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8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方法。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的排列、比较和分类;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加减法和应用题。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排列比较。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展示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
2.初步了解列举、列式、画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初步了解列举、列式、画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感受“从条件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意识,习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入题(5分钟左右)1.自主读题,感知题意。
齐读题目,不漏字、不添字。
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定小组准备全班汇报,并做一定指导。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学生提问,互相补充,理解题意。
1)题中有两个条件。
2)求两个问题。
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依次类推。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全班汇报,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补充。
帮助学生理解三个问题的答案,尤其是最后一个。
补充问题: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条件,你马上能求出一个什么问题?二、自学解题。
(10分钟左右)1.独立探索1.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写出过程。
2.你能想出第二种方法吗?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2)要求什么问题? 3)“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教师收集学生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
预设:列举、列式等。
2.全班交流分析收集的各种方法。
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点拨与总结。
3.回顾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帮助提炼方法,总结经验。
如:读清题意,从条件开始想,可以列式可以列举。
三、基本练习(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72页第1题。
(1)先出示左图,再出示右图。
(2)先出示前两个条件,再出示第三个条件。
点拨:有哪些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什么?73页第3题先不出示括号里的要求。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能够掌握“试错法”“逻辑推理法”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不怕挫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用趣味性的小游戏介绍今天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情境接着,老师将一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现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学习试错法接下来,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试错法。
老师用一些小示例来解释什么是试错法,并引导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问题,采用试错法解决问题。
4.学习逻辑推理法接着,老师向学生讲解逻辑推理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举例说明逻辑推理法的应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同样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逻辑推理法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最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学生找到一个实际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讲解后与其它组分享解决过程和策略。
6.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时,老师强调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优点,以及正确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写下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就该问题,试着使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来解决它。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逻辑推理法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喜欢尝试,喜欢思考,喜欢发现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生活为材料,运用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掌握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此课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行解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画图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图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71-73例1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
问: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说说。
引导学生说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也可以说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的个数。
以此类推。
列表、列式或其它方法。
现在你会很快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吗?2、小结策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1)弄清条件和问题(2)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答案。
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做第2题学生读题,说条件和问题。
填表解答。
3、做第3题读题,数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4、做第4题学生读题,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5、做第5题弄清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动手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的个数列表找答案画一画。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画图策略。
画图策略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图形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画图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图形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画图策略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总结提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画图策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画图策略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梳理一、通过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要想正确解决问题,需先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并看清要求的问题,然后从已知条件入手,一步步分析题意,找到已知量和要求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式或列表找出答案。
二、通过画线段来解决问题。
当题中涉及多个量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列式求解。
利用这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画出线段图。
模块一列表法解决问题例1一种神奇的植物,第一天时它高5厘米,以后每天的高度是前一天的2倍。
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天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高度5厘米例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有3个租擦栏杆,每组24人,拔草的同学比擦栏杆少29人,拔草的有多少人?例3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家禽养殖场饲养了35笼鸡,每笼4只,饲养的鸭比鸡多25只。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 25个小朋友站成一列,从前往后数,涛涛排在第10个;小志后面有8个人,涛涛和小志之间有多少人?变式1 明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0页,以后每天总比前一天多看2页。
在表中填出他每天的看的页数。
天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页数变式2 星光小学三年级有男生378人,女生346人,已经参加体检的邮398人。
还没参加体检的有多少人?变式3 学校食堂买来一桶豆油,连桶重250千克,用去一半豆油后,连桶重145千克,学校共买回豆油多少千克?变式4 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上、下车人数的统计,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体育场四院张公山公园东海新村图书馆......上23人上10人上8人上12人上7人......—下1人下3人下14人下8人......共23人共()人共()人共()人共()人......模块二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例4(1)求美术组和舞蹈组共有多少人,列式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文字的描述,对于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画图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图书馆有20本书,已经借出去1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总结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在不断的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时安排】1.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1课时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1课时3.练习十 2课时4.间隔排列(综合与实践) 1课时课题 1.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从已知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的过程和特点,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但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问题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构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