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三上)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与孩子交流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孩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2,刚才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图。

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指名一人读题,其他学生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

提问:“聪明猴家有多少棵桃树?”

点拨: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条件相关联,否则就无法解答了。

重新提个与桃子相关的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子?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能求出来吗?为什么?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能算出第四天摘了多少个桃子吗?第五天呢?

3、分析条件: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可以想到什么?(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当学生说到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时,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小结: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4、启发:刚才我们已经弄清了已知条件的含义,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第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可以分别算出什么?(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再想一想:最先算出的是哪一天摘的桃,接下来再算出哪一天摘的桃,再接下来呢?

5、质疑:怎样才能让题中的隐藏的条件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算出结果呢?

(二)确定解题思路(列式或列表解答)

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请学生说说他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三)、回顾反思:

1,回顾一下,我们帮小猴解决问题时,是从哪里开始的?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第一天摘了30个桃子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分别作为条件1和条件2,这两个条件求出了什么问题?求出了这个问题后,实际上生成了一个新的条件,新条件与“条件2”又能求出什么问题呢?。。。。。。。。。。考考你们,我们把第五天摘得桃子50个,再和“条件2”联系起来,还可以求出哪个问题呢?

小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理清思路,计算解答、检查验算这几个步骤。在分析解答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

三、策略应用,建构认知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新本领解决数学上的问题。

(一)“想想做做”第1题。(触类旁通)

(1)出示第一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出了什么条件?在学生回答后,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

提问: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在学生表述时,相机拖出课件。(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如果把刚才这个问题的答案转化为新条件,又能求出什么问题呢?

点拨: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问牛知马)

(1)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带着学生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前一次落下高度÷2=后一次弹起的高度)

(2)怎么解答这道题呢?用哪种方法比较简单些?(老师建议用列表)你能自己解答吗?独立完成第2题。

(三)“想想做做”第3题。(闻一知十)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决。

(四)做“想想做做”第5题。(融会贯通)

(1)一学生读题,其余学生想想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分析:“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第(??)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是第(??)个正方形里的2倍。

交流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当堂测试: “想想做做”第4题。学以致用

(1)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你是从哪些条件想起的?想到了什么?求出白地砖的快数后,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求出花地砖的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