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边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中文参考译文)
- 格式:pdf
- 大小:755.53 KB
- 文档页数:30
中美两国劳工保护制度的比较及启示-劳动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背景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简称BIT)作为两个国家就相互间的投资与保护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能够保护签约国彼此之间的投资活动。
尽管就BIT 是否具有促进签约国之间投资的作用存在着不同观点[1],但晚近研究对于BIT 在促进投资自由化,以及促进签约国之间进行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方面的作用仍持较为肯定的态度[2].基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强势地位,迄今为止美国同各国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均以其制定的BIT 范本为谈判基础。
中美BIT 谈判曾于2009 年因美国开始制定新版的BIT 范本而终止,并于美国发布2012 年BIT 范本后重启。
2013 年7 月11 日,中美两国同意尽快就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进行实质性谈判。
对于中美签订BIT 的前景,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具有对美投资的能力,因此中美BIT 将促进中美两国进行双向投资,对两国FDI 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明显。
但同时,由于双方分歧较多,这项谈判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难达成的一个[3].对于美国2012 版BIT 范本,中美双方在谈判中存在诸多争议焦点,而范本中较为严格的劳工保护条款亦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4].由于中美的劳工保护法律制度存在差异,考察该条款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必要的。
二、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中的劳工保护条款(一)美国2012 版BIT 范本的劳工保护条款美国2012 版BIT 范本①在序言部分即指出(协定双方)通过促进国际承认的劳工权利的方式达到本条约的签约目标,并在协定第13 条规定了劳工保护条款。
协定第13 条名为投资与劳工,其在第1 款指出缔约双方确认其各自作为国际劳工组织(ILO)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双方在《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以下简称《宣言》)下的承诺。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本合同目录一览1. 投资合作宗旨1.1 合作原则1.1.1 公平互利1.1.2 合作共赢1.1.3 遵守法律法规1.2 合作目标1.2.1 投资领域1.2.2 投资规模1.2.3 投资期限2. 投资方信息2.1 投资方名称2.2 投资方住所2.3 投资方代表人2.4 投资方资质3. 投资项目信息3.1 项目名称3.2 项目地点3.3 项目性质3.4 项目规模3.5 项目投资预算4. 投资方式4.1 投资金额4.2 投资结构4.3 投资期限4.4 投资回报5. 风险控制5.1 风险评估5.2 风险防范措施5.3 风险责任分配6. 合同的履行和监督6.1 履行期限6.2 履行地点6.3 履行方式6.4 监督机制7. 合同的变更和终止7.1 变更条件7.2 变更程序7.3 终止条件7.4 终止后果处理8. 争议解决8.1 协商解决8.2 调解解决8.3 仲裁解决8.4 司法解决9. 合同的生效、修改和解除9.1 生效条件9.2 生效时间9.3 修改条件9.4 解除条件10. 合同的签署和备案10.1 签署程序10.2 签署地点10.3 备案程序11. 合同的保密条款11.1 保密内容11.2 保密期限11.3 保密责任12. 合同的强制性条款12.1 强制性法律规定12.2 强制性行业标准12.3 强制性合同条款13. 合同的附加条款13.1 附加条款内容13.2 附加条款的效力13.3 附加条款的修改和解除14. 合同的完整性和单一性14.1 合同的完整性14.2 合同的单一性14.3 合同的独立性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投资合作宗旨1.1 合作原则1.1.1 公平互利合作双方应遵循公平互利的原则,在投资合作过程中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确保各自权益得到保障。
1.1.2 合作共赢双方将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投资项目的成功运作,确保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合作共赢。
美国pe投资合同范本股权投资协议1. 投资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家根据[国家或州名]法律组建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目标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家根据[国家或州名]法律组建并存续的公司,其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定义和解释“适用法律”是指与本协议的签署、履行、解释和有效性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工作日”是指除星期六、星期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假日以外的日期。
“关联方”是指直接或间接控制、受控制或与对方共同受控制的任何个人或实体。
控制是指拥有直接或间接选举对方董事、管理对方事务或指导对方经营管理的权力。
“投资”是指投资方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目标公司支付的资金。
“投资完成日”是指投资方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目标公司支付全部投资款项的日期。
“投资款项”是指投资方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目标公司支付的资金总额。
“保密信息”是指由一方(“披露方”)披露给另一方(“接收方”)的任何信息,无论该信息是否以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披露,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信息、业务计划、客户名单、技术信息、商业秘密等。
“损失”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损害、责任、费用、索赔、要求或支出。
2. 本协议中的仅供参考,不影响本协议的解释。
第二条投资1. 投资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目标公司投资[投资金额],以换取目标公司发行的[投资金额]的新增股份。
2. 投资方应在投资完成日之前将投资款项支付至目标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
3. 投资方支付投资款项后,即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
第三条陈述和保证1. 目标公司向投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目标公司是一家依法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完全的法人资格,有权签署和履行本协议。
论美国2012年BIT范本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中美两国之间重启了双边的投资协定谈判,此次谈判,美方将使用新的2012年版BIT范本进行谈判。
新的范本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较之前一版本更加丰富,也更有约束力。
本文将对新范本中的环境保护条款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与之前的版本进行比较,在环境保护潮流下进行审视。
标签:BIT范本;外国投资;环境管理;变化从2009年2月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审核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4年版)-----美国在协商一个新的双边投资协定时会拿来作为初始模型的文件,以保证它与公共利益和美国整体的经济日程相一致。
其修订的最新成果即2012年版的双边投资协定已经成为了中美间新一轮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美方筹码。
然而本文并非旨在对美国的新范本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是对其中与环境保护有关条款进行解读并提出建议性的中方对策。
一、环境保护与投资协定国际投资自由化对东道国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为获得利润,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投资设厂的方式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造成这些国家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外国投资与东道国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日趋成为一个为各国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和《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投资争端公约》因缔结的时间较早以及涉及领域的局限性,并没有涉及环境保护的问题。
近些年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情况更加活跃。
在一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同时规制贸易、投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现象开始出现,最典型的例证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①该条约的谈判者在签订条约时,考虑到了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以附加协议的方式特别规定了环境问题,该协议即关于环境合作的北美协议(以下简称NAAEC),作为NAFTA的组成部分生效。
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中英文**English Content:**In the realm of venture capital,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been a pioneer, setting precedents and standards for the global industry. One such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Venture Capital Term Sheet, or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Investment Agreement. This document outlines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investment made by a venture capitalist into a startup or early-stage company. It serves as a bluepri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or and the company, laying down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exit strategies.The Venture Capital Term Sheet typically includes details such as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the valuation of the company, the ownership stake held by the investor, and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It also covers important clauses like liquidation preferences, anti-dilution provisions, board representation, and voting rights.The language used in these agreements is oftentechnical and legally precise, reflect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nvolved. The use of plain English, however,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o ensure clarity and transparency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Chinese Content:**在风险投资领域,美国一直是先行者,为全球行业树立了先例和标准。
第1篇合同编号: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甲方(投资者):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乙方(被投资者):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鉴于:1. 甲方愿意向乙方进行投资,以支持乙方的发展项目或业务运营;2. 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投资,并同意按照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进行投资;3.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投资合同协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定义在本协议中,下列术语的定义如下:1. “投资”指甲方根据本协议向乙方提供的资金或其他资产;2. “投资额”指甲方根据本协议提供的投资总额;3. “投资期限”指甲方投资于乙方的期限;4. “收益”指甲方根据本协议从乙方获得的收益,包括但不限于股息、红利、利息等;5. “投资合同”指本协议;6. “相关法律法规”指美国及中国(如适用)现行的法律法规。
第二条合同有效期本投资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第三条适用法律本投资合同受美国法律管辖,并应按照美国法律解释。
第二章投资条款第四条投资金额甲方同意向乙方投资人民币____元(大写:____元整),或等值美元____美元(大写:____美元整)。
第五条投资方式甲方的投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1. 直接向乙方提供资金;2. 通过购买乙方发行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证券;3. 通过其他双方约定的方式。
第六条投资用途甲方投资款项将用于以下用途:1. 乙方的发展项目;2. 乙方日常运营;3. 乙方资本支出;5. 乙方其他合法用途。
从NAFTA到USMCA: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成因及启示*伍穗龙陈子雷【内容摘要】2020年7月生效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上一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偏重对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新自由主义”精神,回归对国家规制权能的重视。
在适用对象、适用争议、适用程序上作出变化与革新。
全球价值链收缩及“慢球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在合法性危机以及对东道国规制权力的削弱,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发生变化的深层次经济、法律与政治动因。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与革新将进一步推动“卡尔沃主义”的回归以及加剧国际投资法体制内部的碎片化趋势。
中国应积极支持及推进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使其发挥正面作用,同时辩证吸收“卡尔沃主义”的合理因素,积极探索诸如前置协商、投诉与帮助以及调解等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议的多元渠道。
【关键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全球价值链【作者简介】伍穗龙,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上海邮编:200336);陈子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上海邮编:201620)【中图分类号】F757.14 D8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68-(2021)03-0058-18【DOI编号】10.13851/ki.gjzw.202103004*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境外投资立法重大问题研究”(20JZD018)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双向投资布局的开放体制——创新与内外战略协同研究”(15ZDC018)的阶段性成果。
从NAFTA到USMCA: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成因及启示基于政府对待外国投资者财产权利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已持续数个世纪。
随着17世纪现代国家诞生及重商主义竞争理念萌芽,这一冲突被激化。
①如果说美国在《杰伊条约》(Treaty of Amity, Commerce and Navigation, United States-Great Britain)及其后的《友好通商航海条约》(Treaties of Friendship, Commerce and Navigation)②中确立了通过国家对国家的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一国投资者的法律建制,③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是在诸边④层面首次全面引入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⑤来保护一国投资者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