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1.26 KB
- 文档页数:1
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作者:张焕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6期麦套花生在豫北地区占花生种植面积的70%以上。
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花生产量,解决粮油争地的矛盾,实现粮油双高产。
但传统的人工套种模式,采用单行独脚耧种植,导致后续的机械化管理和收获无法配套,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开展了麦套花生机械化种植模式试验示范,集成了一套适宜于本地的麦套花生种植模式。
一、传统麦套花生存在的问题(一)影响前茬产量由于传统的麦套花生播种时小麦正处于灌浆期至成熟期,密度大,播种难度大,易伤及小麦茎秆,影响小麦产量。
(二)花生群体质量差花生播种不规范,小麦收获时联合收割机易伤及花生苗,造成花生缺苗断垄,密度偏小;花生与小麦共生期长,管理跟不上,易造成“高脚苗”,主茎节间过长,抑制侧枝发育,影响花生产量。
(三)生产效率低播种、管理、收获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效益低。
同时,由于传统套种模式无法机械化收获,遇到花生成熟期阴雨天气,常因收获进度迟缓造成落果、烂果,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推迟麦播进度。
二、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一)品种选择1.小麦品种选择。
小麦选用早熟、矮秆、抗逆性强的高产稳产品种,如郑麦369、濮麦9号、矮抗58、石麦12、百农4199等。
2.花生品种选择。
花生选用耐阴性好、增产潜力大、中早熟、抗逆性强的大中果型品种。
适于机械化摘果的品种要求株高在30 cm以上,果柄长在3 cm以上,荚果整齐,植株直立,疏枝类型,果嘴锐,果皮硬,缩缢浅;适于机械分段收获的品种要求生育期一致、植株直立、荚果整齐、果柄坚韧不落果,最好为疏枝类型;适于机械化联合收获的品种要求生育期一致、株高在20 cm以上、荚果整齐、果柄坚韧不落果、落叶性好、荚果不破碎。
如豫花9326、远杂9847、开农176、开农1715、濮花28等。
(二)小麦—花生宽窄行种植,良种良法相配套,提高作业效率南乐县小麦播种期一般在10月10—20日,每667 m2播种量一般控制在 8~10 kg,播种期每延迟3 d,每667 m2 播种量增加 0.5 kg。
浅谈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众所周知,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
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也就是说花生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之一,怎样培育高产的花生,是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将花生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分析,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的花生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种植效益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也应看到,花生生产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等问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相差较远,与花生生产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要迅速改变后进产区的生产面貌,进一步提高我国花生产量和质量,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因此,提高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播种前准备播种前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键,也就是说想要花生改产就得选择好品种。
作为专业的培育技术人员。
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品种,选出适合的种子之后,播种之前先果选,再粒选,再用适度的温水和25%多菌灵拌种,同时还要将土壤进行处理,用呋喃丹1.5kg与麦麸8kg拌成毒饵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在这样的情况不但可以保证能够全苗,还能很好的控制虫害。
选好了优良的品种后,还要讲究适期足墒播种,保证足墒下种,为花生整个生育过程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 适当时期进行早播,要科学合理的密植想要花生高产,适当早播种和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早播种,是有好处的,生育期周期越长,花生的籽粒就会越饱满。
所以,在麦子收割后,要及时的抢墒播种,禁止拖延播种时期,必须在每年的6月5~10日之间就结束播种,另外在掌握了最佳的早播种时期之后,必须还要掌握一项合理密植的关键技术,大致的种植是22.5万株/hm2左右。
安花3号麦垄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作者:王海莉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13期摘要:安花 3 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花生所选育的高产、高油、高出米率花生新品种。
该品种在2015—2019年产量比较试验中,籽仁产量均为第1名,且田间表现优异,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花生产区春、夏季种植。
麦套花生是河南省花生的主要种植方式,且种植面积占河南花生的 1/4。
基于此,分析了安花3号花生品种特征特性及其麦垄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安花3号;麦垄套种;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花生套种的种植模式,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
但是在麦垄套种栽培中存在一些困难,如花生和小麦作物共生期长、前期花生苗较弱、小麦收获后的管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花生的产量。
因此,推广安花3号麦垄套种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花生产量和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安花3号的特征特性1.1 特征特性该品种疏枝直立,连续开花,荚果普通型,油食兼用。
叶片深绿色、中等大小、椭圆形,主茎高40.7 cm,侧枝长45.5 cm,总分枝数6个,结果枝数5个,单株饱果数18.3个,百果重155.2 g,饱果率91.9%。
荚果表面质地中,缩缢程度弱。
籽仁为柱型,百仁重66.2 g,种皮颜色浅红,内种皮颜色白,蛋白质含量20.8%,油酸含量38.3%,亚油酸含量39%。
该品种苗期植株长势强,结果集中,结实性好,果柄短,粗,韧性好,抗旱性强,抗涝性中,抗倒性较强,生育期115 d[1]。
1.2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5年参加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的产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小粒组的区域试验,2018—2019年参加了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小粒组区域试验。
在2015—2019年连续5年的产量比较试验中,安花3号表现优异(见表1)。
2 栽培技术要点2.1 施足底肥,培肥地力套种安花3号产量高低依赖于土壤基础肥力和麦田施肥情况,应在小麦播种前施足两季作物所需肥料或在春季麦田多施肥。
高油酸花生并不是代表其出油率高,而是指其油酸含量大于75%、亚油酸含量大于10%的一类花生。
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是花生脂肪的组成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对降低有害胆固醇、维持有益胆固醇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还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且抗氧化性极强,美容美颜、护肝养胃功效较好。
高油酸花生对提高个体体质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油酸花生及制品耐储存,保鲜期长。
各地现在正加大力度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
花生是山东省博兴县传统种植作物,有一定的种植基础。
经土质测试,博兴县多个村镇适合种植高油酸花生。
现就高油酸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一、选择适宜品种选择产量高、抗病性强的高油酸花生品种。
如花育656、开农1715、鲁花10号等。
春播花生选择生育期130天以上的品种,夏播花生选择生育期110~120天的品种。
二、整地选择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前茬最好是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此类地块有机质含量较高。
提倡冬前深耕,冻融土壤,消灭病虫,改善生长层(结果层)小环境。
深耕深翻是破除犁底层、创造高产土体结构的重要措施,一般深耕30~35厘米。
深耕的同时亩施腐熟粪肥3~5立方米或生物有机肥40~80千克。
三、播前准备1.晒种。
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2~3天,具有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杀灭病菌虫卵、减轻病虫害的作用。
2.种子处理。
①种子精选。
花生剥壳后,剔除瘦小、发芽、霉变、破伤的种仁,然后将种子分成2级,选籽粒较大且均匀、颜色正常的为1级,小粒作为2级,播种时先播1级种子,后播2级种子,进行分级别种植,以确保苗匀、苗全、苗壮。
②拌种。
每亩种量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25克,或50%多菌灵,或敌委丹50克兑水500毫升搅匀拌种,或用护丰(30%毒死蜱)300毫升加50%多菌灵或敌委丹50克兑水250毫升搅匀拌种,阴干后播种。
③包衣。
近年来,花生上推广应用的种衣剂主要有高巧、双巧、福戈、福亮等,种衣剂内含微量元素、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参照产品说明使用花生种衣剂进行包衣,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花生病害,实现花生播后苗齐、苗匀、苗壮。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任永锋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4期任永锋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少,而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
但是,花生种植中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经验不足的问题,造成种植效益不佳。
因此,笔者将多年来在豫南地区成功种植花生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播种前处理(一)选种选种时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质,高产高油,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二)晒种花生在播前30d带壳晒种,晒种可以提高种皮的透气性,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增加种子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
选择晴天晒种。
晒种时种子一般摊开厚度在10cm左右,不要摊得过厚,以防晒种时晒不透;也不要摊得过薄,防止过分晒种。
切记不要在高温(不能超过30℃)下晒种,不能在水泥路、柏油路上晒种,可能烫伤种子,以免种子失去活性,降低种子发芽率。
每隔1~2h翻动1次,晒2~3d,也可以根据气温来合理确定晒种时间。
(三)剥壳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d为宜。
不论是机械剥壳还是人工剥壳,都是在播种前2~3d进行剥壳。
剥壳后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大粒作种,小粒、秕粒、破碎粒、发霉粒要剥出,不易作种。
二、整地改土,深耕细作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根系发达,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土层深厚、排灌较好的地块,最好在水稻—小麦、玉米—小麦的轮作间安插,秋耕后耙平保墒。
对于黏土,夏季要压沙或压含磷风化石10~15m3,特别是排水不畅的地块要深耕,一般深耕30~35cm,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2~3年深翻1次。
对于黏质土壤,可以加适量细沙,改善结果土层的通透性。
对沙层过厚的地块,结合深翻,在犁底下压10~15cm厚的黏土,创造蓄水保肥的土层。
深耕时间最好在暮秋初冬,可以蓄积雨雪、保墒蓄水,促使泥土熟化。
对于不同的地块,深耕程度不同,半山坡和平原可以深耕30~50cm,山岭旱薄地以25cm为好,而沙土地在20cm以下即可。
对策建议MODERN ENTERPRISECULTURE1592020.6MEC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刘霞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谷山北路农业农村局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59-01一、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势分析间作套种模式可以使各种农作物在生理上的互补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使用使玉米产量相比玉米单作提高5%,玉米可以更多吸收来自花生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18%。
在环境保护方面,玉米和花生可以充分发挥根瘤固氮作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10%的氮肥用量,实现花生生产的绿色高效。
花生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引入起到了固氮作用,改良了土壤环境,使土地得到养护。
二、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方案(一)田间合理布局小麦花生玉米间种套作在田间的布局模式使用带状间作模式。
重点考虑三种不同作物在田间的合理布局,以便有效地调节作物间的共生期矛盾。
笔者推荐田间布局模式采用以粮食生产为主,保证花生增产的9:4:2模式。
即小麦、玉米、花生的播种行距比例为9:4:2。
小麦使用机播进行宽窄行种植,在每相距2m 的带宽中分别包含了行距为30cm 的3个宽行和行距为15cm 的6个窄行,共9行。
在小麦收成前,将花生套种在小麦种植区的宽行中,行距为30cm,每个带宽播种4行,每穴播种2粒,播种完成后的播种密度达到6000-7000穴/亩。
小麦收成后,在窄行中套种玉米,行距为40cm,每个带宽播种2行,使播种密度达到3000-4000株/亩。
小麦与花生间应保持15cm 的间距,而玉米与花生间应保持存在35cm 间距。
在小麦花生玉米间种套作选地时应该优先对土质进行考察,保证土质适宜播种,同时确保土地平整,便于排水灌溉。
播种前应提前对耕地进行深翻作业,以保证土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方便秸秆的溶解。
耕地深翻作业应采用大型深翻机,保证深翻深度在30-40cm 之间。
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麦套花生是一种双季作物,适宜在春、秋两季种植。
其生长周期较短,生长期大约为120到130天,所以适合于利用冬·春和夏·秋两季作为种植周期,可以大大增加利用土
地的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麦套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地块选择
麦套花生种植的适宜土壤是松土深厚、肥沃透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
一般
来说,平整的耕地或农田都可以作为麦套花生地块。
同时,要注意地块去根,以免发生连
作障碍病害。
二、施肥技术
麦套花生是一种肥料需求量相对较高的作物,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在播
种前要进行腐熟有机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在种植过程中,每亩要
施入10~12公斤的氮肥和4~6公斤的磷肥,施肥时间一般分别在水稻除草、开花期和成熟
期进行。
三、选种技术
选种技术是决定花生产量的关键,选用高产、优质的花生品种是关键。
常见的花生品
种有“巨大”、“瑞典”、“光辉3号”等,这些品种既耐旱耐寒,又抗病性强,适合不
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四、种植技术
麦套花生的种植方式很多,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最常见的是整茬播、条播和穴播。
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度、深浅和间距。
一般来说,每亩种植量要控制在
200~240kg之间,行距为60~70cm,株距为20~25cm;种植深度一般为4~6cm。
五、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中耕、松土、
浇水等管理工作。
对于梢蒂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摘心,以促进主茎生长,提高产量。
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及时查看,发现问题要积极处理。
总之,麦套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涉及地块选择、施肥技术、选种技术、种植技术
和田间管理技术等。
如果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栽培,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提高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