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关病毒木马的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黑客攻击事件频发,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黑客攻击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黑客攻击的法律责任及应对措施。
二、案情简介2019年6月,某知名电商平台遭遇黑客攻击,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
黑客通过破解该平台服务器安全防护系统,获取了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等在内的敏感数据。
事件发生后,该平台迅速采取措施,关闭漏洞,加强安全防护。
然而,由于黑客攻击的破坏性,该事件仍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黑客攻击事件涉及境外黑客组织,其通过在服务器上植入木马病毒,窃取用户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公安机关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对其进行了抓捕。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之规定,黑客攻击行为属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依法逮捕。
3. 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审理了黑客攻击案件的犯罪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
最终,法院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四、案例分析1. 黑客攻击的法律责任黑客攻击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我国法律,黑客攻击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黑客攻击行为已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企业和个人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避免因系统漏洞导致黑客攻击。
(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企业和个人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
(3)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木马行为分析”报告一、木马程序概述在计算机领域中,木马是一类恶意程序。
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
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
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
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
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
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
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
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1、木马的定义木马是隐藏在合法程序中的未授权程序,这个隐藏的程序完成用户不知道的功能。
当合法的程序被植入了非授权代码后就认为是木马。
木马是一个用以远程控制的c/s程序,其目的是不需要管理员的准许就可获得系统使用权。
木马种类很多,但它的基本构成却是一样的,由服务器程序和控制器程序两部分组成。
它表面上能提供一些有用的,或是仅仅令人感兴趣的功能,但在内部还有不为人所知的其他功能,如拷贝文件或窃取你的密码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木马不能算是一种病毒,但它又和病毒一样,具有隐蔽性、非授权性以及危害性等特点,因此也有不少人称木马为黑客病毒。
2、木马的分类木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远程控制型,如冰河。
远程控制型木马是现今最广泛的特洛伊木马,这种木马起着远程监控的功能,使用简单,只要被控制主机联入网络,并与控制端客户程序建立网络连接,控制者就能任意访问被控制的计算机。
其二,键盘记录型。
键盘记录型木马非常简单,它们只做一种事情,就是记录受害者的键盘敲击,并且在LOG文件里进行完整的记录,然后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发送给控制者。
QQ盗号木马之逆向分析电脑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觉已经离不开电脑与网络,对于电脑安全防范,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电脑病毒与木马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围观参考,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店铺。
一般来说,病毒分析不会涉及到算法问题,如果是要分析算法(如我之前对于CM4注册机制的分析),那么我们更多地是需要关注程序的流程与逻辑,一般不深究CALL的具体内容。
而病毒分析则往往需要搞清楚各个不同的CALL的意义,才能够弄清楚病毒的行为。
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讲述对这些CALL的剖析。
而第二部分则简单讨论一下进程守护技术的实现。
逆向分析这里我们跳过程序的初始化部分,来到第一个API函数的位置: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第一个API函数是GetModuleFileName,这个函数用于获取当前进程已加载模块的文件的完整路径,该模块必须由当前进程加载。
而该函数的返回值则是文件路径长度,该返回值保存在了EAX中,为2B,也就是说路径长度为2B个字符。
可以看一下所返回的路径是什么。
路径保存在“PathBuffer”中,跟踪该地址查看:可见程序已正确获取了当前文件的地址。
然后继续分析下一个API 函数:这里出现了ShellExecute这个函数,它的功能是运行一个外部程序(或者是打开一个已注册的文件、打开一个目录、打印一个文件等等),并对外部程序有一定的控制。
具体到本程序,ShellExecute会运行Explorer.exe程序来打开“d:\”,其实也就是使用程序管理器打开D 盘根目录。
但是执行这个API函数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根据第二行CALL语句的结果进行判定,那么有必要进入这个CALL,看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够执行ShellExecute。
进入oso.00403C48这个函数程序会对EAX和EDX中的内容进行比对,其中EAX保存的字符串就是我们之前使用GetModuleFileName所获取的当前文件的路径,只不过被转化成了大写字符。
新网购木马分析报告一.病毒描述:网购木马运行后会在用户使用网银购买商品时,弹出钓鱼页面把用户银行的钱为病毒作者购买联通充值卡或其他商品.该病毒会用带数字签名的好压程序(或暴风程序)来加载病毒模块并将木马模块注入到系统进程中让系统进程作为病毒载体运行.受影响网银: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二.变量声明:%System32% win32子系统目录通常为C:\windows\system32%ProgramFiles% 软件安装目录通常为C:\Program Files三.病毒文件:四.病毒母体工作流程分析(HaoZip.dll):1.正常的好压程序被运行后,该病毒dll会被加载.2.当该dll被加载后,首先会创建一个互斥对象,并通过返回值判断此对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表示好压程序已经运行并且该dll已经被加载,故会让刚刚运行的好压程序退出.3.如果是第一次被加载,则会首先获得其进程主模块文件名并判断是不是好压程序是否成功运行的标志.4.从dat中读取1024字节(最终PE的SizeofHeaders)到申请的空间中,依次异或0x4c并加0x4d 用来解密,最后把解密后的PE头信息存放到文件中6.创建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设置自启动.7.接着病毒进入了一个while死循环,通过全局变量保存傀儡系统进程的进程ID,每隔5秒检测预先保存的傀儡进程ID是否有效,来判断傀儡进程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重新创建.直到好压程序被结束才会退出该循环.五.母体创建傀儡进程分析:1.如果不存在,则进入到创建傀儡进程的流程,这也是母体的一个亮点.2.首先读入dat文件,此文件为最终网购木马的PE头部部分大小1024字节,通过读入内容来校验MZ头PE头等有效性,以及获得SizeOfImage OEP等关键PE信息.3.,然后进行解密,解密方法依次异或0x4c并加上0x4d,先解密PE头部,然后依次解密各个节.在解密过程中会校验,如有不同则不会解密.4.然后获取后续注入用的函数地址:ZwUnmapViewOfSection VirtualProtectEx VirtualAllocEx WriteProcessMemory SetThreadContext ResumeThread ReadProcessMemoryGetThreadContext CreateProcessAsUserA等函数的地址,为后续“注入”做准备.5.枚举进程获得Explorer.exe的进程ID,然后获得EXPLORER.EXE的进程访问令牌.6.然后以挂起标志创建傀儡系统进程,应用程序路径为%System32%\notepad.exe,把其访问令牌设置为12中得到的Token,并且其桌面设置为winsta0\\default,而不是继承其主进程的桌面.7.获得刚创建的傀儡系统线程上下文ThreadContext.8.获得进程主映像文件的映像加载基地址.即获得系统原文件的ImageBase9.最后传入ImageBase卸载掉进程notepad.exe的主映像.10.在notepad.exe进程中申请空间容纳已经在好压程序进程空间中解密完成的病毒PE文件.11.修改PEB处原进程ImageBase12.在notepad.exe的进程空间中从地址0x00400000开始写入解密后的病毒PE文件.13.并设置此时线程上下文eax的值为病毒PE文件的OEP.然后把上下文信息设置回去14.恢复notepad.exe进程运行,这样貌似正常的系统进程notepad.exe实际上运行的是病毒代码.这样傀儡进程就创建完毕.可见病毒作者对内核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六.主功能网银劫持木马文件分析:1. 首先病毒运行会创建隐藏窗口,并修改其窗口回调函数.2. 设置一定时器Timer,每隔一段时间枚举当前系统进程,检测是否有sougouexplorer.exe 的存在,因为病毒的功能是基于IE内核,所以如果用户运行搜狗浏览器则会结束掉.3设置另一定时器Timer,每隔一段时间枚举当前桌面所有窗口句柄,然后调用GetClassName 获得其类名,并将类名与Internet Explorer_Server进行比较,如果其类名是Internet Explorer_Server,表明用户正在浏览IE页面.4. 从IE浏览器控件中获得关键指针.5. 获得指针之后就可以获得IE页面的各种信息.以及修改当前页面的相关信息.6. 通过调用WININET.DLL的导出函数来来读取病毒作者指定的网页用来获得病毒作者事先准备的邮箱等.调试信息7. 调用WININET.DLL的导出函数访问读取另一个网址/msg.asp?Uid=c5344b32-5726c3e5-ca852db5-dae88a7d的内容获得病毒进程要弹框的对话框标题内容为:系统不支持.因为病毒作者使用的是E语言模块,是破解版,但是和谐不了其模块的验证机制,所以程序运行通过自校验此E语言模块会弹框正常情况下会弹出内容为:该模块已被恶意修改过,为了确保模块不会被邦定木马!请到[精易论坛]下载原始版!....的对话框,而为了不让用户注意所以病毒作者修改了此弹框内容把弹框内容改为系统不支持.8. 获得当前IE页面的domain域名信息如果其域名信息模糊匹配到了以下中的任何一个:/standard/payment/cashier.htm 支付宝支付页面/bankgateway/bankCardPayRedirectResponse.htm.----快钱/paygate/BankCallBack.aspx.---- 盛付通/bank_receive.php.----百联电子商务支付/app-merchant-proxy/neticbcsztobank.action---易宝支付/?view=info¬ice=/spay/pay/wyPayReturn.do.payment.----哥们网游平台/pay/:91/result.php-----银联在线此外病毒对人人网, 4399上的支付也有同样的劫持效果.9. 如果匹配成功,表明用户在相关网购支付页面,使用js脚本如document方法,使其页面最终会跳转到/web/Buycard/BuycardInit.10. 当用户选择银行点击下一步提交时,病毒获得页面信息进而获得用户所使用的银行以及购买数量和需要使用的金额.用于生成钓鱼页面.11. 其中病毒对淘宝页面有特殊处理,当用户到达支付页面时,病毒会修改网页内容,使用户不能使用余额支付,当用户使用卡通支付时,在跳转页面后病毒会修改主页显示卡通不能用,总之病毒的目的就是迫使用户使用网银支付.12. 当用户选择网上银行,然后欲登录网银支付页面时,病毒将用户的花费信息以及所使用的银行发送到病毒作者域名空间中.为病毒作者自己的域名网址.13. 然后根据获得的银行然后和病毒所支持的钓鱼页面银行名单做对比,如果符合则开始进行为病毒作者购买联通充值卡.符合病毒的网上银行有:中国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14. 如果符合的话则病毒会跳转页面.快速跳转到联通购卡面,/web/Buycard/BuycardChoseCard15. 然后病毒迅速填写购买充值卡数量,其中需要填写验证码,这点病毒不可绕过,所以病毒会弹出一个页面,同步购卡页面的验证码来诱使用户填写验证码.16. 当用户填写验证码点击继续支付时,病毒会迅速填写表单,把需要填写的邮箱填写为病毒作者的邮箱,这样购买的卡号等会通过病毒作者的邮箱来获得,然后自动跳转并且病毒自动点击下一步,直至将要跳转到网银支付阶段.由于填写迅速所以用户很难发现此页面的存在过.17. 然后根据用户使用的银行以及所花费的金钱订单数等生成一个假的支付页面,在URL 不变的情况下加载病毒生存的url页面.其支付页面具有真实的支付功能,只是相关表单是病毒通过用户购买真实的物品所填写,而不是填写病毒的购卡信息等.用来诱骗用户支付.当用户输入相关银行帐号密码等,其实际购买的是联通充值卡,而卡号相关的被发送到病毒作者的邮箱中.到此病毒窃取用户网银金钱成功.当用户付完款后会提示交易超时等让用户在此付款直到卡内没钱.七.辨别真假网银页面:下面看下网银页面真假对比通过上述两个银行的真假页面对比可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订单号的区别.即正常网银的支付页面的订单信息中订单号是以当前日期为开始的,而假页面的订单号为随机的几位数字.即用户通过判断订单号是否是以当前日期为开始的数字串即可辨别此类病毒所导致的钓鱼页面.八.好压/暴风程序"漏洞"分析:病毒作者之所以选择好压或者暴风程序作为病毒Loader,是因为好压/暴风在运行时会加载haozip/StromUpdate.dll,但该升级程序疏忽的两点是1.该程序未对DLL路径做任何判断,只是简单的获取好压/暴风程序的路径然后在其目录下拼接dll路径(如果对DLL路径做检测比如DLL路径必须是好压/暴风的安装路径的话,可能病毒dll就不会被加载).2.该程序没有对其DLL做校验,比如检测是否有好压/暴风的数字签名,以及crc32校验等.正因为这两点疏忽导致被病毒利用.。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及实用案例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网络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网络安全攻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就网络安全攻防技术进行探讨,并分析实际案例。
一、网络攻防技术介绍1.网络攻击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包括各种黑客攻击技术,如网络钓鱼,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
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的实体(如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等)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工程技术。
攻击者通过编写冒充网站的恶意代码或攻击站点服务的服务器,来骗取用户的密码和其他敏感信息。
木马病毒是指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中,不被目标用户所知道的程序,通常利用硬件和软件漏洞来进入系统。
木马病毒破坏了系统的完整性,给攻击者留下了一个隐藏的通道,从而可以悄然地窃取有价值的数据。
黑客入侵通常是指在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已被保护的计算机系统的行为,这是一种非法的攻击方式。
黑客利用已知或未知的漏洞,入侵目标系统并控制它们,以满足他们的目的。
黑客入侵破坏了网络的安全性,可能导致数据泄漏、错误的数据操作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2.网络防御技术网络防御技术包括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应用程序等。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许多防御工具,如入侵检测、防火墙、VPN、内容过滤等。
这些防御工具能够检测和分析各种网络攻击,并保护用户的网络系统免受攻击。
其中,入侵检测是一种能够检测网络入侵,并对网络入侵事件做出反应的工具。
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种可编程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用于限制或允许特定网络流量的流动。
VPN是一种安全的网络连接,在加密通信链路中传输数据,提供了安全性和隐私性的保证。
内容过滤则是指应用软件技术来过滤不安全的网站和恶意软件。
二、网络安全攻防实例分析1.社交工程攻击实例分析一些黑客通过伪装成著名网站的网页,来骗取用户信息。
例如,黑客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来伪装成银行官方网站,并让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黑客可以轻松地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手动清除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作者:马振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31期摘要: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可以通过病毒软件监测出来,有些隐蔽性很强,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能力,这类病毒处理进来通常很困难(2)。
由于杀毒软件更新的滞后性,用常规的杀毒方法未必能及时有效,且很容易损坏正常软件,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转等损失。
正确分析计算机的异常行为,查找发病源,通过手动杀毒,也是一种直观的方法及有价值的尝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手动杀毒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071-02计算机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出现一些容易发觉的异常表现行为,如计算机启动速度慢、程序运行卡顿、文件损坏或丢失以及出现间歇性断网等。
通过计算机行为的异常表现,然后反推问题的根源,再通过适当的杀毒方法进行病毒清除。
下面是一个服务器出现异常的案例:笔者打开服务器时异常卡顿,打开任务管理发现svchost运行程序占用CPU资源达到99%以上,严重影响了服务器的运行,这是病毒的一种典型表现。
1 病毒特征分析1.1 Svchost进程分析Svchost.exe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核心进程文件,从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DLL)中加载的通用主机进程,该进程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进程之一,且不能被中止(3)。
因为svchost.exe是一個基础进程,可以访问很多系统资源和文件,所以svchost.exe非常容易被病毒所利用。
被病毒利用之后,系统常会弹出svchost.exe错误,当然svchost.exe病毒也有不少专杀工具。
很多木马程序喜欢伪装成这个服务程序来逃过查杀。
为进一步确认,笔者通过资源管理器观察了一下这个进程的更多属性,发现了更多异常之处。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案例分析1. 网络病毒与网络犯罪2006年12月初,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
一只憨态可掬、颔首敬香的“熊猫”在互联网上疯狂“作案”。
在病毒卡通化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传染潜力,短短三四个月,“烧香”潮波及上千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亿元。
2007年2月3日,“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落网。
李俊向警方交代,他曾将“熊猫烧香”病毒出售给120余人,而被抓获的主要嫌疑人仅有6人,所以不断会有“熊猫烧香”病毒的新变种出现。
随着中国首例利用网络病毒盗号牟利的“熊猫烧香”案情被揭露,一个制“毒”、卖“毒”、传“毒”、盗账号、倒装备、换钱币的全新地下产业链浮出了水面。
中了“熊猫烧香”病毒的电脑内部会生成带有熊猫图案的文件,盗号者追寻这些图案,利用木马等盗号软件,盗取电脑里的游戏账号密码,取得虚拟货币进行买卖。
李俊处于链条的上端,其在被抓捕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获利15万元。
而在链条下端的涉案人员张顺目前已获利数十万了。
一名涉案人员说,该产业的利润率高于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业。
有了大量盗窃来的游戏装备、账号,并不能马上兑换成人民币。
只有通过网上交易,这些虚拟货币才得以兑现。
盗来的游戏装备、账号、QQ账号甚至银行卡号资料被中间批发商全部放在网上游戏交易平台公开叫卖。
一番讨价还价后,网友们通过网上银行将现金转账,就能获得那些盗来的网络货币。
李俊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每次要价500元至1000元不等,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
经病毒购买者进一步传播,该病毒的各种变种在网上大面积传播。
据估算,被“熊猫烧香”病毒控制的电脑数以百万计,它们访问按流量付费的网站,一年下来可累计获利上千万元。
有关法律专家称,“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是典型的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后果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熊猫烧香案例
第一步,分析熊猫烧香案例所涉及的人物和角色
1.当事人及其角色
李俊:从国外网站下载病毒代码进行修改,并在网上叫卖,并通过这一途径牟利。
后来,又把游戏木马挂到网站上,在网友访问后盗取游戏信封,借以牟利。
雷磊:帮助李俊修改病毒,并向被通缉的李俊通风报信,帮助其逃跑。
王磊:帮助李俊出售病毒牟利,并化名为李俊购买了服务器空间。
张顺:张顺购买李俊网站的流量后,将木马发给李俊,由李俊将这九个游戏木马挂在其个人网站上,通过盗取别人游戏帐号牟利。
2.非当事人及其角色
网民,因为李俊的病毒而导致电脑遭到损害。
第二步,提出案例的伦理问题所在
案例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实质上就是软件工程专业人员如何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不损害公众利益的问题。
因此,对于本案例的分子除了可以应用伦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外,最好直接应用“专业标准进行分析”和“系统化政策分析”。
第三步,利用相关方法分析案例
1.利用伦理学的方法
不管是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还是按照康德道义论的观点,李俊等人的行为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2.利用职业道德的观点
根据条款1公众:软件工程师应当始终如一地以符合公众利益为目标。
其中第1条:对他们的工作承担完全的责任;第4条:所接受的开发工作,必须确认其是安全的、符合规格说明的、经过合适测试的、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影响隐私权或有害环境的,一切工作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第6条:在所有有关软件、文档、方法和工具的申述中,特别是与公众相关的,力求正直,避免欺骗。
李俊等人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软件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严重危害到了公众的利益,已经触犯了刑法。
无利害关系人的分析方法!。
网络安全风险案例及应对策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网络黑客、病毒、木马等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对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风险案例,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密码泄露当我们在注册某个网站或应用时,经常要设置密码以保护账户安全。
然而,许多人不够注意密码的安全,容易被黑客轻易猜解或通过暴力破解等方式获取。
一旦密码泄露,黑客便可以通过账户入口进入网络系统或者其它应用,对个人或企业的信息进行攻击或盗窃。
应对策略:1、设置强大的密码,包括数字、字母、符号等。
2、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在多个网站或应用中。
3、定期更改密码,以防止密码泄露。
4、使用密码管理软件存储和管理密码。
二、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黑客通过发送虚假的邮件、链接或短信等方式,引诱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或登录账户信息,从而获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
例如,一种常见的网络钓鱼攻击是伪装成银行或支付宝的网站,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黑客通过这些信息窃取用户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应对策略:1、警惕不明邮件、短信、链接等,不要轻易提供个人或企业信息。
2、登录敏感网站时,注意查看网站域名和证书信息,确保是正规网站。
3、使用反钓鱼工具和安全服务,防范网络钓鱼攻击。
三、病毒攻击病毒是指一种程序代码,可以在无意中下载、插入或访问到用户电脑中,并破坏或窃取用户的信息。
病毒的种类很多,包括木马、蠕虫、恶意软件等。
一旦电脑感染病毒,不仅会威胁电脑本身的安全,还会对网络安全和相关数据造成很大的危害。
应对策略:1、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全工具,定期升级更新。
2、不要下载、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和文件。
3、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以防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
四、DDoS攻击DDoS攻击,即“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指黑客通过利用网络中的分布式计算机资源,对特定的网络节点或系统发动拒绝服务攻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访问。
一旦发生DDoS攻击,会对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实验旨在通过远程植入木马的方式,了解木马的基本原理和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御。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在受控机器上植入木马,并尝试获取其控制权,进而分析木马的功能和危害。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远程植入木马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木马的基本功能,如屏幕录像、键盘记录等;3. 了解木马对目标机器造成的危害;4. 学习如何进行木马防御,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实验工具: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 10、XAMPP、木马生成器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搭建实验环境:在Windows Server 2016上搭建一个Web服务器,用于存放木马程序;(2)生成木马程序:使用木马生成器生成一个具有屏幕录像、键盘记录等功能的木马程序;(3)将木马程序上传至Web服务器:将生成的木马程序上传至Web服务器,并设置访问路径。
2. 攻击阶段(1)配置攻击机器:在Windows 10上配置攻击机器,关闭防火墙和杀毒软件;(2)访问木马程序:在攻击机器上访问木马程序的URL,下载并运行木马程序;(3)获取控制权:等待木马程序运行后,在Web服务器上查看攻击者的IP地址,获取攻击者的控制权。
3. 防御阶段(1)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在受控机器上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如3389(远程桌面)等;(2)开启防火墙:在受控机器上开启防火墙,阻止未知来源的连接;(3)定期更新系统:保持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更新,修复已知漏洞;(4)安装杀毒软件:在受控机器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在受控机器上植入木马,并获取了攻击者的控制权。
在Web服务器上,可以看到攻击者的IP地址,说明木马程序已成功运行。
2. 实验分析(1)木马的基本功能:本实验中,木马程序具有屏幕录像、键盘记录等功能,可以获取受控机器的敏感信息;(2)木马对目标机器的危害:木马程序可以窃取用户密码、信息,甚至控制受控机器,对用户造成严重损失;(3)木马防御:通过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开启防火墙、定期更新系统和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可以有效防御木马攻击。
网络安全防御的实际案例分析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企业以及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面对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应对策略。
案例一:网络钓鱼邮件攻击网络钓鱼邮件是网络攻击中常见的一种手段。
攻击者假冒合法机构或个人,通过电子邮件诱导受害人点击恶意链接、下载恶意文件或直接输入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以获取个人和机构的机密信息。
针对网络钓鱼邮件攻击,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御策略:1. 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警惕网络钓鱼邮件,并提供识别钓鱼邮件的技巧和知识。
2. 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来识别和封堵恶意邮件。
3. 发现可疑邮件时,应及时向网络安全人员报告,并不要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
4. 建立双因素身份验证,对关键系统的访问增加复杂度。
案例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一种通过利用大量合法用户的请求超过系统处理能力,导致系统瘫痪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僵尸网络,向目标服务器发起大流量的请求,使其无法正常运行。
针对DDoS攻击,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御策略:1. 部署合理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拦截来自僵尸网络的攻击流量。
2. 使用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技术,分散和处理流量,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3. 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和安全演练,以评估系统的弱点,随时优化和改进系统的安全性能。
4. 使用流量分析工具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案例三: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并且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伤害或侵犯用户隐私的软件。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病毒、木马、间谍软件、勒索软件等形式进行攻击。
针对恶意软件攻击,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御策略:1.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补丁,以修复软件漏洞;同时,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网络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应对思路近年来,网络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安全事故案例,探究网络安全事故的成因以及如何应对网络安全事故。
一、案例分析:1. 紫光集团安全事件2018年4月份,紫光集团网站遭遇黑客攻击,窃取大量敏感数据,引发大量关注。
攻击者借助安全漏洞进入系统,并利用木马程序收集数据,导致大量用户个人隐私受到泄露,对用户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 人人公司数据泄露事件2015年,人人公司用户数据被泄露,数据包括1.73亿用户的账户密码、手机和邮箱等隐私信息。
该事件也被视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数据泄露事件之一。
该事件导致用户个人隐私受到泄露,也打击了用户对企业信息保护的信任度。
3. 美国“大规模网络袭击”2017年5月份,美国发生了一起规模为数千亿的网络安全事故。
攻击者利用NSA的漏洞,入侵了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公司和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加密用户数据索要赎金。
该事件造成了巨额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也非常严重。
二、事件分析通过以上几起安全事件,可以看出网络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技术水平低、网络管理不当、安全防护失效等。
同时在网络安全事故的处理中,也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真正的了解你的系统,了解每一个数据的来源,并且定义好系统的安全策略。
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越高,防范工作越要加强。
同样,重要系统应该开展安全测试和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三、如何预防与应对网络安全事故1. 合理使用杀毒软件:在装有操作系统上进行合理的杀毒软件安装,以保证机器病毒库的更新,及时进行病毒扫描。
2. 备份重要数据:在系统设备上面设置备份任务,定期备份公司的重要数据,比如数据表、用户数据、map 等数据。
3. 升级系统补丁:定期检查系统补丁、软件版本等,及时升级,避免通过漏洞入侵系统,导致数据泄露和数据丢失。
4. 手机数据加密:对于出差人员,必须启用数据加密,确保手机上的数据不能被窃取;对于敏感数据,可以使用第三方加密软件加密处理,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防止网络广告诈骗的常见手法解析网络广告诈骗日益猖獗,其手法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着广大网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将深入解析网络广告诈骗的常见手法,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虚假宣传类诈骗这是网络广告诈骗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诈骗者利用虚假信息、夸大宣传等手段,诱导用户点击广告链接,从而实施诈骗。
具体手法包括:1.虚构产品功效:许多广告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的功效,例如“一夜白发变黑”、“三天瘦十斤”、“包治百病”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虚假宣传。
实际上,这些产品往往无效甚至有害,用户购买后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2.夸大产品性能:一些广告会夸大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例如将普通产品描述成“国际领先”、“全球首创”等,以此吸引用户的注意。
用户在购买后发现产品与广告宣传严重不符,就会遭受经济损失。
3.伪造资质认证:一些诈骗者会伪造各种资质认证,例如“国家专利”、“权威机构认证”等,以此来提升产品的可信度。
用户在看到这些虚假认证后,容易放松警惕,从而上当受骗。
4.利用名人效应:一些广告会利用名人的形象和名义进行宣传,例如使用名人的照片、签名等,以此来吸引用户的关注。
用户在看到自己喜爱的名人代言后,容易轻信广告内容,从而上当受骗。
5.低价引流,高价成交:一些广告会以极低的价格吸引用户点击,但当用户点击后,会发现实际价格远高于广告宣传的价格。
这种手法利用了用户的贪婪心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
二、钓鱼网站类诈骗诈骗者通过在广告中植入钓鱼网站链接,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从而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
具体手法包括:1.伪造知名网站:一些钓鱼网站会伪造知名电商平台、银行网站等,其界面与真实网站几乎一模一样,用户很难辨别真伪。
2.诱导用户登录:钓鱼网站会诱导用户登录,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会被诈骗者窃取。
3.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一些钓鱼网站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用户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样,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深入探讨网络安全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金融行业是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之一,因为涉及大量的资金和敏感信息。
某大型银行采用了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来保障其业务的安全运行。
首先,他们部署了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流量进入内部网络。
通过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合法的用户和流量通过,有效地降低了外部攻击的风险。
其次,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攻击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阻止。
例如,当发现有可疑的数据包试图入侵系统时,IDS/IPS 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阻断该连接,防止攻击者进一步渗透。
此外,银行还采用了加密技术来保护客户的交易数据和个人信息。
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进行了加密处理,即使被攻击者获取,也无法轻易解读其中的内容。
二、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挑战与应对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记录包含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
某医院曾遭遇过一次网络攻击,导致部分患者数据被盗取。
此后,该医院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
他们实施了身份认证和访问管理技术。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才能访问患者数据,并且根据其工作职责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看和修改相关信息。
同时,医院加强了网络监控和漏洞管理。
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另外,为了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
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离线位置,以便在发生灾难或攻击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对有关病毒木马的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我们对“大小姐木马”与“熊猫
烧香病毒”做出了学习与分析。
一、
“大小姐”病毒起因与发展。
2008年5月6日,南京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接江苏省水利厅报
案称,该厅政务网站“江苏水利网”页面无法打开,怀疑疑被黑客侵
入。
据了解,江苏省水利厅网站主要承担公文办理、汛情下达等重要任
务,日访问量在5000人次。当时,江苏全省已进入汛期,该网站能
否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全省防汛工作。南京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将
其立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侦查,并迅速会同鼓楼公安分局抽调精
干警力,成立“5·6”专案组。
攻击是为植入“大小姐”木马专案组围绕省水利厅网站被黑客攻
击案,迅速开展勘查取证、侦查侦控、追查抓捕等侦查工作。去年5
月14日至6月6日,专案组在湖北宜昌、广西桂林、湖北潜江等地
抓获何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成功侦破水利厅网站被攻击案。
在侦破水利厅网站被攻击案件过程中,专案组发现,这些人攻击
水利厅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在该网站上植入一款名为“大小姐”的木
马盗号程序。而这个“大小姐”木马早已臭名昭著,不少网络游戏账
号均被该木马程序盗取过。
这一情况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部指定南京市公安局管辖此
案,并于7月1日挂牌督办本案。专案组经艰苦工作,分别于6月
13日在上海、6月24日在四川广元、绵阳、10月10日在湖南长沙
抓获了制作、传播“大小姐”系列木马,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团
伙的组织者王某、作者龙某及销售总代理周某等10人。犯罪嫌疑人
王某以牟利为目的,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雇用犯罪嫌疑人龙某先
后编写了四十余款针对国内流行网络游戏的盗号木马。王某拿到龙某
编写的木马程序后,对外谎称为自己所写,同时寻找代理人进行销售,
先后通过周某等人在网上总代理销售木马,该木马系列在传播销售时
被命名为“大小姐”木马。 购买了“大小姐”木马的犯罪嫌疑人,
则分别针对“QQ自由幻想”、“武林外传”、“征途”、“问道”、“梦幻
西游”等网络游戏进行盗号。今年2月23日,专门负责盗号并销售
游戏装备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湖南益阳落网。在他的账户中,警方查
获现金30余万元;2007年以来,张某已支付给王某700余万元。而
王某靠销售“大小姐”木马,已非法获利1400余万元。据介绍,这
些人先将非法链接植入正规网站,用户访问网站后,会自动下载盗号
木马。当用户登录游戏账号时,游戏账号就会自动被盗取。嫌疑人将
盗来的账号直接销售或者雇佣人员将账号内的虚拟财产转移出后销
售牟利。
二、中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熊猫烧香病毒”
[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12日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
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
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
烧香”病毒案,抓获病毒作者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
他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
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
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
磊(男,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
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
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
盗窃各种游戏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
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影响较多公司,
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
较为严重的损失。
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
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
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
软件。
三、我对此类案件的分析
现今的病毒可谓是“面面俱到”,部分恶性病毒,把能用上的传
播方法都捆绑于一身,极大增强了病毒传染的效率。为了防止这类病
毒的感染,不仅仅需要杀毒软件厂商的高效工作,还需要互联网用户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只有广大用户都提高了防毒的安全意识,堵住
病毒传染的所有途径,才能真正的让病毒无机可乘,无孔而入。最行
之有效的办法是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病毒源。
对于木马一类的病毒,我推荐你用Ewido这个软件,它是全球排
名第三的反木马软件。我用过,效果还不错的。
当然,一款优秀的防火墙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天网防火墙我虽然没
有用过,但是名气很大,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