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
- 格式:pdf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40
《园林花卉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花卉的分类及特点;2. 了解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3. 学会花卉的繁殖技术;4. 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5. 熟悉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花卉分类及其特点花卉的分类系统常见花卉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2. 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周期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 花卉的繁殖技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4. 花卉的栽培管理土壤与肥料水分管理修剪与整枝病虫害防治5. 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花卉配置原则花卉应用形式园林花卉造景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花卉的基本知识、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2. 实践:安排课外实习,参观园林花卉基地,亲身参与花卉的栽培管理及造景实践;3. 讨论:组织学生就花卉学相关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考察:组织学生考察园林景观,分析其中花卉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2. 实习报告:课外实习后的总结报告,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评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花卉学》,作者:,出版社:园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2. 辅助教材:《园林花卉学实验指导》,作者:,出版社:园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3. 网络资源:中国园林网、中国花卉网等;4. 实地资源:本地园林花卉基地、公园、植物园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0课时,实践操作20课时;2. 授课方式:每周4课时,共16周完成;3. 实践操作:安排在第8-16周,每周2课时。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花卉分类及其特点;2. 第5-8周: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3. 第9-12周:花卉的繁殖技术;4. 第13-16周:花卉的栽培管理及应用。
花卉学知识点总结花卉学是研究植物学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环境要求、繁殖繁衍等方面的知识。
花卉不仅美丽,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花卉学在园艺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对花卉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花卉的分类花卉的分类是花卉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花果结构等方面可以将花卉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科、属、种等不同级别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对于研究和种植花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科的分类科是植物分类中的最高级别,是植物界的分类单位之一。
在花卉学中,常见的科包括被子植物科、裸子植物科等。
不同科的花卉在形态特征、习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 属的分类属是科的下一级分类单位,是由形态相似的植物组成的。
例如,玫瑰属、百合属等都是花卉学中常见的属。
3. 种的分类种是属的下一级分类单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的。
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在形态特征上有所差异,有些甚至差异很大。
二、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的生长发育是花卉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花卉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1. 温度要求不同的花卉对温度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温带花卉适应低温的环境,热带花卉适应高温的环境。
在种植花卉时,需要根据花卉的温度要求选择适宜的环境。
2. 光照要求光照是花卉生长发育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花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光线充足的环境对花卉的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光线不足则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3. 水分要求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花卉对水分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喜欢干燥的环境。
合理的浇水管理对花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土壤要求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不同的花卉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土壤通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对花卉的生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包满珠花卉学第三版——————考试复习材料展开a.区域化、专业化适宜地区适宜花,事半功倍;b.现代化耕灌施肥机械化,栽培环境自控,立体种植;c.产品优质化选优良种,科学手段保优、保纯、不断更新,畅销不衰;d.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e.周年供应不同种和品种满足要求;a.切花市场需要逐年增加b.扩大面积,转移基地c.观叶植物发展迅速d.野生花卉的引种 e .研究培育开发新品种种气候类型、特点、代表植物(一)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冬寒夏热,雨季多集中在夏季植物:1.温暖型中国水仙、一串红、石竹、山茶属2.冷凉型菊属、芍药属、木瓜属二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冬暖夏凉,冬夏温差小,四季雨水,但降水偏少;植物:羽衣甘蓝、勿忘草属、紫罗兰属三地中海气候型冬不冷,夏不热,冬春多雨,夏季干燥植物:郁金香属、风信子属、秋水仙属、金鱼草属四墨西哥气候型热带高原气候型四季如春,年温差小,四季有雨或集中夏季;植物:百日草属、波斯菊、一品红五热带气候型月均温差小,雨量丰富、不均匀,有雨、旱季之分植物:牵牛花、秋海棠属、鸡冠花属六沙漠气候型周年少雨,气候干旱植物:仙人掌属、芦荟属、落地生根属七寒带气候型冬季长而冷,夏季短而凉植物:龙胆属、雪莲、细叶百合研究花卉的起源中心对花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花卉起源中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而转移,先在各国奠定了独特的花卉栽培和品种培育基础,之后使花卉业在各国逐渐发展达到黄金时代;促进花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狭义,开花的草本植物;广义,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养护以及陈设的植物,包括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藤木、蕨类、地被;插花艺术:利用切花等材料通过摆放、插置来表现其自然美和活力的一门关于造型与色彩的活的空间艺术;特点:时间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花艺设计:主要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艺术设计及插花艺术均以切花为主要花材的艺术创作,但两者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同;花艺:就是广义的插花;更确切地讲,就是用剪切下来的各种和其他装饰性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创新活动,也可称为切花艺术造型;因此,它与插花艺术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通过一定技术手法,将排列组合或者搭配使其变得更加的赏心悦目,表现一种意境或宏观场面,体现自然与人以及环境的完美结合,形成花的独特语言,让观赏者解读与感悟;: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百日草、鸡冠花、千日红二年生草本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三色堇、桂竹香、羽衣甘蓝宿根花卉:植株地下部分可以宿存于土壤中,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花卉;芍药、菊花、文竹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的宿根花卉;鳞茎类百合 ,球茎类唐昌蒲,块茎类马蹄莲室内观叶植物:在室内条件下,经养护,能长时间或较长时间正常生长发育,用于室内装饰与造景的植物;代表植物:蜘蛛抱蛋,八角金盘,凤梨类,绿萝,常春藤,吊兰多浆植物:又称多肉植物,广义的多浆植物指茎、叶特别粗大或肥厚,含水量高,并在干旱环境中有长期生存力的植物;代表植物:蟹爪兰,昙花,念珠掌,生石花,虎刺梅兰科花卉: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科,因形态、生理、生态都具有共性和特殊性而单独成为一类花卉;代表植物:石斛属,鹤顶兰属,蝴蝶兰属,兰属,文心兰属水生花卉:泛指生长于水中或沼泽地的观赏植物;包括:挺水类,浮水类,漂浮类,沉水类代表植物:荷花,梭鱼草,睡莲,王莲,凤眼莲,金鱼藻高山花卉及岩生植物:原产于较高海拔和山区的花卉称之为高山花卉,而生长于石上或岩边的植物称之为岩生植物;代表植物: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木本花卉:花卉的茎,木质部发达,称木质茎;具有木质的花卉,叫做木本花卉;木本花卉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三种类型;代表植物有桂花,白兰,柑桔,月季,梅花,山茶地被植物:覆盖于地表的低矮植物群体;代表植物:鸡眼草,红花酢浆草,百里香,万年青:依对水分要求分为:陆生、水生、湿生、旱生依对光要求分为:喜光、耐阴、喜阴依对光照时间分为:短日照花卉、长日照花卉、中日性花卉按照主要观赏部位分:观花、观果、观叶、观茎、芳香类按用途分类:盆栽花、鲜切花、花坛花等地栽类用花按对温度的要求分类:耐寒、喜凉、中温、喜温、耐热花卉水生植物类型:a沉水类:藻、眼子菜等 b浮水类:睡莲、王莲 c挺水类:荷花、芡实、莲花等 d漂浮类:大漂、凤眼莲等花卉资源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以及赖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即生命形式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类群、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生存环境的总称;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因子生态因子: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空气 5.土壤与营养 6.病虫害生命活动酶催化作用下的生物化学反应、生化反应与化学反应受温度控制,特别是酶的活性;当温度的量和持续的时间在是最适宜的情况下,花卉才能茁壮成长;光照对花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度、光照时间和光质三个方面;花卉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同即光合作用强弱,影响能量转换效率;花卉对光照时间要求不同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花卉对光质要求不同即对不同波长太阳光吸收量不同,同化效率也不同,影响生长发育;;长日照植物:要求日照时数大于临界日长的植物;如:百合、合欢、美人蕉、虞美人;短日照植物:要求黑夜时数大于临界夜长的植物,如:叶子花、一串红、一品红、菊花、;日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的一类花卉;如:矮牵牛、月季、扶桑;;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的指示植物来反映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或大气污染程度,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用途:分析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如超过正常或背景海量时,表明空气已受该污染物的污染;例如:调查污染区地衣、苔藓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含污量,或将地衣、苔藓移植到污染区,定期观察其受害情况,绘制反映一个地区或城市空气污染的地衣或苔藓植物分布图;举例:二氧化硫:向日葵、苜蓿;氯气:百日草、波斯菊;氮氧化物:秋海棠、向日葵;臭氧:矮牵牛、丁香;大气氟:地衣类、唐菖蒲;概念:花芽分化是指由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标志;机制:①碳-氮比学说: C/N较高时利于花芽分化,反之则花芽分化少或不可能;②开花激素学说:花芽的分化以花原基的形成为前提,而花原基的发生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达到某种平衡的结果,形成花原基后的生长发育才接受营养、环境因子的影响,激素也继续起作用;③遗传基因控制论:所有细胞有同样的遗传全能性,但不是所有基因都能在一个细胞的任何时期表现出它们的活性;控制花芽分化的基因,受某种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刺激变得活跃或解除抑制,促进成花,而另一种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就不能刺激有关开花的基因的活化,而只能刺激营养生长或休眠等基因的活性;花芽分化是在内外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而物质基础是首要因素,激素和一定的外因是重要条件;①夏秋分化类型:如牡丹、丁香、梅花、榆叶梅等;②冬春分化类型:如柑桔类从12~3月完成;③当年一次分化一次开花型:如紫薇、木槿等;④多次分化类型:月季、四季桂⑤不定期分化类型:凤梨科、芭蕉科、万寿菊、百日草1、温度春化作用:越冬性花卉和多年生木本花卉,必需冬季低温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的现象,称春化作用;根据春化的低温量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①冬性植物:0—10℃,30—70天完成春化作用②春性植物:5—12℃,5—15天③半冬性植物:15℃,15—20天2、光照:光周期作用:一天光照和黑夜的交替对植株的作用;①长日照植物②短日照植物③中性植物3、水分扣水:扣水是指在花卉花芽分化阶段暂停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与浇水量,以进行干旱锻炼,使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从而促进花芽分化形成花蕾的过程;①促进花芽分化:少施N,减少水,对枝梢摘心、扭梢、弯枝、环剥、环割、倒贴皮、绞缢等,施抑生长、促花芽分化的生长调节剂,疏果,轻剪等;②抑制花芽分化:多施N,多灌水,喷促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多留果、适当重剪、短截;1.地上与地下的相关由于矿质“源一库”关系使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比值不断变动,温度、肥料、摘除花或果也都会改变比值;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多,花多而艳; 营养生长不良,叶面积小,则花器官发育不完全;一霜冻霜:是指0℃以下时,地面上的冰晶状物;冻害:是指植物低于植物生育的下限温度时,引起植物死亡的现象;霜冻:植物生长期间,0℃或<0℃时,细胞间隙内结冰,如果气温骤然回升晚上打霜,白天晴天,细胞来不及吸收蒸发掉的水分,会造成植物脱水而枯干或死亡的现象;霜期:从初霜起至晚霜止;即从秋季的第一次霜冻至次年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其余的天数是无霜期;湘南300天,湘北270天,湘中280-290天;二寒害寒潮:是3-4月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即一地日平均气温连续骤然下降10℃或10℃以上;寒害:寒潮来临,低于花卉生育的最低温度>0℃引起的植物生理活动障碍,如嫩枝和叶萎蔫;如降温时间短,恢复常温后,加强管理,也可复苏;三日灼:强阳光烧伤叶片;一播种发芽期:土壤湿度要高,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种子内酶促反应、呼吸作用,胚根、胚芽突破种皮而萌发;二幼苗期:幼苗细弱,根系刚生长,应保持表层土适度湿润,下层土适当干燥,利于幼根下扎;过湿、过干都影响根系下扎;幼苗抗旱力弱, “多次少量”浇水;三成苗期:成苗期抗旱力较强;按对水分的要求与浇水原则浇水,适当水分,生长旺盛;降低土壤湿度,防止苗木徒长、植株老熟,使营养物质供应花芽分化;四开花期:使观花类花卉延长花期,少浇水;土壤含水量多,花朵加快授粉受精后凋谢、败落;观果类花卉应水分充足,促进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五种子成熟期:种子形成需多水分,便于养分输送灌浆;种子灌浆后需较干燥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利于种子成熟;一繁殖:花卉在扦插、嫁接或分株繁殖时,要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才能保持繁殖材料鲜嫩状态,防止凋萎,从而提高繁殖成活率;二栽培地域:南方原产的花卉植物移到北方,叶片会因空气干燥变得表面粗糙、失去光泽、甚至焦边、黄枯,失去观赏价值;应改变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三附生植物:蕨类、苔藓植物、凤梨科和气生兰类,附生在树枝或岩石壁、石缝上,吸收湿润云雾中的水分;当在低海拔地区或山下栽培时,由于空气干燥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应该改变气候的干燥状态,如龟背竹,可在地面洒水或放一盆水;四温室养护: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易发生徒长、病虫害;应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土壤的物理性状即黏重程度和通透性能、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的酸碱度;一、二年生花卉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重黏土及过度轻松的土壤除外;秋播夏花类以表土深厚的黏质壤土为宜,保水力强;宿根花卉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幼苗期喜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球根花卉对土壤要求严格,要求腐殖质含量高、排水良好,实生苗即播种繁殖苗要更多的腐殖质;观叶类花卉中,叶片常出现各种颜色,是由于叶绿体内含的“色素”、光照条件均不同产生的结果;强光下形成较多的叶黄素和弱光下产生较多的胡萝卜素是彩色叶片的色原素;夏到冬叶片由绿变黄再变橙,最后变红;芍药呈紫红色,与花青素含量有关,花青素在强光下形成的;春季夜间低温造成碳水化合物转移困难,叶片滞留的碳水化合物是花青素形成的物质基础;彩色叶片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它们都是彩色叶片;如金心黄杨、金边吊兰、金边龙舌兰和变叶木等叶片,是在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体内含有不同的色原素,并且这些色原素较难转化;彩叶芋和常春藤叶片上有白色斑块,是由于该叶片栅栏组织内白色体没有转化成叶绿体的能力;花瓣色彩与光强度有关系;色原素吸收紫外线,高山植物色原素含量高,平地相对较低,所以高山植物鲜艳;花青素是花瓣色素,来源于色原素,产生于强光下,散射光不能生成花青素;室外鲜艳的盆花,移到室内便褪色;在室外,白色的菊花会变成紫红色;绿色的菊花在未开花前要置放于荫处,否则不能保持鲜艳的绿色;叶片呈白色的原因1、施肥多,烧苗2、未采取遮荫措施,被强阳光直射灼伤3、施用农药时被药液喷到,烧伤 4.光照时间不足设施:冷床、冷窖、温床、荫棚、温室、塑料大棚、风障、阳畦、设备:播种机、上盆机、自动施肥机、鲜花分级机、切花计数机、刨叶除刺机、切梗机、保温毯、通风装置、遮阴装置、花床、花架、传送装置、自动化设备、各式栽培容器,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足够的土地面积;位置;当地气候条件;温室的排列;屋面倾斜度和温室朝向概念:温室等花卉栽培设备创设的栽培环境称为保护地;在保护地进行花卉栽培称为保护地栽培;作用:在不适于花卉生态要求的地区栽培该类花卉;在不适于花卉生长的季节进行该类花卉的栽培;特点:1不受季节限制;2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严格;3设备费用高4单位产量高; 5生产和销售要紧密衔接;类型:风障畦qí、地面覆盖畦、温床、温室、冷床阳畦、冷窖、荫棚、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处于适宜的发芽条件仍不正常发芽称为种子的休眠;A、胚未成熟; 如兰花种子,经过后熟作用后才能发芽;B、种皮坚硬,不透气、不透水; 如黄莲花和结缕草等;C、种子内存在抑制萌芽物质; 如植物碱、有机酸2,4-D和有机酚等;1、强迫休眠的打破外源性休眠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充足的水分和气体,即可打破其休眠;如种子休眠、根系休眠等;半休眠的植物,给予适宜的环境,即可四季常青,生机盎然;2、自发休眠的打破内源性休眠自发休眠较难打破,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激素、低温、长短日照甚至超低温等措施打破其休眠;①兰花种子休眠的打破:打破其休眠,一是组织培养,二是在播种土中加入适量的“兰菌”,3-4个月可发芽;②木本花卉冬芽休眠的打破:木本花卉冬芽分化形成后进入自发休眠,完成低温周期后在12月转入强迫休眠;12月份适当加温后可在春节前后开花;③球根花卉休眠芽的打破:低温储藏50-60天,可打破其叶芽和花芽的自发休眠,使其提前开花;上胚轴休眠有的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如牡丹、芍药、天香百合、加拿大百合、日本百合;秋播当年只生出幼根,必须经过冬季的低温阶段,上胚轴才能解除休眠,在春季伸出土面;处理:先用50度温水侵种24小时,埋于湿沙中,生根后,再用50-100PPM的赤霉素涂抹胚轴或用溶液侵泡24小时,约10-15天就可长出地上茎;有性繁殖;无性繁殖:营养、扦插、分生、压条、嫁接、孢子繁殖;组织繁殖种子也有一定的生命期限,以发芽力丧失为寿命终结的标志;生产上一般将发芽率降低到原发芽率的50%时的时间,判定为种子的寿命;内因:采收时的状态和质量;种子含水量;种皮构造;种实内含物化学成份;种子类型与物种区别;外因环境条件:一湿度:①多数草花种子充分干燥,可以延长寿命②多数树木类种子,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容易丧失发芽力③多数花卉的种子贮藏时,相对湿度维持在30-60%为宜;二温度:①低温抑制呼吸作用、延长寿命; ②含水量多的种子,在低温下容易减低发芽率;③干燥种子在低温能较长期的保持生活力; ④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贮藏,发芽力降低;三氧气:降低氧气含量延长种子的寿命;将种子贮藏于其他气体中,可减弱氧的作用四光照: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的日光下,影响发芽力及寿命;1干燥贮藏法:耐干燥种子充分干燥后,放进纸袋或纸箱中贮藏;2干燥密闭法:充分干燥的种子,装入罐或瓶中,密封起来放在冷凉处保存;3低温贮藏法:把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1-5度的低温条件下贮藏;4层积贮藏法:某些花卉种实,把种子与湿沙交互地作层状堆积;休眠的种子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促进发芽;5水藏法:某些水生花卉的种子,如睡莲、王莲等必须贮藏于水中才能保持其发芽力1、充足的水分:1刻伤和侵泡:如美人蕉、牡丹、香豌豆等;2去毛:如千日红、白头翁等;2、适宜的温度:1原产热带的花卉:播种需要温度较高;2原产亚热带及温带的花卉:春播: 萌发适温为20-25度;秋播: 适温为15-20度;3原产温带北部的花卉:需要一定的低温3、足够的氧气:要求供氧充足,但对于水生花卉,只需少量氧气;4、光照:好光性种子:才需要光,必须有一定的光照才能萌发;嫌光性种子:在光照下不能萌发的种子;多数种子对光无要求;分株繁殖;分吸芽繁殖;分珠芽和零余子繁殖;分走茎繁殖;分根芽繁殖;分球茎繁殖;分鳞芽繁殖;分块茎繁殖是切花生产过程中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包括摘心、除芽、除蕾、修剪枝条等一药剂处理法1.植物生长素处理:用于茎插;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奈乙酸等;2.高锰酸钾:用于多数木本植物;3.蔗糖:用于木本和草本植物;二物理处理方法1.环剥:用于较难生根的木本植物;取插穗前,先环作插穗的剥枝条,使养分积累于插穗的上端,在再环剥处剪切插穗进行扦插,易成活;2.软化处理:用于一部分木本植物;在插穗剪切前,先在剪取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使之变白软化,再自遮光部分剪下扦插;3.增加底温:底温高,促进生根;气温低抑制枝条的生长;利于成活;4.喷雾处理:提高空气湿度,利于成活;5.电流处理 6.超声波处理 7.热水处理嫁接成活主要是依靠接穗和砧木结合部分的形成层有分裂新细胞的作用;当两者受伤并密切结合后,伤口的创伤细胞形成淡褐色的薄膜,对伤口起保护作用;薄膜下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形成层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愈合组织,在营养充分、生活机能旺盛的条件下,愈合组织迅速填充髓、砧间隙,冲破薄膜各层,继续分生,使维管束连接,并形成共同的形成层,这样输道组织互相沟通,使两者营养得以交流,进而长成一株苗;:用于桑,等植物,可以选择树上较长的枝条,把它弯下来,压埋在土中的枝条部分长出根后,再把枝条与母体截断,长成新的植株;扦插:用于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嫁接:用于橘,桃等果树,可以将它们的枝或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的形成层上茎中具有的组织紧贴,不久它们就会长成一体,成为一株新植物;嫁接的原理是植物受伤后,具有的功能;两个伤面紧紧贴在一起,其也非常贴近,由于细胞的增生彼此会愈合,于是和的便连成一个整体;定义:是人为地将植物体分生出来的幼植物体如吸芽、珠芽等或者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走茎和变态茎等与母株分离或分割,另行栽植而形成独立生活的新植株的方法;特点:新植株能保持母株的遗传性状,繁殖方法简便,容易成活,成苗较快;唯繁殖系数低于播种繁殖;因为土壤经过两三年的种植,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团粒结构变差,难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这时最好将花卉起苗,另外栽种;若无条件,也要在原地重施底肥,多加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才能种植;丰富不同季节花卉种类;满足特殊节日及花展布置的用花要求;创造百花齐放的景观一二年生:主要通过栽培措施,如调整播种期、修剪和摘心,并配合环境中温度、光照、养分、水分管理实现花期控制;宿根:以具体情况综合使用上述手段;球根:主要用温度处理种球、选择栽植期与栽培管理相结合实现花期调控;概念:促成和抑制栽培又称催延花期,也称花期控制,它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以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方法,使一些花卉在自然花期以外的时间开放; 依据:①根据生长发育特性采取相应措施②配合使用各种措施③了解各环境因子的作用④了解设施设备的性能⑤利用自然环境条件⑥制定开花调节计划⑦选择适宜品种⑧配合常规管理途径:1. 温度:升温处理与降温处理;①延长休眠,推迟开花;②减缓生长延期开花;③防暑降温使不耐高温的花卉在夏季开花; ④降低温度,提前度过休眠;2.光照处理:①短日照处理②长日照处理③光暗颠倒3.激素处理:①解除休眠,提早开花②加速生长,促进开花③抑制花芽分化,延迟花期④加速发育,提早结果⑤抑制果实成熟,延长挂果期4.改变栽培管理措施:①改变生长期:通过调整花卉的播种、扦插、移植、修剪、定蕾的时间,来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②水肥控制p1181.无土栽培的优点①无土栽培使花卉得到足够的水分、无机营养和空气,更便于人工调控,有利于栽培技术的现代化;②无土栽培扩大了花卉的种植范围③加速花卉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④节省肥水;。
花卉学绪论1、花卉的含义:狭义的: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广义的:把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养护及陈设的植物。
包括高等植物中的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以及较低等的蕨类植物等都可以列入花卉的范畴之中。
(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
)2、花卉学的含义:是一门以现代化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讲述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达到美化、绿化环境和获得高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3、花卉的栽培方式:⊙生产栽培:以生产切花、盆花、提炼香精的香花、种苗及球根等为主的生产事业。
特点:集约利用土地,经营管理精细,有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完善的设备(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
⊙观赏栽培:以观赏为目的,而非生产性的企业。
⊙标本栽培:以普及国内外花卉的种类、生态、分类和利用等科学知识为目的。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1.绿化和美化祖国大地 2.能保护和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除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等) 3.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价值(中药材、香料、作料、菜肴、香精、园艺生产)5、花卉栽培文化史:中国花卉的栽培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随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而被利用。
(1)周、秦时代-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2)汉、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时期(3)隋、唐、宋-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时期(4)明、清、民国时代-中国花卉文化的渐衰时期6、国外花卉现代化生产经营的特点:⊙温室化生产:优点:可不受季节干扰,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常高于露地生产3-5倍,而且可周年生产,有利于栽培技术的科学化。
缺点:温室化生产必须有廉价和丰富的能源做后盾,否则成本太高。
⊙工厂化生产:优点:可以进行流水作业、连续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提高产量,节约用地,其产值常比露地10倍左右。
缺点:耗电量大。
⊙专业化生产:培育独特的花卉种类,形成优势。
⊙采用新的栽培技术:a、应用组织培养,培育和出售无病毒的试管苗b、无土栽培c、采用无菌培养基、间歇喷雾扦插、电照或遮光调节花期等技术。
花卉学教案及讲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花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习性。
2. 学习花卉的繁殖方法和技术。
3. 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要点。
4. 培养对花卉种植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花卉的基本概念:花卉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花卉的分类: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藤本花卉等。
3. 花卉的生长习性: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4. 花卉的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
5. 花卉的栽培管理: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种植时间、施肥、浇水、修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卉的基本概念、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要点。
2. 教学难点:花卉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要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花卉学》等相关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花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花卉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花卉的基本概念、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要点。
3. 示范:展示实物花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花卉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花卉种植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尽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花卉种植的乐趣,培养对花卉种植的兴趣和爱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花卉种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花卉市场或植物园,增加学生对花卉的直观认识。
2. 邀请花卉种植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
3. 组织学生参加花卉种植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名词解释1、(狭义)花卉: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即草本观赏植物。
包括观花的草本植物和非观花的草本植物。
2、(广义)花卉:花、果、叶、枝等器官或植株整体具有观赏价值的各类植物。
3、花卉学:是以草本花卉为主要对象,研究其分类方法、应用方式、生育条件、繁殖手段及栽培与养护技术等综合性知识的科学,也称花卉园艺学。
一、名词解释1、四大切花:菊花、月季(所谓的玫瑰)、唐菖蒲(剑兰)和康乃馨(香石竹)是世界四大切花。
(非洲菊为第五大)2、切花花卉:花枝或茎叶等可供剪切作离体装饰利用的观赏植物,即其材料可供瓶插水养或制作花束、花篮、花圈的花卉一、名词解释1、温度三基点:花卉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被统称为温度三基点。
2、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期内日有效温度(植物开始生长的温度)的总和。
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乘以持续天数所得的数值。
3、春化作用:植物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需要经历特殊的低温刺激才能正常生长与开花,这种低温对植物成花的促进作用称春化作用。
4、光周期现象:每日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影响花芽分化与开花的现象叫光周期现象。
5、长日照花卉:在每天光照时间长于一定时数且达一定天数的条件下分化花芽或开花的花卉。
6、必要元素: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有60余种,但只有N、P、K、Ca、S、Mg、Mn、B、Cu、Zn、Mo、Cl、Fe、及C、H、O共16种是植株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称必要元素。
一、名词解释1、花卉栽培设施:指具有改善花卉生长环境作用的人工建筑和设备等。
也称保护地。
2、温室:覆盖着透光材料,具有调控温度作用、且用于栽培植物的人工建筑。
3、冷床:冷床(含塑料拱棚)又叫阳畦,是完全利用太阳的光照和地温,而无任何人工加温设备的苗床。
一、名词解释1、中耕:在花卉生长期间对植株株行间的表土进行锄松。
2、基肥与追肥:基肥——在种植前施入土壤根系分布层的底肥;追肥——为弥补土壤肥力与基肥之不足,在花卉生育期间追施的肥料。
一,名词解释1.花卉学:是以草本花卉为主要对象,研究其分类方法、应用方式、生育条件、繁殖手段及栽培与养护技术等综合性知识的科学,也称花卉园艺学。
2.园林花卉:(狭义)花卉: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即草本观赏植物。
包括观花的草本植物和非观花的草本植物。
(广义)花卉:花、果、叶、枝等器官或植株整体具有观赏价值的各类植物。
包括木本观赏植物(木本花卉)和草本观赏植物(草本花卉)3.宿根花卉:指能够“冬眠”的花卉,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花卉球根花卉: 具有膨大的根或变态地下茎的草本花卉4.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继续下一个阶段的发育,即引起花芽分化,否则不能开花,这个低温周期叫春化作用,或感温性。
冬性植物、春性植物。
种子春化、植物体春化5.光周期现象:一天光照和黑夜的交替对植株的作用。
长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中性植物。
6.酸性花卉: 在pH值低于6.7的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繁茂的花卉7.独本菊:又称标本菊、独头菊、品种菊。
其特点是一枝一花,花朵硕大,颜色艳丽,植株茎粗。
一般取在7月份扦插的生根苗来培养8.阴性花卉: 原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的阴面及林荫下面,生长时需光量较少9.花芽分化:有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的过程10.环境因子:花卉所处环境中的所以要素,但它们并不都对花卉产生作用。
11.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花卉生存、生长发育产生作用的这些因子。
12.花期控制:人工改变植物自然花期的技术。
通过调节环境条件、栽培措施或用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达到提前或延后花期的目的13.湿生花卉:又名喜湿花卉二,简答题1 什么是园林花卉?狭义,开花的草本植物。
广义,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养护以及陈设的植物,包括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藤木、蕨类、地被。
2 依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花卉栽培有哪些类型?生产(经济)栽培、观赏栽培、标本栽培3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狭义上,园林花卉指用于园林栽培或室内观赏且以观花为主的植物,多为草本花卉。
花卉学知识点总结
花卉学是研究植物花卉的学科,包括植物分类、花卉生长发育、
繁殖技术、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花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花卉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花器官的数量、结构、互相关
系等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类。
2. 花卉生长发育:花卉生长发育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养分、水分等条件,
才能达到最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3. 繁殖技术:花卉的繁殖技术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即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的结合而形成的种子,无性繁殖则是通
过利用花卉自身或人为干预的方法进行繁殖。
4. 花卉生理生态:花卉的生理生态包括气孔调节、光合作用、
水分代谢、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生理生态状态会影响花卉
的生长状况。
5. 病害防治:花卉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需要
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病害预防、病害监测、病害诊断、病害防治等。
6. 花卉应用价值:花卉既可以用于观赏,也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染料、香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7. 花卉园艺:花卉园艺是将花卉栽培、种植、管理、观赏形成
一个艺术品的过程。
花卉园艺需要综合考虑花卉的形态、颜色、香味、标本、生态、地域、文化等因素。
花卉学参考文献目录1.包满珠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文字教材)2.鲁涤非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4.陈树国,李瑞华,杨秋生主编,《观赏园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65.南京林业学校主编,《花卉学》,1994,36.陕西农林学校,上海市农业学校主编,《观赏植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7.吴志华主编,《花卉生产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8.芦建国主编,《花卉学》,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9.朱加平主编,《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10.谢维荪等编著,《仙人掌与多浆植物鉴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1.高俊平,姜伟贤主编,《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2.陈俊愉,刘师汉等编,《园林花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13.苏金乐主编,《园林苗圃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14.林伯年等编著,《园艺植物繁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15.夏宝池等编著,《中国园林植物保护》,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16.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17.虞佩珍编著,《花期调控原理与技术》,宁夏: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18.王告鸟生编著,《花卉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19.王立平编著,《新概念插花艺术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20.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21.毛景英,闫振领主编,《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2.美莱威斯.黑尔,《花卉及观赏树木简明修剪法》,郑州: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23.袁肇富,安曼利,《现代花卉栽培技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4.胡绪岚编著,《切花保鲜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25.徐海宾编著,《赏花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726.黄智明编著,《珍奇花卉栽培》,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527.高俊平主编,《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28.曾宋君编著,《观赏蕨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829.李尚志等编著,《现代水生花卉》,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30.李少球编著,《花卉情趣》,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10。
第八章宿根花卉宿根花卉(perennial plant):指地下部器官形态正常(未变态成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若是变态成球状或者根状则称为球根花卉)根据冬季地上部分是否枯死又可分为以下两类.1.落叶宿根花卉: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系休眠,翌年春季重新萌芽、生长、开花、结实。
如菊花、芍药、鸢尾、玉簪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多原产于温带。
常用于园林绿化,作花坛、花境、地被植物等。
2.常绿宿根花卉:冬季呈半休眠状态,叶片常绿,耐寒性弱,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如:君子兰、红掌、香石竹、绿萝等,在温暖地区可露地越冬,在冬季寒冷地区主要作盆花或切花温室栽培。
一、菊花学名:Dendranthema×grandiflorum科属:菊科,菊属产地与分布:原产中国,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茎基部半木质化,高一般为30-150cm,茎青绿色至紫褐色,叶大,互生,具柄,菊花叶卵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至深裂,边缘有大锯齿或缺刻,基部楔形,依品种不同,其叶形变化较大。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聚生枝顶,由舌状花和筒状花组成,花序边缘花为舌状的雌花,有白、黄、粉红、红、紫红、墨红、雪青、棕色、浅绿及复色等,花色很丰富。
中心花为筒状花,两性,可结实,多为黄绿色。
花序直径2-30cm,花微香。
花期10~12月,种子成熟期12月下旬至翌年2月,种子(瘦果)褐色,细小,针状,寿命3-5年。
菊花种类与品种:原生种:菊属约有30个种,我国约有17个种,陈俊愉教授认为现代菊花的原始种是多个野生菊种之间天然杂交,并经长期人工选择而形成的。
主要亲本有毛华菊、紫花野菊、野菊等。
品种分类: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世界上约有栽培品种25000个,我国约有7000个以上,为便于研究、生产和应用,对菊花品种进行分类,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依花期分类1.春菊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
2.夏菊花期5~9月,多为小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