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

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

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

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

目标确定为:

1. 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

特殊词语的意义。

2. 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4.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

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

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

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 通过比较诗风的变化,体会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三、说教法:

学习千法,读是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先生读,互评,再生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弱点往往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多种学生

感兴趣的因素:猜对联、当演员演短剧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

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效率。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根据学

案预习,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

以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编排剧本,教师只作适当点

拨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

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

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老妇的致词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

你同意吗?

四、说设计:

(一)导入:

张贴在黑板上两幅对联,问“今天咱们要接触的名人就在这两幅对联里猜他是谁”?

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对联认识杜甫,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背背上节课学的《春望》”——(温故知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春望》同一时

期的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板书课题)“问大家一个问题:长大想当演员

的举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石壕吏》排成短剧演演好不好?那要演好剧首先

我们应该做什么?熟悉剧情主题,把握人物特点。”

(二)预习交流

1. 结合注释1介绍故事背景。目的:有助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

2. 谈预习后的收获和产生的问题。目的: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强调两个读音:老妇出门看(kān) 咽的三种读音。“走”、“已”、“裙”、“前途”、“且”、“虽”、“急”等词语的意思。目的: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知识,准确理

解课文。

3. 一生读课文互评,教师点拨古体诗的停顿、节奏。

再指生读。强调感情基调。

师范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