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以中俄原油管道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30.15 KB
- 文档页数:4
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俄两国作为地缘政治重要大国,能源已成为双方重要的合作领域。
如何构建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已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中国与俄罗斯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出口国之一,中俄能源关系长期以来处于全面、深入、互利合作状态。
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的合作呈现良好的局面。
1.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俄天然气合作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主要体现在中俄两国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上。
2014 年,中俄联合签署了一项74 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每年向中国输气380 亿立方米。
另外,中俄还建造了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并计划建造另一条从东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进一步加强中俄天然气合作。
2.中俄石油合作中俄石油合作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现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包括中俄东线原油管道项目,2014 年签署的总额达数百亿美元的中俄石油交易协议等。
中国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促进中俄石油合作的深入发展。
3.中俄煤炭合作中俄煤炭合作多年来已经得到稳步发展。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煤炭合作已经逐渐扩大到煤田矿山、道路桥梁、化学工业、电站和机械等领域。
二、中俄能源合作模式中俄能源合作模式主要分为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种方式。
1.政策引导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政策引导主要存在于国家层面。
政府在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同时,也在促进中俄两国在能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
例如,两国政府签订的贷款协议、高级燃料技术合作及其他的能源贸易协议等。
2.市场化除政策引导之外,中俄能源合作模式还存在于市场化层面。
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是由企业间进行的。
例如,中俄石油、石化企业成立了联合企业,积极参与跨境能源资产的开发和合作。
三、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优势1、避免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
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关键字: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油气能源合作领域的举措不断深化,为建立长远性合作共赢的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从开放共赢的新平台角度,对中俄两国油气能源合作的互补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国需加强全方位的油气能源合作力度以保证能源供求的顺畅进行。
同时,中俄两国还需在拓宽油气能源合作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区域性油气能源交易中心的合作进程,不断深化油气能源合作的交流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有效提升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油气能源;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F40722[]A[]1002-2007(2018)01-0088-05[收稿日期]2017-08-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环境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Y072。
[作者简介]1.雷鸣,女,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油气资源经济;2.彭民,男,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油气资源环境规制。
(大庆163316)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签订政府间的正式协议,实现能源合理、自由流动并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一种联盟。
双方或多方参与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削弱或消除贸易壁垒,从而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通过相关金融机构的互设,解决合作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推动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有效流动,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也与日俱增,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俄油气能源合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得到突显。
因此,建立全面、高效、互利而稳定的油气能源合作机制,实现中俄油气能源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把油气能源合作作为中俄先行的发展领域,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最终将建立全方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推进中俄经济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及前景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同样巨大。
因此,俄罗斯与中国的石油合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
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合作前景。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石油合作背景及现状;
2. 探讨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面临的挑战;
3. 阐述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前景。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中国石油需求量的现状及未来预测;
2. 研究俄罗斯石油资源的现状及未来预测;
3. 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4. 探讨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优势和劣势;
5.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 根据研究结果,对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前景进行预测。
四、论文结构
本文预计分为引言、文献综述、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背景及现状、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优势和劣势、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俄罗斯与中国
石油合作前景、结论等六个部分。
五、预期成果
通过对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合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两国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巩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拓石油产业
的未来。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建设,石油资源是工业的“血液”,经济发展的基础。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量大,与中国陆路相接,是石油进口的理想渠道。
中国与俄罗斯开展石油贸易合作是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性选择。
一、中俄石油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当前中国进口石油的70%来自于中东、北非地区。
中东地区是个“火药桶”,矛盾集中,地区不安定因素极为严重。
并且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须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运至中国,此条线路虽运油成本低廉、运输方便,但由于国际政治势力与军力布置,东南亚地区运油通道危险系数极大,封堵与摩擦构成中国石油进口危险的主要原因。
美国在东亚顺着韩国、日本、硫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等岛弧链构筑了以围堵中国为中心的弧形锁链,并在新加坡设有军用港,直接威胁中国运油咽喉通道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现在中国海军还不能确保海上石油交通运输线路的绝对安全,所有这些直接威胁着中国石油供应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围绕石油资源争夺与反争夺愈演愈烈,甚至爆发战争。
中国未来石油供应形势异常严峻。
二、中俄石油贸易合作的可行性分析(一)俄罗斯境内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俄罗斯石油的储量、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发展研究室提供的数据是:俄罗斯探明储量约为10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0% ,丰富的储量必然会有可观的产量。
俄罗斯原油产量在1985-1990年间年产5亿吨以上,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国。
进入90年代年产量基本维持在3亿吨以上,仅次于沙特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2002年4季度日产量达到797万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跃居世界第一,全年原油产量达到30796亿吨。
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提高,这个节余将越来越大,产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石油出口的增长,未来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将有增无减。
俄罗斯石油出口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01年至2004年石油出口年均增长14%,其中2004年出口量占产量的一半。
从当前状况看,俄罗斯石油储量、产量可供自给外尚且有余,石油出口已成定势,而且未来石油出口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