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学抒情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40
第5章文学抒情1.华兹华斯的抒情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抒情理论从诗歌的定义到诗歌的抒情本质再到诗歌的创作题材和语言都有较为全面的论述。
(1)诗的定义①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定义。
在该定义中,诗人本身是创造诗歌的主要和决定性因素。
而且,对诗的判断要以诗人为依据,强调诗人情感表现的“表现说”。
②这一定义被认为是英国文学批评从“摹仿说”到“表现说”转变的一种标志,是西方抒情理论兴起的标志,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者关于诗的最有代表性的定义。
(2)抒情理论的主要特征①将诗歌作品的本质看成是诗人内心情惑的外化,是诗人强烈情感支配下的产物,诗人的情感是诗歌创造的决定性因素,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是存在于诗人主体对对象的审美关照中。
②诗取材来自“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但要使这些事件和情节“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强调心灵的想象力量对外物的“改变”,而这当中最为内在的因素,即是强烈的情感。
③诗学讨论的中心在于诗人,诗人应具备理想化的浪漫主义气质与心性,并且可以敏捷地表达思想和感情。
(3)诗的题材和语言特定的情感、题材与语言这三者,在诗中是相互适应的。
只要诗人把题材选得恰当,在适当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有热情,而由热情产生的语言,只要选择得正确和恰当,也必定很高贵而且丰富多彩,由于隐喻和比喻而充满生气。
①题材华兹华斯提出,他的诗要加以表现的题材是:微贱的田园生活,即“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
a.原因第一,这种生活里,人们心中主要的热情有“更好的土壤”,能够达到成熟,少受拘束,并且有更纯朴和有力的语言;第二,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共同存在于更单纯的状态下,能让我们更确切地思考,更有力地把它们表达出来;第三田园生活的各种习俗都从这些基本情感萌芽,并且由于田园工作的必要性,这些习俗更容易为人了解,更能持久;第四,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
第五章 20年代的散文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因为它能迅速及时地对各种实事问题、社会问题、思想文化问题,表示反响与抗争,形式短小精悍,自由活泼,因而既便于表述各种见解,又易于表现作者的个性,既能适应变动急剧的形势,又符合文学革命中主导的文艺思潮。
于是,应用者越来越多。
这就是以后被称为杂文和杂感的文体的由来。
以后有很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如《每周评论》,《新生活》,《新社会》,《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都开辟了“随感录”专栏。
此外,还有不少进步报刊的“杂感”、“评坛”、“乱谈”等栏目也发表过很多杂文,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很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
使得杂文在当时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散文任务,使得杂文成为了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对后来的“语丝”派也产生了影响。
《新青年》“随感录”中的一些文艺性的短论和杂文,为现代散文开辟了道路。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一)冰心的散文1、“冰心体”含义所谓“冰心体” 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而所谓“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作为新文学的探索者,冰心有很强的文体意识。
对于文体,冰心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冰心把文言文,白话文,西文杂糅,融化在一起,显得轻柔,委婉而富有情致,适合新文学阅读的审美要求。
2、“冰心体”的特点(1)内容上宣扬“爱的哲学”和以“婉约的倾诉”为特点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文体方面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朱自清的散文(二)朱自清(1898-1948):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早年主要写作新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
朱自清的散文及其为人被看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清白的节操的表现。
···朱自清的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着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精到,从而表现出现代散文的语言和文体之美。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五章抒情作品名词解释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1. 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 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1.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2. 首倡,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3.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有哪些种类?1.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真题一:【2022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由于江海中已无巨鱼,比方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奇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答案】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概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概,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9.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力量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9.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依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力量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掘金技巧】在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受,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深思,蕴涵了肤浅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
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留意:1.留意归纳该类诗歌的主旨。
2.要结合注释搞清历史事实。
3.该类诗歌常用的手法有渲染、烘托、对比和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第五章诗与抒情第一节诗歌的抒情特征一、诗歌的抒情特征诗歌在各民族中是发展较早的一门艺术。
诗歌一般是直接抒情的,这并不是说小说、散文与戏剧不需要抒情,施塔格尔说,“一部仅仅是抒情式的诗作、仅仅是叙事式的诗作、仅仅是戏剧式的诗作,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任何一部诗作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所有的类,仅仅是这个或多或少,决定着我们把这一部诗作叫做抒情式的或叙事式的或戏剧式的。
”1[59]实际情况是各种文体都包含着抒情的因素,只是诗歌在这方面特别突出而已。
《尚书》中便有“诗言志”的说法。
应当说,这一说法尚不够确切具体。
中国古代自魏晋以后,以情论诗便日益普遍。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朱熹:“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诗集传序》)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
”(《沧浪诗话》)西方人也多从情感方面论诗。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60]拜伦说过,“诗歌就是激情。
”3[61]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1863-1952)也说,“诗歌的本质是感情。
”4[62]法国诗人瓦莱里(Paul Valéry,1871-1945)则以为,“诗的本质是一种以其引起的本能表现力为特征的情感。
”5[63]诗歌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各式各样的。
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表现得隐晦曲折,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就表现得悲愤哀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王安石的《北山》中就表现得很和谐:“北山输绿涨横波,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二、诗歌的声音、节奏与韵律美国美学家布洛克(H.Gene Block)说,“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6[64]通过声音、节奏与韵律来抒情正是诗歌抒情的一个基本路径。
西方诗歌在古代同音乐与节奏有传统的联系。
希腊人称抒情诗歌是“ta mele”,即“用来演唱的诗”。
文学抒情相关知识文学抒情,就像是给生活这道菜加了一味特别的调料。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文学抒情。
这就好比你心里头装着满满的情感,像个装满水的杯子,满得都要溢出来了,你得找个出口把这些情感释放出来。
文学抒情就是这么个出口。
它不是干巴巴地说事儿,而是把你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用文字像丝线一样编织起来。
你看那些伟大的诗人、作家,他们的作品里到处都是这种情感的流淌。
就像李白,他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能感觉到他那种孤独、那种想要寻找慰藉的心情吧?他把自己的孤独通过对月独酌的场景描写,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了。
这就好比你一个人在黑夜里,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一盏昏黄的小灯陪着你,那种感觉,你想找人倾诉,这时候你拿起笔写下来的东西,往往就带着浓厚的抒情味儿。
为啥要进行文学抒情呢?人活在世上,情感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要是把这些情感都憋在心里,那得多难受啊。
就像气球,一直吹气不把气放出来,迟早得爆掉。
文学抒情就是给情感一个透气的机会。
而且,当你把自己的情感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后,别人读了你的作品,可能会产生共鸣。
你想啊,你在某个夜晚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落泪,你把这种思念写成一首诗,另一个在远方打拼同样思念家人的人读到了,他就会觉得“哎这不就是我心里的感受嘛”。
这种共鸣就像两根琴弦,一根振动了,另一根也跟着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
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在文学抒情的时候,也有一些小窍门。
语言要生动形象,就像画家画画,要用丰富的色彩才能画出动人的画。
你不能总是用那些平淡无奇的词汇,要学会用一些有感染力的词。
比如说“伤心”,你可以换成“悲痛欲绝”;“高兴”可以变成“欣喜若狂”。
这样一来,你的情感就更强烈地传达给读者了。
再就是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珠子,能串起整个情感的项链。
比如你要描写思念一个人,你可以写“我在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小路上徘徊,路边的那棵老树上,还刻着我们的名字,风吹过,那名字仿佛在轻轻晃动,像是在呼唤着远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