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议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还是以分散养殖为主,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难以形成生产合力,养殖成本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没有品牌意识等,都是生猪养殖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家政策对农村生猪业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和加强,投入的技术推广资金较少,还没有建立相关的行业发展基金及保险,使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影响养殖业的良好发展。
2、信息交流不畅通,种猪有待优化。
长期以来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养殖户缺乏对信息的关注、交流,不会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了解市场行情,出现盲目养殖,制约生猪销量及养殖业的发展。
3、生猪养殖成本高,产销对接不够,养殖没有形成组织化。
广大农村的生猪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分散饲养,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又因原材料价格较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专业合作社组织,产供销对接不均衡、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收益低、风险高、难以从各个环节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的弱势处境。
4、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低。
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部分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意识不高,防治技术较低,因生猪发病加大养猪成本,影响生猪生产能力,导致价格下跌及消费下降,严重影响出口、内销。
5、市场体系不健全。
畜牧养殖业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将最新的市场、预警信息适时、准确地传播给养殖户,影响养殖户适时规避风险。
二、制约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1、缺乏对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农村养殖户对猪场结构、环境、选址等方面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
如对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不足;未将猪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分开;猪场净道和污道未分开等。
使养殖户初始阶段就处于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导致生猪存活率、生长速度、生长环境受到影响。
河南农业2023年第7期
YANGZHI TIANDI
养殖天地
合作社,认为制约冯李村养殖业发展有内外两大部分原因:
(一)内部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养殖综合效率较低,当地整体养殖规模虽大,但仍以个体养殖为主,养殖品种、规格参差不齐,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是养殖结构不够科学,冯李村缺乏特色品种及其附加产品,整体养殖仍以传统品种为主,且存在盲目跟风养殖的现象。
2.产业链条不完善。
冯李村当地虽然可以进行鹌鹑孵化及蛋品加工、肉品加工,但大多仍以个体农户为主,产业链不够完善,缺少与相关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缺乏销售门路和市场。
3.缺乏科技人才。
冯李村虽然部分村民养殖经验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可推广的理论体系,养殖户在各个
学者,的生产加工链条。
此外,政府要加快良种孵化、成品屠宰产业发展,丰富上下游产业种类。
(三)科技支撑强发展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良种培育方面增加资金投入,研发出优良的畜牧品种;在科学养殖方面设计出科学的养殖设施;加大绿色兽药、营养品的研发,在保证食品安全健康的基础上,提高畜牧行业的整体效益。
(四)加大宣传改观念
政府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使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政府要探索可持续的养殖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并加大对养殖废水排放的监督力度。
(责任编辑 张梦纳)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特种养殖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特种养殖市场是指以特定动物种类为对象的养殖业务,如蜜蜂养殖、鹿养殖、螺蛳养殖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种养殖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特种养殖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特种养殖市场的现状特种养殖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人们对于天然、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各种特种养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以蜂蜜为例,由于蜂蜜具有多种功效和独特口味,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
鹿养殖也是特种养殖市场中的一颗新星,其肉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消费者追捧。
此外,螺蛳养殖、兔养殖等特种养殖业也在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种养殖市场的挑战虽然特种养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特种养殖相对于传统养殖方式来说,技术门槛较高,养殖过程中存在许多专业问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其次,特种养殖市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此外,特种养殖业还有一些病虫害和环境问题,如饲料脚蹼病、水污染等,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特种养殖市场的发展趋势尽管面临挑战,特种养殖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特种养殖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特种养殖业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特种动物所需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该行业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种养殖技术也将不断创新,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结论特种养殖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激烈等。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特种养殖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为特种养殖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特种养殖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产品供给提供更多可能。
关于当前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养殖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养殖业转型升级的财政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推动养殖业向生态友好型和高品质发展。
其次,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养殖产业的科技含量。
企业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开展科技研发,改进养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民作为养殖业的主体,也应积极思考和采取行动。
首先,农民应转变观念,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养殖过程中,农民应注意合理利用粪便资源,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
此外,农民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在养殖废弃物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和效益。
通过合作,农民可以共同购买养殖设备和物资,减少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此外,农民还可以共同推广养殖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不应仅限于技术和产业,还应关注养殖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养殖企业和农民应注重动物福利,提高动物养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养殖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监管。
只有兼顾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农民要转变观念和积极采取行动。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养殖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思考(二)近期,商州区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围绕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寻求规模养殖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查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发展的思路、建议和意见,为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商州区规模养殖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商州区畜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富区”战略目标,按照集中优势、突破发展的要求和“建基地扩总量、强基础保产业、提素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生猪、蛋鸡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和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畜牧产业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基本实现了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分散养殖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大场大户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和商品化转变;在经济地位上,由家庭副业向独立的产业转变。
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活跃的产业。
2007年以来,中、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
我区按照相关精神要求,积极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建设项目、能繁母猪补贴、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以及“一村一品“建设项目,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全区以生猪、蛋鸡为重点的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较快。
据调查统计:止2009底,全区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5.52万头、1.35万头、1.54万只、55.5万只,出栏分别为20.11万头、1.20万头、1.94万只、57.4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58万吨、4688吨、1288吨。
全区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场26个,适度规模养殖场213个;发展蛋鸡规模养殖小区9个,万只蛋鸡规模养殖场6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118个;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殖羊场3个,规模养殖小区2个,适度规模养殖场60个;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户17个;累计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6个,实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6个。
特种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特种养殖业是养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包括了蚕业、蜂业、土鸡、土鸭等等。
随着人们健康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质量,寻求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
特种养殖业也因此逐渐成为养殖业中的一种重要的养殖形式。
然而,当前特种养殖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新思路,积极推进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一、特种养殖业现状特种养殖业的现状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传统特种养殖业讲究传统,一些品种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因此,许多品种天然繁殖率低,养殖建设水平落后,养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2、技术相对较差特种养殖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多下岗农民成为了养殖员。
这些养殖员缺乏科学水平,养殖技艺不高,尤其是缺乏现代养殖技术,导致成本高,盈利难。
3、市场失衡由于特种养殖业养殖期短、生产量少,加上价格高昂,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这就无形中推高了产品价格,导致市场需求不够,形成恶性循环。
二、发展对策特种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新审视其发展趋势,重视特种养殖业的各个方面,必将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之路上取得更广泛、更深远的发展。
1、加强技术训练加强技术的培训和训练,并鼓励养殖专业人员的发展。
这可以帮助提高特种养殖技术并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稳步发展。
2、建立特种养殖产业链建立特种养殖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强化对营销策略、性别分工以及产品方面的支持,打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特种养殖业产品。
3、改革特种养殖业价格体系逐步改革特种养殖业价格形式,打破垄断,推动市场竞争。
以合理价格调节市场,加强政府支持和市场支持,通过多方面推进特种养殖业走向市场化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特种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加强技术培训,打好品牌营销,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发挥政府作用,是促进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我们应该全面加强对特种养殖业的扶持,在如今的市场大环境下打造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种养殖业品牌。
我国蛇类养殖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我国蛇类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蛇类养殖业不仅满足了市场对蛇类产品的需求,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
然而,我国蛇类养殖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我国蛇类养殖业的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蛇类产品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身于蛇类养殖行业。
据统计,我国蛇类养殖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这一数据显示了蛇类养殖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我国蛇类养殖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养殖户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改善了蛇类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农业科技的应用也为蛇类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高质、高抗性的蛇类品种,提高了养殖效果和产品质量。
然而,我国蛇类养殖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
由于蛇类产品在我国的消费习惯并不普遍,市场需求存在波动性。
有时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涨,养殖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而有时市场需求低迷,价格下跌,养殖户面临着亏损的风险。
因此,如何稳定市场需求,保障养殖户的利益,是我国蛇类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养殖环境的改善和规范。
蛇类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蛇类养殖业中存在一些养殖环境不达标的情况,给蛇类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规范,提高蛇类养殖环境的质量,是我国蛇类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蛇类养殖业还面临着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蛇类养殖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加大对蛇类养殖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蛇类养殖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是提升我国蛇类养殖业竞争力的关键。
我国蛇类养殖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蛇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稳定市场需求、改善养殖环境、加大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养殖户的收益和产业的竞争力。
喀什地区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喀什地区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这里的畜牧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喀什地区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喀什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
这里气候干燥,草原资源丰富,适宜放牧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喀什地区土地面积辽阔,农田与牧场资源合理配置,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喀什地区在畜牧品种选择、养殖技术和畜牧业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喀什地区根据气候和土地资源的特点,饲养了一些适应当地环境的畜牧品种,如细毛羊、腊肉羊和马匹等。
同时,喀什地区还在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饲料生产和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加大了投入,提高了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在畜牧业发展思路上,喀什地区可以进一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加大对畜牧业科研的投入力度,研发出更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新品种,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值能力。
通过加强畜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畜牧业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
可将草原畜牧业与饲料种植业相结合,通过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的自给率。
同时,加强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草原资源。
喀什地区的畜牧业与草原资源息息相关,要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投入,加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机制。
四是促进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喀什地区具有丰富的农牧民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将畜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乡村旅游业与畜牧业的良性互动,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喀什地区特色畜牧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完善畜牧业产业链、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促进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喀什地区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实现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小型养殖户也在不断寻求合作和发展,以提高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
2.绿色、生态养殖在近年来,绿色、生态养殖逐渐成为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型养殖企业开始关注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鼓励养殖户发展绿色养殖产业。
3.养殖品种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对肉类、蛋类、奶类等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传统的畜禽养殖品种不断优化,新型的特种养殖品种也逐渐兴起。
这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养殖户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来源。
4.产业链整合养殖业产业链的整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饲料生产、养殖、加工到销售,产业链的整合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养殖户、饲料企业、加工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5.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在养殖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提高养殖生产效率,降低疫病风险,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养殖业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
总结: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形势,我国养殖业在应对禽流感等疫情挑战的同时,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生态、多样化、产业链整合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
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出贡献。
第 1 页 共 3 页
浅谈对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摘 要]特色养殖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江县
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湾鳄鱼、淡水鲨鱼、野山猪等特色养
殖业发展。近年来特色养殖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然而实践中也
存在利用价值单一、养殖周期长、饲养技术较低等突出问题。如
何更好的发展这项产业推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
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色养殖 元江县 现状 研究 元江县
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昆明210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云南省
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
突出海拔最高2580米最低327米年均气温23.8℃有“天然温室”
美誉。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湾鳄鱼、淡水鲨鱼、野山猪、
蜜蜂、梅花鹿、刺猬、孔雀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元江县
特色养殖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特色养殖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对推动元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
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也存在利用价值单一、养殖
周期长、饲养技术较低等突出问题。诸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特色
养殖产业发展的步伐如何更好的办好这项产业值得深入研究。
一、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元江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使特
色养殖发展得天独厚。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传统养殖肉食产品相比
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而且供不应求。目前元江县特色
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传统畜禽饲养中饲料的添加剂
第 2 页 共 3 页
和抗生素生产“无公害”、“生态”和“有机” 肉食产品在养殖
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种养殖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主追求养
殖内容上的新、异。针对特色养殖业见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
显的特点元江县引导扶持山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养
殖。到20____年底全县有特种养殖户1055户其中养野猪12户零
星养蜂956户其他养殖87户存栏野猪559头养蜂6480群、野鸡
5270只存栏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头(只)、梅花鹿56
头。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加0.16亿元增长6.8%
特色养殖户实现经济收入近800万元。现已建设推广生物发酵床
零排放养猪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发酵床3585平方米饲养生猪1100
余头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猪生产迈向环保生态型养殖。针对
元江坝是典型热带气候特征1998年县鱼种站从泰国引进40条幼
湾鳄试养并获得成功到20____年有鳄鱼350余条是云南省唯一一
家鳄鱼规模养殖的单位。目前鱼种站还负责生产和推广鳄鱼、罗
氏沼虾、单性罗非鱼、淡水鲨鱼等特色水产品的鱼苗为主并实施
部分养殖以“基地+农户”的形式提供鳄鱼苗给农户养殖低价提供
单性罗非鱼和罗氏沼虾幼苗给农户鼓励发展特种养殖。 由于充
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元江县的特色养殖产业现在通过扶持朝着扩
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
入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特色、名贵食品的购买欲望
和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带来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特色养殖产
第 3 页 共 3 页
业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 1.特色养殖规模小利用价值
单一。 驯养的野生动物种类主要集中在野猪、梅花鹿、野鸡上
少量有养竹鼠、石蚌。大多数养殖户在产品上以活体销售为主主
要是供人食用或观赏养殖行业呈现出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如
全县1家梅花鹿养殖单位只养殖了56头;12家野猪养殖单位存栏
数不足600头。 特色养殖项目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 这与
行业内称为“短、平、快”的特色养殖投资特点相反。理论上特
色养殖刚刚起步养殖产品有价格高、市场需求旺等优势但实践中
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和技术信息支持许多养殖户只能靠网络、
报刊和杂志等渠道获取零碎的养殖信息。盲目性导致部分养殖户
不是在初期对投入估计不足半途而废就是在实际养殖中对疫病防
控、驯养繁育等环节费尽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