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加速新材料与新技术交叉融合创新,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特制定此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主题主线,对标国际先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华材料港”。以资源、能源等优势为依托,以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做优做专特色新材料、重点提升功能新材料、培育发展未来新材料,强化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支撑,构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加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打造高质量新材料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重在夯实基础、局部突破、建设生态。部署一批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提升一批专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细分领域,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地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龙头企业牵引、配套企业协同、公共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生态。

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IOOO亿元。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值超10亿元企业15家,集聚新材料领域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0家、瞪羚培育企业5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开展重大科研项目20项,努力打造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发展方向

围绕先进支柱材料、特色新材料、功能新材料、未来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我市新材料细分领域,注重发挥我市比较优势,聚焦打造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的八大新材料领域,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

1.化工新材料

基础化工原料做优存量,发展增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大型化、一体化、清洁化、高端化、集群化”,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石化实施五大合成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C4、芳烧、油化盐化产业链。巩固发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优

势,重点发展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2.先进钢铁材料

重点为打造高性能建材钢和特种钢,推进钢材深加工,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铁等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车轮、弹簧钢,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高抛光性能、高耐蚀性能工模具钢,特种耐腐蚀油井管,航空航天零部件用特殊钢,高档数控机床用特殊钢,核电机组用特殊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高硬度合金结构钢,高温合金及特种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管等高性能钢制品。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3.无机非金属

聚焦硅资源及其相关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纯硅微粉、高纯石英原材料、新型玻璃、碳化硅、高纯石英砂、石英光纤材料、新型光电材料等,提升传统产品层次。进一步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硅材料应用方向,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二)做优做专特色新材料

4.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围绕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

尼龙纤维等领域,推动下游的复合材料、纺织服装、体育休闲、新能源应用、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制品完整产业链发展,延伸复合材料产业链,重点拓展下游复合材料开发,发展碳纤维预浸料、聚酰亚胺纤维防阻燃布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等复合材料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5.海洋新材料

重点发展海洋船舶防护涂料、海港工程防水材料、特种复合纤维材料等海工装备支撑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分离膜、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等海洋环境处理材料。培育发展海洋生物质材料和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围绕南极磷虾提取虾油、虾青素、蛋白肽、蛋白酶,加快推进海藻多糖、系列多肽、壳聚糖、藻蓝蛋白、藻红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生物药材提取物及医药中间体、基因工程药的研发。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三)重点提升功能新材料

6.电子信息材料

重点发展先进封装材料、5G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突破高性能电子级硅微粉、环氧模塑料(EMC)等产品性能。依托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产业,突破芯片和光电器件专用化工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电子专用材料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7.新型能源材料

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等风电材料,支持光伏玻璃、组件、光伏电池片、太阳能级硅片等光伏产业支撑材料,支持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芯、前驱体、电解液等电池材料,培育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氢材料支撑氢能产业发展,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自主化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四)培育发展未来新材料

8.未来材料

引育一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纳米材料,开发满足光电、新能源、医药等领域的新型纳米材料。储备一批新一代核能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超导材料制造技术,面向空天、深海、深地、深冷等条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加强特种材料研发,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

1.打造国家实验室重要节点

立足连云港新材料发展的特色优势,主动对接苏州实验室,推动中复神鹰、盛虹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入苏州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探索建设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搭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平台,实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贯通衔接,更好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孵化和转化。到2025年,力争加入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

发改委)

2.打造新材料一体化创新平台

建设新材料产学研联盟,围绕短板弱项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新材料平台体系,建设材料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一批关键材料加速生产应用衔接和验证。推进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一批新材料领域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重大创新载体。依托江苏海洋大学和各领域龙头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到2025年,力争建设新材料创新平台30个。(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3.提升科创平台服务水平

立足我市石化材料优势,打造盛虹(全球)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推进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硅材料国家级检验中心和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延伸服务功能,面向全行业开展新产品试验试制、检测评价等服务,把创新平台变成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新兴项目的孵化器,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争建成20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1个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二)实施关键材料突破工程

1.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的关键新材料领域,探索设立市级基础研究科技计划,鼓励科技人才自主选题、自由探索,重点支持中青年博士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努力提高新材料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到2025年,实施新材料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0项以上。(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2.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行动

立足问题导向,聚焦我市先进基础材料、特色新材料等优势,面向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通过“揭榜挂帅”、赛马争先、悬赏制激励等多种形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我市新材料核心竞争力。探索项目攻关新形式,深化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中科院宁波所、中国化纤协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联合攻关新机制。到2025年,力争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3.推进新材料“联合开发+联合创新”

在海工装备、信息通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新材料解决方案攻关工程,加强新材料生产企业与下游用材企业联合开发,推动新材料生产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从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等源头开始,通过生产端和应用端联合开发、联合创新,系统解决材料开发、制造装备、成型加工装备、加工工艺技术、工业化生产、行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新材料产业服务体系等问题,形成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到2025年,实施新材料解决方案攻关工程

20个。(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三)实施优势企业引育工程

1.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

围绕先进石化材料、高端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一企一策”方式予以支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中复神鹰、联瑞新材、太平洋石英、斯尔邦石化等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研发投入,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2.开展强链补链企业招引行动

聚焦新材料产业八大细分方向,编制新材料产业地图和产业链招商目录,明确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重点围绕海洋风电材料、海工装备材料、高性能分离膜等新材料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各重点环节形成细化分工与互补,构建完整产业链合作生态。(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3.打造新材料创新型企业矩阵

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新材料企业,建立新材料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注擅长领域,加强技术储备,着力培育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挂牌上市。到2025年,发展创新型领军企

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1.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

继续实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政策,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重点支持可替代进口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培育一批新材料名牌产品和品牌商标产品。针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聚酰亚胺及复合材料、高端环氧模塑料、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化条件完备的新材料品种,组织开展应用示范。鼓励新材料生产、设计、用户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定制开发,推行产

用结合。到2025年,打造新产品30个。(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2.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和标准

探索制定新材料“首验证”目录,加强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材料、设计、工艺、装备、封测、标准等体系化能力建设。紧跟新材料国际标准化动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市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支持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与研究。到2025年,力争打造一批新材料标准。(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服务体系完善工程

支持开发区、徐灯新区等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新材料技术研发、中试生产、标准制定、检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普及、标准宣传、人才培训、海外拓展、项目对接、检验检测、评测认证、交流合作等公共服务。在石化、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依托我市新材料龙头企业和下游用户,建立面向全省的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支持社会组织通过会议、论坛、展览等形式整合资源为新材料优质产品开展宣传推广和需求对接等服务。积极举办中国(连云港)国际新材料技术大会等大型行业活动,提升我市新材料产业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建设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6个。(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六)实施特色板块打造工程

对标国际先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注重协同有序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加快打造“中华材料港”。推动开发区加快推进新材料集群式发展、规模化应用,建设“中华材料港”核心区。支持徐灯新区围绕“大型化、一体化、高端化、精细化”,打造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立足国际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高容量拓展灌南、灌云、赣榆产业承载区。立足海洋新材料等特色新材料方向,支持连云区建设东南部新材料产业区。围绕硅材料产业高端方向,打造东海特色硅材料制造基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开发区及各区)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统筹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推动补链强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完善产业生态。发挥创新联合体、行业协会、联盟等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及时疏解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

(二)强化政策支撑

全面落实国家部委、省、市各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积极招商引智,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在企业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

(三)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保险公司创新险种,对在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的连云港市本地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提供质量、责任等风险承保。发挥市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大连云港新材料产业配套投资基金力度,重点支持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引导金融服务重点向新材料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拓展直接融资途径,纾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产品供给,发挥“科创基金”“新材料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打造“基金+项目+产业”一体化生态链。

(四)加快人才支撑

积极对接省“双创计划”、省“十大领域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聚焦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深入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扩大“海燕计划”覆盖范围,着力在重点材料领域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留学人才,对来连云港工作的留学人员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留学回国人员队伍。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机制,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定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压减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为新材料产业领域企业开展项目建设、环评、融资等提供便利高效服务,大力弘扬表彰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发展较好的区域予以通报表扬,营造全市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良好氛围。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加速新材料与新技术交叉融合创新,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特制定此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主题主线,对标国际先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华材料港”。以资源、能源等优势为依托,以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做优做专特色新材料、重点提升功能新材料、培育发展未来新材料,强化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支撑,构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加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打造高质量新材料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重在夯实基础、局部突破、建设生态。部署一批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提升一批专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细分领域,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地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龙头企业牵引、配套企业协同、公共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生态。 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IOOO亿元。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值超10亿元企业15家,集聚新材料领域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0家、瞪羚培育企业5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开展重大科研项目20项,努力打造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发展方向 围绕先进支柱材料、特色新材料、功能新材料、未来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我市新材料细分领域,注重发挥我市比较优势,聚焦打造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的八大新材料领域,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 1.化工新材料 基础化工原料做优存量,发展增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大型化、一体化、清洁化、高端化、集群化”,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石化实施五大合成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C4、芳烧、油化盐化产业链。巩固发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优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自主创新、突破重点的思路,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1. 钢铁材料。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铁关键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用钢,核电关键装备用钢,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极地环境用钢,大型水电用高级别压力钢管及蜗壳用钢,高炉渣提钛产钛白粉等产品。 2. 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航空用轻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用关键材料,高端伺服电机用热压磁环及热压磁粉,核燃料贮存格架用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等产品。

3. 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烯,8.5 代TFT-LCD 及以上玻璃基板,显示面板用高强盖板玻璃,钢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产品。 (二)先进有机材料 1. 高性能树脂。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关键单体等产品。 2.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重点发展溴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聚烯烃类、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3. 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处理用膜,锂离子电池用软包装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镜型光学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等产品。 4. 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三)先进复合材料 1.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 2. 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重点发展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品。 3. 纸基新材料。重点发展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无人机制造等

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

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 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 (2008-2010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渗透,材料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发展高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02年,我省把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 5年来,全省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江苏新材料产业中的一部分产品存在着产品老化、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江苏的新材料产业亟待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必须加快发展战略产业急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前沿领域新材料。 为此,特提出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0年),本规划对象所指前沿领域新材料以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新材料产业规划研究中提出的17类工程材料为重点。 一、产业现状 “十五”期间,我省充分发掘自身产业、技术、人才优势,紧紧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启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并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按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2007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92亿元,占当期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15.09%提高到2007 年的24.45%。在八大高新技术领域中列第二,仅次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007年,前沿领域新材料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47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业的比重达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是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在要求。为指导"十四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按照制造强省建设要求,我省全面实施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1% , 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7175亿元,占全省新兴产业产值总量的29.74% ,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新材料领域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U 项,省级一等奖17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棒制造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功,突破了国外封锁和垄断,有力地推动了集成电路、高清显示等产业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创新平台持续完善。新材料领域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新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布局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

综合体22家,在柔性电子材料、表面处理、航空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创新平台。7所高校院所材料科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l%0 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培育新材料领域雄鹰企业30家,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9家,新增上市公司22家。在磁性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高端铜合金、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领军企业,引领相应领域新材料产业发展。 产业集聚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启动培育建设"万亩千亿"新材料产业平台3个、新材料领域省级特色小镇7家,形成了宁波、嘉兴、绍兴、衢州等区域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产业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虽然我省新材料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与建设国际一流新材料科创高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依赖国外,存在断供、断链风险。企业规模、创新能力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创新主体、平台、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有效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研发、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等环节仍不够畅通,产业管理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性、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催生对新材料的巨大需求,新材料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持续形成新的供给,全球新材料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新材料产业中占据的领先地位,不断

企业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专业完整模板)

企业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专业完整模板) 目录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3)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区差异日益明显 (4) 2. 向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加剧 (5) 3. 交叉融合创新加速,研发模式加快转变 (6) 4. 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7) 二、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 (7) 1、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相关发展计划 (7) 2、中国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 (7)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8) 1、缺乏孵化培育平台 (9) 2、缺乏国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9) 3、缺乏政府引导基金的保驾护航 (9) 4、缺乏金融资本对行业全球化发展的支持 (10) 四、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11) 1、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11) 1.1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11) 1.2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12)

1.3 稀土功能材料 (12) 1.4 高纯元素及化合物 (13) 1.5 表面功能材料 (13) 1.6 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 (13) 1.7 新型膜材料 (13) 1.8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 (14) 1.9 生态环境材料 (14) 1.10 高品质合成橡胶 (14) 1.11 高性能密封材料 (14) 1.12 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 (15) 1.13 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 (15) 1.14 其他功能材料 (15) 2、先进结构材料产业 (16) 2.1 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 (16) 2.2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 (16) 2.3 新型结构陶瓷材料 (17) 2.4 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 (17) 3、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17) 3.1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17) 3.2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18) 3.3 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 (18)

市新材料产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60

市新材料产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60 2022年市新材料产业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政府的大力支 持和新材料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该行业中。我们鼓励了科技创新,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应用。 其次,我们加强了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我们积极引进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落户其中,提升了园区的水平和竞争力。我们注重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和资本投入。同时,我们加强了园区的管理服务,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第三,我们加强了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积极参加了国内外的新材料展会和论坛,了解和学习了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我们与国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人才、资本的跨境流动和合作。通过合作,我们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帮助本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 针对以上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2023年

的工作要点: 首先,继续加大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投资。同时,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新材料产业更快地发展。 其次,加强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我们将推动园区规划的落实,提高园区的功能和竞争力。我们将注重园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的产业园区。同时,我们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园区管理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加强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将继续参加国内外的展会和论坛,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向。我们将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我们将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相信,在全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及新材料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助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22年市新材料产业工作总结 及2023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政府的大力支 持和新材料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

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已经及时出台了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从全 面提升产业链条水平、加强产业合作机制、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三个方向出发,以及实 施汽车、航空、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行动。 首先,在产业链条提升方面,计划明确了要推进产业链条上下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 完善中小企业产业链体系,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争取 到2022年,初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优质地方品牌,确保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巨头和优质中小企业的比例不断提升,实现产业前端进步、后端提质的齐发展。 其次,在产业合作机制加强方面,计划规定了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 服务标准,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等现代化道路的积 极推进。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的能力,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生产效率。培育一批以企业 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推动企业间资源跨界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 最后,在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方面,计划要求大力发掘和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支撑产业 链核心技术和重要装备的优质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要在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制定、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重点培育一批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 石墨烯等核心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龙头企业,以推动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具体的产业领域,计划明确了汽车、航空、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五大 领域的专项行动。其中,汽车产业将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升汽 车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体水平;航空产业将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和智能制造,推广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海洋产业将重点发展海洋能源、海洋装备、海洋工程、海洋 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实现陆上产业向海洋延伸的跨越;新材料产业将重点推动具有创新 性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业链的层次和附加值;智能装备产业将把 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发挥智能装备在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前沿技术和高效装备的发展。 总之,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水平提供了重要的 政策支持和指导。只有在加强产业合作、提升产业链条水平、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的全方位 发展下,才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背景介绍 1.1 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重要性 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产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材料具有轻、薄、高强度、高温、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装饰、电子通讯等领域,对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2 行业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品结构单一,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不够强。急需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2.1 宏观目标 - 加快新材料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整体水平; -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新材料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市场需求;

- 建设创新型企业和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新材料领军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具体目标 - 三年内,实现新材料技术水平整体提升20以上; - 三年内,新材料产品销售额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 - 三年内,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提高到50以上。 三、发展措施 3.1 技术研发 - 加大新材料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原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 加强新材料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 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2 产业发展 - 加强对新材料行业的政策支持,提高行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度; - 优化产业布局,鼓励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裙效应; - 加快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 3.3 市场开拓

新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一、引言 新材料产业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 设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新 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本报告对该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进 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二、技术路线图 1.产业发展目标 2.技术创新重点 技术路线图提出了四个重点领域:高性能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这些领域是新材料的关键方向,对 于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重点任务 技术路线图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包括通过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新材料领域人才 的素质和能力。 三、三年行动计划 1.行动计划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新材料企业,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整体水平。

2.行动计划内容 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1)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 (2)推进新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培育一批优秀的新材料企业,推进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4)加强新材料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提高新材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5)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建议与意见 1.加大政府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出相关的产业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立健全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3.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培养一批具备新材料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4.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新材料企业和技术,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5.加强对新材料市场需求的研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

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 篇一: 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加速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政府近日宣布了“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旨在加快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该计划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推动我国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新能源领域,计划将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此外,储能技术的发展也是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关键。计划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储能密度,以满足能源转型的需求。 在新材料领域,计划将重点支持先进材料、功能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先进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如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耐热性等。功能材料可以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如可折叠屏幕、自愈合材料和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基材料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计划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材料性能和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实施该专项计划,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政府将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减税和补贴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相关产业。此外,政府还将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促进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该专项计划的实施将促进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应用将减少对传统能源和材料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另一方面,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总之,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我国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并与企业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篇二: 为了加强经济发展和推动创新创业,中国政府提出了“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持。 “两新三年攻坚专项计划”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即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促进新业态创新。对于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政府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政府还将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财税优惠和金融支持,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新材料产业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行动计划 20xx年xx月 新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 国防实力等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 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前时期是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结束WTO过渡期,加快融入国际 经济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产业发展既要符合国家总体规划,满 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要适应全球化过程中更为严峻的国际 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对我国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 导意见。 第一章指导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产 业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 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章原则 1、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3、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5、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

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

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 20xx年xx月

目录 一、发展原则 (2) 二、规划路线 (3) 三、产业背景分析 (3) 四、重点任务 (5) 五、保障方案 (6)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8)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13)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20)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原则 1、依法推进,规范管理。积极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使用产业的内生动力。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 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

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二、规划路线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产业化为契机,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产业带和企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背景分析 新材料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一次次推动着技术革命的进步;反过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材料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源动力。 新材料主要需求,将下游应用分为智能制造、电子通信、芯片半导体、新能源、大交通轻量化和消费五大板块。

新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新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 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产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全球性竞争产业,其研发及产业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的发展,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谋求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优势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来极为重视。目前来看,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众多新材料领域在全国领先、中小型新材料企业发展迅速。但是新材料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因地域影响受到限制;二是新材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化发展不足;三是中小型企业缺乏科研资源,产学研结合不足。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通过SWOT 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新材料产业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 1. 雄厚科研实力奠定了海淀园科技资源优势 2.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和“小巨人”中小企业群体 3. 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基本形成 4. 独具的高端创新和创业人才资源优势劣势(Weakness) 1. 资源瓶颈限制与环境管制限制海淀园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 2. 产学研脱节问题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短板 3. 区域经济缺乏制造产业链限制新材料产业化发展 4. 承受较高人力成本与制造人才缺乏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1. 国内外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新材料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和市场需求旺盛 3. 总部经济和优势的科技资源提升海淀区经济综合竞争力 4. 世界技术和产业转移扩散的机遇1.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2. 科研院所大量科研成果外流造成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3. 科技体制不完善以及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创新和创业支持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4.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下行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以上的新材料产业现状、产业地位分析以及SWOT分析,为识别未来市场对新材料产业和服务的需求提供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 新材料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就是通过新材料产业现状、产业地位分析以及SWOT分析识别未来市场对新材料产业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提高新材料产业的产品性能势在必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拥有新材料产品定价权。因此,迫切需要提升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继续增加专利的申请数量,不断提高“三高”新材料的

海州区新材料项目建议书

海州区新材料项目 建议书 xx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说明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1422.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834.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22%;建设期利息370.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8%;流动资金5217.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61%。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5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2467.92万元,净利润9312.2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06%,财务净现值17947.2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群化、特色化、错位化发展格局。从区域分布看,形成了以东海国家硅材料基地为主体发展硅材料、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主体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发展石化新材料的总体布局。东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基地,也是唯一提供石英玻璃管生产原料的基地;开发区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生产基地;徐圩新区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石化新材料基地加快形成。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9) 一、项目概述 (9)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10)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0) 四、资金筹措方案 (11)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1)

六、原辅材料、设备 (11) 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11) 八、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1) 九、环境影响 (12) 十、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2) 十一、研究范围 (13) 十二、研究结论 (13) 十三、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3)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3) 第二章项目投资主体概况 (15) 一、公司基本信息 (15) 二、公司简介 (15) 三、公司竞争优势 (16) 四、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17)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1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17) 五、核心人员介绍 (17) 六、经营宗旨 (18) 七、公司发展规划 (18) 第三章行业发展分析 (22) 一、打造现代化新材料产业发展动能 (22) 二、坚持创新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结合 (23) 三、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融通相结合 (23)

连云港海洋新材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报告说明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新材料产业呈现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联动的发展格局,新材料技术整体向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方向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向轻质、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低成本、环境友好、复合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向超高集成电路、超低线宽、器件微型化、更多功能化、模块集成化方向发展。前沿材料朝着轻量化、节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方向发展。连云港应深刻把握新材料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顺应新材料发展的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基础材料发展根基,提升战略材料高端化发展水平,把提升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导向,在新一轮新材料产业变革中彰显连云港力量。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035.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564.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0%;建设期利息310.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1%;流动资金2159.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39%。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4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0441.29万元,净利润2957.0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20%,财务净现值3015.8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连云港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连云港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当前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新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6618.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1.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3%;流动资金1526.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07%。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31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31.83 万元,税金及附加120.72万元,利润总额3149.17万元,利税总额3704.26万元,税后净利润2361.8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342.3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58%,投资利税率55.97%,投资回报率35.69%,全部投资回收期4.30年,提供就业职位233个。 支持新材料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一批专优特新的新材料中小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新材料研发、产业化与应用。鼓励新材料企业建立灵活、规范的企业制度和

决策制度,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点企业、联盟、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联合攻关和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工学、工程研究生,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与创新团队。组织开展新材料产业专家院士行、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新材料人才国际交流,实施引进新材料领域外国专家项目,优化新材料人才团队成长环境。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