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纯美小说的语言魅力
- 格式:docx
- 大小:20.11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曹文轩儿童小说叙事的探讨1. 引言1.1 曹文轩儿童小说的影响力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关注,还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如安徒生奖、国际安徒生奖等,这些荣誉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声誉和影响力。
曹文轩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更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通过深刻的人物刻画、丰富的情节设计和生动的叙事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情感、家庭等重要议题,在儿童读者中引发共鸣和思考。
曹文轩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读者,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对文学界、儿童文学界以及广大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推动和引领。
1.2 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点1. 文风清新自然:曹文轩的文字流畅易懂,不刻意烘托,自然质朴,富有诗意,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2. 情感真挚细腻:曹文轩擅长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矛盾,让读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3. 人性关怀和教育意义:曹文轩的作品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探讨,通过故事传递正面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4. 描写儿童成长:曹文轩的作品主题多围绕儿童成长,关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挑战和成长。
5. 角色形象丰满:曹文轩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具有多重维度和独特性格,使其形象深入人心。
6. 情节紧凑生动:曹文轩的小说情节编排合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读者容易沉浸其中。
7. 主题深刻广泛:曹文轩的作品涵盖的主题广泛,既有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8. 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曹文轩的作品常常引发读者深思和思考,不仅娱乐性强,还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孤独之旅》课文赏析《孤独之旅》是中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与孤独的深刻故事。
该作品在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主题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赏析。
一、叙事角度《孤独之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来展开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体验他的孤独、迷茫和成长。
同时,“我”的叙事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人物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经历了从胆怯、孤独到勇敢、独立的成长过程,其他角色的塑造也各有特色,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也使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三、环境描写《孤独之旅》中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苍茫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相互呼应,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同时,环境描写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主题表达《孤独之旅》的主题主要聚焦于成长与孤独。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作者表达了对于勇气、坚韧和自我探索的赞美。
同时,作品也深刻地探讨了孤独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
这种主题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成长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运用了生动、细腻的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具体化。
此外,作者的语言还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风貌。
这种语言运用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学价值。
通过对《孤独之旅》的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主题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品质和思想深度。
它不仅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更深入地挖掘了成长与孤独的本质。
因此,《孤独之旅》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读者细细品味。
浅谈曹文轩《草房子》中的小说艺术香,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有独到的地位。
浅淡清雅,氤氲流芳,是一种独特的境界。
清代恽南田在评赵子昂的《夜月梨花》时有“朱栏白雪夜香浮”的感叹。
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有如此妙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描写的冷韵幽香,其含义具有鲜明的精神持守和生命温度,从宏观的角度对生命乃至人生境遇,给予了概括和审美的凝视与吟诵。
在曹文轩的《草房子》长篇小说中,作者对秦大奶奶故事的讲述也暗合了这样的古典美,显现出他极具人文情怀和文学审美情趣的创作风格。
书中的秦大奶奶是中国农村典型的农民,她和丈夫秦大用大半生的时间存钱,终于买下了一片地,准备凭借它安度晚年,地刚买到,麦子还没有收割正赶上了解放。
这块地一夜之间就不再属于她了。
与宏观的历史进程相比,秦大奶奶这样卑微的个人命运显得微不足道,但对这个普通的农妇来说,这样的变故足以改变她对生活信心。
秦大奶奶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不自量力地试图修正这冷酷的现实。
在这块已经成为学校的地面上搭帐篷,统帅她的鸡鸭大军时刻骚扰和袭击秩序井然的学校,让校长桑乔在领导视察的时候丢人。
秦大奶奶对土地的寸步不离和骚扰式反抗被一次次瓦解,她被强行带走,但始终执拗地一次次回到这块土地上来。
人物形象:桑桑:桑桑是《草房子》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也是油麻地的见证人,很不幸,作家拿出了最大的苦难来考验他——但也许这反而是一种幸运,因为考验,桑桑才可能得到更多生命的领悟并成为本书的第一主角。
桑桑这个人物,以及他的成长经历最能表现作者对情感、悲悯精神的诠释。
他推动了蒋一轮,与白雀爱的演绎;他对纸月关心并有着朦胧的感情;当众人都排挤秦大奶奶时,他没有。
他是杜小康的竞争对手也是最懂他的人。
他淘气又善良,鲁莽也细腻。
当他得了一种怪病而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作品的情感内蕴也随之被推向高潮。
他参与的每一个画面都如此温情脉脉和如此感人:他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他背着妹妹去古城墙上看风景、唱古谣,尽显可贵的兄长情;严肃的父亲背着他,四处求医,带着他酣畅淋漓地打猎,重拾起曾遗失的父爱;纸月跟随父亲远走他乡,留给他的亲手刺绣的红莲书包。
孤独之旅语言特点
《孤独之旅》是曹文轩的一部短篇小说,其语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简洁明快: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叙述故事,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内容。
2. 形象生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和成长。
3. 富有情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在孤独中的痛苦、迷茫和自我救赎,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4. 地方色彩浓厚:小说中使用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如“芦荡”“放鸭”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5. 口语化:作者采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自然、亲近,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总之,《孤独之旅》的语言特点是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情感、地方色彩浓厚、口语化。
这些特点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草房子》感悟要点一、走近作者曹文轩。
1、《草房子》主要讲了谁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2、对曹文轩你了解多少呢?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纯美小说。
3、小说美在哪里呢?(栩栩如生的人物美,充满童趣的故事美,环境优美,语言优美)二、走进“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
1、作家曹文轩用诗一样的语言,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纯美,温情的画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古朴温馨的草房子。
2、读读清新典雅、富有诗意的文字。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
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三、感受《草房子》人物美在这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批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老师想考考你们对书中人物的熟悉程度。
抢答题(他们是谁):1、她会唱歌,声音柔和而悠远,既含着一份伤感。
2、她是《草房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3、他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经历了洪水后家毁人亡的痛苦。
4、她是油麻地的美人,还有一副好嗓子。
5、桑桑最崇拜的人就是他。
6、她是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从小没有父母,身世离奇,被人欺负。
7、因为秃头,自尊受损,在抗争后被人冷落。
8、因家庭变故,辍学放鸭,在孤独中经受磨练。
9、自幼无父母,并常年生病吃药。
10、得了鼠疮,经历了死一样的痛苦。
这么多的人物中,最能打动你,或者说最让你难以忘怀的是谁?(一)桑桑1、桑桑为什么让你难忘呢?(生举例细说桑桑的善良、热心、爱心、勇敢、仗义等)2、读读这段话,说说感受到什么。
(桑桑坚持上学,并背起了纸月送给他的书包。
他想远方的纸月会看到他背着这个书包上学的。
他在心里暗暗争取着,绝不让纸月失望。
摘要提到中国的儿童文学便不能不提曹文轩,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侧重于对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书写。
他一直坚持“追随永恒”的美学追求,反对庸常的创作现实,坚持用自己独特的风格讲述他记忆深处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
而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则是其小说的基本主题.他的小说主要着力于通过儿童视角这一诗学形式展现少年们的成长及其周边的冷暖,在透着淡淡忧伤的优美格调中,凸显人性的高尚与美好,表现人性美。
本文以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为主要研究文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人性之美。
首先,将结合《草房子》中的具体事件,从内容上论述曹文轩笔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
其次,主要从叙事表达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叙事视角”、“诗性语言”和“想象空间”这三个方面中提炼出《草房子》中蕴含的人性美。
最后,总结曹文轩成长小说《草房子》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曹文轩;《草房子》;人性美;IAbstractCao Wenxuan cannot be overtaken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His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have a strong personal style. His works focus on the writing of childhood literature and juvenile literature. He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following eternity", opposed the mediocre creative reality, and insisted on using his unique style to tell the growth story of Chinese children in the depths of his memory. The eternal pursuit of love and beauty is the basic theme of his novels. His novels mainly focus on showing the growth of teenagers and the warmth of the surroundings through the poetic form of children’s perspective. In a beautiful style with a touch of sadness, Highlight the nobility and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expres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This article takes Cao Wenxuan's novel "The Straw House" as the main research text, and explore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contained in it from three levels. First of all, it will discus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in Cao Wenxuan's protagonist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specific events in The Grass House.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expression,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contained in "The Straw House" is extract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poetic language" and "imagination space". Finally, I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ao Wenxuan's growth novel "The Straw House".Key Word: Cao Wenxuan ;" Thatched house ";Human beauty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草房⼦》——曹⽂轩纯美⼩说赏析
⾛进《草房⼦》——曹⽂轩纯美⼩说赏析
杨⼠荣;
【期刊名称】《时代⽂学:上半⽉》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草房⼦》是曹⽂轩纯美⼩说系列作品的代表作。
本⽂从对⼈性美的热情书写、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对悲悯情怀的坚守三⽅⾯赏析《草房⼦》,希望借以领略曹⽂轩纯美⼩说的唯美风格。
【总页数】3页(P.43-45)
【关键词】纯美⼩说;⼈性美;意境美;悲悯情怀
【作者】杨⼠荣;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正⽂语种】英⽂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献】
1.⾛进《草房⼦》——曹⽂轩纯美⼩说赏析 [J], 杨⼠荣
2."原始风景"⾥话风景--浅析迟⼦建⼩说中的诗意美 [J], 李晓慧
3.如何在⼩说教学中引导学⽣体验意境美,⼈性美,语⾔美 [J], 范红
4.古典美的诗意营造——曹⽂轩⼩说风格论 [J], 蒋瑶虹
5.忧郁的美--论曹⽂轩⼉童⼩说创作中对美的追求 [J], 余靖中
以上内容为⽂献基本信息,获取⽂献全⽂请下载。
浅析《草房子》的唯美风格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代表作,作品透过小男孩桑桑的视角,记叙了发生在油麻地一个又一个撼动人心的故事。
小说格调高雅,充满了浓浓的美感。
本文从意境美、人性美、苦难美三方面赏析《草房子》的审美价值,以领略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关键词:曹文轩;《草房子》;唯美曹文轩的《草房子》自出版以来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作品以桑桑为中心,讲述了桑桑与秃鹤、纸月、杜小康、细马等人发生在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的一系列故事。
作品由始至终充满美感,正如曹文轩所说:“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草房子》以独特的美的质素向我们诠释了意境美、人性美、苦难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草房子》以南方水乡为背景,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净、柔美的意境。
首先,这种唯美的意境体现在女性人物刻画上。
《草房子》中塑造了一系列温婉、柔美的女性形象:纸月、温幼菊、白雀......她们身上流露出水乡女子的温柔和恬静。
如纸月有“一双白净的细嫩如笋的手”、“一双乌黑乌黑的眼睛”、“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都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白雀“是油麻地的美人,她就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走,在人们眼里,却有说不明白的耐看。
她往那儿一站,像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
”女老师温幼菊“声音柔和而又悠远,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灵气与韧性。
”这些女性温柔、善良,她们对生活和周围的人充满爱意,她们的内心是温暖的。
正是温柔的水乡塑造了她们的心灵,从这些柔美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和谐的油麻地,看到了曹文轩的审美理想。
同时,这种唯美的意境还体现在对环境的描写上。
草房子名家点评
《草房子》是一部由曹文轩所著的长篇小说,以下是一些名家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1. 肖复兴:如诗如画,纯净唯美,意境高远,感人至深。
2. 樊发稼:作品格调高雅,语言优美,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曹文轩:作品写得很美,生动、优雅、忧郁、悲凉,有着无限的美感。
4. 冰心:构思巧妙,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语言幽默。
5. 沈石溪:作品有着非常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乡村世界。
6. 王安忆:作品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7. 毕飞宇:作品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瑰宝。
这些评价来自不同的名家,但都表达了对《草房子》的高度赞誉和肯定。
评曹文轩的《草房子》曹文轩:用一根针挖一口井以真善美为基调的儿童文学,更具有追溯人类本源和张扬人类本性的普世性。
文学无国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特别是为了人类和世界的未来、以真善美为基调的儿童文学,更具有追溯人类本源和张扬人类本性的普世性。
优秀的儿童文学,属于全人类,属于全世界。
由于职业的原因,曹文轩教授的名字,是在我的工作中出现几率和出现频度最高的名字之一。
在一年一度的图书选题评审会申报表上能看到他,在书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童书书架上能看到他,在儿童文学和新闻出版的主流媒体上能看到他,在各种层面和各种场合的儿童阅读推广中能看到他,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图书出版的研讨会上能看到他,在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奖和优秀图书奖的获奖名单上能看到他……曹文轩这个名字,和中国儿童文学紧密相连,特别是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
曹文轩,是中国儿童文学重量级作家,是中国儿童文学标志性人物。
曹文轩作品,具有强大的创造力、生命力、震撼力,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学特色和迷人的个人艺术魅力。
30多年来,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引领着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图书市场的繁荣发展。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先后50多次获奖,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奖项,并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纯真纯美的特质,畅销长销中国图书市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如《草房子》,一版再版,14年印刷140多次。
又如《青铜葵花》,5年印刷50多次。
以至于出现了文学界、出版界罕见的“《草房子》现象”。
毫无疑问,曹文轩的名字和曹文轩的作品,是中国儿童文学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使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成了开放大国。
有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引进儿童文学图书版权最多的国家,是出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版本最多、印数最大的国家。
我们的开放,是大度的、彻底的、包容的。
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的代表作。
本文从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对悲悯情怀的坚守三方面赏析《草房子》,希望借以领略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关键词:纯美小说;人性美;意境美;悲悯情怀2005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为题出版了曹文轩的六部儿童小说,《草房子》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受广大儿童甚至成人读者的喜爱。
曹文轩小说的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小说写得很美。
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对悲悯情怀的坚守共同构成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本文以《草房子》为例来赏析曹文轩的纯美小说。
一、与人物相约,感受人性之美人性美就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在《边城》中,他用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
在《草房子》中曹文轩为我们描绘了又一幅人性美的美丽图景。
“秃鹤”原名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
上六年级的“秃鹤”认识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同学们“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做出了许多反常的举动,甚至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他索性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使油麻地小学丢掉了连续两年的第一。
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因为同学们从此便远离了他。
离群的孤独使他抓住了一次文艺会演时扮演坏蛋杨大秃瓢的机会,他用心地排练,恰当地把握角色,他的演出最终获得了“全场掌声雷动”的效果,他因此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的确,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样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这样一个战胜了自我的勇者,理所当然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杜小康,曾经是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养尊处优的孩子,可“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为了重振家业,杜小康和孱弱的父亲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
01.导读前言孩子们,曹文轩的小说,有美好的幻想,有优雅的韵味,有诗意的语言,有美丽的梦境,处处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青铜葵花》,走进一个温馨感人的纯美世界。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
这部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与痛苦。
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展现人性的光辉。
该小说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
02.走进作者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03.本书荣誉本书曾获:《中国时报》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江苏精品图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04.内容提要《青铜葵花》是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力作。
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个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
2012年12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26卷第6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6No.6●中国文学研究论曹文轩小说的唯美追求谢建文(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乡生活为背景,通过诗意的语言文字、独特的风景描写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
文章从对风景美的热情颂扬、对语言美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三方面来探析《草房子》的唯美世界。
关键词:纯美小说;人性美;语言美;风景美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6-0078-03收稿日期:2012-07-23作者简介:谢建文,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讲师,硕士。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本质是审美的。
曹文轩曾经说过:“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这其实就是曹文轩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感悟。
曹文轩把这种审美价值作为儿童文学的追求目标,他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唯美与温馨。
《草房子》作为曹文轩纯美小说的代表作,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和谐的江南水乡,在风景如画的意境中,无不浸润着美感。
对风景美的热情颂扬、对语言美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共同构成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本文将从这三方面赏析《草房子》,借以领略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一、与自然接触,感受风景之美大自然中的风景才是最美的。
在文学作品中,加入风景描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曹文轩在《小说门》中就专门为“风景”开辟了一章,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风景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工具。
它不仅能让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完整,而且能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情调和深远的意境。
曹文轩认为,小说写人,写人类,当然要与自然保持最紧密的关系。
《草房子》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小说,它以乡村孩子桑桑的视角,让我们领略了油麻地六年的小学时光。
作者曹文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充满纯情、悲怆、优雅与对生命深刻领悟的世界。
小说的开篇,桑桑以一个纯真好奇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这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他的世界,感受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
油麻地的小学校园,则成为了桑桑和他的小伙伴们成长的摇篮,各种情感纠葛在这里交织,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遇到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充满纯情的少男少女,他们彼此间的情感纯净而美好,让人感叹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同时,也有那些不幸的少年,他们与厄运的拼搏中展现出的悲怆与优雅,让我们深感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在这些人物中,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各种情感纠葛,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张力。
在死亡的体验中,作者对生命的深刻领悟让人震撼。
他让我们看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同时也是如此的美丽。
这种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而在故事的叙述中,作者采用了朴实的乡村语言风格,这使得整部小说更加贴近生活,让人倍感亲切。
同时,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也使得小说的叙述更加流畅自然,让人阅读起来如行云流水。
小说的主题深入人心,它让我们思考关于成长、情感、生命等永恒的话题。
通过桑桑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易与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如何在困境中找寻希望和勇气。
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深远的影响力。
自1997年出版以来,《草房子》已经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它的销量近千万册,荣获了多项文学大奖,并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这些都证明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曹文轩以他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真情实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常与美好、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看到了成长的痛苦与喜悦。
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有感曹文轩,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他的作品大家一定读过吧?像《草房子》、《红瓦黑瓦》、《青铜葵花》……这些都是纯美乡村小说。
曹文轩的作品大家都认为很优美,能打动人心。
我不否认,但我对他的“纯美小说系列”有别的看法。
我看的第一本曹文轩纯美小说是《草房子》。
说实话,看《草房子》把我看得眼泪都出来了,觉得这本书还真不错,于是又买了本《青铜葵花》,这本书又把我看哭了。
于是又买了《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红瓦黑瓦》,这几本书我在几天内全部看完。
到后面看《根鸟》,我几乎看着看着就想丢下它,是强迫我自己看完的,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想看了呢?原因有两个:一、曹文轩的写作风格我不喜欢。
二、《根鸟》最后结局我看都没看懂,根鸟最后救出紫烟了吗?最后写的好像是根鸟死了吧?!曹文轩的写作风格在我看了6本他的书后,被我摸透了,曹文轩喜欢写悲不喜欢写喜。
在他的小说中,没有主人公是一帆风顺的。
不说一帆风顺,他笔下的主人公受到的遭遇真是干啥啥干不好,运气总是霉到家了。
我觉得写人,你总得把他的生活写得有好有坏吧?而曹文轩写呢,坏事占了99%,好事占1%,我不喜欢这种写法。
而且曹文轩还有另一个毛病(我看来)我不喜欢:他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写的很完整,非常完美,课就不写结尾,最多一笔带过。
比如《细米》中有一节写一女主人公生病,男主人公细米给她捕一种奇特的鱼炖汤。
最后当然捉到了,可结尾只有细米拖着鱼走回家,然后省略号。
这结尾也太简单了把?而且直接跳到主人公下床走路了,他好歹也写个把鱼杀了,炖好汤,女主人公慢慢喝完再结尾呀!有人会说了,不写完是留给我们想象空间。
是,没错,是留给我们想象空间,让一些结尾留空间给我们想,每人想的会不一样,而曹文轩作为本书作者,他要把他设的结尾写出来呀!光看一两本,就觉得不错,看多了,就会发现这些问题。
别人可能喜欢这样去想,而我喜欢有个好结尾,不要让读者觉得意犹未尽。
小说《草房子》的语言特点作者:胡超琼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3期摘要:曹文轩的著名长篇小说《草房子》以其独特的语言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充满人性美的美好画面,其中,小说从儿童视角切入,生动地再现了孩子内心的纯真、善良与美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孩子各异的性格特点及其不同的语言特征,从而深化对《草房子》哲学审美意义的理解,以期为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关键词:《草房子》儿童语言特点《草房子》曾获过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多种文学界的大奖,是曹文轩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他本人于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
在曹文轩感人至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往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语言又是人物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再现。
曹文轩在《草房子》中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淳朴善良,自尊坚强,将人性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人物的语言特点及性格差异1.桑桑。
小说中桑桑机灵好动,活泼可爱,作者在描述桑桑时用词生动贴切,细致地再现了桑桑的性格特征。
文中用了很多篇幅展现桑桑善良的性格特点,比如,看到鸽子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时,桑桑把家中的碗柜改造成四层的鸽子笼。
小说通过作者的口吻再现了桑桑的性格特征,极少有直接引语,即使这样,也不难总结出以下语言特点:重复用词,突出人物个性。
“桑桑就是桑桑”,该句在小说同一段落中反复出现两次,正如“我就是我”一样,强调了桑桑性格上的与众不同,也为后续描写桑桑的独特作铺垫。
比如,为了建造鸽笼,不惜锯了家里唯一的碗柜;为了捞鱼,不惜剪短父母的蚊帐,将其变成渔网;又因突发奇想,即使在三伏天,他也穿着冬天的棉服在校园里出尽了风头,再后来,为了穿上刚做好的新衣,不惧严寒,在河里洗澡……这就是桑桑的固执,一句“桑桑就是桑桑”将他独特的固执性格描写得恰如其分。
2.杜小康。
“红门”里走出来的杜小康是小说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
曹文轩纯美小说的语言魅力
曹文轩纯美小说的语言魅力
——以《青铜葵花》为例
文/俞永军
世界丰富多彩,每时每刻都有这样那样的故事发生,为什么有的孩子还是觉得无话可说?北京大学曹文轩老师认为:人类看世界有两个动作:一个是“扫视”,一个是“凝视”,写不好作文是因为只完成第一个动作,而只有细细打量、凝视这个世界,才能发觉作文的素材取之不尽,才能发现它的无比丰富和美妙。
比如说,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天空飞过来三只鹬,过了一会儿,那先前的三只鹬又飞了回来。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三只”表明契诃夫有一双善于“凝视”的眼睛。
尤其是“先前”,不仅说明文中主人公已经牢牢记住三只鹬的模样,而且反衬作者善于“凝视”的目光。
“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同理,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美丽的苦难”。
尽管小说主题较为直白、平易,尤其是经历那个年代的人。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或许我们不再拥有曾经的岁月,但居安思危、觅甜思苦应当像一根弦紧紧绷在心头。
情节不再重要,人物无需记住,但如
诗如画的语言还是勾起读者诸多回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走进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走进《青铜葵花》中诗一般的语言。
其一,善用比喻。
翻开《青铜葵花》,比喻句犹如满天繁星镶嵌在漆黑的天幕,熠熠生辉,夺人眼球。
比如,“麦子长得茂密,秆儿粗壮,麦穗儿,像松鼠的尾巴一般,粗粗的,毛刺刺的。
”麦穗儿有多大?不管你怎么比划也许很难说得清道得明,但一个形象化比喻“松树的尾巴”,让人立马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再如,“成片的芦苇,只露出梢头,在水面上甩动着,仿佛水面上长了无数的尾巴。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阳光被蝗虫遮蔽了。
太阳像一只黏满黑芝麻的大饼。
蝗群在天空盘旋着,一忽儿下降,一忽儿上升,像黑色的旋风。
”这里作者打破常规,不以华丽的事物作为参照,而是选取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作为喻体,虽然不及华丽的事物那般高贵、典雅,却给人一种丰富、奇丽、形象可感的朴素美,真可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枯燥为新奇,化深奥为浅显。
其二,善用色彩。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表现生活,而色彩是构成物质生活诸多事物的重要特征。
文章离不开色彩语言,丰富而又准确的色彩构成可以增强其表现力。
比如,唐代骆宾王吟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佳句,杜甫留下“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有益素材。
这一点,《青铜葵花》无疑是亮点,看看里面的色彩运用:“绿色”“橘红色”“雪白”“金黄”“玫瑰红”“金色”“土黄色”“黑绿”“黄灿灿”“黑色”等等,没有人不对曹文轩老师的身份又多了一重认定,那就是丹青高手,否则怎会调配出如此多样诱人的色彩?“油菜花田与大片大片的麦田互为相隔,天底下,黄一片,绿一片,将一个彩色世界闹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汗珠从青铜的下巴下落下,落在了干草中。
他的眼前,一会儿金,一会儿黑,一会儿红,一会儿五彩缤纷。
”读罢,我们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照片,照片里有美丽的大麦地,有忙碌的场面,有令人怜爱的青铜。
其三,善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电脑有句经典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为此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作文失去联想,内容将会怎样?高尔基曾说:“想象和推测可以补充事实链条中不足的还没有发现的环节。
”联想和想象最大的特点是由此及彼,一方面跨越时间界限,另一方面又突破空间阻隔。
它不单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更集中,形象更丰满,人物更典型,而且还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避免直入直出、死板拘谨的毛病,使文章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例如,“天上的云,变化万千。
但在两个孩子眼里,它们却
成了黄灿灿的麦地、金浪翻滚的稻田、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一只鸡、一只鹅、一条鱼、一大锅翻滚着的豆浆、一只大西瓜、一只大香瓜……他们有滋有味地吃着,还互相推让着。
吃着吃着,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芦苇丛里有一种黑色而诡秘的鸟,每逢天要下雨时,就会叫起来,声音犹如夜间一个孩子在北风中哭泣,听了,让人脊背发凉,仿佛有一只带毛的冷手,在脊背上由上而下地抚摸着。
”前者是青铜和葵花极饿状态下的浮想联翩,令人心酸、心痛;后者是葵花一个人在芦苇丛中的孤独与寂寞、惊恐与害怕,令人同情、哀怜。
其四,善用描写。
对于人物,叙述重在写人物“做什么”,而描写重在表现人物“怎么做”。
对于事件,叙述只是一般性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回答“是什么”;而描写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回答“怎么样”。
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总是叙述多、描写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叙述不描写,因此这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缺少光彩。
《青铜葵花》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描写性语言俯首皆拾,而且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例如:“奶奶是大麦地村最有风采的老人。
高个、银发,很爱干净,一年四季,总是用清水洗濯自己,衣服总是仔细折过的,穿出来带着明显的折印,没有一处有皱折,虽然很少有一件不打补丁的,但那补丁缝补得十分讲究,针脚细密,颜色搭配得当,使那块补丁显得很服帖,与衣服很和谐,让人觉得,那衣服上要是没有了补丁,
倒不好看了。
大麦地的人,任何时候看到的奶奶,都是一个面容清洁、衣服整洁、满脸和蔼的老人。
”“天色突变,不一会儿,有狂风从天边呼啦滚动而来。
那狂风犹如成千上万匹黑色怪兽,张着大嘴,卷着舌头,一路呼啸着。
所到之处,枯枝残叶,沙尘浮土,统统卷到空中,沸沸扬扬地四处乱飘。
桥板被掀到了河中,小船被掀到了岸上,芦苇在咔吧咔吧断折,庄稼立即倾覆,电线被扯断,树上的鸟窝被吹散,枝头的鸟被打落在地上……世界立刻面目全非。
”前者是奶奶的细微刻画,后者是狂风的肆虐横行,尽管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过程,描写再现的是细节。
除了这些,曹文轩《青铜葵花》语言中的口语化、叠词、拟声词等等,都可圈可点,都值得学习与借鉴。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
为此,我们不妨品读《青铜葵花》,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作文增光添彩、酣畅淋漓、妙趣横生。
(2013.12.16)
第一步,大刀阔斧抓情节;第二步,字斟句酌看描写。
看情节时,可以忽略描写;等明白作者在讲什么事了,再来看看
描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葵花走向大河边/葵花走到了大河边/葵花滑倒了河滩上葵花爬上了小木船/小船漂到了河中间/嘎鱼戏弄葵花/青铜把船拉回岸边
这个章节中,有两处插叙,在葵花走向大河边与葵花走到了大河边之间
葵花的身世爸爸带葵花到芦苇荡
叙述描写抒情。