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PPT模板(经典)
- 格式:pptx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25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第一讲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1.陈三凤.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主要参考书:1.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赵寿元、乔守怡. 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盛祖嘉. 微生物遗传学(第3版). 科学出版社,20074.施巧琴吴松刚. 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20055.汪天虹. 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汪天虹.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Prescott et al. 《Microbiology》5th ed.McGraw-Hill内容•第一章绪论(1.5h)•第二章微生物遗传物质(4.5h)•第三章质粒(2h)•第四章微生物的转座因子(2h)•第五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2h)•第六章微生物遗传重组(2h)•第七章λ噬菌体与病毒(2h)•第八章各类微生物遗传(4h)•第九章基因工程与育种(2h)微生物遗传学理论课的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经典实验•了解广泛背景•领悟科研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遗传学发展简史•第二节朊病毒的发现和思考第节微物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第三节微生物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越性•第四节微生物遗传控制与发酵工业第一节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遗传学是一门以病毒、细菌、放线菌、小型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1940年代以前:•遗传学的基本研究只限于动物和植物;•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是不系统的、局限的;生物对象:只限于进行有性生殖,特别是产生有性孢子的微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脉孢菌);研究内容:只限于形式遗传学分析(基因重组和定位)1940年代以后,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促使微生物遗传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 脉孢菌营养缺陷型的发现和基因原初功能的研究1941年,G. Beadle 和E. Tatum用X-射线处理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的分生孢子•得到预期的营养缺陷型(auxotroph),证明了某些代谢途径的阻断与某些突变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基因功能实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y yp)One Enzyme Hypothesis(One GeneOne Gene --One Enzyme HypothesisBeadle and Tatum: 一个基因---一种酶One Gene ---One EnzymeMM CM MM用X 射线诱导处理粗糙脉孢菌,筛选出被诱导的突变体来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