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2016版(2017年3月)
- 格式:pdf
- 大小:518.23 KB
- 文档页数:6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一)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什么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Neonat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NPH)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在出生后出现,导致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
诊断标准是什么?为了便于诊断,国际上制定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出,可以确定肺动脉压力及阻力是否升高。
2.氧饱和度:正常新生儿的氧饱和度在95%以上,若氧饱和度低于90%,则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较大。
3.动脉血气分析:可以检查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判定肺动脉血流状况。
4.病史及体格检查: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其他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的疾病。
如何治疗?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给予氧气:保持良好的通气情况,增加血氧含量,减轻肺动脉压力。
2.给予一些药物:如吸入氧气、呼吸道扩张剂、升压药等,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肺血管阻力。
3.抗生素治疗:预防或治疗肺炎等相关感染。
4.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如心导管手术、外科手术等,可以缓解或治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预防措施是什么?为了预防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期保健: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孕妇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和合理运动。
2.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几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率。
3.母婴衔接:母婴衔接也很重要,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让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关爱。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清晰明确,治疗方法较为多样化,同时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以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不仅与诊断及治疗方法本身有关,还与患者、医生、家属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以下措施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1.培养健康习惯:调整生活习惯,不熬夜、戒烟戒酒、不过度劳累,有益于身体健康。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复杂,常见的有肺动脉未闭、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入道狭窄等。
早期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下面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1. 临床表现: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
但这些临床表现非特异,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
包括心脏听诊、颈静脉回流、皮肤黏膜发绀程度、心界扩大、左右心室杂音等。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等。
4.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于评估心脏大小、肺血流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异常很有价值。
常见的胸部X线改变包括心脏增大、肺纹理增多、肺动脉突出等。
5.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的大小、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大小、心室间隔运动情况等。
6.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较大,一般仅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手段。
通过心导管检查可以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和心脏输血量,并通过心导管分析评估心血管病理。
7. 其他辅助检查:如红细胞计数、动脉血气分析、血浆儿茶酚胺、心脏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可以全面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心导管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其他辅助检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一、诊断标准在适当通气情况下,新生儿早期仍出现严重发绀、低氧血症、胸片病变与低氧程度不平行并除外气胸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者均应考虑PPHN的可能。
动脉导管前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差≥5%,又同时能排除先心病时,提示患儿有PPHN并存在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当PPHN患儿的右向左分流不在动脉导管水平而只存在心房卵圆孔水平,血氧差别可不出现,但此时也不能排除PPHN可能。
超声诊断PPHN的标准:肺动脉压>35 mmHg或>2/3体循环收缩压;或存在心房水平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同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
(金标准,联系超声二线急诊床边检查)。
脑钠肽:在心室充盈压力增高时分泌增加,但非特异。
正常值<100ng/L,肺高压时可升高至数百甚至>1000ng/L,其与氧合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作为PPHN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快速检测指标。
(折返点850pg/ml)二、治疗PPHN治疗目的是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血压、纠正右向左分流和改善氧合。
1、呼吸机治疗保持最佳肺容量,温和通气,使胸片显示吸气相肺下界在8、9后肋间,PaC02维持在40~50mmHg。
(1)呼吸机初始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0.80-1.00,呼吸频率50~70次/min,吸气峰压15-25cmH20,呼气末正压3-4cmH20,吸气时间0.3~0.4s。
(2)有肺实质性疾病如常频呼吸机氧合改善不理想,可试用高频通气治疗联合NO吸入。
当患儿经12-48 h趋于稳定后,可将导管后氧饱和度维持在90%,为尽量减少肺气压伤,此时可允许PaC02稍升高。
2、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对于有肺实质性疾病,存在原发或继发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募集和复张更多肺泡,改善氧合,对轻症PPHN OI=15-25效果较好。
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0I):OI=Fi02×平均气道压(cmH20) ×100/Pa02。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考试一、选择题1、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__内发生的肺动脉压力升高。
[单选题]*A、1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常见的症状是()。
[单选题]*A、呼吸急促√B、发绀C、体重下降D、体温升高3、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是指出生后__小时内肺动脉压力大于成人平均值的两倍。
[单选题]*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4、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A、早产B、低体重C、母亲抽烟D、母亲高龄√5、下列哪种药物不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药物?[单选题]*A、氧气B、前列腺素E1C、氨茶碱√D、异丙肾上腺素6、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的预后与()有关。
[单选题]*A、病因√B、治疗方法C、年龄D、患儿性别7、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包括()。
[单选题]*A、母亲感染B、胎儿缺氧C、胎儿窒息D、母亲高血压√8、下列哪种检查方法不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方法?[单选题]*A、胸部X线检查B、心电图检查√C、超声心动图检查D、动脉血气分析9、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原则是()。
[单选题]*A、治疗原发病B、给予氧气C、给予支持治疗√D、给予抗生素10、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措施包括()。
[单选题]*A、产前保健B、产时保健C、产后保健D、全部都是√11、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导致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单选题]*A、肺动脉狭窄B、肺炎C、肺不张D、肺结核√12、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单选题]*A、维持水电解质平衡B、维持呼吸道通畅C、维持温度适宜D、维持饮食正常√13、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
[单选题]*A、肺动脉狭窄√B、肺不张C、肺炎D、肺气肿14、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包括()。
[单选题]*A、给予氧气B、给予支持治疗C、给予抗生素D、以上都是√15、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常伴随的症状不包括()。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Neonat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NPH)是指新生儿时期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对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 诊断标准根据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如下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发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和呼吸窘迫。
2. **体征异常**: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心动过速、心音增强、快速而有力的肺动脉第二心音等体征。
3. **活动受限**: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可能因为氧合不足而出现活动受限。
### 辅助检查1. **胸部X射线检查**:胸部X射线可以显示肺血管纹理增多、肺动脉扩张以及肺动脉狭窄等。
2.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评估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方法,可以观察到肺动脉收缩时间延长、心室间隔异常增厚等。
3. **血气分析**: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可以检测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诊断流程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流程大致如下:1. **临床症状观察**:医生对患儿的呼吸困难、体征异常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全面观察。
2. **辅助检查**:通过胸部X射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手段,获取更多的诊断依据。
3. **综合分析**: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4. **确诊与治疗**:若符合诊断标准,则进行确诊,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若不符合诊断标准,应进一步观察和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的存在。
## 治疗策略针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一氧化氮、舒血宁、呼吸刺激剂等。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一、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
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途径,而肺动脉高压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致使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
我国的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诊断术语混乱,概念不清晰。
②缺乏规范的诊断流程及标准,不重视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
③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导致滥用钙通道阻滞剂及某些血管扩张剂二、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0mmHg或平均压>25 mmHg,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 mmHg,且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Hg。
三、肺动脉高压的诊断⒈对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行右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判断严重程度(证据水平:A)。
⒉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以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证据水平:B)。
⒊对确诊或疑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左心室或右心室功能障碍、是否合并心脏瓣膜病、测量左心房和左心室大小(证据水平:A)。
⒋应选择短效药物如腺苷或伊洛前列腺素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证据水平:A)。
⒌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进行6min步行距离试验,以评价患者的活动耐量、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及预后(证据水平:B)。
⒍对无明确病因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进行结缔组织疾病和HIV感染相关的血清学筛查(证据水平:C)。
⒈对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采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观察有无右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及心包积液等心脏异常(证据水平:C)。
⒉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肺疾病(证据水平:C)。
⒊对肺动脉高压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或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肺动脉高压(证据水平:C)。
⒋对系统性硬化患者应定期(每6~12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如DLco)以明确是否存在肺血管疾病或肺间质疾病(证据水平:B)。
综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王六超1综述,农绍汉2审校(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 贵港537300;2.广东1 PPHN 的病理形式PPHN 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而非单一独立的疾病。
了解其病理形式,对于PPHN 的诊治有很大的帮助。
其病理形式主要有三种:肺血管发育不全、肺血管发育不良、 肺血管适应不良[4]。
1.1肺血管发育不全:指肺内血管发育数量减少,血管总面 积减小,肺循环压力增高。
此种类型,临床治疗效果最差,多 于生后即出现严重的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治疗失败率高。
1.2肺血管发育不良:指肺内血管发育数量正常,但在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管平滑肌从肺泡前血管生长至正常无平滑肌的肺泡内动脉。
平滑肌会导致肺小动脉管腔相对缩小,血流受阻而导致压力增高。
常见病因是慢性 宫内缺氧导致肺血管中层肌肥厚、血管重塑;胎儿动脉导管早 期关闭导致肺血管继发性增生等。
此类患儿生后不久出现低氧血症, 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1.3肺血管适应不良:指肺内血管数量及肌层结构等均正 常,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不能适应循环变化,阻力持续增高。
常见病因是: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 息、酸中毒等。
此种类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在解除病因后能使肺血管阻力迅速降低,所以在三种病理类型中,治疗效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510000)[关键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 pulm onary hypertensionof the newborn,PPHN )又称持续胎儿循环,1969年首次报道。
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新生儿出生后肺循环压力、阻力下降 障碍,肺循环压力持续高于体循环压力,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 难以进入肺循环进行氧合,而从心房卵圆孔和(或)动脉导管水平直接流入体循环,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持续右向 左分流,肺循环血量减少,机体持续处于缺氧、紫绀的紧急病理状态,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率[1]。
---------------------------------------------------------------最新资料推荐------------------------------------------------------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荆志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
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唯一途径,而肺动脉高压也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然而,右心衰竭的防治也是心血管科医师无法回避,且越来越清晰的一个重要卫生保健问题。
在西方国家,因为研究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已成为逐渐得到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
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 2004 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分别依据循证医学制定了各自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规范了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行为,提出了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使患者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1,2,3]。
尽管我国有些单位目前也已采用 2003 年 WHO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最新诊断分类标准,但是大多数单位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诊断术语混乱,概念不清晰; 2)缺乏规范的诊断流程及标准,不重视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药物试验,基本没有开展 6 分钟步行距离试验; 3)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1/ 19经验来制定治疗方案,导致滥用钙离子拮抗剂及某些血管扩张剂等等。
因此,迫切需要组织我国专家制定一个国内的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断治疗建议,来指导临床和研究。
本专家共识草案将努力遵循以下制定原则:充分尊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等国际学术机构已经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包括患者临床与经济特点,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治疗药物等;简单实用,能够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性。
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肺循环血压升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儿童时期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严重者可引起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2]。
近20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PH的定义和分类也随之更新[3,4,5]。
儿童PH 在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儿童有其自身特点,在借鉴或应用成人PH诊治经验时应持审慎的态度。
近年来儿童PH发病机制的研究显示PH的形成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多种血管活性分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前列环素、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硫等)及离子通道、信号通路均参与其中[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儿童PH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患儿的总体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了让国内儿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PH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PH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编写了该共识。
一、儿童PH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定义PH是一个血流动力学概念,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循环血压异常增高。
儿童PH的血流动力学定义与成人类似,但在出生后早期有其特殊性。
胎儿时期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生后新生儿肺动脉压力有一个生理性下降的过程,足月儿通常在生后2个月左右下降至正常成人水平。
如果足月儿在出生3个月后,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25 mmHg(1 mmHg=0.133 kPa),则可以定义为PH[22,23]。
这个标准为国内外所有成人及儿童PH临床试验和注册登记研究所采用。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指在生后28天内,肺动脉平均压大于或等于25mmHg的一种临床病理状态。
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或是作为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并发症出现。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可导致严重的心脏房室间的血液分流、低氧血症以及长期的肺血管损害,因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与体征: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脏杂音、心衰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2.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是评估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首选方法。
通过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等参数,可以间接估计肺动脉压力。
此外,超声还能帮助检测可能存在的心内结构异常。
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能显示新生儿是否存在低氧血症,这是肺动脉高压常见的表现之一。
4.胸部X线检查:虽然胸部X线对于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没有帮助,但它可以显示肺部血流情况、心脏大小及形态,有助于诊断和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5.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是金标准的诊断方法,能够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
但由于其侵入性,一般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6.血液生化检查:某些生化指标如B型钠尿肽(BNP)或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可能升高,与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7.基因检测:部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定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确诊。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程及病情严重度等因素。
轻中度的肺动脉高压可能随着婴儿的成长自然改善,但重度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E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
在某些情况下,如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总结而言,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的综合评估以及各种辅助检查。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