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办学理念办学课程办学制度
办学理念、办学课程和办学制度是学校运作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质。
以下是对这三个方面的简要解释:
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对于教育的根本信仰和指导思想。
它通常反映了学校对教育的目标、使命、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立场。
办学理念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价值导向。
例如,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可能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注重社会责任等。
2.办学课程:办学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办学理念而设计的一系列教育课程体系。
这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办学课程应当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
学校可以制定自己的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3.办学制度:办学制度是学校为有效管理和组织教育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教职员工的职责与权利、学科建设、学科评估、招生录取等方面的规定。
办学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益。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形成了学校的整体运作框架。
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着办学课程的设计,而办学制度则为理念和课程的实现提供了组织和管理的框架。
一个明确、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办学课程和办学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和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2020年12月第38卷第217期Dec. ,2020Vol. 38 NO. 217当代继续教育Contemporary Continuing Education开放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耿俊华,黄玲** 收稿日期:2020 -09 -16作者简介:耿俊华(1991 一 ),女,河北邯郸人,上海开放大学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和终身教育研究,黄 玲(1987—),女,四川德阳人,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上海,200433)摘要:评估作为监督教学质量的常用手段,不仅能够评判学校现状,更能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在开展评估 的过程中,评估指标体系可视为最为关键的指挥棒。
“办好开放大学”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 文基于对开放大学办学特点与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深入解析首批针对开放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顺利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开放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上海开放大学中图分类号:G71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5510(2020)06 - 064 - 07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of EvaluationIndex System of Open UniversityGENG Jun - hua , Huang Ling(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 As a common means to supervise the teaching quality , evaluation can not only judg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 but also guid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processof carrying out the evaluation ,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critical ba ton. "Operating the Open University Wel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refon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 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z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first batch of open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rel evant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TVUniversity to Open University.Key Words : Open University ; Evaluation ; Index System ;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教育随之发生 深刻变革。
高中民办学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成熟和完善,可以说是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起了民办高中学校,这些学校在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
何谓民办高中学校?所谓民办高中学校,即是指由个人或私人团体创办和运营的高中学校,这些学校与公办高中学校不同,不直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但一样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审批。
民办高中学校比起公办学校来说,通常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自由。
因此,这些学校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实行较为灵活的管理制度,并且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民办高中学校通常也拥有更为优美的教育环境和更为贴心的师生关系。
在民办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面,通常与公办学校有着一定的区别。
公办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术方面的传承和培养,注重一般学科的教育。
而民办高中学校则更加注重在学生成长的全面性上。
在学术方面,民办高中学校通常也和公办学校一样,注重传承和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如花样游泳、音乐等。
民办高中学校的优点:1.教学质量优秀。
民办高中学校通常拥有较为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公办学校更优秀。
这是因为民办高中学校更为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会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费用,招聘更为优秀的教育人才,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准的提高。
2.教学模式灵活。
民办高中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管理自由。
因此,学校能够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适合的教育资源。
3.学校硬件环境高端。
民办高中学校在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方面,通常比公办学校更为先进和优势。
学校通常会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创造更加舒适和高品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愉悦和享受学习过程。
4.课外活动更加丰富。
民办高中学校在课外活动方面,通常比公办学校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学校办学章程标题:学校办学章程引言概述:学校办学章程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和管理体制,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学校办学章程的定义、内容要点、制定程序、执行与监督、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校办学章程的定义1.1 学校办学章程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规定,制定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管理制度的文件。
1.2 学校办学章程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具有约束力,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和管理体制。
1.3 学校办学章程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学校办学章程的内容要点2.1 学校的性质和宗旨:明确学校的性质和办学宗旨,确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2.2 学校的组织结构:规定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3 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管理流程和决策程序,确保学校的管理科学、规范。
三、学校办学章程的制定程序3.1 确定制定机构:学校应当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办学章程,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3.2 征求意见:学校应当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共识,确保章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3 审议通过:学校办学章程应当经过学校相关机构审议通过,确保章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学校办学章程的执行与监督4.1 落实责任:学校应当明确章程的执行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确保章程的有效实施。
4.2 监督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监督机制,对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3 教育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章程教育培训,提高大家对章程的认识和执行意识。
五、学校办学章程的重要性5.1 规范管理:学校办学章程规范了学校的管理行为,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5.2 保障权益:学校办学章程保障了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学校的稳定和和谐。
5.3 促进发展:学校办学章程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当今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简介(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是指——1、教育终身化。
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
1991 年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
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
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
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
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
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
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
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但是,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安于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照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办学特色,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瓶径。
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办学定位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摆脱办学中的困境,核心问题就是要准确定位。
那么,何谓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以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职能、社会需要及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与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产学研合作关系不紧一些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大都呈现单向需求,缺少有机互动,而且还局限在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聘请师资等方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没有切实建立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远未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且居于浅层。
此外,校企合作还明显地受到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制约,体现出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不平衡。
正是由于校企合作的种种缺陷,造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都搬用本科院校,在办学发展上沿袭或照搬普通高校办学模式和发展形式的做法,以及偏离高职教育的使命,追求“专升本”升学率,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或寻求办学升格及转型。
同时将产学研结合片面理解为资源共享的手段和利益互惠的渠道,而忽略它在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价值。
而这种价值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根本所在。
专业设置盲目求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要主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打造学院品牌和办学特色。
2024年规范办学行为学习心得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师,我深知规范办学行为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规范办学行为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参与规范办学行为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性和需要持续学习的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规范办学行为的定义和原则,并从中获取了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规范办学行为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遵守规定的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学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共同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在规范办学行为中,教师需要遵守做好教学本身的要求,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学生需要遵守做好学习的要求,包括积极参与课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规范办学行为的原则,才能够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学习规范办学行为的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人。
学习要善于总结借鉴,但同时要保持自身的特色与风格,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规范办学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迭代,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次,规范办学行为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提供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条件。
学校管理者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学校的管理规范、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师学生的安全,为学校办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而教师则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自身行为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管理者和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规范办学行为还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该认真负责、热情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态度,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求真、求实、奋发图强。
办学章程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保障学生权益,明确学校管理体制,根据教育法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为学校的根本大纲,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学校的宗旨是办好教育,服务社会;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条学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条学校的管理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完善学校的科学决策,落实教育教学工作。
第六条学校制定办学章程是遵循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学校是管理者,依法合法进行管理。
第七条学校的章程を保持和完善,需要经学校师生员工共同修改和监督,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生效。
第八条学校章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符;2. 与学校的宗旨相符;3. 与学校的利益相符;4. 与师生员工的利益相符。
第二章学校的管理第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学校聘任,履行职责前后负责。
第十条学校设立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等部门,各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分工协作,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
第十一条学校设立学生会、校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十二条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第十三条学校规范招生、办学行为,保障学生权益,严格按照国家的招生政策进行招生工作。
第十四条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五条学校设立课程建设委员会,规范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十六条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校的经费,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学校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研创新,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
第三章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管理第十八条学校规范教学行为,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管理原理名词解释科⽬:教育管理原理1.1.管理1.2.教育管理1.3.学校管理1.4.教育⾏政1.5.教育管理体制1.6.教育管理机制1.7.教育管理观念1.8.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1.9.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2.1.原理2.2.教育管理原理2.3.系统原理2.4.⼈本原理2.5.动态原理2.6.效益原理2.7.教育管理职能2.8.监督型⾏政2.9.指导型⾏政2.10.“指导⼀监督”型⾏政3.1.教育管理原则3.2.⽅向性原则3.3.科学性原则3.4.规范性原则3.5.教育管理⽅法4.1.教育⽅针4.2.教育政策4.3.教育法规4.4.教育法律4.5.教育4.6.教育⾏政执法5.1.教育预测5.2.预测5.3.客观教育预测5.4.定性教育预测5.5.微观教育预测5.6.规划5.7.教育规划6.1.教育体制6.2.学校教育体制6.3.教育管理体制6.4.教育⾏政体制6.5.学校管理体制6.6.教育⾏政组织机构7.1.教育⼈事⾏政7.2.教育⼈事管理7.3.教育⼈事⾏政原则7.4.因事择⼈原则7.5.任⼈唯贤原则7.6.论功⾏赏的原则7.7.合理流动原则7.8.考核制度7.9.⽤⼈制度7.10.养才制度7.11.培训制度7.12.交流制度7.13.辞职7.14.辞退7.15.退休制度7.16.约束制度7.17.回避制度7.18.公务员纪律7.19.保障制度8.1.教育财务⾏政8.2.预算8.3.决算8.4.会计制度8.5.审计8.6.教育经费8.7.预算内资⾦8.8.预算外资⾦8.9.教育基本建设费8.10.教育事业费8.11.教育费附加8.12.经济公开9.1.教育⾏政信息9.2.宏观教育⾏政信息9.3.微观教育⾏政信息9.4.中观教育⾏政信息9.5.纵向沟通9.6.横向沟通9.7.树形沟通9.8.星形沟通9.9.轮形沟通9.10.语义⼲扰9.11.应⽤⼲扰10.1.教育督导机构10.2.教育评价10.3.学校评价10.4.教师评价10.5.学⽣质量评价10.6.教育评价模式10.7.教育评价标准10.8.教育评价⽅法11.1.⽬标11.2.管理⽬标11.3.学校管理⽬标11.4.⽬标管理11.5.学校⽬标管理过程11.6.⽬标考评12.1.教师管理原则12.2.教学管理12.3.教学过程12.4.教学业务管理12.5.教学质量管理12.6.思想教育⽅法12.7.流动资产12.8.固定资产12.9.⽆形资产12.10.对外投资12.11.教学设备12.12.专⽤基⾦12.13.校园环境12.14.校园⽂化设施13.1.学校管理过程13.2.学校管理的主体13.3.学校管理的客体13.4.管理客体中的“⼈”13.5.管理客体中的“财”13.6.管理客体中的“物”13.7.管理客体中的“时空”13.8.管理客体中的“信息”13.9.学校管理的中介13.10.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13.11.系统13.12.计划13.13.戴明环13.14.执⾏13.15.指导13.16.协调13.17.激励13.18.检查13.19.总结14.1.领导14.2.教育领导14.3.宏观教育的领导14.4.教育领导班⼦结构14.5.知识结构14.6.专业结构14.7.智能结构14.8.个性结构14.9.个性14.10.年龄结构14.11.素质14.12.修养14.13.教育咨询14.14.综合咨询14.15.专业咨询14.16.管理咨询14.17.情报咨询14.18.教育决策15.1.效率(管理学⽤语)15.2.教育领导效率15.3.教育领导效益15.4.教育领导效能名词解释题答案1.1.管理:是管理者运⽤⼀定的原理与⽅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标的⼀种活动。
09教育社会学复习一.概念题偶象性所重要他人:是因为受到学生特别喜爱、敬佩而被学生视为榜样的具体人物。
学生对偶象性重要他人的认同与选择其实是对某种代表性社会价值的认同,因此偶象的构成必然会因社会价值的转型而变化。
互动性重要他人:指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制约其影响的因素:1.学生年龄阶段影响;2.因学生的社会属性而异;3.因学生的社会属性而异。
学生的社会位移:1. 越界概念:菲兰 :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另一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之为越界,也可称为社会位移。
2. 四种社会位移类型:1)、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越界:很少觉得三者在文化方面有何界限,从一种环境进入另一环境是和谐、轻而易举的。
2)、失谐的多重世界/可设法实现的越界:三者是不同的世界,但并不妨碍他们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们需要的只是调适和重新定向。
3)、失谐的多重世界/碰运气的越界:学生认为三者不和谐,且意识到要进行调适,重新定向,但他们感觉越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越界意味着产生摩擦与不安。
4)、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越界:学生认为三个环境差异极大,越界难以成功,会找种种借口,抵制越界,他们认为学校生活与他们的生活毫无联系。
教师的双重角色:1)、社会代表者:基本特征:“社会规范性”。
它迫使教师不仅必须向学生示明何谓符合社会要求的文,且其自身首先就必须成为这些特定文化的范型,以保证对学生作出有效的文化导引、熏陶。
当教师自己的需要和认知与社会要求抵触时,教师只能隐瞒自己的需要和认识,仍要求学生符合社会要求的文化。
2)、同事:基本特征:“个人独立性”。
要求教师时刻牢记此时的交往对象是与自己承担同一社会责任、有同样社会权利、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他人,因此要求以同等身份、同伴态度、朋友口气与其交往。
班级的自功能性:帕森斯经典观点:班级功能:社会化和选择;陈奎熹:增加了照顾或保护功能;大陆的卫道治补充一条人格化或个性化功能。
自功能性:班级建立是为满足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班级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性”。
何谓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张苕办学体制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也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指在国家教育基本法规定的原则之下,办学者或办学主体是由哪些团体或个体组成的,国家赋予其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其有何种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办学体制所突出强调的是办学主体,即由谁出资,由谁兴办学校,在此基础上办学体制还涉及到办学主体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中办学,办学过程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和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所做出的要求等。
办学体制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化解教育投入不足与资源相对浪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辅相成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办学体制,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哪些社会主体可以办学,设立教育机构;二是指不同的社会主体举办的教育机构所构成的整个教育体系。
教育法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定了社会办学主体,即除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外,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国家办学,主要表现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使用国家教育经费办学,其中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一些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社会团体,利用国有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办学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办学,也就是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天津大学在线考试答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9秋季学期考试《大学文化》在线考核试题单选题1、以下内容属于天津大学精神文化的有()A、北洋纪念亭B、北洋广场C、天津大学敬业湖D、严谨治学的校风2、天津大学的追求是()A、兴学强国B、严谨治学C、爱国奉献D、矢志创新3、天津大学第九教学楼的设计者是()A、徐中B、茅以升C、崔愷D、邹德侬4、天津大学的前身是()A、京师大学堂B、北洋大学堂C、东吴大学D、之江大学5、“牛顿苹果树”是哪位校长引进的()A、龚克B、吴咏诗C、李家俊D、臧伯平6、天津大学是哪一年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的()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7、天津大学的建校时间()A、1895年B、1954年C、1911年D、1896年8、天津大学的校花是()A、海棠B、月季C、樱花D、茉莉9、1951年,北洋大学与()学校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A、河北工学院B、津沽大学C、直隶女子师范学院D、天津教育学院10、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位于()A、卫津路94号B、卫津路92号C、卫津路231号D、卫津路122号多选题11、大学文化以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划分()A、学校文化、学院文化B、年级-班级文化C、寝室(宿舍)文化12、大学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原则()A、以人为本B、继承与创新相结合C、大学与社会之间保持必要张力D、大学共性与个性相结合13、以下建筑中,属于天津大学地标建筑的有()A、未名湖B、二校门C、求是亭D、北洋广场14、以下人物中,属于天津大学校友的是()A、徐志摩B、张太雷C、马寅初D、茅以升15、天津大学的文化品格,除实事求是的校训外,还包括以下()A、兴学强国的使命B、严谨治学的校风C、爱国奉献的传统D、矢志创新的追求16、下面那句不属于天津大学校歌的歌词()A、渤海之滨白河之津B、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C、穷学理,振科工D、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17、以下制度包括在大学制度文化范畴内的有()A、大学章程B、大学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治理结构)C、教学制度、科研制度D、人事制度、礼仪制度18、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曾用名包括()A、北洋大学堂B、国立北洋工学院C、国立北洋大学D、天津大学19、张含英校长曾经题写“实事求是”四个字,并发出()三问A、懂么B、会么C、敢么D、能么20、上个世纪80年代,我校吴咏师校长认真思考大学办学目标,1986年便提出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是()A、综合性B、研究型C、开放式D、国际化21、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时,留下了重要的三点指示,他指出:高等学校应该抓住三个东西,分别是()A、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B、党委领导C、群众路线D、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22、大学文化以工作性质划分()A、大学教学文化B、大学科研文化C、大学行政文化D、大学学术文化23、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点()A、人创性(创意、创造、创新)B、多样性C、传承性D、传播性24、以下属于天津大学物质文化的有()A、北洋纪念亭B、北洋广场C、天津大学校训D、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25、院系调整中,天津大学陆续调出若干系、组,参与组建了今天()诸多院校,哺育了蹒跚起步的新中国高等教育。
何谓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张苕
办学体制
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也有人认为,办学体制是指在国家教育基本法规定的原则之下,办学者或办学主体是由哪些团体或个体组成的,国家赋予其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其有何种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办学体制所突出强调的是办学主体,即由谁出资,由谁兴办学校,在此基础上办学体制还涉及到办学主体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中办学,办学过程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和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所做出的要求等。
办学体制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化解教育投入不足与资源相对浪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辅相成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办学体制,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哪些社会主体可以办学,设立教育机构;二是指不同的社会主体举办的教育机构所构成的整个教育体系。
教育法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定了社会办学主体,即除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外,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国家办学,主要表现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使用国家教育经费
办学,其中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一些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社会团体,利用国有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办学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办学,也就是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对社会力量自筹资金举办学校的行为,国家在用地、有关税收、基本建设计划安排以及办学的审批与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和适当的帮助。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行为受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给予支持。
办学机制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
用在现时的申论上,可理解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其外延包含制度、组织及执行保障等。
目前中国的办学机制有公办学校、私立学校、联合办学、教育集团等等,通常学校的投资方和管理方的角色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办学机制。
办学模式
所谓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通俗讲,就是样式或范式。
办学模式就是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
办学模式因学校类型或情况的不同而呈多样性。
如:产教研结合、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农科教统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等等等,只要自己把办学
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形成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就可以称为“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