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选择题

跨文化交际选择题

跨文化交际选择题
跨文化交际选择题

跨文化交际选择题

考试题型:

1、Ture or False (15×1, 为课后练习题,会有改动)

2、Multiple Choice (15×1, 为学过的分散在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及课后练习中的重要内容)

3、Cultural Puzzles (10×2, 阅读案例,选择最佳答案,部分案例是课本上的,其余是课外的)

4、Filling in Blanks (10×2, 该题考察的是名词解释,四个选项下面配有两个句子,根据句子内容选择其中一个选项)

5、Matching (10×1, 该题考察对跨文化理论的理解,在授课要点中的范围)

6、In-Depth Reading (共20分,该题是拓展性阅读,主要考察对跨文化类文章的理解及跨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分为Section A….选择题【5×2】;Section B….问答题【10】。要求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回答问题,内容不会超出我们讲过的知识范围)

选择题: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American parents would ask their children’s opinion in family decision-making

because___________.

A) American parents like being told by their children what to do

B) American children have much power in the family

C) American parents take their children as an equal

D) American parents are unable to make decisions themselves

2、What is the best expression of the following you can use when you meet an American friend at the airport

A) You must tired B) Did you have a good trip

C) It is raining, isn’t it D) Thank you for coming

3、What is a proper topic when you are talking with an American

A) the price of an item B) religion C) marital status D) hobbies

4、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people tend to use all the greetings except_______________.

A) how are you getting on B) how are things

C) where have you been D) how’s life

5、What is a proper response of the following to “Thank you. ”

A) It is my duty to do so B) It doesn’t matter at all

C) I quite understand it D) Don’t mention it

6、Where a British friend is sick, you’d better say “__________” to your friend to show your concern.

A) Drink plenty of water B) 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

C) put on more clothes D) Take medicine on time

7、What is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 ”

A) 躁动不安 B)为非作歹 C)实事求是 D)信口雌黄

8、What is the meaning of “gilding the lily”

A) Avoiding something to make a good thing even better.

B) Spoiling something already fine by attempting to make it better

C) Turning excellence into perfection

D) Putting the lily in a golden frame to make it last longer

9、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is considered a verbal taboo in English

A) pass away B) powder one’s nose C) damn it D) go to heaven

2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ypical American thought pattern

A) Factual-inductive style B) Axiomatic-deductive style

C) Intutive-affective style D) Associative uniting style

11、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have the same function that “副” fulfills in Chinese

A) associate B) deputy C) lieutenant D) underline

12、Which of the folling is not one of the social funcitons of compliments

A) greeting people B)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C) criticizing people D) overcoming embarrassment

13、What is the acceptable addressing of “Tom Smith” in American culture

A) Teacher Smith B) Mr. Tom C)Director Smith D) Professor Smith

14、The word “dragon” is a word__________.

A) with different associated meanings in Chinese B) without a counterpart in Chinese

C) with the some primary meaning in Chinese D) with many more terms in Chinese

15、When making an appointment with an American frien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A) I’m coming to see you this afternoon.

B) You must stay at home waiting for me this afternoon.

C) Could you come directly to my house this afternoon.

D)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I could come round to visit you soemtime.

1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kinesics

A) posture B) stance C) body distance D) gesture

17、Individualism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except____________.

A) strong family ties B)self-reliance C) freedom D) respect for individual rights

18、M-time culture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except__________.

A) cutting time into bits B) taking dealines seriously

C) scheduling one thing at a time D) more human-centered

19、__________culture are typical P-time cultures.

A) Latin American B) Northern American C) Western European D) Northern European

20、In American culture, silence may be inerpreted as ___________.

A) assertiveness B) thoughtfulness C) enthusiasm D)apathy

21、Which culture tends to envelop each other in breath when talking

A) Arabian culture B) American culture C)British culture D) Chinese culture

2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chronemics

A) punctuality B) time orientation C) silence D) promptness

23、What does the following gesture mean in som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 money B) OK C) obscenity D) hostility

2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untrue

A) The American “come here ” gesture could be seen as an insult in most Asian countries.

B) In most Asian cultures, a gentle grip and an avoidance of direct eye contact is appropriate.

C) Right hand is considered unclean in much of the Middle East and in parts of Indonesia.

D) Pointing with the index finger is common in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

3

25、When an American is parking his bicycle and the bicycle accidentally falls over, he feels embarrassed at his awkwardness, and his quite angered and humiliated when Chinese onlookers laugh.

A) Don’t take it so seriously. B) It’s nothing.

C) You are really clumsy. D) Such things can happen to any of us.

4

重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

重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 Unit3 My Favourite Food 一: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材内容: 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英语三年级(下)第三单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的“我喜欢的食物”。要求学生掌握部分食品和饮料的单词,学会用英语表达“喜欢…”和“不喜欢…”。本单元共有三课,Lesson one主要学习cola bread cake 等单词,句型Do you like……及肯定、否定回答。第二课进一步学习有关食品、饮料方面的单词及句型“what do you like”,第三课学习字母并能正确书写,同时也是对第一、二课的归纳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渐了解一些中外文化,习俗及不同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及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如果说第一课是基础,则第二课是扩展加深,那么第三课就是拓展运用。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会用英语表达“我喜欢…”和“我不喜欢…”。助动词do构成的疑问句,否定句。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字母的学习和书写。难点是有些单词及短语的发音;have的用法。运用新旧知识大胆交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Let's sing;Listen and say;Look and listen. 第二课时:(一课)Your time to act. Let’s chant. 第三课时:(二课)Listen and say;Listen and say; Look and listen;Let's play;Let's do 第四课时: (三课)Listen and learn;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circle;Miss liu ask;Miss liu says;Trace and copy.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1)学习Cola、bread、cake、peach单词 (2)学习会话Do you like cola No,I don’t。I like pears. (3)会唱歌曲《I Like Apples>>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2)在句型操练达到熟练程度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巩固句型基础上,自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一些名胜、大城市美丽风光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借助对食物和饮料的学习,趁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新单词。 2、由助动词do构成的疑问句及否定句。 3、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进行交流。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文艺报/2006年/7月/11日/第003版 理论与争鸣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宫丽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地理、音乐、建筑、科技成就、思维等;另一方面则指的是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生活方式、规范等。此外,文化还包括语言以及语言相关的某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时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的手段。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中,它的使用离不开社会环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的一个方面,其特殊表现在于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征。美国学者普赖特( J. B.Pride)1964年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所以进行跨文化交际,就要先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忽视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语言的误用,给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不少困难。普赖特在他的书中还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所必然掌握的东西比他的语言的正规的或结构的特点多得多,它必须习得所有有关他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知识,也就是社会加在人们举止行为的约束。包括对语言行为的制约。”他的这一观点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交际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辩论是交际,会话是交际,讨论是交际,讲课是交际,书信、便条是交际,广告是交际,新闻报道、科学论文也是交际。交际活动由于语言环境、具体情景各不相同,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交际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语言去表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活动。要得体地进行交际就要在不同的情景对不同的话语有能力去理解,这就涉及交际者的文化、社会、文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英语语言中的词汇。英语词汇也包涵着文化的因素。如果我们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缺乏文化知识,就容易产生歧义。例如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black、blue、green等。我们在交谈时常听到有人说black swan,其本义是“黑天鹅”,可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下,它指的是罕见的东西:a real。 blue blood在用于描叙一些人时,是指社会地位高、有权有势和出身好的贵族等;而green hand 则是指无经验的人,生手。又如Landlord一词,中国人可能会想起剥削劳动人民的黑心地主周扒皮、南霸天的形象,而在西方人的头脑中可能是个和善的房东。语言表达的意思,不单单是个主观愿望的问题,它还受社会习俗的制约。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它包括衣、食、住、行、节庆、娱乐、礼仪、婚姻、丧葬以及信仰等内容。如西方的某些祝酒习惯和我们中国不同。在英国,宴会开始时,大家先为女皇陛下举杯祝酒,而后才彼此之间开始碰杯。一个民族的言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Hello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Hello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冀教版教材三年级第一册unit 1中的第一课。 二、教材分析: <>是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学习用英语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名字,礼貌用语。通过师生之间做自我介绍,增进彼此的了解,表现出热爱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用鼓励手段评价学生,让学生树立学英语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对话,认读单词,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听懂,会说Hello / Hi,Goodbye/Bye-Bye. I’m…What’s your name?My name’s…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五、教学理念: 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处于权威地位。对小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教师的称赞和肯定,教师的口头鼓励、微笑、点头、会意的眼神等都会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和培养自信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英语课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对话,认读单词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同时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认真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 本部分主要是会话学习,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掌握Hello./Hi.Goodbye/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这些招呼语。 七、教学过程: 1、Warm-up。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可以先谈谈英语课的作用、学英语的意义。说说生活中自己所接触的英语以此来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及愿望。 2、Presentation 导入:放hello的录音,师生之间打招呼。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ing! ⑴通过师生的自我介绍自然引出Hello,I’m…/Hi, I’m… ⑵教师可戴上Sarah头饰作介绍Hello!I’m Sarah.并用同样方法介绍其他人物(配合手势语言及肢体语言。因为对于初学者而言,手势和动作可以帮助他们理解。) ⑶让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The Major Featur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sharing meaning. It occurs whenever information is exchanged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Sending signals of one kind or another is inevitable. And the process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is complex. What a signal means to the sender is not always what it means to the receiver. Therefore, the trick is to transmit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to appropriate receivers at appropriate times. Communication is a symbolic behavior.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communication is verbal. Language is a highly developed symbolic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s a most basic element of culture, language is the means, by which culture is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a person’s language greatly influences how he or she perceives the world. The major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inclouds: https://www.doczj.com/doc/941137500.html,munication is symbolic Human communication is symbolic. We employ symbols as a way of sharing our internal state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d use symbols enables human beings to share their internal status and infer what another human being is experiencing, thus distinguishing human beings with other animals. Symbols are at the core of communication, but no symbol means the same thing to everyone, because different cultures often employ different symbols and usually assign special meaning to them. For example, dragon has been taken as totem by Chine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represents a kind of powerful and propitious animal, although it may never really exist. However, in western cultures, dragon is a kind of fierce and evil animal. Therefore, many people insist that we should not translate “龙” into “dragon”, since the two symbols represents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https://www.doczj.com/doc/941137500.html,munication can be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behavior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henever people attach meaning to messages, even if the sender of the message does not expect his or her actions to b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Just like the Chinese phrase—“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so being aware that your actions convey many potential messages is very important when engag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941137500.html,munication has a consequence Communication influences other people whether we intend it to be or not. This feature of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has a consequence—means that when we receive a message, something happens to us. It also means that all of our messages, in one degree or another, do something to someone else. We cannot send message without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 4. Communication is dynamic Communication is a behavioral process. It is not static. Communication is dynamic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As a separate notion, it studies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in social sciences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ere are several cross-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around who can assi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 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 ,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are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 bread, and salad, 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 What is more,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 .Howev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 For example, 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 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 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 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 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 In my opinion, 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 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i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 ce of memories. In a addition, 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 he job of gra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I should say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stem. 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 to our country.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 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 For example, 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 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 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 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t somet hing off the agenda. 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U2Pa课文翻译定稿2014

Unit 2 Passage A 1. 中国的核心价值与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是对人际关系中道德品质的总结,孔子就用它来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统治阶级用这五伦来处理每件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分级的社会,即臣忠于君,子孝于亲的社会。 2. 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强调人的尊严以及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他们提倡人不仅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更要具备完善自己和创造奇迹的能力。这就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自那以后,人们开始尊重人性,随即有发展出了我们今日称之为“自由”的思想,即民主。 3. 以美国为例,优秀的个人价值观就是独立、努力以及生活成功、个人成就与乐于助人三方面实现平衡。就社会价值观而言,美国人在这6方面领先:言论自由、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公开争论、独立思考和。而中国的价值观则提倡努力工作、尊重学习、诚实守信、独立自由和持久忍耐。亚洲人值得推崇的6个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有序、和谐一致、政府问责、开拓思路、言论自由和尊重权威。 4. 与美国人不同的是,东亚人通常更尊重权威,赞誉社会有序,可与他们一致的是亚洲人也尊重新观念,政府问责及言论自由。 5.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体文化密不可分。 6. 个人主义就是人们注重个体、强调个体需要。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 7. 集体主义文化即把自身当作是集体(家庭、单位、部落、国家)的一员,一般认为集体的需要高于个体。大多数亚洲文化,包括中国在内,倾向于集体主义。 8.个人主义是指在一个社会里个人权利是首要的。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和人格,这应该得到认可并强化。因此,如果不理解个人主义,则无法理解西方的文化和西方人。唯有理解了个人主义,我们才能明白西方人对家庭、友谊和隐私的看法。个人主义的核心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就,作为一项社会的基本品质,它被高度地重视,并被人们真心铭记和认真领会。 9. 在基督教的传统文化中,个人主义不但对彼此重要,而且对社会对上帝都重要。个人主义从他们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因而对西方人而言,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而是正直。他们如此重视个人主义,以至于他们认为如果有人不去实践个人主义,那就是错的行为。“自助者天助”,从这句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个人主义的态度。可是对中国人来说,个人主义是贬义词,是利己主义,它就意味着自私的人品和散漫的纪律。 10.传统的中国信条,尤其是儒家思想,欣赏集体主义。它强调群体合作,强调个体的成功归功于单位、组织或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人认为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利益是非常高尚的品质,继而谦逊待人、善解人意的品质也受到高度赞扬。 11. 让我们从这两个事例来看文化的基本差异:学校 学校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例,中国的中学、甚至大学,学生通常群体组合,他们被编成班,所有同班同学学习同一课程。相反,美国高中和大学的学生都是个体的组合,他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几门课程,因此他们经常到不同的班级上不同的课,也没有类似中国的“班” 12. 另一个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区别的例子就是宴会。比如,在中国,宴会通常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或观赏节目,有的观看,有的会亲自参与节目。相反,美国典型的宴会就是鸡尾酒会。在晚会中大家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聊天,间或走动走动,换换聊天对象。 13.下面是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更具体的区别。

五年级英语下册公开课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五年级英语下册公开课第四单元第一课 时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任务型活动、情景教学、游戏活动和比赛激励等教学法,力求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情景再现接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学习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 the dishes..及短语:“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doing the dishes”,使学生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效性,教学单词时,力求让学生更准确掌握词的发音及其含义,通过游戏比赛奖励的方法,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了语言运用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节课设计思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且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活动法,评价激励等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通过本课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结构的组成部分,对英语词汇的准确认识和理解,也是语言表达的关键,也需要对文化意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国家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两、三课时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

跨文化交际2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

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 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

跨文化交际论文

性格决定做事方法和做事结果 关于性格的定义十分广泛,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1] 第二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很多人容易把性格与本性弄混,认为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但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比如腼腆的性格、果断的性格等。而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比如自尊心,虚荣心,荣誉感等。 在我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课程的刚开始就提到了有关性格的内容。那性格与跨文化交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来谈谈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而我们都知道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会有迥然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习惯,所以若想更好地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提前了解他们的性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有关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性格的经典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NGL204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 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 学分:2 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课堂语言为英语。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另一个网站是新浪博客上的学期作业网站。所有学生的学期作业从开题、大纲创建开始,就直接与课程教师、同班同学见面。所以,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地修改、同学建议、学生本人反馈、修正的过程,直至最后作业完成。 此外,该课程联系了国外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的师生,进行网络实时联合授课,每学期四次,让师生们有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 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外语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学期论文(70%)(课本内容)+平时成绩(30%)(上课讨论发言、出勤率、网上参与率) 第一课Communication in Global Village 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