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7.36 MB
- 文档页数:48
鱼类水产养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连续性,并一直受到大学和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中国大学的鱼类育种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育种科学”课程在开发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课程。
该教科书全面总结了中国一定规模内主要经济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地阐述了鱼类人工繁殖,鱼苗养殖,食用鱼养殖,鱼类繁殖和资源保护的理论和技术,介绍了鱼类的水环境特征。
各种类型的水产养殖用水,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的净化技术以及活鱼运输和鱼类安全越冬的方法。
还讨论了中国天然水域和鱼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问题,以及天然水域合理放养的水产养殖能力。
该教材结合了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和生产实践,并反映了国内外鱼类养殖的发展水平,新技术,新方法。
本书主要用于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
它还可以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和科研机构提供理论指导。
全书共分九章
第一章:简介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三章: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与控制
第四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第5章: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第6章:鱼苗种植
第7章:食用鱼类养殖
第8章:鱼类资源的扩散和保护
第9章:活鱼运输和鱼越冬。
第一章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
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
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2.5—3倍.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
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
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
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
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
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
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
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
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
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
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
3、鲢:体侧扁、背腹较高,背部青灰色,两侧灰白,腹部银白,腹部鳞片细小,易脱落。
腹部狭窄如刀棱(腹棱).滤食性,性情活泼,喜跳跃,在水中上层活动。
4、鳙: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鳙鱼腹棱自腹鳍基部到肛门。
中上层活动,性情温和,滤食性。
5、鲤:体呈纺锤形,有2对须,鳞片较大,体侧呈金黄色。
杂食性,底层活动.6、鲫:体形似鲤,但体小背高无须,体呈银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