他部门:来信内容不是本部门管理事务范围,必须通过该按钮第一时间转信访局或其他部门,并写明缘由。

处理并公开:来信的处理结果公开给公众查阅。

处理但不公开:来信的处理结果仅公开给写信人。

处理结果保密:来信的处理结果不向公众和写信人公开,仅在系统备案。

内部处理:可以把来信转给本部门的其他人员处理,进入本部门内部处理过程。

1.7 网上业务系统

网上业务系统是一个全电子化的业务系统,是政府对外公共服务和对内跨部门协作的网上业务(包括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服务事项)处理系统,是实现对业务的有效执行、监督和管理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通过实施该系统,政府实现了在网上以公众为中心的一站式办理业务指南、咨询和业务办理,申请

者可动态查询业务办理的进度、结果等情况,并提高政府部门行政办公效率。

登录“网上业务系统”后,进入“办事指南录入”录入办事指南要素。

玉林市云政务平台技术支持电话:

2828118、2821393、2332502 玉林市OA系统工作业务交流群:

QQ群号:45334291

玉林网站普查工作业务交流业务群:QQ群号:433624237

智慧政务云平台可行性分析

智慧政务云平台可行性分析

目录 1 背景分析 (3) 1.1政务云基本概念 (3) 1.2国内政务云发展现状 (3) 1.3政务云建设的必要性 (3) 1.4政务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5) 1.5总体建设目标与分期建设目标 (5) 1.6政务云设计蓝图 (6) 1.7自治区电子政务现状调研 (6) 1.8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7) 2政务云计算产业背景及应用意义 (8) 2.1云计算产业背景 (8) 2.2云计算简介 (9) 2.3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 2.4有利于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11) 2.5有利于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11) 2.6有利于实现化工建材产业信息化管理 (11) 2.7有利于加强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建设 (12) 2.8有利于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12) 2.9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12) 附录1国内主要城市云计算平台建设情况 (13)

1 背景分析 1.1政务云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云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可以优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平台技术框架,本质上是在技术层面“构建了统一的政府底层IT基础结构”。电子政务云可以把政府的IT资源整合为服务,以供所属机关部门、企业和居民共享使用,从而提高了政务IT资源的利用率。从应用角度来看,电子政务云本质上是为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底层的基础架构平台,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共享给各个政府部门应用,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1.2国内政务云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计算的商用模式日益成熟,在此情况下,各地政府纷纷规划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体系,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2010年10 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北京、上海等地都将电子政务作为推进云计算应用的主要领域;上海、成都、北京先后成立了自己的“云基地”,为云模式的政务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之路。我国电子政务云逐步进入实践应用期。 1.3政务云建设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搭建将有助于自治区政府电子政务从粗放式、离散化的建设模式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使政府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 1.建设政务云有利于促进信息化项目的集约建设和运维 在电子政务云环境下,可以将信息技术资源交给专业的云服务商中国电信管理,由中国电信提供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服务等,政府根据按需付费的原则定制需要的信息服务。这为政府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政府不需要投资建立数据中心和大型机房,购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从而节省建设费用;二是信息软硬件资源交给专业的云服务商管理,政府不再负担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节省了运维费用。 2.建设政务云有利于提高电子政务部署效率 电子政务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政府实施新的电子政务工程时,不必购买额外的软

政务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政务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等网络,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IT资源的新型计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网络统一管理和调度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以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用户随时获取并扩展、按需使用并付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等各类需求。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将有力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培育。同时,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有利于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输出模式,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为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发挥优势,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产业链,中裕磐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政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方案。 政府行业信息化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下: 1.中央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发生变化,地方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机构。 2.电子政务运维外包面临挑战。 3.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快速增加,为共享体系的建设带来挑战。 中裕磐云的政务云平台的特色如下: 1.利用MPLS技术,在政务网的网络平台上为各个机关部门内部提供虚 拟专用网(VPN)服务。VPN是为了保障政务信息网纵横方向安全、畅通地进行信息互联和开展业务的基础。通过VPN,机关部门可以在政务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获得IP网络业务,并合并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 2.公共的应用:政务信息网的所有用户、所有部门都有权限访问电子 政务的相关应用。 3.外网的应用:面向Internet 的所有用户,为社会公众提供电子化、 网络化服务,以及区域内政府工作人员访问因特网的应用。由于外网的安全性较低,因此和内网进行了物理隔离。 4.利用宽带IP技术,实现网络对语音和多媒体业务的良好支持。 5.利用有效的网络管理平台,保证网络运行可靠,提升效能。

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XXX省智慧政务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7) 1.1 项目背景介绍 (7) 1.2 项目建设意义 (8) 1.3 项目建设原则 (9) 1.4 总体建设目标与分期建设目标 (10) 1.5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任务 (11) 1.6 项目需求的理解 (11) 1.7 xx省智慧政务现状调研 (12) 1.8 xx省政务专有云建设关键需求 (13) 第2章项目总体架构及技术解决方案 (15) 2.1 总体方案设计 (15) 2.1.1 全省政务云总体架构 (15) 2.1.2 云平台架构 (17) 2.2 机房基础设施 (20) 2.2.1 IDC机房介绍 (20) 2.2.2 网络资源介绍 (26) 2.2.3 线路租用方案设计 (26) 2.2.4 应急响应保障 (28) 2.3 政务专有云平台 (37) 2.3.1 物理资源层 (37) 2.3.2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54)

2.3.4 政务云网络 (118) 2.3.5 政务云管理平台 (121) 2.3.6 设备管理 (124) 2.3.7 资源管理 (144) 2.3.8 资源编排 (158) 2.3.9 资源监控 (167) 2.3.10 用户管理 (175) 2.3.11 流程管理 (178) 2.3.12 日志管理 (185) 2.3.13 报表管理 (188) 2.3.14 计费策略管理 (192) 2.4 政务云基础资源服务IaaS (194) 2.4.1 云主机服务 (194) 2.4.2 云存储服务 (203) 2.4.3 云数据库服务 (208) 2.4.4 云防火墙服务 (222) 2.4.5 云负载均衡服务 (227) 2.4.6 云安全增值服务 (232) 2.4.7 云节点服务 (239) 2.5 政务云平台服务PaaS (245) 2.5.1 PaaS概述 (245) 2.5.2 PaaS建设内容 (246) 2.5.3 PaaS服务 (247)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实现集约化管理和应用,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以下简称政务云平台)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机关管理和使用政务云平台的活动。 第三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数据库、支撑软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除外。新的应用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第四条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全省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审核省级部门的政务云平台使用需求,受理设区市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备案。

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政务云平台及应用系统安全监控工作。 使用政务云平台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负责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维护、管理和安全。 政务云供应商负责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咨询、服务开通、日常运行维护和平台安全。 第五条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利用省级政务云平台或采取租用方式建设本辖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县(市、区)原则上不建设政务云平台。 第二章使用管理 第六条政务云平台使用包含申请、受理、审批、测试、开通、变更和终止环节,并通过政务云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 第七条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向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申请,并提供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用系统性能和安全自测报告、政务云平台资源(以下简称云资源,含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云安全等)需求及其他申请材料。 第八条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实使用单位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云资源需求的合理性,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提

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商网云政务 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所有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利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政务服务。 解决方案: 一、平台建设的目的 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所有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利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云政务服务。同时,把政府部门的公开资源也通过平台有效的整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其他需要的部门或应用(如无线城市),实现无线资源、信息资源、政府的服务资源的充分共享,打造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化政务”! 二、平台建设的意义 本平台的建设无论是从提高政府职能,服务民生,还是在响应国家、市委市政府在云计算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推动业务扩展、服务广大民生 从服务民生来说,通过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可以快速实现低保比对、社会保险查询等民生关心的问题;从服务社会来说,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民众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卫生死角进行举报,实现全民参与。 2、提高政府效率、保证政令畅通 利用现代通信网的网络资源和移动终端的随身性、方便性,为公务人员提供随时随地获取权限内的政务信息的手段,尤其是为出差中或临时不在办公室的公务人员提供了突破地域和空间以及有线网络长度的限制的工作方式,必将会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确保政令畅通,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3、统一资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 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政府部门的资源(政务系统、行管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政府部门配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社会救助单位)的资源)释放出来,可以方便实现多维政务信息的融合; 因为平台采用统一的网络隔离、安全传输以及应用数据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证了政务的安全性,避免了因各政务部门单独建设整套系统(网络、平台、安全设备等)而产生的重复投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 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 (一)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 (三)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 二、设计方向 (一)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 (二)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优化。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不再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不用考虑应用实现的技术细节,由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运维服务和安全保障。 (三)推动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和统一、及时更新,促进各类业务信息互补互动使用,优化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功能与性能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军装备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秀英、段世惠、王茜、李安颖、杨清玉、齐风美、潘鹏、刘玲、高磊、邬成利、王鹏

引言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部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将逐步实现分离,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围绕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的需求,明确规定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具备的基础设施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软件支撑服务、服务受理交付、安全、运维、互联互通、可靠性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技术和管理能力达到顶层设计的要求。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功能与性能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子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机房资源、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互联互通、安全、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等功能和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验收等方面。 注: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各章中“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11-200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绕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81-2006 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GB/T 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XXXXI-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术语和定义 GB/T XXXX2-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 GB/T XXXX3-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实施规范 GB/T XXXX6-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 YDN 099-1998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 YD/T 1167-2001 STM-64分插复用(ADM)设备技术要求 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T 1443-2006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 YD/T 1462-2009 光传送网(OTN)接口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 XXXXI-X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 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

政务云建设方案

随州神农云整体建设方案 神农云整体建设方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8) 2.3.1实用性 (9)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9)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9)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0)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0) 2.3.6业务多样性 (10) 2.3.7最佳性价比 (11) 2.4建设目标 (11) 2.5编写依据 (12) 3需求分析 (12)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17)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17) 4.1.1系统概述 (17) 4.1.2需求分析 (17) 4.1.3系统功能 (18)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18)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19) 4.3政务协同办公 (19) 4.3.1远程医疗系统 (21) 4.3.2区域卫生系统 (21)

4.3.4医讯通平台 (2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24) 4.5无线政务平台 (25) 4.6统一身份认证 (27) 4.7电子证照 (27)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27)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27)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30)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31)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33)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42)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58)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71)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138) 6建设范围 (142)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143)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143)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143)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4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14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145) 7.2.1服务宗旨 (145) 7.2.2体系建设内容 (145)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148)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149) 7.2.5运维制度建设 (151)

政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行业现状 ..................................................................................... - 1 - 1.1、传统IT架构面临的挑战............................................................ - 1 - 1.1.1、总体拥有成本高 (1) 1.1.2、服务器利用率低 (1) 1.1.3、缺乏灵活性 (2) 1.1.4、高可用性问题 (2) 二、现状分析及需求...................................................................... - 2 - 2.1、行业背景 (2) 2.3、客户需求 (3) 三、解决方案综述.......................................................................... - 4 - 3.1、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拓扑图 (5) 3.2、详细设计 (5) 3.2.1、硬件设计 ............................................................................................- 6 - 3.2.2、存储设计............................................................................................- 7 - 3.2.3、网络设计......................................................................................... - 11 - 3.2.4、软件设计......................................................................................... - 13 - 3.2.5、产品选型......................................................................................... - 18 - 四、解决方案目标........................................................................ - 19 - 五、解决方案优势........................................................................ - 20 - 5.1、提高管理性 (20) 5.1.1、提升运维效率................................................................................. - 21 - 5.1.2、改善服务等级................................................................................. - 21 - 5.2、降低成本 (21) 5.2.1、前期构建成本 ................................................................................. - 21 - 5.2.2、运营中功耗成本............................................................................. - 21 - 5.2.3、管理成本......................................................................................... - 22 - 5.3、简化部署 (22) 5.4、可靠的IT支撑平台 (22) 5.4.1、故障可恢复性................................................................................. - 22 - 5.4.2、HA集群 ............................................................................................ - 23 - 5.4.3、动态迁移......................................................................................... - 23 - 5.5、无缝升级 (23) 5.6、提高资源利用率 (23) 5.7、提高容灾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 (2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系统架构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研究院、福建星网锐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耘、张春晖、杨海亮、王茜、葛新、刘媛、姜欣荣、肖桂荣、李磊、王凤、马建召、邓兰永。

引言 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明确系统框架和服务功能,明确建设原则、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的制度措施,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 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系统架构,明确服务管理架构、服务资源架构、服务实施架构、服务保障架构、服务安全架构等内容,指导和规范各地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项层设计、建设实施、应用服务和运行保障。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服务管理架构、服务资源架构、服务实施架构、服务保障架构、服务安全架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设计、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 注: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各章中“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3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三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 XXXXI-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术语和定义 GB/T XXXX3-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实施规范 GB/T XXXX6-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XXXXI-XXXX《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术语和定义》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服务 service 提供给用户满足其应用需求的有形或无形的活动。 3.2 资源 resource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所涉及的计算服务器、网络带宽和地址、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要素,支撑软件、信息数据库等软件要素,及相应的虚拟化要素的总称。 3.3 产品 product

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价值小结

XX区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价值小结 一、实施情况 根据XX区科技和信息化局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和业务特点,在利用原有IT资产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资源有效整合,按照全局统一基础架构平台的指导思想,利用现有及新购服务器、存储设备搭建了服务于XX区各行政机构、各街道办事处、各处级单位云计算平台。 通过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实现服务器整合,把所有业务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中,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目前,机关内部信息网、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趋势网络版杀毒服务器、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征地帮扶信息系统、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OA系统等应用系统已迁移到云平台中运行,目前运行在云上和物理服务器上的应用已经实现无缝融合。 目前,XX区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50个云桌面系统,通过网络提供给给各街道办事处、各处级单位对外办公窗口实现无主机办公,从而实现办公桌面统一管理、提高办公桌面可用性、可靠性,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极大减少消耗成本。 二、价值体现 2.1提高服务器利用率 还没有部署XX区电子政务云平台之前,每个应用系统都位于自己的特定物理服务器上,导致XX区中心机房出现两种情况: 1、服务器数量无序剧增,难以进行管理; 2、大多数服务器在 CPU 和存储资源方面的利用率都不足三分之一,并且无法与其他设备共享服务器利用率极低。 通过部署XX区电子政务云平台之后,云平台提供的多个虚拟机能够整合到一个物理服

务器中,可显著减少要管理的物理机数量,大幅提高处理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并在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时减少占用的中心机房空间。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降低成本,轻松快速地实现投资回报。 2.2提高IT环境可靠性 为全区提供服务的社区系统、GIS系统等都属于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部署XX区电子政务云平台,可显著提高应用支撑环境的可靠性。因为应用都运行在云平台提供的虚拟机里,虚拟机没有和底层服务器绑定,所以能够在不干扰用户的情况下移动虚拟机。因此,服务器维护和升级操作都不需要中断应用程序使用。 而且,在新的应用程序启用之前,可使用虚拟机轻松对其进行测试,从而提高 IT 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管理员可以利用云平台的空闲资源运行测试虚拟机,而无需占用专门的硬件资源。这可大大增强部署应用程序的信心。 此外,云平台可实现对 IT 资源的按需访问。过去,执行重新部署需要数天时间,而启用新的应用程序则需要数周;现在,IT 方面只需投入少量精力即可快速满足用户需求。这样可以大幅提高业务环境的灵活性,信息化办公室将可以随着XX区业务系统需求的增长或改变迅速作出响应。 2.3提高IT环境管理效率 通过云平台提供虚拟机支撑应用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可大幅简化 IT 管理工作,因为不必再逐一配置和管理服务器。虚拟化可利用高级工具实现工作负载平衡、容量规划、虚拟机实时迁移和自动化部署,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4 高可用性、业务连续性 对任何单位来说,支撑某重要应用系统的服务器故障停机都是代价高昂的,需要为XX 区各行政机构、各街道办事处、各处级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尤为巨大。借助云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应用系统连续性,云平台里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运行在其上的虚拟机将自动迁移到健康的物理主机上,从而不影响应用系统的正常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2015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 (一)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 (三)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 二、设计方向

(一)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 (二)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优化。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不再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不用考虑应用实现的技术细节,由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运维服务和安全保障。 (三)推动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和统一、及时更新,促进各类业务信息互补互动使用,优化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设计目标 (一)结合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完成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导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实施和应用服务。 (二)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原则、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的制度措施,确保顶层设计可实施。 (三)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的量化目标,确保建设和应用取得成效。 (四)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系统框架和服务功能,确保满足各政务部门的需求。 (五)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

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宝宝如何正确吃鱼肝油

宝宝如何正确吃鱼肝油? 肝油常用来防治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干眼病及夜盲症等;维生素D缺乏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卫生知识的大幅度提高,补充各种维生素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的知识已深入到大多数家庭,但与此同时,对于补充营养素也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鱼肝油是营养素,补充鱼肝油多多益善。要知道缺乏维生素会致病,但补充需有个度,补充过量也会致病。 1、鱼肝油是什么?它的功效是什么? 鱼肝油中主要是维生素A和D。 维生素A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殖、视觉、上皮组织健全及抗感染免疫功能。.维生素A 缺乏时可引起:小儿骨骼发育迟缓;影响牙齿牙釉质细胞发育,牙齿不健全;上皮组织结构受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佝偻病,表现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 维生素A 和D都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鱼肝,其次是乳类和蛋类中。另一种是以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如胡萝卜、番茄、豆类和绿叶蔬菜等,在肝脏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海鱼的肝脏中。另外,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也能转变成维生素D。人体从日光照射和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 可见,鱼肝油并非小儿维生素A和D的唯一来源。 2、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鱼肝油? 以下情况需补充鱼肝油:

如果婴儿母乳不足或断乳后未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 和D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或者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影响维生素A和D的吸收;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维生素A 和D的消耗增多;或者缺少日照;以及生长过快使需要量增多等等因素都可以引起维生素A和或D的缺乏。 乳中维生素A 的含量高于牛乳,如果乳母营养充足、膳食平衡,乳汁中的维生素A大多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而维生素D 在母乳和牛乳中都较少,所以无论是人乳喂养或牛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2-3周起,每日须给服维生素D 400 单位的预防剂量,连续服用2-3年,尤其是对早产儿、双胎和有上述引起维生素A和D缺乏因素的小儿,更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和D 。 2-3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饮食品种和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须再额外补充鱼肝油。 3、新生宝宝需要加喂鱼肝油吗?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是由于身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造成钙磷代谢失常,使体内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上。所以骨骼发生病变,出现畸形。同时,还影响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佝楼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略,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已明显下降,容易得肺炎、腹泻。得病后表现病程长、病情重、病死率高。因此佝偻病对小儿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体内维生素D主要依靠太阳的作用形成。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变成胆骨醇(维生素D3)。其次,食物中也含少量维生素D,特别是浓缩鱼肝油中含量较多。 世界各地都有佝偻病的发生,温带多见。我国地处温带,佝偻病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 一些在冬春季节妊娠的孕妇,如果在孕晚期没有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出生的新生儿非常容易发生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期很少晒太阳,而人奶、牛奶含维生素D很少,不能满足每日的需要量,导致佝偻病加重,影响生长发育。为了防止小儿患佝偻病,在新生儿出生半月后,必须加服鱼肝油。

分子的运动

初中物理微型课教案示范稿 上传: 邹继红更新时间:2014-1-13 0:40:18 初中物理微型课教案示范稿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准备: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人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学习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 扩散现象 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有扩散现象。 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智慧政务将以现有电子政务网为基础,推广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全市机关共享使用的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区、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纵向网络;整合所有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信息的大集中;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法人基础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打造“政务公开、联网审批、责任追溯、智慧决策”的智慧型、服务型政府。 方案概述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方案介绍 为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开放、融合、高效、透明、绿色、安全的服务型智慧政府的需求,通过在政府行业多年的辛勤耕耘,深刻理解政府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智慧政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基础网络部署,更涵盖了立体安全规划、政务云计算建设、政府协同办公在内的方方面面。在整个新IT建设中,以云网融合为基础架构,支撑底层的数据接入传输、上层的业务互通及业务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够同时保障海量业务数据的高效运行、网络资源和安全准则的平滑演进以及面向应用的可定义随需而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