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02.74 KB
- 文档页数:1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确保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和水量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严格管理水污染:加强水污染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水体污染的发生。
3.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加强湿地的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的分布和供应不均衡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跨流域调水:在不同流域之间进行水资源的调配,根据各个流域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提升节水意识: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节水的重视程度,推动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建设水资源调度中心: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中心,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合理利用。
三、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发展水回用技术:利用先进的水回用技术,将生活和工业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2.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和设施,将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绿化等领域,减轻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3.加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研究:加大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再生水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修复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一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湖泊、水库、湿地等。
第三条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公平利用原则:水资源使用权、取水权、用水权等权益应当公平分配,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三)节水优先原则: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综合治理原则:水资源管理应当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相结合,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发展。
(五)科学管理原则:水资源管理应当以科学为依据,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二、水资源规划与布局第四条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水资源规划,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五条水资源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水资源总量和结构;(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方案;(四)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措施;(五)水资源应急保障措施。
第六条水资源规划应当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七条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合理开发:在符合水资源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水资源总量和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节约用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防止浪费:禁止非法取水、盗采地下水、破坏水生态环境等行为。
第八条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取水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水量、用途、地点、方式等取水。
第九条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资源规划,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
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水资源对于确保人民的基本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农业方面,水资源是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灌溉水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对国家的农产品供给、农田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足够的水资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在工业方面,水资源是生产的重要要素。
许多制造业的生产过程都需要用到水,特别是那些以水为主要原料的行业,如纺织、造纸等。
水资源的供应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生活方面,水资源是人们基本需求的保障。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饮水、洗涤、卫生等方面都离不开水资源。
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民生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水资源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水资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人类社会面临着水资源的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且水质差,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给水资源的需求带来了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剧了水源的紧缺状况。
再者,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也是制约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1. 农业产业的推动水资源对农业产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适量的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供给。
农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工业生产的支持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再生水。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厉行节约用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对节约、保护水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对浪费、破坏水资源的行为,有权制止、举报和控告。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健全水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职能。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渔业、林业、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第八条市和县(市)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第九条制定水资源规划,应当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特殊旱涝灾害、战争状态等非常情况的应对预案,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第十条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市)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加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马雁萍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以颁布实施<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为契机,强调必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采取多措并举,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马雁萍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甘肃武威,7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
【相关文献】
1.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全面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3.严格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为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按照法律、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组织实施管理有关水文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文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保护水文科技成果,培养水文科技人才,加强水文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水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水文活动的,应当经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邻国交界的跨界河流上从事水文活动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相关国家缔结的有关条约、协定。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
加强水务统一管理体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摘要: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生命线。
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国家安全的首要保障条件,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关联尤为紧密。
关键词:水务统一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务局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163-02一、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
因此,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生命线。
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关联尤为突出。
进入21世纪,到2050年,专家们预测,我国总用水量将达到7500亿到8000亿立方米,比现状供水量要净增2000亿立方米左右(不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从总体来看,中国缺水的整体态势十分严峻。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
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
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
其次是城市缺水。
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
据1999年统计资料,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约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北方城市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南方城市主要是水质型缺水。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6%,未来50年要达到60%左右,城市对水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
水环境的破坏、水污染日益严重,这在发展中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加大使用化学产品过程中更为突出。
洪涝灾害威胁着城市安全。
目前在世界上洪涝灾害己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
很多城市位于各河流的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地面产流条件的变化,更大大加重了洪涝灾害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大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全社会对水资源战略地位的认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意识、水的商品意识、节约用水等意识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