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7.48 MB
- 文档页数:86
自动气象站的发展方向与思考1气象自动观测的发展及其现状在气象预报与气候分析等气象研究应用领域,大气探测与测量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实现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的数据基础和气象预报验证的标准。
自17世纪以来,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地面观测形成阶段、高空探测阶段和遥感阶段,其中地面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精细化预报的数据基础和数据来源。
1654年,Ferdinando II de Medici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气象观测站网络,该网络包含了巴黎、佛罗伦萨、米兰等八个城市的观测站点。
观测数据按固定时间间隔集中送往佛罗伦萨进行局部天气预报服务。
1837年,电报的出现使得更大区域的气象观测网络和有效的数据处理及其应用成为可能。
观测网络获取的空间数据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内的近地面大气状况分布图,有助于气象工作者分析局部区域内某一时间段的气象变化过程。
然而,受观测空间范围、大气观测要素种类、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影响,该观测网络不能为日常天气预报提供准确、丰富的地面气象信息。
1849年,美国科学家Joseph Henry在Smithsonian研究院幵始了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全美国的气象观测站。
此后,欧洲各国开始建立了基于陆基和海洋的各种气象观测站网络。
尤其是1851成立的英国气象局从最初的海洋气象观测站到世界上首个的逐日气象预报仅用了6年时间。
接下来50年,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家级气象服务的各种地面气象观测平台。
日本东京气象厅于1883年利用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地面天气图,直接将观测网络得到的实况资料与天气形势变化相关联,为日本成为当今世界气象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气象观测网络成为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等各种气象服务和气象研究中准确重要的数据基础,也是气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地面观测网络的发展史说明了观测站点的通讯条件和数据处理能力直接制约着观测网络的规模和时空观测密度。
航标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航标自动气象站的分类、观测要求和观测系统。
本文件适用于航标自动气象站测量的各类气象要素的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4914.2-2019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GB/T17765-2021航标术语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35221-2017、GB/T17765-2021、GB/T14914.2-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和传输地面自动观测数据的设备。
[来源:GB/T35221-2017,3.3]3.2助航标志aid to navigation;AtoN航标为帮助船舶安全、经济和便利航行而设置的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
注: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航标和音响航标。
[来源:GB/T17765-2021,2.1.1]3.3浮动标志floating mark设置在水中带有浮体的助航标志。
示例:灯船、浮标等。
[来源:GB/T17765-2021,2.1.9]3.4表层海水温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海水表面到0.5m深处之间的海水温度。
1[来源:GB/T14914.2-2019,3.2]4分类根据航标型式不同,航标自动气象站可分为固定式自动气象站和浮动式自动气象站。
5观测要求5.1观测项目观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表层海水温度等要素。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智慧气象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智慧气象系统的需求、技术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智慧气象系统需求分析1. 社会需求(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
(2)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3)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4)促进气象科技创新,推动气象产业转型升级。
2. 政策需求(1)响应国家关于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气象现代化。
(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推动气象信息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二、智慧气象系统技术架构1. 层次结构(1)感知层:通过气象观测站、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气象数据。
(2)网络层: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气象信息传输网络。
(3)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展示等功能。
(4)应用层: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气象服务。
2. 技术架构(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2)气象预报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3)可视化展示: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气象信息的直观展示。
(4)智能决策支持:基于气象大数据分析,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三、智慧气象系统功能模块1. 气象观测与监测(1)地面气象观测:通过自动气象站、人工观测等方式,实时获取地面气象要素。
(2)高空观测:利用探空火箭、气象卫星等手段,获取高空气象要素。
(3)遥感观测: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信息。
2. 气象预报与预警(1)短期预报: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提供未来3-5天的气象预报。
(2)中期预报:基于气候预测模型,提供未来10-30天的气象预报。
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陆荣摘要:我国的气象观测方法随着气象技术的逐渐强化已经由原来的人工驻扎进行采样观察的方式转变为以智能采样、可进行分析和回传为自动观测系统。
但是,这种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在环境恶劣的野外出现故障时,由于无人驻守在自动观测站则会降低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对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中的常遇到的问题及故障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系统解决措施。
关键词: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故障及解决办法;由于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具有集成化的特点使得它具有不稳定性。
当系统内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后都会对观测系统的运转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使气象系统的服务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必须要对气象观测系统的管理工作进行维护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旨在研究气象观测系统常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有效的解决措施。
1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1.1信息系统故障信息系统故障的定义是一种出现故障的频率只小于机械故障的模式。
它的特点是无法对依据系统的表面而对故障进行判定,因为它的表面一般没有受到伤害。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系统不能接受到气象观测系统传输出的信号,或者所接受的信号是错误的。
所以这一故障发生时的特点是危害程度不高、持续时间不长,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得到快速的反馈进行解决。
电路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集成电路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电路密度的增高使得引线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导致电路系统出现容易老化的情形。
通常来说此气象观测系统老化的时间为3年左右发生一次,算是一种比较多发的故障类型。
1.2一般机械故障一般机械故障是指由机构卡顿、损坏而导致自动化施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转,进而使得自动观测系统不能工作,它多出现在自动观测系统的机械结构中。
它的成因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为破坏的因素。
由于气象观测系统含有许多具有高价值的部件和材料,常年被摆放在野外可能会受到认为损坏。
第二是由于机械运动部件老化。
这一部件属于需要经常运动部分,经常会被交变应力影响从而使得结构件变得老化。
DZZ4 型自动气象站用户手册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九月目录DZZ4 型自动气象站......................................................................................................................... I 第1章产品简介. (1)1.1 系统结构 (1)1.2 传感器 (2)1.2.1 温湿度智能传感器 (3)1.2.2 风向、风速传感器 (4)1.2.3 翻斗式雨量计 (4)1.2.4 气压传感器 (4)1.2.5 地温传感器 (5)1.2.6 蒸发传感器 (5)1.3 采集器 (6)1.3.1 WUSH-BH 主采集器 (6)1.3.2 WUSH-BTH 温湿度分采集器 (9)1.3.3 WUSH-BG地温分采集器 (10)1.4 供电单元 (11)1.5 数据存储 (11)1.5.1 采集器内存 (11)1.5.2 CF卡 (11)1.6 实时时钟 (12)1.7 GPS对时 (12)1.8 网络功能 (12)1.9 通信 (12)1.10 防雷 (13)第2章安装指南 (14)2.1 选址和布局 (14)2.1.1 防雷 (14)2.2 基础施工 (14)2.3 安装准备工作 (14)2.3.1 布线要求 (14)2.3.2 工具准备 (15)2.3.3 设备成套性检查 (15)2.3.4 中心站建设 (15)2.3.5 使用自制风杆或风塔的注意事项 (16)2.3.6 现场调试工具的配备 (16)2.4 现场安装过程 (16)2.4.1 部件安装 (16)2.4.2 现场接线和复查 (29)2.5 中心站计算机安装 (32)第3章操作运行 (33)3.1.1 通信串口设置 (33)3.1.2 台站基本参数设置 (33)3.1.3 运行业务软件 (35)3.1.4 蒸发传感器相关参数设置 (36)3.2 数据质量控制参数 (36)3.3 外部设备、传感器的检查和测试 (37)3.3.1 检查GPS (37)3.3.2 数据采集器自检 (37)3.3.3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38)3.3.4 蒸发传感器 (38)3.3.5 检查采样值 (38)3.4 串口调试软件使用举例 (38)3.4.1 SSCOM32.exe (38)第4章日常维护 (40)4.1 传感器日常维护 (40)4.1.1 气压传感器 (40)4.1.2 风速风向传感器维护 (40)4.1.3 百叶箱和温湿度传感器维护 (40)4.1.4 翻斗雨量传感器维护 (40)4.1.5 蒸发传感器维护 (41)4.1.6 地表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维护 (41)4.1.7 草面温度传感器维护 (42)4.1.8 深层地温传感器维护 (42)4.2 主采集器维护 (42)4.2.1 程序启动 (42)4.2.2 程序关闭 (42)4.2.3 程序升级 (43)4.2.4 telnet 登录 (43)4.2.5 FTP 登录 (43)4.2.6 WEB 访问 (43)4.2.7 CF 卡操作 (43)4.2.8 U盘操作 (45)4.2.9 网络操作 (45)4.3 电源维护 (45)4.4 业务计算机维护 (46)4.4.1 交流电源和UPS维护 (46)4.4.2 电脑维护 (46)4.4.3 业务软件日常维护 (46)4.5 通信检查 (46)第5章故障排除 (47)5.1 采集器故障排除 (47)5.1.1 主采集器的气象要素缺测 (47)5.1.2 分采集器的气象要素缺测 (47)5.2 RUN指示灯不亮 (47)5.3 CANE指示灯闪烁 (47)5.4 温度值或湿度值异常 (47)5.5 其他 (48)5.5.1 CF 上不能存储文件 (48)5.5.2 采集器中存储数据达不到规定的天数 (48)5.5.3 不能访问网络 (49)5.5.4 GPS 对时功能不起作用 (49)5.5.5 采集器软件故障排除 (49)5.6 传感器故障排除 (50)5.6.1 缺测故障 (50)5.6.2 传感器超差故障 (50)5.6.3 目视故障 (50)5.7 电源故障排除 (50)5.8 业务计算机故障排除 (51)5.8.1 通信故障 (51)5.8.2 操作系统故障 (51)5.8.3 业务软件故障 (51)第6章技术指标 (52)6.1 测量性能 (52)6.2 系统时钟准确度 (52)6.3 数据存储量(分钟数据) (53)6.4 通信接口 (53)6.5 电源 (53)6.6 环境适应性 (53)6.7 电磁兼容性 (53)第7章附录基础施工图 (55)附图1 观测场布局示意图 (55)附图2 风杆基座施工图 (56)附图3 风杆拉线基座施工图 (57)附图4 雨量基座施工图 (58)附图5 立柱基座施工图 (59)附图6 百叶箱基础施工图 (60)第1章产品简介DZZ4 型自动气象站吸收了电子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采用现代总线技术路线和产品、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新型站功能规格书》的要求而研制的新一代自动气象站。
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气象五参数是指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它们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参数。
正确地测量和监测这些参数对气象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传统手动观测存在人为误差等问题,越来越多的自动监测系统被开发出来,为此,编制了“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本文将围绕该标准进行阐述。
第一步:设备需求按照“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自动监测设备要求温度测量范围在-50℃-+50℃,相对湿度测量范围在0-100%,风向测量偏差小于5°,风速测量范围为0-60m/s,气压测量范围在500-1100hPa。
此外,设备还需要具有自检、校准、报警等功能。
第二步:设备安装在选择安装位置时,要避开遮挡和人工热源等可能影响测量的因素。
安装时,设备应固定在稳定的平台上,并考虑到设备的防雷、防水等方面,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第三步:通信与数据处理设备通常会配备各种通讯接口,如485、232、GPRS、WIFI等,以便与数据传输器连接。
同时,数据传输器连接到计算机或网络,实现数据处理和监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等问题。
第四步:设备维护设备长期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主要包括设备自检、校准、清洁、检查等工作。
此外,还需注意设备的防雷和防水等问题,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规范了自动监测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测量指标,使得自动监测设备的使用更加统一化和规范化。
正确使用和维护自动监测设备,可以提高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气象学及天气预报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站实训心得体会气象站实训心得体会篇一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的是对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有所了解,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2021年5月7日上午9时,在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副院长刘明华副教授的带领下,2021级地理科学1班的学生前往信阳气象观测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并且近距离观看了测量仪器,与气象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三.实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
气象站实习报告总结气象站实习报告总结1.信阳气象观测站简介信阳气象观测站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北方向(北纬32°08",东经114°08"),海拔高度114.5米,建立于1951年1月,为信阳市两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之一,担负着区域和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我国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2.地面观测场实习在地面观测场进行观测,实时观测并发布即时气象信息,提供进行天气预报必须的气象要素数据。
气象观测站的主要测量项目包括云量测量、温度测量、湿度测量、蒸发量测量、降水量测量和风向风速测量。
这里的观测场设备齐全,自动化和人工化一同发展,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收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送往终端。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
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回数据中心,有的是存贮在临时的介质上,由工作人电定期回收。
民航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分析随着民航行业的不断发展,民航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经成为了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观测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精准的气象数据,还可以实现远程自动监测和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机场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由于气象观测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在维护和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给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主要介绍民航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分析。
首先,我们将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当前自动观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其次,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和异常处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故障类型和应对方案。
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预防和解决故障问题,确保气象观测系统的平稳运行。
一、硬件设备问题民航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气象观测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信号转换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可靠的电源供给、充足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布局,才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在实际运行中,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配置不合理: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与软件配置密切相关。
如果软件设置不合理,比如硬件与软件版本不匹配、参数调整错误等,会导致部分或全部功能失效。
2、仪器故障:仪器故障是造成自动观测系统失灵的主要原因。
仪器问题涉及到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多个方面,重要的仪器损坏或短路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3、电源故障:自动观测系统对电源的电压、电流要求较高,电源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供电电压不稳定、电源过载、线路故障等,都容易引起系统发生故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针对软件配置问题,管理员应该及时更新和调整软件设置,确保硬件与软件版本匹配、参数设置正确。
2、加强仪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维护、更换损坏的仪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电路保护,并采用稳定的电源保障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充足,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资料4:⾃动⽓象站实⽤⼿册-第三编(地⾯⽓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使⽤)地⾯⽓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使⽤第⼗五章软件组成和功能第⼀节软件组成地⾯⽓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2004版)包括⾃动⽓象站监控软件(SAWSS)、地⾯⽓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动⽓象站接⼝和通讯组⽹接⼝软件(CNIS)。
另有⾃动⽓象站数据质量控制(AWSDataQC)和地⾯⽓象测报业务软件报警器(OSSMOClock)两个辅助软件。
总体结构如下:除主执⾏程序⽂件外,各功能模块软件采取程序控件和动态链接库编写,按照软件功能的不另有WeatherSymbol.TTF Ture Type字库⽂件,安装在操作系统下的Fonts⽂件夹下。
本书中的内容均以OSSMO 2004 V3.0.10版本的软件为基础,涉及到软件故障的处理内容该版本已经修改过的不再描述。
部分内容若与《地⾯⽓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册》不⼀致时,以本书内容为准。
第⼆节软件功能1.⾃动⽓象站监控软件⾃动⽓象站监控软件(SAWSS)是⾃动⽓象站采集器与计算机的接⼝软件,它能实现对采集器的控制;将采集器中的数据实时的调取到计算机中,显⽰在实时数据监测窗⼝,写⼊规定的采集数据⽂件和实时传输数据⽂件;对各传感器和采集器的运⾏状态进⾏实时监控;与地⾯⽓象测报业务软件挂接,可以实现⽓象台站各项地⾯⽓象测报业务的处理;还能与中⼼站相联实现⾃动⽓象站的组⽹。
SAWSS与⾃动站采集接⼝采⽤ActiveX DLL的⽅式进⾏连接,不同型号的⾃动⽓象站只要遵循⾃动⽓象站数据接⼝标准,建⽴相应的动态链接库,即可实现与本软件的挂接。
⽬前可以挂接的⾃动⽓象站包括华创升达⾼科技发展中⼼和天津⽓象仪器⼚的CAWS系列、Vaisala公司的Milos系列、长春⽓象仪器⼚的DYYZⅡ系列、江苏⽆线电研究所的ZQZ_CⅡ系列和⼴东省⽓象技术装备中⼼的ZDZII型。
该软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动站维护、系统参数、⼯具和帮助等。
浅谈自动气象站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摘要: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能够自动测量数据并且将其存储的设备,工作人员务必要做好关于维护自动气象站的工作,提高自动气象站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确保自动气象能够正常进行。
自动气象站通信系统能够迅速收集气温、雨量、风速等各种气象要素的信息,对于其重大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自动气象站管理方面与维护的工作。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气象站的具体管理方法和维护措施。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通信系统;管理与维护中图分类号:u285文献标识码:a1自动气象站运行的基本原理自动气象站的运行主要是靠里面的各种设备,包括传感器以及各种感应原件。
里面的各种设备和仪器具有输出电量等功能,这些电量的数值会时刻改变,当这种变化量的数据被采集后,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将其工程量进行转化。
在得出各个气象的要素值后,工作人员再按照一定的格式将所得要素值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
如果在自动气象站中设置的是定时观测,工作人员就需要将得到的各种气象要素值储存到规定的格式中或定时数据文件中,并且要以所得的数据为依据,将气象报告记录下来,形成不同的气象记录表和气象数据文件。
2自动气象站通信系统的具体维护或常规管理2.1采集器需要定期的用工具,比如毛刷等清扫采集器周围或顶部的灰,还要注意在设备通电期间不能插拔各种传感器电缆。
值班人员需要多注意和检查采集器上的电源指示灯,看其能是否正常工作。
而且工作人员还要定期清理机箱里的灰尘和污渍,为了清理干净,需要将其拆开,同时还要彻底检查机箱内其它位置是否完好无损,并要确保机箱上方不能放置任何物品。
2.2风速传感器的维护按照一般情况,风速传感器不用进行日常的维护,但如果有脏物严重堵塞了,而影响了转动部件和堵塞其他部件之间的缝隙,就需要清除上面的污垢,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擦拭这些部件时不能运用润滑油之类的产品,因为油性类的东西更容易沾染尘灰,导致机器周转不灵。
自动气象的传感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轴承处可能会出现磨损情况,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及时更换轴承。
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分析及日常维护发布时间:2021-11-06T01:51:08.69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9月下18期作者:热则耶·玉苏普[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进入自动化时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能够连续采集气象资料信息,保证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气象信息获取上效果显著。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解决,故障问题不利于气象测报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侧重分析DZZ5型新型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中存在的常见故障,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日常维护对策,从而为提高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自动化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气象局热则耶·玉苏普 8390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进入自动化时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能够连续采集气象资料信息,保证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气象信息获取上效果显著。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解决,故障问题不利于气象测报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侧重分析DZZ5型新型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中存在的常见故障,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日常维护对策,从而为提高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自动化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DZZ5型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日常维护引言气象观测工作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地面气象观测是重要的一环,并且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天气预报和气象条件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我国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自动化改革以来,从试运行到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业务运行,标志着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进入自动化时代,人工气象观测成为历史。
DZZ5型新型地面气象观测站能够提高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保证气象资料获取过程的连续性,效果显著,能够很好地预测天气情况,从而指导农牧业、工业、建筑业的开展。
基于G PR s的自动气象站设计许(湖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中图分类号:T P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卜7597(2009)o”0025—0l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
有三种形式:无人自动气象站,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长期自动气象站。
一、自动气象站系统组成自动气象站系统由无线终端及数据中心两部分组成。
无线终端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负责气象要素信息的采集与传送。
数据中心包含三套软件,分别是中继分发软件、气象数据处理软件和GPR s实时监控软件。
中继分发软件负责气象数据的存储与转发,气象数据处理软件主要是针对用户界面对气象数据的一系列应用与分类显示,G PR S实时监控软件是对于整个湖北省所有自动气象站的联网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二、系统硬件掏戚无线终端采集器主要由各信号输入模块及中央处理器构成。
其结构如图l所示。
图l自动气象站硬件组成框图三、采集嚣控翻程序采集器控制程序控制自动气象站运行的整个过程,是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保存和通信等功能实现的逻辑基础,是自动气象站设计成功的前提之一。
采集器控制程序需要实现精确的各气象要素传感器数据定时采集。
并进行数据相关算法处理、存储;采集器本地、远程通信的算法控制;本地、远程对采集器的设置功能;传感器模块的异常报告功能;采集器控制器运行异常监视、恢复功能:当采集元素数量、种类发生变化时,应方便升级。
四、中央站通信服务及监控软件的设计中央站通信服务软件是自动气象站网络完成网络数据收集、测报数据服务和实现网络运行状态监控的核心。
它是面向系统管理人员和应用开发人员的一套系统。
利用该软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设置各自动气象站站点参数,发布采集资科命令。
定时收集气象要素信息等。
中央通信服务软件的界面包装程序称为中央站监控软件,它提供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自动站网络配置、监控操作的图形界面。
五、中心站敦据应用(一)数据查询请求在此界面中,站点名称、观测要素、查询时间等都可以利用鼠标在屏幕上直接选择,既方便了用户录入,又显著地减少误操作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