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分析2018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46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2020年11月第6卷第31期No.6 roll up No. 31 Issue, November, 2020健康科学_临床医学工程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1.017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王占平(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摘 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例数为150例,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参照组服用罗氏芬,研究组则行阿奇霉素,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参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4.00%显著低于研究组96.00%(P<0.05)。
结论咳嗽、发热、干湿性啰音是支原体肺炎的特点,采用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阿奇霉素本文引用格式:王占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1):46-47.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WANG Zhan-ping(Jiayugu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yuguan, Gansu 735100)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were analyz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discussed.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is the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There are 150 cases in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rch 2020.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ode, they a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75 cases) and study group (75 cases). The reference group takes rochefen, while the study group takes azithromycin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84.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96.00%) (P<0.05). Conclusion Cough, fever, dry and wet rale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The application of azithromycin has a good effect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zithromycin0 引言肺炎是儿科常规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最为常见。
雅安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9-11-20T10:18:21.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高伟杨明宇陈涛周鹏郑悦何霞(通讯作者)[导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通过细菌滤器,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雅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雅安 625000)【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2018年期间我院0~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及耐药性情况,通过对两年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的耐药性分析,研究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0-14岁儿童共119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咽拭子标本,统一使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与药敏试验。
结果:2017年收集标本559例,其中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22.2%,2018年收集标本634例,其中培养阳性205例,阳性率32.3%,2018年较2017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有所上升。
两年的培养阳性标本耐药性分析显示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相对较高,乙酰螺旋霉素尤甚为41.48%,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为9.05%;四环素中的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2.5%和13.79%;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林可霉素类的克林霉素耐药率为21.12%。
结论: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药敏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224-0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通过细菌滤器,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临床特点分析丁立芬【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17【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对医院儿科住院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学龄儿童发病较多见,6~14岁占56.0%。
临床表现多以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白细胞>110×10~9/L 23例(23.0%)、(4~10)×10~9/L 71例(71.0%)、<4×10~9/L 6例(6.0%),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年龄值84例(84.0%)。
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61例(61.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63例(63.0%)。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MP-Ig M检测≥1∶160 85例(85.0%),摄X线胸片100例均有明显的异常改变,一侧大片云絮状阴影84例(84.0%)。
全部病例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疗效满意,依从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发生。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儿童,临床症状较重体征轻,胸部X 线表现是本病特点,早期采用颗粒凝结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总页数】2页(P148-149)【作者】丁立芬【作者单位】河北省枣强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治疗分析2.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特点分析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治疗分析4.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5.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邓燕发表时间:2018-09-26T09:39:56.0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邓燕潘成莉甘露周妮[导读]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邓燕潘成莉甘露周妮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638500 四川邻水【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清学检验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4-8岁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也明显比本组其他年龄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方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于感染支原体造成的一种急性炎症,也是造成重度肺炎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会通过呼吸道产生局部的感染然后会逐渐的损伤人体多处器官与系统,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属于这一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后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的肺部感染疾病的症状存在相似性,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延误治疗时机,使治疗效果降低,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不同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所有患儿均通过门诊诊断,询问病史、检查体格、实验室检查、X线片检查等方式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胸痛等症状。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一、目标性监测: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总结与分析: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月份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出院人数172712211321138614841434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感染人数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表浅切口1月份 5 4 0 0 0 2月份 2 1 1 0 0 3月份8 1 1 1 04月份 2 2 0 0 0 5月份 2 2 0 2 0 6月份0 1 1 0 1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感染部位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人数19 11 2 3 1(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验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肺实质的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
正确的护理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10名自愿参与的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在20-65岁之间。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1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人。
2. 实验组:接受全面的肺炎护理干预,包括:-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病情变化。
-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必要时进行吸痰。
- 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 环境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3.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等。
4. 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咳嗽频率、痰液量、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 体温: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体温平均下降2.5℃,显著低于对照组。
- 咳嗽频率: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咳嗽频率平均减少3次/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 痰液量: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痰液量平均减少20ml/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 呼吸困难程度: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平均减轻1级,显著低于对照组。
- 生活质量: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高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对照组:- 体温:实验结束时,对照组患者的体温平均下降1.0℃,低于实验组。
- 咳嗽频率:实验结束时,对照组患者的咳嗽频率平均减少1次/天,低于实验组。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
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血常规Hb:115g/L,RBC:4.1×1012/L,WBC:5.8×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37.2℃。
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单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C2(单选)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5分)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正确答案: B3(单选)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5分)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正确答案: D案例分析 2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优化、分析及评估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统疾病,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为临床主证,西医学称肺炎喘嗽为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三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将小儿肺炎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优势: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传统的方法是以汤剂为主,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其优点是根据不同证型灵活加减用药,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汤剂的生物利用度及辩证施治的特色和优势,本病辩证,重在辩常证和变证,常征重在辩表里,寒热,虚实、痰重热重,变证中在辩重症,危症。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痰多清稀,舌质不红,苔白,为风寒闭肺,采用辩证,重在辩常征和变证,常征重在辩表里,寒热,虚实,痰中热重,变证,常证和变证,重在辩常证和变证,常征重在辨表里,寒热,虚实,痰中热重,变证重在辩重症,危症。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痰多清晰,舌质不红,苔白,为风寒闭肺,采用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法,房玄华盖散加减。
常用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等,若发热恶风,咳嗽气急,
痰多粘稠或色黄,舌质红,苔薄白或黄,为风热闭肺,采用辛凉宣肺,清热化痰发,方选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桔梗,款冬花,前胡等,痰助肺闭时应辩清热重还是痰重,凡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咯吐痰衍,为痰热闭肺,采用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法,方选五虎汤合葶苈子等。
若高热炽盛,面红唇赤,气急喘憋,烦躁口渴,为毒热闭肺采用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法,方选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常用药灸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知母等,根据病程,凡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为阴虚肺热,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灸冬花,扁豆等,若病程迁延,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为肺脾气虚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选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炒白术,灸甘草,五味子,百部,橘红等。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除内服药药物外我可临床上还采用中药敷胸散(大黄,芒硝,桃仁)取得了较好疗效,出现变证时,除内服药物外,应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
二、治疗难点分析
(一)现代医学治疗难点分析
1、支原体感染日见增多,肺炎支原体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病理可见多脏器损害,至今临床上无意中抗生素能杀灭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不能消除支原体的寄居,且有严重的胃肠反应等副作用,该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
2、病毒感染目前无理想的抗病毒药且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临床常用药物,三痰唑核苷(病毒唑)对于合胞病毒,腺病毒有效,干扰素抑制病毒在细菌内复制,早期使用疗效好,聚肌胞为干扰素诱生剂,能增加机体抗病毒能力,乳清也为产后5~7天初乳制成的乳清液雾化剂,超声雾化吸入对病毒肺炎有效,左旋咪唑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间接引起抗病毒的作用。
(二)目前中医药治疗的难点:
1、小儿肺炎发病迅速,病情较严重,尤其重症肺炎伴有合并症的患儿服药困难,加之中药煎剂取药缓而不利于抢救。
2、病毒感染目前无理想的抗病毒药,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研究中药针剂静脉给药,是提高小儿肺炎中医药治疗效果的关键一环。
3、多种疗法研究:
①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②直肠给药法
③敷贴疗法
④透皮吸收疗法,
各地各医疗机构所选药物及方法不相同,疗效及相关机理研究不深入,盲目跟从,缺乏创新,缺乏大量病例的系统观察和对比研究等,不利于研究成果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三、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为发挥中医药在肺炎中的作用使其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及思路。
1、开展中医药治疗方案研究
以往中药大多应用于轻症患者,但重症患者医疗介入,可能迅速缓解病情,如发挥止咳,止喘,降温,消胀,止血作用,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2、开展肺炎康复方案研究
针对目前临床西药耐药,混乱情况,规范中医诊疗方案,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发挥中医特色,尤其对耐药及病程长,体质弱,免疫力差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