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归类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生物开放性实验考题归类解析【关键词】高中化学;开放性试题【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开放型实验设计是指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但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唯一或者解题方法多样的试题。
这类试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要求学生自己选取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来解答,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为加强对开放型试题的研究,现将这类试题分类剖析如下。
一、方法开放型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考查学生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
【例1】某些科研人员在农科站研究奶牛,发现牛厩中的苍蝇很多,影响了牛群的健康,人们用ddt溶液喷洒在牲口圈内和牛身上,ddt是一种杀虫剂,能杀死几乎所有苍蝇。
但一周后,苍蝇的数目再次增加,工人再次喷洒ddt,得到类似于第一次喷洒的结果──多数苍蝇都死了,然后苍蝇的群体再次扩大,工人又一次喷洒ddt,经过4~5次重复喷洒后,ddt能杀死的苍蝇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全无杀虫效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可能是所使用的ddt本身失效了,请你提出一个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2)有人认为是ddt对苍蝇的抗药性差异进行了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解析】本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和变异是内因,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可知苍蝇的个体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经过ddt处理进行选择,就把抗药性强的个体选育出来,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苍蝇中就保留了具有强抗药性的个体。
为了说明苍蝇对ddt的抗药性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必须设计人工选择实验作为对照。
考纲实验归纳一、各实验比较: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归类如表:二、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取材。
注意材料处理: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相关具体问题:实验1(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考点推测:高倍镜的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2(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考点推测:NaCl溶液,盐酸溶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实验3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考点推测:实验选材及健那绿染液特点实验4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失水的条件考点推测:实验选材;吸水失水条件;实验的应用(判定细胞的死活,溶液浓度,矿质元素的选择等)实验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分生区细胞。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8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8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1时间的年轮滚滚向前,步履匆匆,弹指一挥间,一年已过,又到坐下来回顾一年工作的时候了。
今年,我们生物学科组在局领导的关怀和教研室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教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我们在“教研先导,指导为首,服务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根据“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服务下沉”要求,并结合我市中学生物教育、教学、教研的具体情况,以“教研指导”和“教研服务”为抓手,以培养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物教学教研工作,夯实并发展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成果。
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尤其是对机关效能建设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领悟和实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是教研工作人员个人成长、工作和生活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今年,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参加教育局每次行政例会和教研室的科室例会,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科室业务学习。
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理论修养和教科研能力。
在工作之余,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先后到桐城、合肥、内蒙、镇江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教研培训。
二、积极踊跃,参与、配合省教科所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各项会议、评教活动及其他事务,取得优异成绩并受到省生物教研员徐贵亮老师的好评。
2023年3月份参加了省__年生物教研工作会议和对淮南二中进行了新课程调研视导。
2023年4月份选派了城郊中学何学保、阜阳三中骆方林、阜阳一中张明艳三名生物教师参加省新课程优质课评比,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将高中生物学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两大类型进行总结分析。
一、配子致死1.单基因致死某种致死基因的存在导致配子死亡的现象,伴X染色体遗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比较常见。
例1.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含有b的花粉不可育。
基因型为×杂交,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
参考答案:X B X b×X b Y解析:根据“后代全为雄株”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根据后代雄性中“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可知母本基因型为X B X b。
2.多基因致死某些基因相互作用导致配子死亡,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例2.某植物紫花(A)对绿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让某紫花高茎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则F1中的紫花高茎进行随机交配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参考答案: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解析:因F1中有绿花矮茎(aabb),可知该亲本基因型为AaBb,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是9∶3∶3∶1的变形,即紫花高茎中缺少了一部分,可以用棋盘法分析(图1)可知,F1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含有AB的雄(或雌)配子致死导致的。
假定含有AB的雄配子致死,则F1中紫花高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3,他们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5∶5∶3,雌配子为AB∶Ab∶aB∶ab=7∶5∶5∶3。
利用棋盘法可知F2为: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
3.配子不融合致死某些致死基因使花粉管不能萌发,导致配子不能融合而出现的致死现象。
例3.烟草在受精时会出现配子不亲和现象,机理如图所示。
六、实验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检测指标的设置及实验条件的调控1.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试剂或方法(1)淀粉——一碘液(2)还原糖一—一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沸水浴,砖红色沉淀)(3)CO2一一—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一一—pH试纸(5)O2—一—带火星木条复燃(6)无O2—一—火焰熄火(7)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紫色反应)(8)染色体—一—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9)DNA—一—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反应)(10)脂肪一一一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1)光合速率一—一O2释放量或C 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2)呼吸速率一—一O2吸收量或C 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3)物质代谢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6)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7)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8)胰岛素的作用一一—动物活动状态(9)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10)大肠杆菌———伊红一一美蓝琼脂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人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的C O2———NaOH溶液(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饥饿处理)(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于扰———给植株遮光(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8)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细胞膜提取———清水处理哺乳动物红细胞(11)骨的脱钙———盐酸溶液浸泡(12)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分类比较表1、按照考纲的要求将“生物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出的19个实验进行归类复习。
根据所用实验技术、方法可以分为显微观察、物质提取鉴别、模拟、调查、探究五大类。
对于这几类实验,进行相关的归类总结。
⑴显微观察类属于此类的实验名称及其具体内容见下表。
此类实验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制作技术等。
表1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显微镜制片类型染色剂生物材料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原色观察真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高倍临时装片无酵母菌、水绵等丝状绿藻,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观察叶绿体叶绿体高倍临时装片无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泡低倍临时装片无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高倍临时装片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人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线粒体高倍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高倍临时装片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减数分裂染色体高倍固定装片略蝗虫精巢细胞脂肪的鉴定脂肪颗粒高倍临时装片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花生子叶⑵物质提取、鉴别类此类实验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的成分进行鉴别,不同的鉴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试剂。
归类如下表: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生物组织中糖的鉴定淀粉碘液蓝色不需要脱色的叶片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砖红色需要含糖量高的白色或近白色的动、植物组织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不需要豆浆、牛奶、蛋清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无水乙醇层析液上→下: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不需要鲜嫩的绿叶DNA的粗提取与鉴定DNA 二苯胺试剂蓝色需要鸡血细胞⑶模拟类此类实验包括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模拟尿糖的检测三个内容。
具体分析见下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模拟尿糖的检测原理通过观察测量NaOH扩散进入“细胞”(琼脂块)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从而预测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玻璃纸(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因为分子较大不能透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教案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果蝇的生物特性和生长规律。
2. 掌握实验中常用的果蝇培养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材料:1. 不同类型果蝇幼虫和果蝇成虫。
2. 培养培养皿、培养基、玻璃管等。
3. 显微镜、倒吊式显微镜等。
4.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步骤:1. 将不同类型果蝇卵放入培养皿中,用培养基培养。
2. 观察不同类型果蝇幼虫的发育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的产卵和羽化过程,记录并比较不同类型果蝇的生长发育速度。
4. 利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幼虫和成虫的微观结构,了解其生物特性。
四、实验总结:1.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发现不同类型果蝇在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
2. 通过实验,学生对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果蝇生物特性的认识。
3. 实验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五、延伸拓展:1. 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
2. 可以探讨环境因素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3. 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六、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果蝇的观察条件和环境控制,确保果蝇的正常生长。
2. 在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显微镜碰撞造成损坏。
3. 实验结束后要清洁实验器材,并妥善保存培养皿和果蝇标本。
七、评价方式:1. 根据实验记录表和观察结果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展示实验数据进行评价。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对高中生物常见实验的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1、观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材料:多种多样的细胞,如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动物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如植物细胞需滴清水、撕取表皮细胞;动物细胞需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制片时避免产生气泡,显微镜使用时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材料常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观察叶绿体:材料选用新鲜的藓类叶或菠菜叶,无需染色,直接制片观察。
注意事项:观察线粒体时,健那绿染液要保持活性,染色时间不宜过长;观察叶绿体时,要选取薄而嫩的叶片。
二、检测类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检测还原糖)、花生种子(检测脂肪)、豆浆或蛋清(检测蛋白质)。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2、检测细胞中的 DNA 和 RNA实验原理: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注意事项: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探究类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变量:自变量(温度、pH 等)、因变量(酶活性,通常通过检测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衡量)、无关变量(底物浓度、酶浓度等)。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
二轮实验复习3-6页
一、实验试剂
1. 用到酒精的实验
(1)叶绿素的提取:无水酒精用于提取光合色素
(2)物质鉴定实验:50%酒精用于洗去浮色(苏丹III和IV)
(3)DNA粗提取:95%冷酒精用于析出DNA
(4)观察有丝分裂:95%酒精与15%盐酸1:1混合(解离液)用于使组织细胞分散开(5)微生物培养、植物组培、动物细胞培养等中的无菌操作:75%酒精用于消毒(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70%酒精用于保存土壤中的小动物
(7)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用95%酒精煮叶片达到脱色
2. 用到盐酸的实验
(1)观察有丝分裂:95%酒精与15%盐酸1:1混合(解离液)用于使组织细胞分散开(2)观察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8%盐酸用于①增大细胞膜对甲基绿、吡罗红的通透性;②让DNA更好地与甲基绿结合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调节:5%盐酸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盐酸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
(5)微生物的纯化与培养:盐酸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
(6)生物维持pH稳定的机制:0.1mol/L盐酸用于改变溶液体系的pH
(7)促胰液素的发现:斯他林和贝利斯用盐酸刺激使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
3. 用到NaOH的实验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调节:5%的NaOH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NaOH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
(3)微生物的纯化与培养:NaOH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
(4)生物维持pH稳定的机制:0.1mol/L的NaOH用于改变溶液体系的pH
(5)物质鉴定实验:0.1g/mL的NaOH用于配置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的NaOH用于吸收CO2
(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将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NaOH溶液中
4. 用到蒸馏水(清水)、无菌水的实验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蒸馏水用于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也用于洗去某些多余的染液
(2)制备细胞膜:蒸馏水用于涨破红细胞
(3)DNA的粗提取:①蒸馏水用于涨破动物细胞以获取含DNA的混合溶液;②蒸馏水用于稀释2mol/L的NaCl溶液。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清水用于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微生物的纯化与培养:无菌水用于稀释菌液
(5)蒸馏水、清水经常作为植物为材料的探究实验中的空白对照
(6)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漂洗细胞,防止过度解离以及影响染色
5. 用到特定酶的实验
(1)植物体细胞杂交: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用于水解细胞壁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用于分散动物细胞
(3)基因工程:限制酶用于剪切DNA,DNA连接酶用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4)PCR技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用于催化DNA的延伸
(5)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于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分别用于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7)DNA的粗提取: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
(8)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酶用于水解DNA,验证DNA是转化因子
二、实验器材
1. 用到显微镜的实验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物质鉴定实验:检测脂肪时用于观察细胞中被染色的脂肪粒
(3)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制备细胞膜:用于观察涨破前后的血红细胞
(5)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环流
(6)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7)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光学显微镜观察人鼠融合细胞
(8)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9)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0)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用离心机的实验
(1)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用于分离不同重量的细胞器
(2)制备细胞膜:将涨破的细胞膜离心至沉淀中
(3)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将细菌离心至沉淀中,观察放射性的分布(4)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密度梯度离心用于观察子代DNA的重量差异
(5)PCR技术:离心用于反应体系的混合
(6)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离心可以诱导原生质体或动物细胞融合
三、实验材料
1. 对实验材料有特殊要求的实验
(1)物质鉴定实验:实验材料本身无色或颜色浅
(2)制备细胞膜:哺乳动物红细胞
(3)DNA的粗提取:DNA含量较高且较易提取(不能是哺乳动物的血细胞)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官(精巢或睾丸)
(6)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成熟的、液泡中有颜色的植物细胞
(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发病率需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遗传方式需要找患者家系
(8)植物组织培养: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的植物外植体
(9)动物细胞培养: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分裂能力强)
2. 需要保持实验材料活性的实验(活体实验)
3. 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材料死亡的实验
四、实验条件
需要控制温度条件的实验
(1)物质鉴定实验: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要水浴加热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水浴)
(3)传统发酵技术:果酒要求18~25℃,果醋要求30~35℃,腐乳要求15~18℃,泡菜
要求室温
(4)探究环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条件相同且适宜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4℃诱导36h
(6)微生物的纯化与培养:高压蒸汽灭菌一般121℃维持15~30min,保存菌种一般在4℃以下,倒平板需要让固体培养基凝固(50℃以下),巴氏消毒法(60~82℃长时间)(7)PCR技术:90℃左右变性,55℃左右退火(复性),70℃左右延伸
(8)动物细胞培养:培养细胞所对应的动物体体温,哺乳动物一般是36.5±0.5℃(9)植物组织培养:一般是18~22℃
(10)萨克斯叶片遮光实验:在用95%酒精中煮浴叶片脱色
五、实验操作
需要进行筛选的实验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3)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筛选融合的杂种细胞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两次筛选①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筛选出特定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单克隆的)杂交瘤细胞
(5)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转化了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筛选出能产生目的蛋白质的转基因生物
(6)单倍体育种:筛选出所需性状的纯合体
六、实验方法
1.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1)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路径:用3H-亮氨酸标记氨基酸
(2)探究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卡尔文用14C标记CO2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4)探究DNA的复制方式:用15N、14N分别培养大肠杆菌(无放射性)
(5)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标记基因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6)蛋白质分子杂交技术:标记抗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表达,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单抗诊盒和生物导弹
2.利用分子杂交技术的实验
七、实验思想
用假说-演绎法思想进行的实验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赫尔希)
(4)DNA的复制方式
(5)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6)促胰液素的发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