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精神 民之所愿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辽宁精神》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辽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表述的辽宁精神,是对辽宁厚重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精确提炼,是对辽宁人共有的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升华,是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天辽地宁。
“天辽地宁”既是对辽宁大地幅员辽阔、山水壮美的自然描述,也是对辽宁儿女宽阔胸襟和豪迈气概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
“天辽地宁”巧妙嵌入“辽宁”二字,既具有较高的地域辨识度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辽宁人民对创造富庶文明、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爱国奉献。
“爱国奉献”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所具有的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
辽宁大地英模辈出,薪火相传,是“爱国奉献”精神的有力证明。
在各条战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辽宁人民一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共有129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于全国前列。
雷锋、孟泰、郭明义、罗阳等正是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
在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展现出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英勇气概,是“爱国奉献”精神的生动实践。
面对国企改革攻坚困境,辽宁人民不等不靠、不计得失,不畏艰难、负重前行,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诚信务实。
“诚信务实”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对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执著坚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追求,“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正是辽宁人一直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辽宁人讲诚信的优秀品格,体现在待人真诚、襟怀坦白、信守承诺、实实在在的个性品质,体现在在市场经济中对诺言的不懈坚持,对规则契约的忠实维护。
打造“诚信辽宁”,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已成为辽宁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特别策划2018.08上19新时代辽宁精神的价值传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这16个字高度凝练概括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彰显了辽宁深厚浓重的文化传承,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饱含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丰富精神滋养,凝聚着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强大意志力量。
“长子情怀”传承着顾全大局、责任自觉和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摇篮的辽宁,是我国既沿海又沿边的重要省份,处于环渤海和东北亚的要冲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落户于此,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均产自辽宁。
辽宁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辽宁人民胸怀大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创造了我国工业的历史辉煌。
第一枚国徽、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艘万吨巨轮等多个“全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在改革和发展振兴的历史进程中,面对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国企改革、民生保障等重重困难,辽宁人民不等不靠、不畏艰难、负重前行,肩负着改革、发展和稳定压力,展现了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的英勇气概。
精神力量薪火相传,辽宁也在各个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雷锋、孟泰、郭明义、罗阳等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成为辽宁人民的光荣和自豪。
国家长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辽宁形成的身份印记和重要标识,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脚步。
新时代所要传承的长子情怀,决不意味着自我陶醉于曾经的历史辉煌,进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罔顾形势变化和发展差距,而是进一步放眼全局,胸怀大局,自觉把各项事业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找准战略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辽宁区位、人文、经济等综合优势,在党和国家全局战略中作出应有贡献。
辽宁精神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辽宁精神这一重要主题。
辽宁精神不仅是辽宁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辽宁人要坚守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辽宁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劳动、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创新发展”。
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蕴含着辽宁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首先,尊重劳动是我们辽宁人最根本的品质。
我们辽宁是工业大省,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与劳动密不可分,无论是盛世辽河还是沈阳机床,都是辽宁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我们以劳动为荣,崇尚辛勤劳动,追求辛勤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团结奋进是辽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省份,辽宁人民一直以团结奋进的精神推动着辽宁的发展。
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是近年来的沈抚民商特大城市群建设,团结奋进一直是辽宁人民的凝聚力和力量源泉。
艰苦奋斗是辽宁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辽宁人民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我们从未退缩过,一直以不屈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辽宁人民深知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创新发展是辽宁精神的时代要求。
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辽宁人民非常重视创新,我们正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是制度创新上,辽宁人民都在努力探索新的路径,推动辽宁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辽宁精神不仅代表了过去的辉煌和成就,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我们要以辽宁精神为指引,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辽宁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从历史传承视角下看抗联精神到辽宁精神作者:程显扬周玲琍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1期摘要:抗联精神曾经在东北人民的抗日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抗联精神一直影响着东北人民。
时至今日,在经过了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之后,抗联精神的核心与新时期的“辽宁精神”实现了时间上的传承和内容上的契合,为推动辽宁省的发展、实现东北振兴和国家和谐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指引。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联精神;辽宁精神;历史传承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10-02一、抗联精神内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在抗战的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发动的游击战争可谓是中华民族抗日史诗中最为重要、最为惨烈、最为令人动容的一个篇章。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军的主力。
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独一无二的、可歌可泣和永垂不朽的。
东北抗日联军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广大抗联指战员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并且,其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抗联精神。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持长达14年的重要论断,并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高度赞扬了杨靖宇、赵尚志以及“八女投江”英雄群体的伟大民族精神。
抗联精神不仅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一往无前的民族之魂,更是在抗战胜利后继续指导、鼓舞和激励人民不断奋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精神食粮和前进动力。
可是,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与整个国家民族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辽宁精神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辽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表述的辽宁精神,是对辽宁厚重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精确提炼,是对辽宁人共有的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升华,是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天辽地宁。
“天辽地宁”既是对辽宁大地幅员辽阔、山水壮美的自然描述,也是对辽宁儿女宽阔胸襟和豪迈气概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
“天辽地宁”巧妙嵌入“辽宁”二字,既具有较高的地域辨识度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辽宁人民对创造富庶文明、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爱国奉献。
“爱国奉献”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所具有的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
辽宁大地英模辈出,薪火相传,是“爱国奉献”精神的有力证明。
在各条战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辽宁人民一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共有129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于全国前列。
雷锋、孟泰、郭明义、罗阳等正是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
在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展现出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英勇气概,是“爱国奉献”精神的生动实践。
面对国企改革攻坚困境,辽宁人民不等不靠、不计得失,不畏艰难、负重前行,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诚信务实。
“诚信务实”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对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执著坚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追求,“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正是辽宁人一直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辽宁人讲诚信的优秀品格,体现在待人真诚、襟怀坦白、信守承诺、实实在在的个性品质,体现在在市场经济中对诺言的不懈坚持,对规则契约的忠实维护。
打造“诚信辽宁”,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已成为辽宁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新时期“辽宁精神”表述语精选十条1、天辽地宁、情重人诚、钢魂海韵、长子雄风释义:1、天辽地宁:讲辽宁的担当贡献精神。
辽宁历史悠久,文脉隽永。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绽放出世界上第一朵花,腾飞起地球上第一只鸟,诞生了开天辟地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努尔哈赤,以及公孙度、慕容皝、王庭筠、曹雪芹等无数杰出精英。
“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作为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大省,这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发达的工业、农业、体育和文化,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和强大的引擎。
2、情重人诚:讲辽宁的博爱诚信精神。
辽宁民风淳朴,仗义友善。
一首“俺们这旮儿都是活雷锋”,一句“吐口吐沫就是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辽宁大爱诚笃的社会风尚。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故里,素以性格粗犷、脾气火爆闻名的辽宁人,从来不乏助人为乐、一诺千金的侠骨柔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感动中国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以及承重如山的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等。
3、钢魂海韵:讲辽宁的开拓创业精神。
辽宁钢铁立业,重工兴省。
鞍钢、本钢、抚顺新钢铁一直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底蕴,特别是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其在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铁魄钢魂,就是辽宁扩展开拓意志的真实反映。
辽宁南濒渤海、黄海,背靠广袤的工业腹地,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四盟连通世界的海上门户。
辽宁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以永远的孟泰精神二次创业,转身向海,大力推进港口建设,使昔日的盐田、碱地和荒滩,蝶变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海岸线,展现出领跑东北亚蓝色经济的辽风海韵。
4、长子雄风。
讲辽宁的进取争锋精神。
辽宁绰号“老大”,昔日称雄。
曾几何时,在这个共和国的工业摇篮,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体制的转轨,一度使偏重于内陆腹地发展的老工业基地辉煌不再。
如今,落后了的“共和国长子”正在奋发图变。
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已在辽宁沿海经济带际会、陡起、生成。
从党史中走来的辽宁精神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下》2018年第02期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辽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党领导辽宁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不断锤炼、逐步发酵、积累沉淀、凝结升华成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这些伟大的精神,是党领导辽宁人民进行变革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力量源泉。
总结和弘扬辽宁精神,对于坚定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文明经历着不断积淀又不断发展的进程,党的历史也是不断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
一个成熟的政党,只有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加坚实地走向新的未来。
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目的就是希望全党牢记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不断总结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9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辽宁人民以其特有的粗犷、坚韧、勇敢、拼搏,不断披荆斩棘,创新发展,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管是在党领导各族人民投身革命的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上,还是在党带领广大群众进行建设的气势恢宏的奋斗史诗中,抑或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化改革、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里,处处闪现着辽宁精神的光芒。
辽宁精神,按其形成土壤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抗联精神,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形成的支前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一五”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等。
将这些精神串联起来,就是一幅中国共产党在辽宁足迹的壮丽画卷。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背后,不但有动人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更蕴含着绵延至今的精神力量。
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正式发布了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在这16字表述语中,“长子情怀”被列在第一位,是逻辑起点,“忠诚担当”是核心要求,“创新实干”是实践要求,“奋斗自强”是实践特征与目标方向。
新时代辽宁精神是对“共和国长子”形象的集中归纳,四个要点各有侧重,又协调一致,从不同层面诠释了“共和国长子”形象的内涵。
话剧艺术是对伟大时代和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和审美呈现。
关注现实的当代辽宁话剧史,也是“共和国长子”形象的塑造史。
1956年,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的话剧《前进再前进》塑造了兵工厂工人形象;1975年,《为革命修路》塑造了铁路工人形象;1979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春天里的“报春花”的话剧《报春花》塑造了纺织工人形象。
20世纪90年代以后,辽宁话剧真正繁荣起来,其凸显的“共和国长子”形象也逐渐从模糊走向立体。
1997年,话剧《父亲》形象反映了辽宁大型国有企业转型期普通工人的心路历程,塑造出老工业基地工人坚忍不拔、为国分忧的高贵形象和精神品质;2007年,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真实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工人在经受下岗失业的巨大考验中彰显出的人性光辉。
此外,辽宁还出现众多载誉全国的话剧作品,如《工匠世家》《国徽》《黑石岭的日子》《干字碑》《鸣岐书记》《开炉》等。
总体来看,话剧中的工人形象、农民形象和共产党员形象,既是当代辽宁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担了对“共和国长子”形象的塑造。
这些话剧作品产生于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沈阳话剧团、鞍山艺术剧院等为代表的话新时代辽宁精神视域下话剧中的“共和国长子”形象研究张 赟 王浩竹95剧团体,以黑纪文、李宝群等为代表的剧作家团体,以宋国锋、姚居德等为代表的演员团体。
学习新时代辽宁精神,效劳“三农〞、效劳“小微〞心得体会首先,一起看看新时代辽宁精神所富含的意义吧!1.长子情怀。
辽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全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明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辽宁省以“长子情怀、担当精神〞,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四个着力〞、坚持不断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成绩。
长子需要挺起担当的脊梁。
过去我们做到了,今后应该做得更。
忠诚担当是辽宁人最珍贵的品质,是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根本要求。
创新实干是“新时代辽宁精神〞最熠熠生辉的一局部。
新时代的辽宁需要敢拼敢闯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2.忠诚担当。
忠诚担当是辽宁人最珍贵的品质,是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根本要求,它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表达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他们作为正能量的传播人、造福一方的开路人、务实作为的带头人,这些早已浸在骨子里,成为血液中的自觉修养。
3.创新实干。
创新实干是“新时代辽宁精神〞最熠熠生辉的一局部,新时代的辽宁需要敢拼敢闯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4.奋斗自强。
开启新时代辽宁振兴开展新征程、开创立设新局面,何尝不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比赛。
身处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怎能离得开自强不息、打不垮、不言弃的强者精神。
相信辽宁人一定会在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开展态势中,干出一片新天地,创造新的开展奇迹!“新时代要有崭新的‘精气神’,形成新气象,实现新开展。
〞“新时代辽宁精神〞在我省社会各界持续引发热议。
16个字凝聚了共识、振奋了精神、提高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充分表达了政治性、时代性、地域性、实效性,是全省人民的珍贵精神财富。
新时代辽宁精神忠诚担当一、引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积极践行新时代辽宁精神,以忠诚担当为核心价值观,推动辽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内涵和实践,以及其对辽宁省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内涵2.1 忠诚担当忠诚担当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核心。
忠诚意味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
担当意味着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使命。
新时代辽宁精神要求每个辽宁人都要以忠诚担当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2 奋发有为奋发有为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辽宁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就需要全体辽宁人奋发有为。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辽宁的振兴与发展。
2.3 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勇于创造。
辽宁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2.4 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重要理念。
辽宁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辽宁省也注重内部的包容,尊重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差异,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实践3.1 扶贫攻坚辽宁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扶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
辽宁省通过加大投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同时,辽宁省也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3.2 产业升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辽宁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辽宁省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辽宁省也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3.3 文化振兴辽宁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振兴。
辽宁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
辽宁精神民之所愿
“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辽宁精神是厚重历史的沉淀,奋斗征程的凝练,是4300万辽河儿女源于血脉的传承,是续写精彩,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天辽地宁”,形之所现。
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000公里的海岸线,1.4亿年的古生物史,50万年的人类文明史,多民族的碰撞交融,“天辽地宁”是时间与空间共同孕育打磨出辽河儿女那宽厚的性格和与开放的胸怀。
听那金戈铁马、号角争鸣,看那刀光剑影、炮火硝烟,忆那保家卫国,民族之尊,历史已经尘封,生活仍在继续,“天辽地宁”是辽宁人对富庶安宁生活的共同期许。
看那壮美山河,淳朴民风,愿那辽宁大地,祥和安宁,“天辽地宁”是辽宁人民对家园的最美祝福。
“爱国奉献”,志之所向。
鸽子洞、红山文化、三燕旧地、契丹建辽、女真立金、满族历三代问鼎中原,中原文化打上北方烙印,“爱国奉献”是民族争斗,捍卫领土的原始本能,是先辈血脉中的传承。
我们可以斗,敌人不能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辽宁各族儿女铮铮誓言犹在耳边:我们在,家园在!“爱国奉献”是鲜血与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我们信仰坚定、甘于奉献。
“共和国长子”是殊荣,是褒奖,各条战线上的辽宁人为新中
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爱国奉献”是那段辉煌岁月背后的沉寂,是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豪情万丈,辽宁人民不等不靠、攻坚克难,再创辽宁振兴新局面。
“诚信务实”,魂之所在。
雷锋、郭明义因何被世人牢记,只因他们记得举起的右手、庄重的誓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着不平凡的事业,“诚信务实”是对党和人民的诚信,是对事业工作的务实,这是辽宁人坚守的精神品格,这一份坚守可以让平凡普通蜕变成为伟大非凡,这份力量感人至深,这份信念历久弥新。
那些你记得的,更多是你不认识的,他们襟怀坦白、信守承诺、勤劳朴实、不尚空谈,“诚信务实”是他们递给世界的名片,这就是辽宁人。
“创新争先”,心之所往。
新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创新争先”是科技进步的永无止境,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
奥运第一人刘长春,19位辽宁籍奥运冠军,辽宁体育人才储备和综合实力提振人心;秧歌、二人转、奉天大鼓、辽派评书、传统庙会,辽宁民间文化绚丽多彩、气息浓厚;试点现代服务业,试点留学生转学国内,试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辽宁社会建设抓机遇,赢挑战,赚经验,“创新争先”是体育、文化、人才、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全面争先。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争先”是辽宁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