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最新六下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记录单
- 格式:pdf
- 大小:31.06 KB
- 文档页数:1
教案检印:课题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编号20180607授课时间 3 月13 日课时安排1 第 1 节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采集、培养微生物,二是识别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4、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5、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中微生物。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常见的微生物。
对于微生物,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帮助人们发现微小世界的很多奥秘!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
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科学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描述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根据六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对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生兴趣颇高。
对于微生物,学生只是停留在知其名的层度,没有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亲历的观察。
对于生物的生命特征,有感性认识,但没有抽象的概念。
稍加点拨,即可理清。
六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即使在前面用过一次显微镜也还只是了解到它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用法,难以做到熟练使用。
尤其在对光和调焦两方面需要再次指导操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层:会制作微生物装片。
B层: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
难点: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五、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有较多微生物的水、铁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两导四练”高效课堂 导 学 案(教师用) 科目 科学 课型 新授 课题 1-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总第 7 节 编制教师 授课教师 六 年级 班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学习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重点 难点 重点: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难点:微生物具有
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导学流程 训练内容 自我完善 一、 课前导学 1、自学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相互说说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①自主训练(时量: 5 分钟) 1、怎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2、如果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运动迅速,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观察清晰? 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微生物?
二、课中导学: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②合作训练(时量:20 分钟) 一.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二、选择。 1、研究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A )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B )。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三填空 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 ( 它的生存环境 )。 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