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脂类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21
脂蛋白代谢一般说来, 人体内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分为外源性代谢途径和内源性代谢途径。
外源性代谢途径是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而内源性代谢途径则是指由肝脏合成VLDL, 后者转变为IDL和LDL,LDL 被肝脏或其它器官代谢的过程。
此外, 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 即HDL的代谢。
一、外源性代谢途径CM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细胞内合成。
小肠粘膜吸收部分水解的食物中所含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和胆固醇后, 肠壁细胞能将这些脂质再酯化, 合成自身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 此外, 肠壁细胞还能合成Apo B48和ApoAI; 在高尔基体内脂质和载脂蛋白组装成乳糜微粒, 然后分泌入肠淋巴液。
原始的CM不含有Apo C, 由Apo B48、Apo AI和Apo AII与极性游离胆固醇、磷脂组成单分子层外壳, 包住非极性脂质核心。
在淋巴液中原始CM接受来自于HDL 的Apo E 和Apo C后逐渐变为成熟, 然后经由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因为Apo CII是LPL的辅酶, CM获得Apo C后, 则可使LPL激活。
CM的分解代谢是发生在肝外组织的毛细血管床,在此LPL水解CM中的甘油三酯, 释放出游离脂肪酸。
从CM中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被细胞利用, 产生能量或以能量的形式贮存。
在脂解的过程中, CM所含Apo AI和Apo C大量地转移到HDL, 其残余颗粒──CM残粒则存留在血液中, 其颗粒明显变小, 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减少, 而胆固醇酯则相对丰富。
CM残粒是由肝脏中的Apo E受体分解代谢。
CM在血液循环中很快被清除, 半寿期小于1小时。
由于Apo B48始终存在于CM 中, 所以Apo B48可视为CM及其残粒的标致, 以便与肝脏来源的VLDL(含Apo B100)相区别。
图1-1-1. 外源性脂蛋白代谢示意图由上可见, CM的生理功能是将食物来源的甘油三酯从小肠运输到肝外组织中被利用。
第八章脂质代谢一、知识要点(一)脂肪的生物功能:脂类是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的物质。
通常按不同的组成将脂类分为五类,即(1)单纯脂、(2)复合脂、(3)萜类、类固醇及其衍生物、(4)衍生脂类以及(5)结合脂类。
脂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都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的功能。
有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生理过程关系密切。
(二)脂肪的降解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过磷酸化及脱氢反应,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途径。
脂肪酸与ATP和CoA在脂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脂酰CoA。
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肉毒碱-脂酰CoA转移酶系统的帮助下进入线粒体基质,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再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这四个步骤,每进行一次β-氧化,可以生成1分子FADH2、1分子NADH+H+、1分子乙酰CoA以及1分子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此外,某些组织细胞中还存在α-氧化生成α−羟脂肪酸或CO2和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经ω-氧化生成相应的二羧酸。
萌发的油料种子和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
可利用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合成苹果酸,作为糖异生和其它生物合成代谢的碳源。
乙醛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前者催化异柠檬酸裂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则催化乙醛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苹果酸。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脂肪的生物合成包括三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脂类代谢Metabolism of lipids概论脂类(lipid)是脂肪(fat)及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量及氧化供能。
基本特点不溶于水能溶解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分子中常含有脂肪酸或能与脂肪酸起酯化反应能被生物体所利用分类:脂肪(甘油三酯),类脂(固醇,固醇脂,磷脂,糖脂)脂肪酸(fatty acids):包括饱和脂酸(saturated fatty acid)和不饱和脂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其中多不饱和脂酸多为营养必须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基本构成:甘油磷脂(两个羟基接脂肪酸,一个接磷酸,磷酸一个羟基被X取代,如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etc)胆固醇脂(胆固醇羟基接脂肪酸)鞘脂(鞘氨醇接一个脂肪酸)鞘磷脂(鞘脂下在一个羟基接取代磷酸基)鞘糖脂(鞘脂下一个羟基接糖)脂蛋白:脂质基本转运形式,分为细胞内脂蛋白和血浆脂蛋白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s人体内脂类来源自身合成饱和脂肪酸或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供给各种,特别是不饱和脂酸维持机体脂质平衡小肠:介于机体内外脂质间的选择性屏障,通过过多体内脂质堆积,通过过少会有营养障碍。
消化吸收能力有可塑性,脂质介导小肠脂质消化吸收能力增加脂消化酶及胆汁酸盐脂类在小肠上段,被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脂,甘油二脂)乳化成微团(micelles)再经酶催化消化。
甘油三酯被胰脂酶和辅酯酶消化成2-甘油一脂,磷脂被磷脂酶A2分解为溶血磷脂+1FFA,胆固醇脂被胆固醇酯酶分解成胆固醇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形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
胆汁酸盐:强乳化作用脂质消化酶:◆胰脂酶(pancreatic lipase):特异水解甘油三酯1位及3位酯键◆辅脂酶(colipase):胰脂酶发挥脂肪消化作用的蛋白质辅因子◆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水解磷脂◆胆固醇酯酶(cholesteryl esterase)水解胆固醇辅酯酶进入肠腔后酶原激活,它有与脂肪及酯酶结合的结构域,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它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
第六章脂类代谢.1.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存在于细胞的(1995年生化试题)A.胞液B. 微粒体C. 粒体基质D. 线粒体内膜E. 溶酶体答案 A2。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1996年生化试题)A.HMG-CoA还原酶B.HMG-CoA合成酶C. 鲨烯环化酶D.p酮硫解酶E.HMG-CoA裂解酶(答案) A3.在线粒体中,脂肪酸碳链延长是以什么为原料的·A.丙二酰B.乙酰CoAC.既用乙酰OA,也用丙二酰CoAD。
一碳单位E.甘油(答案) B4.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2001年A.葡萄糖B.胆固醇C.脂肪酸·D.酮体 E.丙二酰CoA(答案) D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需要下列哪种化合物参与A.肉碱B。
NAD+ C.NADP+ D.FAD E. CoASH(答案) C6. 脂肪酸在肝脏进行p氧化不生成下列哪一种化合物(1997年研究生考题)A. H2O B.乙酰CoA C. 脂酰CoA D. NADH+H+ E.FADH2答案 A7.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1998年研究生考题)A. 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B. 催化脂酰CoA延长两个碳原子;C. 含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和七种酶活性D. 催化乙酰CoA生成丙二酰CoA的反应E. 催化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的反应答案 C8. 脂肪酸生物合成(2001年研究生考题)A. 不需要乙酰CoA B.中间产物为丙二酰CoAC. 在线粒体内进行D.以NADH为还原剂*E. 最终产物为10碳以下脂肪酸答案 B9. 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肝脏可以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酮体B.酮体是脂肪酸部分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C. 合成酮体的起始物质是乙酰CoAD.酮体不包括p-羟丁酸E,机体仅在病理情况下才产生酮体(答案) E10.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A.CM B.LDL C.VLDL D. HDL E.IDL(答案) C(二)X型题1.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1995年生化试题)A.软脂酸B.花生四烯酸 C. 油酸 D. 亚麻酸(答案) B D2.关于酮体的正确说法是(1996年生化试题)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p-羟丁酸和丙酮B.酮体过多可从尿中排出,称酮尿C.饥饿时体内酮体可以增高O.与糖尿病患者的多尿有密切关系(答案) A\B\C3. 胞浆脂肪酸生成具有以下特点A. 需酰基载体蛋白(ACP)运载脂酰链B. 利用NAD+—NADH+H+C. 利用NADPH+H+—NADP+D. 能由柠檬酸促进答案 A C D4. 由乙酰CoA可合成(1997年生化试题)A. 胆固醇B.酮体 C. 脂肪酸D.甘油答案 A B C5. 通过高脂蛋白血症中,下列哪种脂蛋白可能增高(2000年研究生考题)A. 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 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答案 A B D四测试题(一)A型题1.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B. 脂蛋白脂肪酶C. 肝脂酶D.胰脂酶; E. 组织脂肪酶2.下列关于脂蛋白脂肪酶(LPL)的叙述错误的是:A.LPL是一种细胞外酶,主要存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B,它催化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C. 脂肪组织、心肌,脾及乳腺等组织中该酶活性较高-D.apoCⅢ可抑制LPL E.aPOAI能激活LPL3.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A.肾上腺素B.胰高直糖素 C. 促甲状腺素D.ACTH E.以上都是4.下列激素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是A.肾上腺素B.胰高血糖素 C. ACTHD.前列腺素E2 E.促甲状腺素5.下列关于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贮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B.胰高血糖素可促使其磷酸化而激活C. 胰岛素则使其去磷酸化而失活D.其所催化的反应是甘油三酯水解的限速步骤E.此酶属于脂蛋白脂肪酶类6.蛋白脂肪酶(LPL)催化A.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 B. 肝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C. CM和VLDL中甘油三酯水解D。
第五章脂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2.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3.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4.脂蛋白(lipoprotein)5.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6.VLDL7.ACP8.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9. 酮体(ketone bodis) 10.β-氧化(beta-oxidation) 11.磷脂(phospholipid) 12. 脂类(lipids)二填空题1.脂肪动员是将脂肪细胞的脂肪水解成和释放入血,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氧化利用。
2.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由携带,限速酶是。
3.丙酮在酮体中占的比例很小,主要通过和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4.脂肪酸生物合成在细胞的中进行,关键酶是。
5.脂肪的生物合成的供氢体是,它来源于。
6.参与卵磷脂、脑磷脂生物合成的三磷酸核苷酸是和。
7.水解卵磷脂2位酯键的磷脂酶是,产物是游离脂肪酸和。
8.LDL的载脂蛋白主要是,脂质主要是。
9.LCAT由合成,在中发挥作用。
10.含甘油三酯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和。
11.含胆固醇最多人血浆脂蛋白是,含蛋白质最多的血浆脂蛋白是,含apoA1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
12.花生四烯酸转变生成的活性物质有、和。
13. 脂肪酸β-氧化过程包括、、和四个连续反应。
每经过一次β-氧化,所生成的产物是和。
14. 脂类是、以及的总称。
15. 能将肝外胆固醇向肝内转运的脂蛋白是,从肝脏转运内源性脂肪到其它组织的脂蛋白是,脂肪动员时,在血液中转运脂肪酸的蛋白是,饱食后,运输由肠道消化吸收的TG的脂蛋白是。
16. 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是,供氢体是,限速酶是。
三单选题1.肾上腺素分泌时,并不发生下列哪种现象?A、肝糖原分解加强B、肌糖原分解加强C、血中乳酸浓度增高D、糖异生受到抑制E、脂肪动员加速2.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A、LDL、HDL、VLDL、CMB、CM、LDL、HDL、VLDLC、CM、VLDL、LDL、HDLD、HDL、VLDL、LDL、CME、VLDL、CM、LDL、HDL3.肝脏生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β-羟丁酸B、乙酰乙酰CoAC、脂肪酸D、脂肪酰CoAE、HMG-CoA4.β-氧化不需要的物质是:A、NAD+B、CoAC、NADP+D、FADE、脂酰CoA5.要将乙酰乙酸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第一步必须变成:A、丙酮酸B、乙酰CoAC、草酰乙酸D、柠檬酸E、乙酰乙酰CoA6.不能利用酮体的器官是:A、心肌B、骨骼肌C、肝脏D、脑组织E、肺脏7.载脂蛋白CII激活:A、LPLB、LCATC、脂肪酶D、肝脂酶E、胰脂酶8.生成酮体和胆固醇都需要的酶是: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裂解酶D、乙酰乙酰硫激酶E、转硫酶9.合成软脂酰CoA的重要中间产物是:A、乙酰乙酰CoAB、丙二酸单酰CoAC、HMG-CoAD、乙酰乙酸E、β-羟丁酸10.下列哪种不是胆固醇转化生成的:A、胆汁酸B、胆红素C、维生素D3D、类固醇激素E、雌激素11.脂肪分解过程中,产能最多的反应过程是:A、脂肪→3软脂酸+甘油B、软脂酸→8乙酰CoAC、乙酰CoA→CO2+H2OD、乙酰CoA→酮体E、甘油→CO2+H2O12.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A、CMB、VLDLC、β-脂蛋白D、IDLE、α-脂蛋白13.高脂饮食后,血中含量增高的脂蛋白是:A、HDLB、VLDLC、LDLD、CME、IDL14.携带脂酰基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A、清蛋白B、脂蛋白C、载脂蛋白D、肉碱E、HS-CoA15.血浆中催化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A、LPLB、ACATC、LCATD、肉碱脂酰转移酶E、脂酰转运蛋白16. 在脂肪酸β-氧化、酮体生成以及胆固醇合成过程中,下面哪个是共同的中间产物A. 甲基二羟戊酸B. β-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C. 乙酰乙酰CoAD. β-酮脂酰CoAE. β-羟丁酸17. 偶数碳原子脂肪酸β-氧化的终产物是A. CO2和H2OB. CO2和H2O以及大量ATPC. 短链脂酰CoAD. 乙酰CoAE. 乙酰CoA、FADH2和NADH+H+18. 1摩尔脂肪酰CoA每经一次β-氧化,由脱氢而生成的ATP摩尔数为A. 3B.4C.5D.7E.919.由乙酰CoA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A. HMG-CoA合酶B. HMG-CoA还原酶C. HMG-CoA裂解酶D. MV A激酶E. 鲨烯环氧化酶20. 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A. 脂肪酸B. 胆固醇C. 酮体D. 甘油三酯E. 乳酸四多选题1.卵磷脂合成需要的物质是:A、胆碱B、CDPC、蛋氨酸D、甘油二酯E、甘氨酸2.脂肪酸的活化,正确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B、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C、需要消耗2个高能键D、活化后有肉碱作载体运输E、以上都对3.有关酮体的正确叙述是:A、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B、酮体可从尿中排出C、饥饿可引起酮体增加D、糖尿病可引起酮体增加E、在肝脏中生成4.脂蛋白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A、内核疏水物质B、磷脂C、白蛋白D、栽脂蛋白E、非酯化脂肪酸5.脂肪酸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部位是:A、胞液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溶酶体6.由乙酰CoA合成的物质是:A、胆固醇B、硬脂酸C、丙酮酸D、乙酰乙酸E、鲨烯7.必需脂肪酸包括:A、软脂酸B、硬脂酸C、油酸D、亚麻酸E、亚油酸8.由乙酰CoA合成脂酸的过程:A、需NADPH参加B、需NAD+参加C、丙二酰CoA是活性中间代谢产物D、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E、需ATP供能9. 关于酮体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及β-羟丁酸B. 是肝脏脂肪酸大量分解时的异常中间产物C. 酮体只能在肝脏内生成,在肝外组织氧化、分解D. 肝内酮体合成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E. 在病理情况下,机体会因酮体生成过多而出现酮症10. 脂肪酸每经过一次β-氧化可生成A. 1分子乙酰CoAB. 1分子H2OC. 4分子ATPD. 2分子CO2E. 1分子酮体五问答题1.1分子14C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如何氧化成CO2和H2O?计算ATP的生成。
六、脂类代谢一、A11、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的是A、肝细胞B、脂肪组织C、小肠D、肾脏E、胆囊2、肝、脂肪组织和小肠等组织细胞内质网的胞液中均含有的是A、合成甘油三酯的酶B、合成甘油二酯的酶C、脂酰转移酶D、载脂蛋白E、胆固醇3、下列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的是A、小肠B、胃C、肾脏D、心脏E、胆囊4、关于酮体的利用表述错误的是A、肝含有合成酮体的酶系,故能生成酮体B、肝缺乏氧化酮体的酶系,因此不能利用酮体C、在肝生成的酮体可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肝外组织进行氧化利用D、丙酮可随尿排出E、丙酮不能经肺呼出5、酮体生成的过程正确的是A、以乙酰CoA为原料B、在肝线粒体进行C、需要经酶的催化D、先缩合、再裂解E、以上均正确6、脂质在血中转运的主要形式是A、胆固醇B、脂蛋白C、游离脂肪酸D、胆汁酸E、磷脂7、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A、脂酰CoA合成酶B、HMG-CoA合酶C、脂酰CoA脱氢酶D、HMG-CoA还原酶E、丙酮酸羧化酶8、胆固醇在体内代谢主要去路是A、氧化分解为CO2和H2OB、在肝脏转化为胆汁酸C、转变为维生素D3D、生成类固醇化合物E、还原成类固醇9、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A、肾B、肝C、小肠D、脑E、胆10、胆固醇体内合成的原料A、胆汁酸盐和磷脂酰胆碱B、17-羟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C、胆汁酸和VD等D、乙酰CoA和NADPHE、胆汁酸11、胆固醇的合成主要部位在A、溶酶体B、核糖体C、细胞壁D、线粒体E、细胞的胞浆及滑面内质网12、甘油磷脂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A、肺B、脑C、骨D、肝E、肌肉13、胆固醇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在肝中转化为A、乙酰CoAB、NADPHC、维生素DD、粪固醇E、胆汁酸14、主要利用食物中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甘油三酯A、肝细胞B、脂肪细胞C、小肠黏膜细胞D、肾脏黏膜细胞E、胆囊黏膜细胞15、既能合成甘油三酯又能吸收、储存食物中的甘油三酯的是A、肝细胞B、脂肪细胞C、小肠D、肾脏E、胆囊16、下列为抗脂解激素的是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甲状腺素E、胰岛素17、下列为脂解激素的是A、胰岛素B、前列腺素C、促胰岛素合成激素D、促性腺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8、在脂肪动员过程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A、脂酰转移酶B、磷脂肪酸磷酸酶C、柠檬酸裂解酶D、脂肪动员的限速酶E、同工酶19、每一次β-氧化的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顺序正确的是A、脱氢→加水→硫解→再脱氢B、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C、脱氢→硫解→加水→再脱氢D、脱氢→硫解→缩水→再脱氢E、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20、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存在于A、线粒体内膜内侧B、线粒体内膜外侧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基粒E、线粒体膜间隙21、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存在于A、线粒体外膜内侧B、线粒体内膜外侧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基粒E、线粒体膜间隙22、脂酰CoA转入线粒体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存在于A、线粒体外膜中B、线粒体内膜中C、线粒体基质中D、线粒体基粒中E、线粒体膜间隙23、脂酰CoA的生成中脂肪动员的主要产物是A、脂酰CoA合成酶B、乙酰CoAC、丙酮D、辅酶AE、游离脂肪酸24、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方式是A、β-还原方式B、脂肪动员C、β-氧化方式D、α-氧化方式E、α-还原方式25、判断酮症的指标是,血中酮体水平A、>40mg/dlB、>50mg/dlC、>60mg/dlD、>70mg/dlE、>80mg/dl26、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含量约为A、0.01~0.2mmol/LB、0.02~0.3mmol/LC、0.03~0.4mmol/LD、0.03~0.5mmol/LE、0.04~0.5mmol/L27、生成酮体的原料是A、β-羟丁酸B、乙酰CoAC、丙酮D、辅酶AE、酮体酶28、酮体是由A、脂肪酸在脂肪组织内进行分解代谢产生B、脂肪酸在肝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产生C、脂肪组织在肝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产生D、脂肪酸在小肠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产生E、脂肪组织在小肠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产生29、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肪酸及3-磷酸甘油的原料主要是A、葡萄糖代谢提供B、脂肪分解提供C、肝脏提供好D、新陈代谢提供E、小肠提供30、有关酮体生成的意义错误的是A、酮体是肝为肝外组织提供的一种能源物质B、酮体在体内堆积过多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C、酮体能通过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壁,是肌肉、脑组织的重要能源D、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和肌肉的主要能源E、酮体生成过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会引起血中酮体升高。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名称:生物化授课教师:李妮No: _17编制日期:2018 年4 月8 日第七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脂类?指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为脂类。
二、分类1.脂肪(fat)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2.类脂(lipoid)胆固醇(cholesterol, Ch)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s,GL) 。
三、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四、脂类功能(一)脂肪的生理功能1 .储能和氧化供能2 .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 .保温和保护作用(二)类脂的生理功能1.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2.转化为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胆固醇可转化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等重要物质。
必需脂肪酸可以转化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第二节甘油三酯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动员1.定义:贮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催化下,逐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并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组织而被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2.脂肪动员过程3.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降低的激素:(1). 胰岛素(2). 前列腺素E 思考: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减少时如何影响脂肪动员?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增加的激素: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胰高血糖素5.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二)脂肪酸的氧化1.脂肪酸氧化的反应部位除脑组织外, 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2.亚细胞定位胞液、线粒体。
3.脂肪酸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脂肪酸的活化第二阶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第三阶段:β- 氧化过程第四阶段:乙酰CoA的彻底氧化4.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 的生成( 胞液)(1)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