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 格式:pdf
- 大小:388.30 KB
- 文档页数:3
【 导语】作⽂是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特别是满分作⽂呢?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7⾼考
满分作⽂范⽂【五篇】》希望对⼤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第⼀篇:⼼灵的拐杖】
⾯朝黄⼟,他扛起了⼀个家,⽽今花⽩了发,他依然健朗,只因拄着⼼灵的拐杖。
——题记⿊⾊的外壳,机⾝宽⽽稍薄,超⼤的矩形屏幕,约莫指甲盖⼤⼩的按键。
这是⼀台⼿机,⼀台“⽼⼈机”。此刻的它正被⽼⼈握在⼿⾥,粗糙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机⾝,温柔⽽缠绵。⽼⼈在等待着什
么,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可以慢慢地,回忆些什么。
那该是⼗⼏年前的事了。那年头,别说⼿机了,连电话都没有。的通信⽅式便是写信。⼀笔⼀划的思念,⼀字⼀句的关
⼼,被装进⼀个简易的信封⾥,贴上⼋分的邮票,寄往未知的远⽅。
信是寄了,却不⼀定到得了游⼦⼿中,有那么⼏年,与在外打⼯的⼥⼉失去了联络,也不知多少次含了泪,怔怔地望着被
退回的信。寄不出,只能等⼥⼉寄来。⽩⽇⾥总有⼲不完的农活,便时常趁夜往村头跑,只盼得⼥⼉的信已经送到了村长家。
⼭⾥不⽐平原,家家户户都散落在⼤⼭⾥,⼀个来回,少说也得两个⼩时。去时傍着⼣阳,⼼中急切,三步并作两步,可临近
村头,望着村长屋⾥的灯光,⼜踯躅起来。去得多了,村长早晓得他的来意,看着他三天两头跑,信却没有消息,⼼⾥也不是
个滋味。村⾥的年轻⼈外出打⼯是常事,这样的担忧,村长也深有体会,看他这般,竟是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他⼀见村
长的神⾊,便知道希望再次落空。回时步⼦明显慢了下来,⼏步⼀回头,明知夜⾥不可能有邮递员送信,却还是忍不住期待。
渐渐远了⼈家,独⾏于寂寂⼭林中,看⼀轮残⽉锁⼀汪忧愁思念在浑浊的眼中。
可纵是⼜的失望,他也不曾想过放弃。只要有那个盼头在,只要拄着⼼灵的拐杖,多⾛⼏趟夜路⼜何妨?只是那⼼⾥的思
念与牵挂,⽀撑着他,也折磨着他。
后来终于有了电话。红⾊的固定电话,被放在那台⽼旧的⿊⽩电视机旁,正对着窗,信号时有时⽆。没有来电显⽰,⽩天
外出⼲活的他们,也不知孩⼦们究竟有没有来过电话,有没有什么急事。便只好在夜⾥等。他和⽼伴怕因为⽿朵不好使,漏听
了铃声,索性端了饭菜在房⾥吃。⼀抬头,便看见那电话安安静静蜷在那⼀隅。吃罢饭,两⼈便守在电视机旁,说是看电视,
⼼却系在那红⾊物什上。有时这⼀等,便是⼏个钟头。他们习惯早睡,却也⾮等到熬不住了,才想着⾃⼰给孩⼦打去。⼀再起
⾝,胡乱换了⼏次频道,才终于拿起了话筒。刚按下⼏个键,⼜犹豫了,放下听筒,回头与昏昏欲睡的⽼伴商量着要再等⼀会
⼉。虽说孩⼦们说是不会妨碍,他却始终担⼼会打扰他们⼯作。直⾄熟悉的铃声响起,精神⼀震,忙接起电话。如此,这⼀夜
才睡得安稳。
也就是三年前吧,⼥⼉给他买了⼀台诺基亚⼿机。初时不会使⽤,眼见着有电话打进,不是忘了按接听,就是错按了挂
断,对着⼿机说了半天,也不见得那头有反应。好不容易学会了,便天天⼿机不离⾝。去⼭⾥⼲活也带着,却⼜怕摔了,⼩⼼
翼翼地揣在上⾐⼝袋⾥,时不时掏出来瞅⼀眼。天热,⼩⼼地将外套往树枝上挂着。正⼲着活,忽觉铃声响起,可⼿中或砍或
锯,不好⽴刻放下,只得⼀边加快了⼿中动作,⼀边侧⽬往树枝那边望去,留⼼听着,只盼得它响得久⼀点。那铃声却偏不如
⼈愿,时断时续,若有若⽆。待放下活计,胡乱在⾐服上抹净了⼿,径直往树下去。取了外套掏出⼿机,⼀看,哪有什么未接
来电?原是太过紧张,听差了。其实孩⼦们也忙,不可能天天打电话,可他是⽣怕了错过哪怕⼀通电话。
⽼⼈机则是今年换上的。他⽆意间向⼥⼉提起过⼿机屏幕太⼩,看不清楚,怎想⼥⼉回家时便给他带了⼀台⽼⼈机。宽⼤
的屏幕,⼤号的字体,操作简单,还有语⾳短信。这样⼀个什物握在⼿⾥,总觉得有⼀股⼦暖意。
这样⼀个⼩东西,竟能传来千⾥之外的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它真真实实地为他⽀撑起⼀⽚天,⽀撑起
思念,让他能在这样⼀个偏僻的⼩⼭村⾥,享受到天伦之乐……
灰暗的屏幕忽然亮了起来,熟悉的铃声响起。⽼⼈机震动着,唤回⽼⼈飘远的思绪。略⼀低头,他清楚的看见屏幕上显⽰
着“孙⼥”的字样,熟练地按下了接听键。那头,欢快的声⾳传来:“爷爷,我们回来过中秋,给您和奶奶带了⽉饼……”
……
⽼⼈悠闲地躺在⽼藤椅上,嘴⾓上翘,⽉光洒下,照亮了他眼中那溢满了的幸福和满⾜。
再过得两⽇,⽉,就圆了……
【第⼆篇:⾼考是⼈⽣的洗礼】
⼜到六⽉考试季。考试⼜成了很多学⽣的噩梦。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拥有呢?拥有
的时间⼜能有多长呢?即使了,⼀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
每到考试时我就⼿忙脚乱。考试前⼀天,⼼⾥下着⼩⾬,忧虑像⼀张,牢牢地束缚着我;考试时,或风平浪静,或笑逐颜
开,或⼀筹莫展;⼀旦考砸了,⼼中宛如暴⾬即将来临,阴沉得怕⼈。考试卷上⼀个个鲜红的⼤叉,就像⼀把把沾着殷红鲜⾎
的⼩⼑,让我痛苦不堪。我不明⽩:⽼师曾⽆数次告诉我们考试只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可是为什
么分数却成了我们的负担? 分数到底是什么?在家长的眼⾥,它代表了荣誉、⾯⼦。每次坐在⼀起谈论孩⼦的成绩,家长可以骄傲地向周围⼈炫耀“我
的孩⼦得了第⼀名”“我的孩⼦⼜考了⼀百分”。可是你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
家,除了要完成⽼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你们买来的课外书、复习资料,每天都苦读到深夜。时间长了,很多⼈都戴上了眼
镜。即使这样刻苦地学习,分数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忡忡,⽣怕考得不好;了,⼜担⼼下被别
⼈超越;考差了,⾃⼰羞愧万分,深感⽆颜见江东⽗⽼。
分数给我的压⼒也很⼤。我记得有单元测验,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师同学或严厉,或惊异,或惋惜,或不屑的⽬
光压得我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终于放学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爸爸微笑着问:“纤纤,考了多少分啊?”我
低着头,⼩声地说:“63。”慈爱的⽗亲不见了。⽗亲⼀边打着⼿势,⼀边对我咆哮:“你怎么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这么
⼤,你每天到底在⼲什么?”我吓坏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责问,只是躲在⼀⾓默默流泪。此时,我是多么痛恨考试,痛恨分数
啊!
考试原本只是为了测试学⽣的学习情况,让学⽣⾃⼰和⽼师及时发现问题,进⾏改进。可是残酷的分数成了学⽣沉重的负
担,让他们成为考试的笼中鸟。分数啊分数,你左右了我的喜怒哀乐,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负担,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如
果分数不是那么重要该有多好!
【第三篇:蛙鸣伴驼铃】
亲爱的朋友们,我所站⽴的地⽅,就是中国。
如果你侧⽿倾听,你是否听到了那⽥间蛙鸣和⼤漠中的驼铃?
俯瞰中国乡村的上空,⽥间依旧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嬗变。中华有诗云:“稻花⾹⾥说丰年,听取蛙声⼀⽚。”从关
注“三农”到精准扶贫,时代的巨轮飞速向前时,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以⾮凡的活⼒实现了⾃⾝的蜕变,呈现出⼀幅⼭⽔美、⼈
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上,⽆数致⼒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们成为时代的先锋。耶鲁⼤学村官秦玥飞带领乡村率先⾛上信息化的轨道;
三⼗年⽀教⼥教师以芳兰振蕙叶之姿,使“⽀⽉英”这个名字镌刻在两代⼈的记忆之中。鲁迅曾说:“⽆穷的远⽅,⽆尽的⼈们,
都与我有关。”正是怀着对乡村⼤地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数⼈与曾经的这⽅⼟地有了再难分割的羁绊。从宏观层⾯上,国
家的发展从未遗忘农村,从顶层设计再到基层探索,湘西⼗⼋洞村的扶贫经验⾄今还在传播,三权分置体现的对农民的关怀也
仍是⼈们感念的对象。⼤风起于青萍之末,知⽌⽽后有定,激荡之中⽽后有静。
放眼宏观的国际,新丝路上⼜响起的阵阵驼铃,传来⼈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乡愁。西⽅有谚云“独⽊不成林”,⾮洲朋友也
说“⽔涨荷花⾼”,⼀带⼀路的“传奇”构想是古⽼中国全球担当的表征,它不是以中国霸权睥睨⼀切,⽽是以开放的怀抱包容世
界。
当普惠互利共赢成为全球治理的共同呼声,中国成为最勇敢的弄潮⼉。当“逆全球化”的⾔论甚嚣尘上,当地球村的乐观之
幕徐徐降下,有⼈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忧患之问。⼀带⼀路成为全球对于中国治理⽅案的共同期待。中国⼈的⽂
化⾃觉与⽂化⾃信凝聚成责任担当,古⽼的丝绸之路是养分之源,全新的发展理念⼜为其注⼊了不竭的活⼒。
当蛙声伴着⽥间的风传遍⼴阔的美丽乡村,当驼铃载着国际的梦奏响⼀带⼀路之歌,你会看见古⽼中国⽇益崛起的⾝姿,
它化为⼀声厚重的龙吟,泅渡了历史的重洋,激荡在七⼤洲的上空。
我所站⽴的地⽅,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今⽇少年⼈,当蛙声伴着驼铃,我们向前迈步的脚步声应当更加铿锵有⼒才是。
世界青年⼈,也请让我们伸出⼿,握⼀握,共同穿越巨变的中国。
【第四篇:雅俗皆乐,幸福中国】
唱念做打,⽣旦净末,“咿咿呀呀”中粉墨登场,她是中国的国粹——京剧。韵律⼗⾜,动感四射,她是⼤妈们的最爱——
⼴场舞。
⼀个阳春⽩雪,⼀个下⾥巴⼈,看似天差地别,但她们站在⼀起,笑得灿烂:“不,我们都是中国!”历经岁⽉洗礼,炮⽕纷
飞,京剧蕴含着深厚的⽂化内涵,从唱词到唱腔,从服饰到妆容,她就像⼀个⽂化符号,使⼈说起中国,便有个⿊脸的包公开
始“哇呀呀呀”。⽽作为舞坛新秀,⼴场舞的兴起只在近⼏年,但鲜明的节奏、简单的动作使她迅速在⼤妈中流⾏,掀起了⼀股
⼴场舞热。但⽆论是⾼雅的京剧抑或是通俗的⼴场舞,不可否认的是,她们都给⼈以精神的愉悦享受。那么对⾼雅还是通俗的
纠结就可放到⼀边了。
偌⼤的⼴场,有空地,有戏台,台上是⽔袖青⾐,台下是“动次达次”;台上⼈沉浸在戏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愤,台下⼈陶
醉在曲中,或进或退,或旋或蹲;有⼈品⼀杯⾹茗,跟着台上⼈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有⼈放下⼿中物什,跟着台下⼈旋转跳
跃,舞步翩跹。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个⼈脸上都呈现笑意时,⼜有什么⾼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国,有沉迷京剧的票友,也有喜爱跳舞的⼤妈,他们的审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没必要争吵、没必要纠结,各⼈有
各⼈的路。地⼴物博的中国不敢故作清⾼,也不撒泼打滚,他推出京剧、⼴场舞两个姑娘,“谁喜欢跟谁玩⼉就跟谁玩⼉吧!”于
是,他笑了,她笑了,⼤家都笑了。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多元的⽂化也呈现新的⾯貌,作为世界上最古⽼的国家之⼀的中国,其⽂化更是纷杂。古⽼的⽂化艺
术与新兴的娱乐活动仿佛势不两⽴,但中国以其融会贯通的包容⼼将两者有机的统⼀了起来。⽆论阳春⽩雪还是下⾥巴⼈,只
是中国这个泱泱⼤国不同的⾯貌罢了。
当京剧遇上⼴场舞,⼤雅遇上⼤俗,没有争论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赏,雅俗皆乐,所以每个⼈都可以快乐,进⽽
整个中国都幸福。
⽔袖舞青⾐,⿎点动腰肢。雅俗共欢乐,幸福满中国。
【第五篇:扫除腻粉呈风⾻】
时下,⼈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性平均收⼊往往⾼于不化妆的⼥性,⽽
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不⼀定优秀,但优秀的⼥⼈⼀定会化妆,⼀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的表
现,这种⼼⾥⼈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忽略了内在的“芳⾹馥郁”,岂不是有徒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是花中第⼀流”。我想说,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
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点淡妆不仅会让⾃⼰的⼼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不为
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施粉浓眉,翘⾸弄姿,妖艳惑众,⽽内⾥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如⼀,内外
兼修,才能芳⾹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
艰苦朴素是⼀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接受。⼀个⼈⽆在家,还是⽴⾜社会,
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不是为别⼈活着。可巴⾦说过:⼈不是为了吃⽶⽽活着。那么
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的境界是有所作为。⽤实⼒证明⾃⼰的不凡⽓质,舍弃⾏⼫⾛⾁
的“空⽪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有了精神⽓,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的情况下,⾯试选择是素⾯朝天、穿着打扮的
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修饰的朝⽓者,答案肯定是不⾔⽽喻的。所以,⼤学毕业⽣就业前美容打扮⼀番⽆可厚⾮。⽽⾦⽟
其外,虚有表⾯,缺少涵养、⽂化和能⼒,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能⾛多远,令⼈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
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馥郁”的⼈格魅⼒。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褪却红⾐学淡妆。好向濂溪
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所说“增之⼀分则太
长,减之⼀分则太短;著粉则太⽩,施朱则太⾚”,恰到好处。残花⾹尤存,蜂蝶恋旧枝。德⾏、品格与学识能⼒等综合起来,
⽅能彰显⾼贵⽓质。
“数风流⼈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前举⽌谈吐得体,⼈后增强内蕴,今朝我少年必在
⾃强不息中收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