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5.82 KB
- 文档页数:2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它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美学视角下的独特魅力。
园林景观设计以美学为中心,融合了建筑学、植物学、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对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等元素的艺术处理,打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更要注重空间的美学品质,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美性: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整体美感,追求景观的线条、形态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艺术感十足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对景观元素的精心配置和组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艺术。
3. 表现性:园林景观设计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艺术表现来突出景观的独特韵味。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择和植物造型的艺术处理,营造出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还注重通过雕塑、水景、灯光等艺术手段来丰富景观的表现形式,从而表现出景观的独特艺术魅力。
4. 周围性: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还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上。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景观与建筑、道路、人流等周围环境的和谐整合。
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来改善周围环境的美感,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感,更要注重对生态、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和表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艺术。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它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园林工程方面也较多地模仿西方国家的风格,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的地位逐渐没落,急需加强设计创新焕发中国园林的新活力。
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与色彩,逐渐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
基于此,文章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手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特征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宗旨是营造舒适的景观氛围,对于小环境建设需特别重视,在进行整体景观方向。
模式进行合理把控的基础上对各个部分具体场景进行分析、整理。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重视互相合作与分担开合,使得新中式景观保持曲折开合的特点。
对景观空间进行多主题划分,形成规模不同却主次分明的景观空间,在动作与动作的组合下形成较好的小环境建设。
例如,在北京湾别墅景观设计过程中,以展馆作为整体景观的中心对周边的植物景观进行交织设计,形成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简单的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各个景观要素动作之间的组合。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大多采用虚拟组合的设计方法,使得现实景观与虚拟景观之间的互相映衬,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
例如,景观可以倒映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反射的是虚拟的景观,但是地面上的景观却是真实的。
如此,虚实之间的对比、映衬,赋予了景观、风景更为生动、深刻的含义,也为游客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微妙的艺术美感,使人流连忘返。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周边的建筑、行人、植物等景观,倒映在蜿蜒的河流水面上,给人营造一种山水墨画的感觉,人们从中可以发挥无穷想象。
不管是整体景观空间上的设计,以及景观序列的安排,还是虚拟景观的空间映衬与处理,这些中国古典园林特点都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始终带着较好的中国景观效果。
二、新中式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一)景观色彩搭配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许多大胆、夸张的设计,尤其是在色彩设计方面的研究、分析十分重要。
论述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齐晓发表时间:2019-04-09T12:51:56.8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齐晓[导读] 景观园林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是从园林的尺寸空间比例与平面布局以及功能结构等方面,来展现出景观的美学艺术齐晓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景观园林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是从园林的尺寸空间比例与平面布局以及功能结构等方面,来展现出景观的美学艺术,从而达到对景观空间的意识追求。
景观空间艺术不仅能够很好的突出了景观空间的层次,并且还能丰富园林空间,对于加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1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的原则1.1设计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社会群众生活发展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基本环境,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之余能够切身感受到生态园林的自然气息,所以,目前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展示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景观园林整体建设布局上需要从人的运动能力来确定,太大规模的建设不仅不利于游客的观赏,也占有了太多城市建设面积。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园林主要服务对象进行考虑,融入不同建设设施和功能区域,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于园林的基本功能需求。
园林休息区域需要综合规划布局,注意空间不同休息区域之间的间隔,让群众能够在观赏活动之余劳逸结合,这更能提升群众对于园林游览的兴趣。
社会群众对于景观园林最大的追求点就是自然美,所以在空间艺术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多融入人工元素,应该将园林景观与城市外部发展环境相结合,对园林建设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设计,使得人民群众置身园林中能够获取更多心灵的归属感,从而加深对景观园林的好感。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加强景观园林设计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美观性,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景观园林设计仍存在一些不足,对空间艺术布局的考量明显不足。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空间艺术布局的原则和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分析引言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已经有些不足的城市环境建设更加迫切,尤其是在景观园林设计方面,通过优质的园林景观保障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提升城市地区环境的美化程度,是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进行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原则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十分复杂,涉及到空间设计的时候,工作人员更需要考虑到从多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思考,从实际情况来看,景观园林的空间设计越合理,城市绿化水平就会越高、人民群众用于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舒适,保证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合理性,是提升城市地区整体布局优越性的必然选择。
除了图案色彩布局外,设计师还必须考虑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形状,有效协调植被和建筑,并通过有效措施确保景观园林设计的质量。
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秉持着景观丰富的原则。
为了保证景观的立体感,设计师可以有效地组织不同植物种类的布局,并根据植物的颜色和形状进行设计。
所谓景观富集原则,是指保护园林中植物物种、人工景观和空间因素的多样性。
设计师需要了解景观中不同元素的装饰效果,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植被的颜色,并有效地提高空间景观布局效果,假设不同元素的适当放置。
此外,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关系也应得到有效的调整。
根据人们欣赏景观的需求和习惯,通过优化森林路径,为人们提供便利,从根本上保证景观园林设计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景观园林设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探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的应用,主要从基于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景观元素的空间艺术应用、空间形式构成以及空间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空间形式构成的分析方法、基本原则、设计要点和常用技法,论证了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意境表达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及空间意境表达的手法和途径,最终得出了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空间艺术可以增强景观品质和人们的审美感受,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空间和谐共生的目的。
【关键词】景观园林美学设计空间艺术【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美学和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提升,景观园林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和形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介绍基于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景观元素的空间艺术应用,分析空间形式构成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空间意境表达的意义、表达方式和创意的实践。
通过论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增进景观园林设计师对空间艺术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1 景观园林设计的空间艺术概述景观园林设计的空间艺术是景观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手段呈现出具有艺术性和自然性的空间形态和氛围,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三类:基于自然景观的空间艺术应用、基于人工景观的空间艺术应用和基于景观元素的空间艺术应用。
其中,基于自然景观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调整和优化,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基于人工景观的应用主要在空间构成与组织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自由组合与创新打造出具有创意和艺术感的空间环境;而基于景观元素的应用则以园林元素为工具,通过运用结构、形态、颜色等手段营造出具有艺术性的空间。
在构成景观园林空间形式时,必须运用分析方法,理性思考并遵循一定的空间构成原则和设计要点。
同时,为了使空间艺术更加生动形象,设计师还可以采用常用的空间构成技法,如对比、层次、流线、重复等方法。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34 建筑与装饰2023年9月上 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张倩茹 张培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设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满足生态建设和生活需要,同时,风格与意境设计决定园林建设成败,有必要设计出集观赏性、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现代园林景观。
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升园林建设的水平,对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园林为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意境Discussion on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Zhang Qian-ru, Zhang Pei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Jinan 2500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modern garden construction are also increas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garden desig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life needs should be m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design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 modern garden landscape that integrates ornamental, functional and entertainment featur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cological garden design, and make due contributions of the garde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is condi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style; artistic conception引言园林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出发,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材料来提高景观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刍议景观空间设计的几种形式与五感的作用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空间,是对园林中的所有景观元素进行合理调度安排,从空间布局上使山水、道路、花草都处在最合适的空间位置,使观者能身处其间感受到空间之美。
通过合理营造景观空间,使得场地内景观尽可能的丰富,满足使用人群的物质需求,不同的空间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所需要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景观;空间设计;视觉一、概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空间,是对园林中的所有景观元素进行合理调度安排,从空间布局上使山水、道路、花草都处在最合适的空间位置,使观者能身处其间感受到空间之美。
通过合理营造景观空间,使得场地内景观尽可能的丰富,满足使用人群的物质需求,不同的空间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所需要的心理需求。
二、景观空间设计的几种形式利用植物营造空间。
不同的景观中需要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不同生活习性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以观赏为主的园林景观中一般会选择具有观赏优势的植物来装点园林,这些植物在色彩和形态上更富有多样性,因此其用于装点观赏性园林景观就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
但是纪念性的园林景观则不同,不能过多选用这些植物,一般会通过空间艺术设计,将竹、松、灌木等植物选为主要装点植物,突出环境的庄严肃穆。
所以,空间艺术要按照景观设计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植物作为装点,从而更好地表现园林景观。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迷宫——雷尼亚克迷宫,这是一个不断生长和变化中的迷宫,迷宫里面种植的通常是玉米或向日葵,每年播种时都会按照不同的设计图来进行,所以每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迷宫。
在这个迷宫中,设计者利用植物的特点,将其与迷宫的墙相结合,将一个原本枯燥的空间,分裂成多个空间,空间表现上更为丰富,且带来了趣味性,植物不再是单一可以用来观赏的景观,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性。
利用地形高差营造空间。
高度的改变,就是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形成边界。
景观地面的高低起伏,会隐藏和暴露部分景物,突起部分会遮挡人的视线,使人心里产生好奇,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空间层次。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摘要】:从多维度理解“灰”空间是指:人们为某种共同目标聚在某一空间中,而这一空间不是相对开敞的.也不是相对封闭的,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的程度上抹去了内与外的界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随意性的、包容的交流场所。
并且这种形式是丰富的、多维的。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分析了“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希望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灰空间” 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前言灰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第三种空间,推而广之.即空间转换之间的过渡空问。
或室内或室外,也可能是混合而成的。
典型的例子如:中国园林设计中回廊空间,为人们创造灵性的、聚气的、交流的空间环境,使人们以更广阔的眼光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也是本文研究“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形式的目的。
1“灰空间”概述1.1“灰空间”的应用“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模糊的,形态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形式。
由于灰色能够模糊三维实体空间关系,于是“利休灰”最早流行于建筑色彩。
中外园林作品中,过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当中如:达芬奇波公园的灰空间,北台地花园,中国古建筑的柱廊等,形成的中间地带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不仅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体感官,而且实现了室内和室外空间良好的过渡。
1.2“灰空间”的功能特征“灰空间”是空间与空间的联系,并且突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
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类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自身在保持着与其它空间形式形似特征的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特性。
(1)空间限定的模糊性“灰空间”的空间模糊性包含两个方面:不定性和复杂性。
a)不定性:由于过渡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和转化,可以形成新的过渡“灰空间”;b)复杂性:多种单一空间错综复杂的交织,构成了新的空间属性。
这种空间复杂多变的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给人们带来了半私密或半公共的空间感受,这种错综、围合的空间交织也带来了较强的空间限定模糊性。
(2)空间形式的丰富性园林景观“灰空间”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体现在空间形状的不规则性,空间性格的多重性,空间过渡的多变性。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摘要:“灰空间”也称过渡空间,是一种较为模糊的空间形态,作为建筑空间构架的一部分,“灰空间”在建筑空间序列中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的作用,其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灰空间”在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上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的角色,值得进一步认识并利用它。
关键词:“灰空间”;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1关于“灰空间”1.1“灰空间”的含义“灰空间”的概念,首次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理论思想集中在二部分:色彩的使用和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关于色彩,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使用江户时期流行的“利休灰”,因为灰色可以模糊三维实体的空间关系,从而以一种不定的形态增加了遐想空间。
关于过渡空间的思想则体现在其许多设计作品中,如名古屋市美术馆,在一块三角形的地段上,采用南北主轴和向西的辅助轴线构筑整个建筑平面,由梁、柱和墙体形成建筑框架,位于建筑前部轻轻弯曲的幕墙构筑了一个下沉式的花园,形成了中间地带,该地带既不是室内也不是室外,其空间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
其实,“灰空间”的形式在它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国古建筑中的柱廊,是正屋的附属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它使建筑的台基、屋身和屋顶形成了一个深邃而连续的空间效果,在其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面的同时也形成了建筑室内与室外在空间上的良好过渡。
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美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
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
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
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
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
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
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
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分析摘要: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时间、空间与人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过程应该以这三个方面的良好结合为思考方向,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协调空问、时间与人性,创造富有人情味、富于变化的可持续人居环境。
本文从景观设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景观设计的内容与表现手法,提出了景观设计方法分析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分析引言: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追求更高的环境质量。
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必须综合各种因素,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1.景观设计的特点1.1艺术性。
景观艺术包括雕塑、壁画等艺术品设计。
从广义景观设计讲,也包括景观艺术化处理,如:城市建筑外立面的形象和色彩等,城市空间设计、景观轮廓线控制、绿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外墙粉饰、夜景设计等方面,甚至可以说,艺术可以体现在城市环境景观各个方面。
1.2多样性。
城市形态多样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形式、绿化配置、空间形式等方面,它和城市地方性特点,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作为景观设计也应该是多样性的设计,表现出地方特色景观。
城市功能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其功能性就越复杂。
现代化城市已经是多功能复合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等等。
2.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2.1生态性。
一个城市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到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宽的实质性问题,牵涉到动、植物、大气、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
实行生态保护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即使是为了建设,尽量使自然环境不再受到新破坏。
2.2安全性。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有很棘手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但无论如何,设计景观的安全性应该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
解决安全问题主要通过道路的安全设施;交通路线组织(如:步行空间和机动车道的关系划分;休闲空间和交通空间的关系划分;残疾人和健康者活动空间的关系划分);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2.3地域性。
态景观犹如一席画卷。
现代园艺2017年第3期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尺度分析王莉曼(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000)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1]。
一份良好的景观园林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在对空间尺度的设计上更是要反复斟酌,按照精炼的原则来不断考量,使园林设计能够真正地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让人置身于其中能够感到身心充分放松。
景观园林;设计;空间尺度计面积在340hm 2以上的园林是不现实的。
更多的应当是规划第三类园林,也就是那些尺度较小的园林。
但即使园林的规划尺度不大,也要做到在设计上力图舒适宜人,不能使游客走进去有压抑的感觉。
1.2空间造型设计要精致考究并注重艺术性前面说过,园林是一种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景观形式,给人以艺术效果的美感。
这就意味着园林的空间造型设计要精致考究并注重艺术性,造型要搭配丰富、错落有致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不能让人感到粗枝大叶,杂乱无章,或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而显得突兀。
对于较小的园林来讲,要体现出小巧玲珑的美和幽淡雅致的舒心感;对于较大的园林来讲,则需体现出恢弘大气、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2如何合理地进行景观园林的尺度设计2.1注重园林的造型规划和内部空间的比例2.1.1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园林,首先在视觉效果上就会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所以园林在尺度设计上,必须与周围环境结合得恰到好处。
2.1.2注重内部分布的合理搭配。
不管是什么区域环境,在内部环境上的合理搭配都会让人感到舒适,并突出了园林的艺术效果。
比如,山与水的搭配,在旁边再安排几条小路和仿古风格的长廊,这样的搭配就比较合理。
2.1.3注重植物分布的尺度搭配。
在全开敞的区域中,主要安排小尺度的植物,以免空间的开阔性受到影响。
在半开敞的区域中,以安排小尺度的植物为主,并在局部区域适当搭配尺度较大的植物。
在覆盖区域则全部安排大尺度的植物。
比如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梧桐树,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状态。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作者:林卓然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2期摘要: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
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步行景观;空间结构;叠石;引水1 步行空间景观概念简述在步行空间景观中,主体是人,客体则是指景观空间、景观空间中的各种元素以及景观空间的周边环境。
人作为主体具有流动性,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实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中各个元素的互动以及人与景观空间周边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互动中人们所游览的即为步行空间景观。
2 现状与社会需求分析2.1 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的弱化由于步行景观几乎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致使现在部分城市的景观设计极为老旧,且功能性不明确。
同时,新建城区房屋面积过大,侵占了绿地面积,使步行景观区域被压缩,人们能欣赏的范围越来越小,设计也逐步变得工业化和单一。
2.2 人与景观互动性的加强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的步行景观设置越来越被需要。
游览者们更倾向于走入景观获得参与感,加强自身与大自然的联系。
快节奏的生活使居民们少有时间去城郊花园或古典园林中领悟自然美,因此,城中花园及居民区景观成为了大多数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3 苏州园林案例简介3.1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3.2 狮子林狮子林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