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案

导读:第18课绿色蝈蝈【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螽斯()吮取()螳螂()嗉囊()狩猎()窸窣作响()挣脱()鸟huìyīn哑静mìcuàn夺更胜一chóu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篝火喧嚣却掠惊慌失措 B.悬殊莴苣唾液踢蹬开膛破肚C.撇嘴大鄂梧桐宠然大物D.酷爱扰乱糖桨羽冀更胜一筹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语境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贪得无厌,含贬义)B.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模糊,看不清楚)C.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D.他目光温和。(不严厉,使人感到亲切)【综合运用】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问题。蝈蝈别名为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等;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繁殖一代,以卵越冬。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蝈蝈分布于河北、河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摘自“百度百科”)(1)你从上面材料中获得哪些信息?(2)与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比较,笔法特点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内精读】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面各题。绿色蝈蝈(节选)①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

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瞠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②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③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5.蝈蝈的食物之谜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蝈蝈为什么首先吃蝉的肚子?6.画线句子中两个加点的“它”分别指代什么?“很可能”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7.第①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8.你从蝈蝈捕蝉这一生活细节想到了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下来。【类文美读】食物链⑴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地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眼前的美餐,然而它也丝毫没有觉察到一只黄雀已尾随其后。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自己也成了黄雀的腹中餐了。我们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看,这中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食物链。⑵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生物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种类。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做着这件事——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这就形成一条条形形色色的食物链,那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⑶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以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的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也就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所以,狼吃了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反倒

是有保护作用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任何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9.文章第⑴段主要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具有的表达效果。本段的主要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10.从文中找出能够给“食物链”下定义的句子并写在下面,并完成“食物链”的图示。定义:图示:→→→→大米11.用原文回答文中第⑵段所说自然界中生物“一物降一物”不断斗争的根本原因。12.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3.本文主要谈了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问题,请你谈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看法。【每课一趣】15.请看下面两幅蝈蝈图,再联想其他同类昆虫蟋蟀、蝉等,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能想象一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社会和生活收益吗?动动脑,具体设计一下。边文——名师讲坛1.走近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1915年),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昆虫。成就杰出享有盛誉,代表作《昆虫记》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2.文体主旨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出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3.学法导引学习本课,可采用限时阅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前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课外阅读《昆虫记》,能够做到细心观察身边小生灵的活动,并细致地描写出它活动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谋篇立意作者先用欢度国庆的热闹场面引出蝈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从第3段开始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蝈蝈。进入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第九段,这是文章的主体。由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那么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作者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第7段写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作者丝毫不做机械呆板的介绍,而是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同时把他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融进里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4.难点突破(1)文章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拟人。如“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2)作者在文章中对蝈蝈变换多种称呼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是不同的。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5.写作亮点文

艺笔调,灵活生动。此文遣词造句,生动传神。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等。又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可读性强。同时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蝈蝈的习性。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6.知识补遗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类文章,用文学笔法来写,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能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倍受青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 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 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叫 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 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 地区 5至8 分钟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 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 往两极在逐渐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5至 10分 钟

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 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5至8 分钟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 经度 在变____ 5至 10分 钟 经线 和经 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6)(最新整理)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类型之一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是( ) A.西瓜 B.砖块 C.沙堆 D.蒙古包 2. 分别说出图2-X-1中的5个几何体的名称,并说明它们是由哪些面围成的. 图2-X-1 3.将图2-X-2中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图2-X-2

类型之二 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下列现象可以用“线动成面”来解释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5.如图2-X-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 图2-X-3

6.如图2-X-4,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X-4 类型之三 线段和角的计算 7. 如图2-X-5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图2-X-5 图2-X-6 8.如图2-X-6,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的点,且满足AN∶ MN=1∶2.若AN=2 cm,则AB的长度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用度表示:2700″=________°. 10.如图2-X-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8 cm,CD=3 cm,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求AC+BD的长; (2)求点M,N之间的距离; (3)如果AB=a,CD=b,求MN的长.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六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 生答,师作补充。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分为几段? (2)分段学习歌谱。 (3)解决难点。 (4)学唱歌词。 (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 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 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 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 (2)师简介作品。 (3)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 (4)总结曲式结构。 (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 4、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奔向2008”。 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 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由教室外步入教室。 2、分组准备。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 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3、分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 (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29

点燃、激发、唤醒 创造生命的狂欢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英语 学案编号: ___________ 编 写: 审 核: ______________ 审核签字: __________ 《Lesson 29 A Birthday Card 》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1、 重点单词: paper, i nsid e, poem, riddle, prese nt, soft 2、 重点短语: have a birthday party , make a birthday card,on the front of, Happy Birthday 3、 重点句型 现在实行时 I am writing a poem for Grandma. 【重难点】 1. 重点:重点词汇及短语 2. 难点:现在实行时 【预习检测】 根据句意写出单词或短语。 1. __________ Jack is (use) cray ons to colour the picture. 2. Please write dow n your friend ' 3. I live in a place ______ (call) 4. John ' s birthday is on_________ (9 5. Write your n ame on this piece of __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A 、听力训练 Listen to the text and write true(T) or false(F).(P75,Part1) B 任务阅读 Read the less on and an swer the questi on. ( P75, Part 1) C 难点点拨 1.1 am writi ng a poem for Gran dma. 我正在为奶奶写一首诗。 现在实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或现阶段正在实行或发生的动作,常与时间状语 now 连用,也能够和动词look, liste n 连用 1 )基本结构:主语 +be+do ing sth 。例如:I am doing my homework now. 2) 一般疑问句形式,Am/Is/Are+主语+V-ing +其他,答语:yes,主语+be 或No,主语+be not.例如:----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Ye s, I am./No, I am not. 3) 否定句形式:主语 +be+not+doing 例如:He is not playing basketball now. 4 ) 现在分词的构成:一般在动词词尾加 ing,例如:do-doing; look-looking.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单词,如果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先双写这字母,再加 ing.例 女口: get-gett ing; sit-sitt ing , beg in-begi nning , swim-swim ming , run-running. 以不发音的e 结尾的词,去掉e ,再加-ing ,例如:write-writing ,dance-dancing 以ie 结尾的词,变ie 为y ,再加-ing ,例如die-dying. 练习: write- ________ draw- __________ make- _________ put- _________ D 活动演练 1. Fill in the bla nks using the prese nt contin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 组号 _______ s address ____ (in side “ Lucky Village ” . 月5日). (纸) 的反义词 )the envelope. uous ten se..( 现在实行时态) (P75, Part 3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谈话式导入课题,激发情趣。 2.先跟范唱自学,教师再教唱。 3.教师要有表情地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4.分组展示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时,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 6.教学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歌曲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正确地理合歌曲的思想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三、知识梳理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因而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先听唱、后学唱、再教唱的学习方法,熟练地、正确地演唱歌曲。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了解歌曲的意境: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四、学法指导 1.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 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 2.教师提出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歌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小组讨论回 答问题,然后教师再教唱。 3.指导难点,教师要对弱起小节的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然后再按本课思考 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 4.最后展示汇报,教师激励学生表演。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学案 篇一: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套学案 英语学科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学案【全套】 第1课时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转) 第一课同一首歌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 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 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同一首歌》 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了解秧歌舞 教学重点 歌曲《同一首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 2、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生活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播放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1-3单元)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 Starter Unit1 Good morning! 1a—2e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2. 学会早上见面打招呼的用语。 3. 正确认读和书写Aa-Hh八个字母。 4. 了解一些常用缩略字的含义。 【重点、难点】 1. Hello! Good morning! 2.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八个人名的掌握。 3.A--H八个字母的学习,能认读,会书写。 【导学指导】 温故知新通过听唱英语歌曲?Good morning!?开始英语教学。看卡片学习英语名字,八个人名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介绍Hello, Hi 用于见面时打招呼。Good morning! 用于早上见面问好。 自主互助学习 1.观看课本插图,听一听,读一读课本1a 。 2.小组练习打招呼,教师巡回指导。 A: Hello, Frank! B: Hello, Alice! A: Good morning, Frank! (早上好,Frank) B: Good morning, Alice! ( 早上好,Alice) 3.学习字母Aa Bb Cc Dd Ee Ff Gg Hh 的正确发音。 Aa /ei/ Bb /bi:/ Cc /si:/ Dd /di:/ Ee /i:/ Ff / ef/ Gg /d3/ Hh /eit∫/ 4.正确书写字母。

【课堂练习】 1.小组训练早上见面打招呼。 2.小组表演比赛。 3.完成句子。 ______________(早上好,Helen!) ______________(嗨,Bob,早上好!) 4.写出下列字母的相应大小写字母。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_ 5.写出下列字母相邻的字母。 ____Bb____ _____Cc___ ____Ee____ ____Gg____ ____Ff___ ____Hh____ 6. 写出下列缩略词的意思。 HB________ CD______ BBC______ 【要点归纳】 1.学会早上见面的简单问候。 2. 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3.学会字母Aa——Hh 的正确发音,及正确书写。 【拓展练习】 1.早上见面主动用英语问好。 2.熟悉人名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 3.查词典为自己找一个喜欢的英语名字。 4._______ ________ (早上好),Mr. Wang! 5. Good morning, Mary. ___________. A. Good morning B. Good evening C. Good afternoon D. Hello 6.根据所给的字母的音标,写出大、小写字母。 1)/si:/________ 2)/di:/ ________ 3)/ef/________ 4)/bi:/_______ 5)/ ei /_______ 6) /i:/________ 7.写出下列大字字母的小写字母。 1) BEE ________ 2)BAG _______ 3)BED _______ 4)HB _______ 5)CD _______ 6)ABC ________ 7)AD _______ 8)CAAC _______. 8.把与汉语相关的英语规范地写在四线三格中。 1)海伦早上好! 2)早上好,Alice 。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导学案合集(供参考)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 Section A 学习目标: 1.知识 (1)学习字母A ---G。 (2)学习并掌握用英语表达问候,自我介绍及认识他人的交际用语。 2..方法 卡片法学习字母。 3.情感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字母A ---G。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习难点:用英语表达问候及自我介绍。 突破策略:卡片学习和对话练习。 学习流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一、走入新课: 1. 借助肢体语言和大家一起学习领会招呼语“Good morning!”,“Hi!”和 “H ello!”。 2. 拿出点名册走到一位新同学前面说:“Are you Wang Lin?”引导该同学 感悟出:“Yes , I am./ No ,I’m not.”。 3.设想一个外国人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如何问候他们呢?老师先走上前和对方握手说:Nice to meet you!和Welcome to China!引导对方说:Nice to meet you!too.和Thanks./Thank you. 二、阅读提示1: 1.听1a和3a.,学会并听懂“G ood morning!”,“Hi!”,“H ello!”,“Are you …?”,“Yes ,I am./No ,I’m not.”。 2.读1a和3a.并且理解1a 和3a.的意思。 3.找出不懂的其它词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听1a和3a后,学会自我介绍用:I am…… 三、阅读提示2: 再读1a和3a.,连线下列句子,然后核对答案。 A B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Helleo! Yes , I am. Are you Wang Lin? Hello! Nice to meet you! Good morning!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小学音乐一至六年级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小学音乐一至六年级全册教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音乐一至六年级全册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课题:《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寄语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 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 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 D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课题:表演《拉勾勾》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三结束部分: 课题: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自编动作拉勾勾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Units 1~6 【题组训练一】 一、I. 1. question 2. dictionaries 3. friends 4. difficult 5. vegetables II. 1. are 2. their 3. interesting 4.mine 5. watches 二、1-5 AABAD 三、1. Excuse me; in English 2. Thanks for 3. e-mail; at 4. plays sports 5. What color 【题组训练二】 1-5 DAABC 6-10 CDCAC 11-15 BBBDC 【题组训练三】 (一)1-5 DCBCA 6-10 CBDDB (二) 1—5 ADCBC 七年级(上) Units 7~9 【题组训练一】 一、1. December 2. usually 3. subject 4. Saturday https://www.doczj.com/doc/942496591.html,eful 6.writing 7.favorite 二、1. fifth 2. teeth 3. doesn’t like 4. are 5. healthy 6.to eat 7.makes ; laugh 8.boring ; bored 三、1. How much 2. Why does, like 3. Can; can’t 4. Her favorite subject 5. When do 【题组训练二】 1-5 CCBDA 6-10 BCBDA 【题组训练三】 一、1.shops 2.into 3. without 4.catching 5.considered 6.turn 7.impolite 8. surprised 二.1--5 CDADC 6--10ABACA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7页完成练习)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 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生物能,除外,生物都由组成。 二、课堂助学 1、情景引入:举例:选一生物和非生物的标本和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一般方法, 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提出疑问?什么是生物?非生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观察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及时做好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3图片,分析生石花、钟乳石、机器人、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 ①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②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明理由。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呢? (2)认真阅读教材P3—7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 ②生物能进行,举例 ③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举例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举例 ⑤生物能和,举例 ⑥生物都有和,举例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三、诊断评价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观察工具观察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2.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3.请挑出一句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古诗 A 一行白鹭上青天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任何反应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6.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遗传和变异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以下说法不是人和植物共有特征的是 A.排尿 B.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C.呼吸D.能产生后代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Units1~6 【题组训练一】 一、I.1.question2.dictionaries3.friends4.difficult5.vegetables II.1.are2.their3.interesting4.mine5.watches 二、1-5AABAD 三、1.Excuseme;inEnglish2.Thanksfor3.e- mail;at4.playssports5.Whatcolor 【题组训练二】 1-5DAABC6-10CDCAC11-15BBBDC 【题组训练三】 (一)1-5DCBCA6-10CBDDB (二)1—5ADCBC 七年级(上)Units7~9 【题组训练一】 一、https://www.doczj.com/doc/942496591.html,eful6.writing7.favorite 二、1.fifth2.teeth3.doesn’tlike4.are 5.healthy 6.toeat 7.makes;laugh 8.boring;bored 三、1.Howmuch2.Whydoes,like3.Can;can’t4.Herfavoritesubject5.Whendo 【题组训练二】 1-5CCBDA6-10BCBDA 【题组训练三】 一、 1.shops 2.into 3.without 4.catching 5.considered 6.turn 7.impolite 8.surpris ed 二.1--5CDADC6--10ABAC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